学佛笔记

卧莲观音的故事有哪些
2025-01-16 08:47

洪武年间,在金陵城的北江边,有一座观音寺香火鼎盛,香客如云。里面供奉了一尊全身镶嵌和披挂着各种金银宝石的观世音菩萨像,大大小小约有千件,故也被人称作千宝菩萨神像。

不料,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伙盗贼盗走了菩萨宝像。

盗贼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得到镶嵌在菩萨身上的千件金银宝物。他们把菩萨像盗出后,就搬上小船准备运到江北再将菩萨宝像上的宝物一一撬下分了。不过,船到江心的时候,这伙盗贼就早已经按耐不住,开始撬了起来。

他们撬着分着,由于分赃不匀,居然在江中打了起来。

盗贼们刀兵相见,弄得小船大幅度晃动,忽然一阵江风吹来,把小船掀翻了。

盗贼们个个落水,菩萨宝像也随着金银宝物一同落入江中。就在宝像渐渐沉入江底之时,其中一个叫朱小二的盗贼水性极好,他眼疾手快,一下扎过去,伸手将菩萨宝像手腕上那串沉香木摘了下来。

寺中宝像被盗乃是大事,这让礼佛悟禅的信徒与居士们非常郁闷,官府几天追查下来依旧毫无音讯,不了了之。

其中有个叫潘和的当铺老板最为郁闷。潘和经营的当铺在金陵城中虽然生意极好,但潘和却有个怪疾,就是每天都处在兴奋中,无法入眠,久而久之身体虚弱神情恍惚,求医也是无济于事。

在朋友的劝告下,潘和开始礼佛拜观音,每隔三五日便来寺中拜瞻观世音菩萨宝像,果然一段时间后,失眠头痛的病症轻了一些,这更加增长了潘和的信心。正在好转之时,菩萨像被盗,让潘和气的三天没有吃喝。

于是,潘和决定放下当铺生意,日日走街串巷,寻访被盗的菩萨宝像。

一日,潘和来到夫子庙喝茶,正遇一位僧尼师父。尼师问潘和是否平日礼佛,潘和说,自己还没正式拜师诵经,却常去观音寺上香礼佛,无奈寺中菩萨像被盗,自己只好出来寻找菩萨宝像。

尼师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一串佛珠递给潘和:“此乃是千年沉香佛珠,共有108颗,今日送与你,空了数数也是好的。”

“谢谢大师谢谢大师。“潘和连忙接下,感恩僧尼。

只见这串佛珠色泽黑亮,包浆纯厚,光润如玉。潘和是当铺老板,这些古玩字画陶瓷木雕,他无不精通。他掂着手中的佛珠,赶忙问僧尼:“大师,此珠乃是宝物,请问大师开价多少?”

僧尼师父哈哈笑了起来:“这是送与你的,不要钱。”说罢便如同腾云一般,迈腿从茶楼二楼栏杆上直接向空中走去。

潘和吓得大喊:大师不可!一下子惊醒了。原来是个梦。

正巧这时,友人正匆匆来找潘和,说菩萨像有线索了。

“正是水上大盗朱小二等人所为,不过,他们说菩萨像已经掉到江底,江流湍急,不知道冲到哪里去了。”

潘和心想,再难也要找到菩萨宝像。

于是,他马上动身去找朱小二。正巧一眼看到朱小二手腕上的那串佛珠,与梦中僧尼师傅给自己的那串一模一样。

“朱兄弟,这珠子可否借我看看?”

“当然,卖你都成。”

潘和把玩着佛珠,心想,原来是菩萨托梦,不然怎么这么巧,转眼就能找到这串佛珠,真与梦中僧尼师傅所赐的一模一样,是千年沉香木佛珠。

于是一番讨价还价,潘和用八两银子将这串沉香木佛珠买了下来,二人遂一起去喝酒。

酒席间,潘和向朱小二打听到了当天事情的来龙去脉,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菩萨宝像从江底打捞上来。他请了朱小二帮忙打捞,约定宝像上的所有宝物归朱小二,他只要菩萨像。朱小二心中只想着宝物,连口答应。

二人便说干就干,潘和出资租船请水手,朱小二确认沉江地点,并带头潜水打捞宝像。

自从有了那串佛珠后,潘和的失眠头痛症渐渐很少发作,这样一来,潘和礼佛更勤,还请回了一部《心经》,每天诵读。

不知不觉打捞了一年有余,一天潘和正与朱小二等人在江上,忽然一股大风刮翻了小船,其他人均是游水高手,唯独潘和水性不行,掉到江中被一个大波浪冲走。

醒来的时候,潘和发现自己躺在八卦洲的江滩上。

回想自己掉江的片刻,风波汹涌之中自己朝江底沉去,突然那位赠佛珠的僧尼师傅一把将他托出水面。

潘和透了口气连声谢道:“谢谢大师救我!”

“是你在救我呀。”僧尼师傅回答他道。

潘和一惊:“大师何出此言?”

“你散尽家财,请人在江中打捞菩萨宝像,其实就是在救我呀。”

潘和一怔:“大师说笑了,我只是一心向佛,想把宝像捞起罢了。眼下,是大师在救我啊。”

僧尼师傅笑了,“眼下是在救你,这是佛缘,一报还一报,善有善报,你一心向佛,日后还会好报的。”

潘和感激地说:“我已经得到菩萨的恩惠,我那失眠头痛恶症几近消失,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要捞起掉在江中的菩萨宝像供奉,也让更多信众前来礼佛。”

僧尼师傅笑道:“这个容易,随我去去便知。”

这时一个大浪打来,将潘和淹没,他恍然感觉自己身体在江中游来游去,隐约看见了菩萨像掉在一湾泥潭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浅滩上,猛然醒悟:自己随江波荡到这里,菩萨像是否也就在这里?想到这一层,他兴奋不已,一定是菩萨在点化自己。

于是潘和回家卖了祖屋,又带着朱小二等人到了八卦洲打捞。

果然,朱小二在洲湾深潭中找到了菩萨宝像,只是那宝像上没了千件宝物和描金金身,变成了一尊光秃秃的石像,还有些受损。

朱小二等见菩萨像成了残缺不全的石雕像,没有油水可捞,一哄而散。潘和却如获至宝,将石像运回观音寺,请来雕石高手修补。

日复一日,当铺生意被迫关张,但菩萨宝像终于修好了。因受到损伤无法直立,潘和便让石匠将一块巨石雕成莲花宝座,让宝像侧卧在莲叶之上。菩萨神态安详自得,平静如水,卧望人间世事,别有一番情致。

一日,潘和在街上遇到朱小二,只见朱小二烂手烂脚破衣烂衫地在街头乞讨。潘和念他虽为钱财帮着打捞宝像,倒也出了不少气力,便劝他一同至江边菩萨像旁盖了两间草庐,过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日日诵经数珠,陪伴菩萨宝像。

第二年,金陵周边千里遭遇百年大旱,河流断水,唯独二人这片江边水草丰美,荷开花香,前来赶集的百姓络绎不绝。他二人发达致富的日子,从此开始了。

这次观音菩萨的显化,被称为【卧莲观音】。

End

善因得善果的故事

嘉靖年间,一男子去朋友家做客。盛情之下,朋友想要宰一只鸡来款待他,却被他伸手拦住,劝道:天色已晚,鸡要睡觉,你就别杀生了。谁知,男子就这么随口一说,却让他当晚躲过一劫。这名男子名叫施复,他的朋友是朱恩

佛典小故事两则

佛典小故事两则◎ 无 碍楼上磨刀有一个人,被国王征去做很苦的工作,做了很长时间,弄得身体十分瘦弱。国王见他可怜,就赏赐给他一只死了的骆驼。他得了以后,运到家里去剥皮,因为刀很钝,割不进去,他就在家里找

宣化上人的故事——野驴驯服

这里讲述的是上人驯服倔强的野驴的故事。记得有一年,有很多一群一群野生的驴子,因为破坏农作物,或是吃马的草,政府决定用直升机在空中射杀它们。有人知道了,说:不对!我们去救它们。万佛城这么大,又这么多草!

黑与白的故事

◎ 黄小平一位在非洲工作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黑人小孩问母亲,为什么在黑人之外还有白人呢?母亲回答,因为有黑天和白天,光有黑天而没有白天,或光有白天而没有黑天,都是不完整的,只有黑天和白天同在,

“如狼守斋”的故事

◎ 净 界佛陀一开始用中道的实相,对我们一个烦恼粗重的人来说是不适合的,就是我们没办法做到犹如莲华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我们必须怎么样?采取对立。就是生死是杂染法,四圣道是清净法,我们要把染净先切开

佛教故事两则

阿难说:佛陀在舍卫国,祗(音齐)树给(音几)孤独园的时候,罗睺罗和他的老师(和尚)舍利弗,有一天的清晨,风和日丽,他们身上穿整齐了出家人的法服,一手拿着锡杖,一手持钵,师徒二人,一前一后,安祥徐步,慢

慧律法师开示的小故事

有一次忏公带领了我们一大堆的法师,还有这些护法居士,去参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就坐在那藤椅上。那时候我在南普陀佛学院,因为我们总共差不多有二十多个大殿,大的、小的统统拜,我们没意见。因为煮饭九点十五分

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只有因果,没有偶然,所有的偶然都是必然。成就别人的人,最终将成就自己。100多年前的某天下午,在英国一个乡村的田野里,一位贫困的农民正在劳作。忽然,他听到远处传来了呼救的声音,原来

佛陀为法舍身的故事

弘 一我到闽南,已有十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一回到院,都觉得有一番进步,这是使我很喜欢的。贵院各种课程,都有可观,其最使我满意赞叹的,就是早晚两堂课诵。古语道: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诸生倘非夙有善根

禅故事三则

◎ 文 远 舍与得寺庙里住着了凡、了尘师兄弟,他们晨曦微露出外化缘,星辰满天回到寺里。后来,只有了凡天天出去,了尘则买了很多米、面存放着,然后睡懒觉。了凡见师弟渐生懒惰,劝他。了尘却听不进劝告,反而振

于阗萨迦耶仙寺瑞像的故事

◎ 杨 雄 于阗城西五六里喀拉喀什河畔,原有萨迦耶仙寺(即《大唐西域记》中的娑摩若僧伽蓝)。寺中有塔,高十几丈。寺塔多有灵瑞,常放神光。这寺塔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有一个远方来的和尚,走到西玉河畔的一

韦陀小将的故事

◎ 本 性 我很欣赏韦陀小将,不纯因为他护法心坚,也因为他虽然稚气但却威严。在我们天王殿后面的弥勒佛背面,有一尊韦陀菩萨,也就是我所说的韦陀小将。他的顶上一般都会悬匾题额,曰:三洲感应。这韦陀小将,他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 ──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

慈心感化 万物有灵──老鼠得道往生的故事宽运法师在寺院里,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信徒,尤其是法会节庆,善信络绎不绝,有来上香参拜的,有来参加法会的,当然也有一心来听经闻法的,所以,无论多么的忙,法会期间,我

佛教和气四瑞的故事

佛教里流传着一则和气四瑞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只羊角鸟、一只山兔、一只猴子,还有一头大象。他们和睦相处,从不吵架,在一起快乐地生活着。有一天,大家讨论道:我们之中谁最年长呢?

小故事三则

小故事三则禅者的祝福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

佛学三故事:让夏日清凉且温暖

常常听到人们说被工作和日常的琐事困住,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那种自在的生活到底是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在就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整天吃饱饭没事干,那你就错了。无所事事能让人清闲,

于阗毗摩城瑞像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优填王就为他造了许多像。有一身檀木雕成的立像,高有两丈多。头上有光芒,上有华盖,佛穿袈裟,脚登莲花。这是一身释迦牟尼的站立说法像。佛涅槃后,这尊檀雕佛像凌空而飞,从

道宣律祖与五台山和老仙翁的故事

道宣律祖与五台山和老仙翁的故事◎ 体 喜记载: 唐朝的高僧--南山道宣律祖,是彭祖的后裔,亦是南朝吏部尚书钱申的独生子。宣祖外通诸子百家之说,且内洞佛教戒定慧三学。对于佛所制定的毗尼律法,不仅研究透彻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

佛陀故事:出家证道重归故里 再见妻儿恍如隔世佛陀和净饭大王边走边谈,比丘们整齐的队伍,净饭大王随驾的车马,都跟随在身后。一边是冠盖云集,一边是光头缁衣,这真是世界上少见的行列。佛陀和净饭大王一别就是十

妄语的故事 ——舍利婆国的商人

妄语的故事--舍利婆国的商人在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饰品。有时他会和舍利婆国另一个贩卖同样商品的商人同行,而他是一个极贪心的人。有一天,他们一起渡河到热闹的安达葡罗城去做生

《佛经故事图文选》序

大藏经典是正法久住的象征,是学佛修行的依据。历代缁素大德皆从大藏经典中开、示、悟、入佛知见而行证圣道,譬如当代深受佛教界敬佩仰慕的印光法师,20岁出家后,无论是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4年闭关时期,还是在浙

佛经放生故事

佛经放生故事《阿难现结经》中记载: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慈罗。他很仁慈,对人和动物都很慈悲。有一天他路过集市,突然看见有个人在卖一只大鳖,大鳖不安地动来动去,眼里流着眼泪,显得很有灵性。慈罗想像着可怜的鳖被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佛理小故事

佛理小故事求人不如求己一人去寺庙参拜观音菩萨,几叩首后,这人突然发现身边一人也在参拜,且模样与供台上的观音菩萨一模一样。此人大惑不解,轻声问道:您是观音菩萨吗?那人答:是。此人更加迷惑,又问:那您自己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

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密勒日巴尊者的故事南怀瑾密勒日巴是西藏一位修行真正有成就的大祖师,西藏人认为他是真正的活佛。现在书店里应该有他的传记卖,叫《密勒日巴尊者传》。其实他的传记以前就有人翻译,叫《

佛本生故事:守信不死

从前,有个名叫须陀须摩的国王,他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平日遵守佛门教诫,做人老实诚恳,从不说谎言或无意义的话。有一天早晨,国王乘车与宫女们一起到御花园里赏花。走出城门不久,看见迎面走来一个修行人,停在国王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

寺院五观堂供奉弥勒菩萨的故事妙江法师弥勒菩萨也叫慈氏菩萨,当时在那个地方叫布袋和尚,就是走到哪儿都笑嘻嘻的,他的慈悲、他的胸怀、心量是无限的。哪儿打板就去哪,哪里有饭就去哪吃饭,所以别人就讨厌他,有些

洛阳桥的故事

洛阳桥的故事◎南怀瑾观音菩萨在这个世界上常现女身,以慈母的德性与形像,抚慰一切有情种种的苦痛。我们若能深切了解世上一般妇女们作为一个女人的甘与苦,那么也便差不多能体会得这个世界种种不同的生活滋味了。在

哲理故事:马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出去托钵的弟子们,沐着清晨的阳光陆陆继继地回到精舍,一个个威仪具足,神态安详。弟子们静静地走到水池旁边,轻轻地洗去沾在脚踝上的尘土,然后庠序有次的端坐在尼师坛

不肯去观音院

◎ 丰子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岛上寺院甚多,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香火不绝。浙江人有一句老话:行一善事,比南海普陀去烧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烧香是一大功德。因为古代没有汽船,只有帆船;而渡海到普

观音山

观音山◎ 余光中观音仰卧成观音山,在对岸云里看过,百里看过隔一湾浅浅的淡水,看过今夏我看的次数更加多因你在山脚,你在对岸风景为你而美,云为你舒展曾立在江边幻想,幻想在风中你凌波而来,踏苇而来幻想我涉江

洗心得慧——文殊菩萨的故事

洗心得慧--文殊菩萨的故事海涛法师唐朝法云法师,是雁门赵氏之子,他天性淳朴、老实善良,对于他人加给他的讥毁或者赞誉都看得很淡。可是到了上学的年龄,他却呆头呆脑的,好像很迟钝的样子,记性也不太好,在他十

陈大惠:现代版因果——老天有眼的故事

俗话说,老天有眼。但现在许多人不信,认为这是迷信。就有一个老天有眼的故事。陈大惠,原央视著名主持人。四年前,他请长假做义工,专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下面这个采访是一个古书里才有的故事,一个来自山区的坏媳

观音思想特点

观 音 思 想 特 点◎ 李利安 关于观音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从三个大的系统来看。 一是来自因地观音信仰,即佛教在解释、论证观音于因地的修行历程时所呈现出来的思想,主要有:愿行并举、福慧双修、戒定兼

《中国观音文化史》前言

◎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

胡小林:对治恶境:黄忠昌居士遭遇的两个小故事

当年我听向小莉馆长跟我说,黄忠昌先生念佛,在她那儿,三年就往生了,他是成就了。他在念佛的过程当中,就有一位女居士,天津的,也在她那儿一起念佛,男众、女众分成两班。这个女众老到向小莉馆长那儿报告,说黄忠

老禅师的故事二则

自伞自度有一个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道:禅师!佛法不是讲求普度众生吗,度我一程如何?禅师道:我走在雨里,你躲在屋檐下,这里有雨,而檐下无雨,何必需要我度你呢?那个人听禅师这样

观音菩萨用功的方法

虚 云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纯厚,福德深重。更可见人人都有厌烦思静、去苦趋乐的要求。本来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且光阴迅速,数十年眨眼就过去了。

送子观音的审美意义

送子观音的审美意义◎ 孙绪会《法华玄义序》说:妙者,褒美不可思议之 法也。妙是佛家对一切至美之物的命名。可见在佛教里,不可恩议是与美的观念相联系的。佛教审美有几个特点:第一,超越性,世俗眼光看来不可

人生有哪些无用的累赘?

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他心中的疑惑。行者问道:禅师,人的欲望是什么?禅师看了一眼行者,说道:你先回去吧,明天中午的时候再来,记住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尽管行者并不明白禅

观音名遍十方界

◎ 佛 山那时,观世音菩萨从座上起身,向佛深行大礼后对佛说:世尊,回想起从前我经历的那些不可胜数的劫时,当时,有一位名叫观世音的佛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向他发露要修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愿,这佛教导我从听闻思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常人一样光宗耀祖,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养死葬都做不到。当这种误解与中国传统中对孝道的尊崇与对家庭的重视相结合,就导致佛教传入中

元音老人:打坐的禁忌有哪些_打坐的方法

元音老人开示之一、座上忌想心思动脑筋。元音老人开示告诉我们上座后不要再动脑筋。因为平时想不起的念头,一上座都想起来了,噢!这件事情该怎么做,那件事情又该怎么做。这样不好!这样打坐没有用处。我们上座时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背后的故事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背后的故事佛欣法师疫情四起,八方支援,在日本支援的物资的包装箱上,有八个字,瞬间点亮朋友圈。这八个字出自日本长屋《绣袈裟衣缘》一诗。盛唐时,日本不断遣人来中国学习佛法。天武皇之孙长屋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宣化上人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保持镇静,不要紧张。将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在最危险的时候,心中这样

故事很短,道理很深!

小故事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能有如指明灯一般的人,给予一两句箴言,指引自己前进。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才发现,人生的很多智慧,其实就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鸡叫了天会亮,鸡不叫天也会亮,天亮不

成熟的人,心里满是故事,脸上不见风霜

大概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一定会变得内敛,不张扬。因为已经历过风风雨雨后,他终于会发现,张扬引起的不过是一种喧嚣。它是外在的,如梦呓般虚妄不真实。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一个回忆高峰。多半是在中年或老年时期。

7个故事读《易经》:善能积福,德能改命

1.见微知著商朝纣王即位后不久,吃饭必用象牙筷子。大臣箕子看到后,对人说: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土瓦器,而要配犀角雕的碗和白玉杯;有了玉杯,其中肯定不能盛菜汤豆羹,而要盛山珍海味才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愿

绍云老和尚:奶奶虔诚祈求观音菩萨找回被拐孙子

《观音菩萨普门品》大家都看过了,普门品里称观音菩萨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是有来由的。他在我们娑婆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例子,不可胜数。下面我就讲一个我亲身见闻的例子。1997年

经书不能随便抄!抄经有哪些大忌?

抄经就是写经,也就是书写经文。抄经就是用最虔诚、最恭敬的心把佛陀说的法,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下来。抄经有很多好处,除了很大功德利益之外,还能培养我们的定力。一个人能够集中精神之后,就比较不容易为外界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