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悟道的内容
2025-01-21 12:54

悟道指领会道理,佛教指领会佛理。道,是宇宙的根本,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运行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无形无象,本无名字,人强名为道。老子中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道可以说它是道,但所言的道就不是那个道了,名可以给它命个名,但所说的名就不是这个东西了。因为道本无名,人强名为道,无名之时,人们可以把它命名为色、空、有、无、魔、神、鬼、虫、家、男、黑等不可尽说,总之无所不可名,如人们一开始把它命名为魔,后人们就认为它是魔了,所以说,它不是道,只是强安一个假名叫作道。

1.领悟佛理、领悟道经。 唐 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之一:“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宋 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者,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红楼梦》第一二○回:“后来待二奶奶更生厌烦,在别的姊妹跟前,也是没有一点情意,这就是悟道的样子。”

2.引申为出家为僧、当道士,修道。 清 吴伟业《赠愿云师》诗序:“甲申闻变,尝相约入山,予牵帅不果,而师已悟道,受法於 云门 具和尚 。”

3思考领悟真理的过程,践验理论的实际可行性。

End

徐恒志:涵芬集 本书内容提要 徐恒志居士简介 目录 序

本书内容提要《徐恒志居士佛学文萃涵芬集》是徐老示寂后,由门人许洪亮等编录遗稿而成,内容包括: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书信集续编、记徐老与吕香光老居士的一段因缘、徐老谈心中心与祖师之采访录、关于参禅的几个问

林克智:生活中的佛教 内容简介

生活中的佛教内容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一日千里地发展,社会在全速前进。为回答佛教是否能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本集辑录作者最新研究成果,说明佛教是能与时俱时的宗教,不管社会怎么发展,它都可为社会的不

云岩昙晟《宝镜三昧歌》的内容

对于云岩昙晟禅师,相信大家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了,而且相传云岩昙晟禅师还作有《宝镜三昧歌》,但他并没有把这首四言偈颂向丛林中公开,而只是付嘱给他的门人洞山良价了,那么关于云岩昙晟《宝镜三昧歌》的内容,其

缘起的内容

缘起的内容:缘、因、果缘起论包括因和缘两个部分。因即因素,缘即条件,其中因是主要的,缘是辅助的。因缘聚则生,因缘散则灭。一切法的生灭既由因缘,那么一切法存在或坏灭也就有因可循、有理可据。凡果必有因,怎

心中心法内容

心中心法有六个手印和一个咒语,修法简便易学,既不用修加行与前行,更不须观相或观想,因为和禅宗一样从第八识起修,且有佛力加持,故易直下见性。密咒为佛、菩萨于禅定中将自己的心化作的密语,如同发电报时所用

杨维中:入法界品的结构与基本内容

《华严经》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汇集过程,因而即便是作为全译的两种汉译本,其结构也是有所不同的。突出表现在,六十卷《华严经》分为七处八会三十四晶,而八十卷《华严经》则分为九会三十九品。世所公认,在几种《华严

五加行的内容是什么

皈依皈依是佛教一切修法的基础,也是区分佛教与非佛教徒的标志。皈依即是受持了皈依戒,皈依戒是一切戒的基础。一切修法都是以皈依为前提,所以要皈依。在皈依戒之后,才能传授居士五戒。受了皈依戒,就有了一切戒的

悟道的内容

悟道指领会道理,佛教指领会佛理。道,是宇宙的根本,生育万物,养育万物,运行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包,无形无象,本无名字,人强名为道。老子中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说道可以说

五乘教法的内容

乘,是指车,有运载的意思。佛法可以运载众生从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所以将佛法譬喻为“乘”。所谓五乘,是指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五乘佛法,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依众生根机的不同,而将之运载至理

佛教四依法内容讲解

首先是“依法不依人”。当今时代是末法时期,《楞严经》说,我们当前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往生论注》也说:“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鞞跋致为难。……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两者都

石头希迁禅师的著录内容

希迁〈参同契〉(摘录自《景德传灯录》卷三十)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住。色本殊质象,

十诵律内容

《十诵律》的内容︰初诵(卷一至卷六)、二诵(卷七至卷十三)和三诵(卷十四至卷二十),包括四波罗夷法、十三僧残法、二不定法、三十尼萨耆法、九十波逸提法、四波罗提提舍尼法、一百七众学法、七灭诤法。四诵

四禅八定及九次第定的具体内容

依次介绍四禅八定及九次第定的具体内容一.四禅(四静虑).——《佛光大辞典》(一).四禅:又作四禅定.四静虑。指以治惑.生诸功德之四种根本禅定。亦指色界中之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故又称色界定。

菩萨戒的内容

菩萨戒的内容为三聚净戒,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等三项。也就是聚集了持律仪、修善法、度众生等三大门的一切佛法,属于菩萨重要的禁戒,应该谨慎持守。摄律仪戒:又称自性戒、一切菩萨戒。是舍断一切诸

周叔迦:佛教的五堂功课是什么?五堂功课内容

近代汉地寺院通行的日常课诵,是明末逐渐统一起来的。因为佛教在元代相当杂乱。明初稍加整顿,各寺的日常行事各各不同。其后逐渐统一,成为定规,就是每日有「五堂功课」、「两遍殿」。早殿(两堂课):全寺僧众于每

居士五戒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无论是谁在选择修行后都是需要遵守五戒的,如果能按照五戒去修行那么才是真正的修行,这样的修行才有效果。只不过有的居士对五戒不是很了解,为此想知道居士五戒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关于这个问题来看看下面的回答吧!

戒善讲解的内容是什么

一、先所作罪,皆悉消灭,所杀免命,彼蒙解脱,更无执对。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可能都是被自己的业力所牵引,虽然过去世做过一些功德,让我们能够得到人身,但是因为我们的无明,更是造作了无量罪业。怎么能够消

佛教的戒定慧的具体内容?

戒律最基本的是三皈依戒,然后是五戒十善,然后是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三皈依戒,从受皈依起,就应遵守。五戒十善等,都是随份而受,你愿意受几戒就受几戒,一戒不少,五戒不多。应先受戒再

成实宗:三论玄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论玄义》是隋释吉藏撰佛学著作,一卷(或二卷),总叙《中》、《百》、《十二门》三论的要旨。成书于仁寿二年(602)四月,是他居扬州慧日道场时应杨广之请而作。全书内容分两大部分:一、通序大归,二、别释

李利安:内容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略释

观音信仰是东方世界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菩萨信仰,也是整个大乘佛教菩萨信仰的代表。大乘也叫菩萨乘,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所以观音信仰也就是大乘佛教信仰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所包含的一切理论体系、修

法照大师劝念佛的内容是什么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莲生;但使一生常不退,此华还到此间迎。如来尊号

宝檀华菩萨基本内容

菩萨在古印度佛教中为男子形象,流传到中国后,随着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对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渐转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国的贵族的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

八关斋戒的内容有什么

不杀生在家学佛,首重杀戒。在家中杀生,家庭变为杀场,冤魂不散,难保平安。也不能“点杀”(指定叫商贩杀)。如目前不能长素,可吃花素,为培养悲心,可买现成肉吃。杀生的恶报最可怕,现前的花报往往是疾病缠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