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五乘教法的内容
2025-01-22 09:10

乘,是指车,有运载的意思。佛法可以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所以将佛法譬喻为“乘”。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的不同,而将之运载至理想世界的五种法门。众生所造的善恶诸业,是众生未来轮回六道的依据,修善则有升天、为人的福报;作恶则有堕入地狱、饿鬼、畜生等途的忧患,但终究还是沉沦于生死苦海中。佛陀为了愍念众生,依众生根器的种种差异而权设不同的方便法门,目的仍希望归于大乘佛道。

有一类众生因为耽著世间欲乐,不了解世间尘劳之苦而希求人天福报,因此佛陀开出人乘、天乘,是佛教的共世间法;而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是佛教的出世间法。如来出世的真实意趣,在于化导人类由人乘而直趣佛道,太虚大师曾提出“人成即佛成”的独到见地,表明出世圣法的根基是建立在修集人天善法的正常道上,所以佛陀才特立“五乘佛法”。

人乘,以三皈五戒为乘,出三途四趣而生人道;天乘,以上品十善及四禅八定为乘,运载众生越于四洲而达天界;声闻乘,以四谛法门为乘,运载众生越于三界,至涅槃而成阿罗汉;缘觉乘,以十二因缘法门为乘,运载众生越于三界,至涅槃而成辟支佛;菩萨乘,以六度法门为乘,运载众生超三界二乘之境,至无上菩提大般涅槃的彼岸。在这些法当中,“四谛与缘起”法门,是三乘共法的总纲。离了“四谛与缘起”法门,也就没有解脱道──出世佛法可说。

End

徐恒志:涵芬集 本书内容提要 徐恒志居士简介 目录 序

本书内容提要《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涵芬集》是徐老示寂后,由门人许洪亮等编录遗稿而成,内容包括: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书信集续编、记徐老与吕香光老居士的一段因缘、徐老谈心中心与祖师之采访录、关于参禅的几个问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内容简介

生活中的佛教内容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一日千里地发展,社会在全速前进。为回答佛教是否能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本集辑录作者最新研究成果,说明佛教是能与时俱时的宗教,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它都可为社会的不

云岩昙晟《宝镜三昧歌》的内容

对于云岩昙晟禅师,相信大家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了,而且相传云岩昙晟禅师还作有《宝镜三昧歌》,但他并没有把这首四言偈颂向丛林中公开,而只是付嘱给他的门人洞山良价了,那么关于云岩昙晟《宝镜三昧歌》的内容,其

缘起的内容

缘起的内容:缘、因、果缘起论包括因和缘两个部分。因即因素,缘即条件,其中因是主要的,缘是辅助的。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一切法的生灭既由因缘,那么一切法存在或坏灭也就有因可循、有理可据。凡果必有因,怎

心中心法内容

心中心法有六个手印和一个咒语,修法简便易学,既不用修加行与前行,更不须观相或观想,因为和禅宗一样从第八识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见性。密咒为佛、菩萨于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作的密语,如同发电报时所用

贤首宗的五教十宗判教法

五教是依所诠法义的浅深,把佛一代所说教相分为五类。如《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说:“就法分教,教类有五。”又《华严经探玄记》说:“此义分教,教类有五,此就义分,非约时事。”五教的分类是:一、小乘教,二、大

杨维中:入法界品的结构与基本内容

《华严经》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汇集过程,因而即便是作为全译的两种汉译本,其结构也是有所不同的。突出表现在,六十卷《华严经》分为七处八会三十四晶,而八十卷《华严经》则分为九会三十九品。世所公认,在几种《华严

五加行的内容是什么

皈依皈依是佛教一切修法的基础,也是区分佛教与非佛教徒的标志。皈依即是受持了皈依戒,皈依戒是一切戒的基础。一切修法都是以皈依为前提,所以要皈依。在皈依戒之后,才能传授居士五戒。受了皈依戒,就有了一切戒的

悟道的内容

悟道指领会道理,佛教指领会佛理。道,是宇宙的根本,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运行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无形无象,本无名字,人强名为道。老子中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道可以说

什么叫五乘教法

佛教五乘教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不同,将佛法分为五种佛法,依此五乘教法而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度至涅槃彼岸。好比一个人生病了,病因、病理不同,用的药也就

五乘教法意义是指什么

乘,是指车,有运载的意思。佛法可以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所以将佛法譬喻为“乘”。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来机的不同,而将之运载至

五乘教法的含义是什么

佛教修行法门总说有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细说则有八万四千法门之众,这是释迦牟尼佛为因应众生根机,宣说的种种方便行法。其中人天二乘,重在积集世间福报的增上心,以追求现世乐、后世乐

五乘教法的内容

乘,是指车,有运载的意思。佛法可以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所以将佛法譬喻为“乘”。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的不同,而将之运载至理

五乘教法在各经典所指的是什么

“五乘”指运载众生到善处的五种法门。‘乘’乃梵语ya^na之译,有道、船、车,或运载之义。此处喻诸佛教法犹如舟、车,可运载众生至所期之果地。又ya^na音译作‘衍’,故五乘又名五衍。在《盂兰盆经疏》所

五乘教法的意义

五乘教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不同,将佛法分为五种佛法,依此五乘教法而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度至涅槃彼岸。这里我们作一次分别介绍。第一,人乘:人以三皈五戒

五乘教法与三士道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千余会,内容涉及社会人生的诸多问题和各家学说。佛所说的全部法从内容上可分为“五乘佛法”或“三士道”。“五乘佛法”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乘”是运载之

佛教为什么有五乘教法

佛教五乘教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不同,将佛法分为五种佛法,依此五乘教法而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度至涅槃彼岸。佛法本无大小乘之分,众生心有大小。犹如杯中虚

五乘教法与出家有何关系

佛教修行法门总说有五乘,即: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细说则有八万四千法门之众,这是释迦牟尼佛为因应众生根机,宣说的种种方便行法。好比一个人生病了,病因、病理不同,用的药也就不一样。同样的药

何谓五乘教法

五乘教法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释迦牟尼佛为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不同,将佛法分为五种佛法,依此五乘教法而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渡至涅盘彼岸。好比一个人生病了,病因、病理不同,用的药也就不一

佛教四依法内容讲解

首先是“依法不依人”。当今时代是末法时期,《楞严经》说,我们当前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往生论注》也说:“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鞞跋致为难。……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两者都

石头希迁禅师的著录内容

希迁〈参同契〉(摘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三十)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质象,

十诵律内容

《十诵律》的内容︰初诵(卷一至卷六)、二诵(卷七至卷十三)和三诵(卷十四至卷二十),包括四波罗夷法、十三僧残法、二不定法、三十尼萨耆法、九十波逸提法、四波罗提提舍尼法、一百七众学法、七灭诤法。四诵

三乘教法如何理解吃肉

小乘不接触肉食是为了断绝烦恼,大乘以菩提心摄持,念经诵咒为转变烦恼,两者实质都是向外的;密乘则是运用烦恼,吃肉的时候向内观照,一切都是幻化、无实及空性,原本无对无错,好与坏均为心建立的概念。如果是初学

四禅八定及九次第定的具体内容

依次介绍四禅八定及九次第定的具体内容一.四禅(四静虑).——《佛光大辞典》(一).四禅:又作四禅定.四静虑。指以治惑.生诸功德之四种根本禅定。亦指色界中之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故又称色界定。

三乘教法是什么

按照佛教来讲,声闻、缘觉、菩萨这叫“三乘”。但佛陀曾说:我讲的法只有一乘──佛乘,也就是自性法门、大解脱法门。不过一般人达不到佛的这种智慧解脱,怎么办呢?佛陀一点点把他引导过来,先讲四谛法,知苦断集,

什么叫三乘教法

“三乘五性皆醒悟”,过去四匹马拉一辆车子叫乘,按照佛教来讲,声闻、缘觉、菩萨这叫“三乘”。但佛陀曾说:我讲的法只有一乘──佛乘,也就是自性法门、大解脱法门。不过一般人达不到佛的这种智慧解脱,怎么办呢?

三乘教法调伏烦恼

三乘教法都能调伏烦恼,就对治烦恼而言,小乘对治烦恼叫断除,大乘对治烦恼叫转变,密宗对治烦恼叫运用。既然三乘教法都在对治烦恼,为什么上乘派的功德大于下乘派呢?我们先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身边都长满毒草。小乘

为何会有三乘教法

何谓佛教?我等导师释迦牟尼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奉劝大家要常行善法,断绝恶法,但一切善恶均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因此调伏自己的内心就是佛教的宗旨。无论小乘教法、大乘教法还

菩萨戒的内容

菩萨戒的内容为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也就是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属于菩萨重要的禁戒,应该谨慎持守。摄律仪戒:又称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是舍断一切诸

周叔迦:佛教的五堂功课是什么?五堂功课内容

近代汉地寺院通行的日常课诵,是明末逐渐统一起来的。因为佛教在元代相当杂乱。明初稍加整顿,各寺的日常行事各各不同。其后逐渐统一,成为定规,就是每日有「五堂功课」、「两遍殿」。早殿(两堂课):全寺僧众于每

坚勇菩萨--不要对于佛的教法心生轻慢

正所谓:“慢譬高山,法水难住”,这是说慢心就像高耸的大山,直插如云,而甘甜的法水则是向下蜿蜒流淌,滋润人心的,故而傲慢的高山无法留住那流淌的法水。虽然现在很多人开始修行佛法,但是有的人是不相信佛法的,

居士五戒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无论是谁在选择修行后都是需要遵守五戒的,如果能按照五戒去修行那么才是真正的修行,这样的修行才有效果。只不过有的居士对五戒不是很了解,为此想知道居士五戒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关于这个问题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戒善讲解的内容是什么

一、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免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可能都是被自己的业力所牵引,虽然过去世做过一些功德,让我们能够得到人身,但是因为我们的无明,更是造作了无量罪业。怎么能够消

佛教的戒定慧的具体内容?

戒律最基本的是三皈依戒,然后是五戒十善,然后是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三皈依戒,从受皈依起,就应遵守。五戒十善等,都是随份而受,你愿意受几戒就受几戒,一戒不少,五戒不多。应先受戒再

冯达庵:佛教真面目 第一章 教源 第二节 教法

佛教真面目冯达庵大阿阇黎 著第二节 教法如来垂迹,随机演化,所示教法必与众生根性相契。根性千差万别,故教法种类从而纷繁。就释尊所摄之机论之,大要可分五类:其一 向善机众生有多年阅历者,鉴于世间行恶之终

成实宗:三论玄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玄义》是隋释吉藏撰佛学著作,一卷(或二卷),总叙《中》、《百》、《十二门》三论的要旨。成书于仁寿二年(602)四月,是他居扬州慧日道场时应杨广之请而作。全书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通序大归,二、别释

李利安:内容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略释

观音信仰是东方世界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菩萨信仰,也是整个大乘佛教菩萨信仰的代表。大乘也叫菩萨乘,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所以观音信仰也就是大乘佛教信仰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所包含的一切理论体系、修

法照大师劝念佛的内容是什么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如来尊号

宝檀华菩萨基本内容

菩萨在古印度佛教中为男子形象,流传到中国后,随着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对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渐转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国的贵族的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

八关斋戒的内容有什么

不杀生在家学佛,首重杀戒。在家中杀生,家庭变为杀场,冤魂不散,难保平安。也不能“点杀”(指定叫商贩杀)。如目前不能长素,可吃花素,为培养悲心,可买现成肉吃。杀生的恶报最可怕,现前的花报往往是疾病缠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