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五方佛浅释|五方佛心咒
2025-01-17 09:08

五方佛的表法意义

一、毗卢遮那佛:本尊面为白色,象征无垢、无恶。他右手持法轮,象征法轮常转;左手持铃,象征他以和蔼、慈悲、可亲的能力法度施教。

大日如来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说明“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达到佛我合一的境界”。

二、阿閦如来:或称不动如来。阿閦如来字面上的意思是指“无法动摇”,是象征证得真乐与无畏佛土的本尊。阿閦如来统御五部中的金刚部,并象征五智中的“大圆镜智”,说明“觉悟人的本性,即具菩提心的境界”。

阿閦如来象征法性不变,代表最强的烦恼被征服、平定和转化。手持金刚杵与铃,表示其一切所作皆为利他,而且全无缺点或错失。

三、宝生如来:宝生如来统御五部中的宝部,象征五智中的“平等性智”,用来说明“修行菩提心的境界”。宝生如来是增益行的本尊,身著菩萨装,是五方佛中穿著最为华丽的一尊。象征宝部的金肤或黄肤,并可以克除“慢毒”。

宝生如来右手持如意珠,左手持铃。如意珠象征宝生如来有求必应,凡求助于他或向他虚心求教的人,都能立即获得满愿,也表示这种成就是自然而有,无需费力。

左手所持之铃,表示宝生如来能满足求者愿望的方式,不是冷酷严苛或令人难以接受,而是自自然然、和蔼可亲。

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统卸五部中的莲华部,象征五智中的“妙观察智”,说明“觉悟自身与诸佛之间融通无碍”。

阿弥陀佛右手持莲,左手持铃,坐在莲花与满月轮上。花瓣光润之莲,象征修弥陀法门可令修者之心平和而安适。

莲花还象征我们虽生于轮回,却有如莲花之长于污泥,一旦开悟,我们即解脱轮回的痛苦,如莲花之出于污泥而不染。

五、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来的名称意即“成就一切的智慧”,统御五部中的业部(或称羯磨部),象征五智中的“成所作智”,说明“自立自得进涅槃、证得金刚身”。

不空成就如来右手持双金刚(羯磨杵),由于双金刚指向四方,所以不空成就如来无论在何处都没有他不能成就之事。左手持铃,象征其法教的慈悲和令人喜悦。

五方佛心咒

一、毘卢佛心咒

唵啊枝那,枝嘠,唵,吽。

二、阿閦佛心咒

唵,啊别炸枝嘎,吽吽。

三、宝生佛心咒

唵,啊列那,取嘎,梭吽。

四、阿弥陀佛心咒

唵,啊哑落列嘎,啊吽。

五、成就佛心咒

唵,啊煎炸,爹嘎哈吽。

此五佛心咒,具一切佛之功德,能成就一切事业,一切种智,其大无边,书之莫罊。

End

百丈怀海禅师《坐禅仪》浅释

禅者百丈怀海禅师(720-814)是唐代著名的禅门高僧,佛教清规戒律的创立者。福州长乐人,俗家姓王。初依朝阳西山慧照禅师披剃出家,后从衡山法朗和尚受戒。原在庐江(今安徽庐江)俘搓寺阅藏,听说马祖道一禅

元音老人浅释大愚法师“解脱歌”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

元音老人:“解脱歌”浅释

大愚法师作的“解脱歌”,是步永嘉禅师“证道歌”原韵附和的一首歌。大愚法师平生著录很少,除了“解脱歌”外,就是临隐居之时不辞而别留下了一首告别诗。“解脱歌”很珍贵,把我们修法怎样用功,怎样证道都说得很清

五十阴魔浅释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

五方佛心咒是什么咒

五方佛心咒正确念法chìtuónǐ.ējiālà.mìlīzhù.叱陀你。阿迦罗。蜜?o柱。bōlīdánlàyē.níngjiēlī.般o怛罗耶。揭o。五方佛心咒是什么咒?五方佛心咒是专破天魔外道的

五方佛、五方佛心咒、五色线

01 五方佛“五方佛”,又称"五智佛",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金刚界曼陀罗,分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为部主。中央佛部由毗卢遮那佛掌管,东方金刚部由阿閦佛掌管,西方莲花部由阿

五方佛浅释|五方佛心咒

五方佛的表法意义一、毗卢遮那佛:本尊面为白色,象征无垢、无恶。他右手持法轮,象征法轮常转;左手持铃,象征他以和蔼、慈悲、可亲的能力法度施教。大日如来象征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说明“理智具足,觉道圆满

五方佛心咒是楞严咒最重要最灵感的精髓

五方佛心咒威力巨大,大家设想一下五方的佛都亲自到场还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可见其威力之巨大,五方佛亲自到场除魔降妖还有什么妖魔敢作乱,这是楞严咒里的精髓咒语,楞严咒那么长大家不好记,但是这精髓一定要记

悟道的浅释

道非名,名非道。特别说明的是道在经书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无形无象的道。也就是主宰万化的道。另一种说是道的运化叫道。如经书中有说:“见道方修道,不见复何修?”见性光也叫见道,如意珠、交合、莲胎、都叫道

受蕴的浅释

受蕴即是领取纳受之意。对于顺境与逆境的领纳感受,它可分为身受和心受。身受由五观和五境所引起,它有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感受;心受由意根所引起,有忧、喜。固受有苦、乐、忧、喜、舍五种性质。依于六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