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大义今释南怀瑾 著自从一读楞严后, 不看人间糟粕书。楞严经是宇宙人生真理探原的经典,是入门悟空的一部书,也是抱本修行,闭关修行一直到证果跟在身边的一部书。昔日憨山大师有言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之
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千万背来哟!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哟!真的哟,比什么咒语都厉害哦!佛都告诉我们了。这叫做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在这一段。你们听《楞严经》,这
叙言在这个大时代里,一切都在变,变动之中,自然乱象纷陈。变乱使凡百俱废,因之,事事都须从头整理。专就文化而言,整理固有文化,以配合新时代的要求,实在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是任重而道远的,要能耐得凄凉,
独步楞严的圆瑛法师◎于凌波 圆瑛法师,俗姓吴,出家後法名宏悟,字圆瑛,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他是福建省古田县人,父名元云,母亲阙氏,因祷于观世音菩萨,梦观音送子至,于清光绪四年(一八七八)生此子。
八载寒窗读楞严◎倓 虚 宣统二年,(一九一○年)刘文化到北京去请经,住嘉兴寺,共一个多月。文成和尚对他很好;还有个老和尚对他说: 开慧楞严,成佛法华!这样对刘文化的信心,就更加坚固了。他回来的时候,在
◎ 慧 云蕅益大师(1599一1655),是明末清初四位高僧中最年轻的一位。大师的一生,受《楞严经》影响极大,可以说《楞严经》的思想与义理一直伴随并启发着大师,包括他的出家、修持、度众。其间过程,记载
第一件事,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概括为俩字自度,就是你自己要把你自己度明白了,要拿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通行证。怎麼拿?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路。你要是不信阿弥陀佛这四个字,通行证你拿不到。昨
憨山大师与《楞严》◎ 吕建福 憨山德清,明末四高僧之一,曹溪中兴之祖。憨山大师以世事逆境被遣岭南,却因而泽被一方大众,开岭南佛教之风气,尤以中兴曹溪祖庭为盛事。明末四大师中,憨山大师博通内外学,且以诗
读《楞严经》而开悟的几位禅师◎ 觉 禅《楞严经》内容丰富,被誉为小三藏,各个宗派都可以在本经中找到呼应处,如天台引之说止观,禅门援以证顿超,净宗取以归弥陀,中观由此见性空。但在汉传佛教八宗之中,《楞严
当下之时最重要◎ 杜大宁从前,有一位将军,一直困惑于三个问题,于是装扮为一名平民,自行上山去找禅师以求得开解。当将军找到禅师的时候,这位禅师正在菜园里挖地,于是将军道:我有三个问题请禅师开导,一是做事
智谕法师有些人不知道念佛怎么念。现在我来告诉你,念佛的时候,要把嘴巴张开,把声音放出来。这时候,有一种开朗的感觉,容易得到受用。假使嘴巴张不开,声音放不出来,就会有一种郁闷的感觉,这就得不到受用。怎么
【楞严经和大乘经典的当机众】常讲的几部大乘经典,古人读起来都不费什么劲,现代人读着就吃亏了,因为都是文言文,我们读的时候,除了一些有古文功底的人,大多数都要先熟读古代行文,然后在心里转化成方便理解的白
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所以现在一般人普遍都相信念佛法门。你不要看轻这念佛法门,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口里就有一尊化佛出来,这是当时有五眼六通的人都看得见的,所以这念佛的功德是不可
◎ 虚 云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意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询问,而
◎ 净 界前面说的五度就像一个人的双脚,福德的资粮,它让人趋向目标,而智慧是一个人的眼睛。当我们趋向目标的时候,应该判断要往东边去、还是往西边去,要做一个方向的引导。当然,所有的功德,应该是智慧最重要
楞 严 概 要◎ 虚 云要晓得世间万事如幻,人之一生,所作所为,实同蜂之酿蜜,蚕之作茧。自今以后,须照佛门遗教修持。吾人自一念之动,投入胞胎,既生以后,渐知分别人、我,起贪瞋痴念。成年以后,渐与社会接
根据元音老人海口开示整理弟子:师父,我们一般学佛的人都要具有慈悲心的,一些没有学过佛的人死了以后,他自己不能超度,我们学佛的人要帮他超度,应该要怎样帮他超度啊?请您介绍一下。元音老人:度亡的咒是很多。
《楞严经》大意◎ 虚 云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意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阿难尊
◎ 达 照见道部分是讲《楞严经》讲法的缘起,以及如何见道。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楞严经》的经题。经题全称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为《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个全称实际上包含了三藏
十八、《楞严八十分义》序《首楞严经》是修证的宝藏,成道的要典,以戒定慧三学贯彻全经的始终,以戒慧助大定,成就首楞严王三昧。克实言之,彻法底源之如来藏性,非由造作,究竟坚固之楞严三昧,本自圆成。但众生迷
1、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本性的话,那他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2、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主观偏见会妨碍对真理的追求,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3、至乐无乐,至誉无誉。最大的快乐就
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做好一个人,教养是最重要的品质。教养不是天生的,它和财富一样,是后天获得的。如果人的天性是拥有、掠夺和贪婪的话,那么教养就是付出、给予和克制。一个人能懂得为他人着想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父母要操心的事太多。但不论将来做什么,或是伟大或是平凡,最重要的都是生命的过程。而这10句话,胜过房产存款,将会是你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01读
《道德经》只有短短五千言,却涵天盖地、字字珠玑、句句精辟,任何一句都可作为至理格言和座右铭。而更为精华的则是其中那些老子独创的成语,可谓老子智慧的概要和精髓,从中完全可以洞见《道德经》的真谛。我们从这
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代进取、创造的力量。可以说是《易经》中最重要的一卦。乾卦六爻皆阳,好似六条巨龙,代表着天地万物变化的规律。读懂了乾卦,就读懂了人生。1潜龙,勿用。潜龙,就是潜伏在深水
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交,互相之间不苛求,不强迫,不嫉妒,不黏人,在常人看来,就像白水一样的淡。淡淡相交得长久淡淡相交,浅浅欢喜,聊得来,说得开,不掩饰,不累心,这是一种舒服的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随着霜降的到来,草木开始落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
第四十九章 色界四禅十八天内容提要:十八天名字:初禅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
第四十八章 仙道与欲界天内容提要:十种仙:地行仙、飞行仙、游行仙、空行仙、天行仙、通行仙、道行仙、照行仙、精行仙、绝行仙、这些都是在人间修炼身心之人,虽不修大乘正觉,但都可以修成一些福德,享千万岁寿命
卷第十八第五十二章 色阴区宇十种幻相内容提要:色阴区宇十种幻相:一、眼前精明流溢,二、体内精明流溢,三、精魄递相离合,四、心魂灵悟心光发明,五、过度刻意用心过分,六、细心密澄洞察幽微,七、五尘并消纯定
第五十一章 认识止观魔事 以免认贼为子内容提要:世尊提醒阿难及大众,在止观中所见到的无数非无漏的十方国土,都是迷顽妄想建立的。应当知道,心中的虚空,犹如太空里的一片浮云;心中的世界,不外是太空中的一粒
第五十三章 受阴区宇十种魔心内容提要:受阴区宇十种魔心:一、引悲魔入心,二、引狂魔入心,三、引忆魔入心,四、引下劣易知足魔入心,五、引常忧愁魔入心,六、引好喜乐魔入心,七、引一分大我慢魔入心,八、引轻
卷第十九第五十五章 行阴区宇十外道论之一内容提要:行阴区宇十外道论:一无因论,二、圆常论,三、一分常论,四、有边论,五、 颠倒不死矫乱遍计虚论,六、五阴死后有相论,七、五阴死后无相论,八、五阴死后俱非
卷第二十第五十六章 识阴区宇十妄立因果之一内容提要:识阴区宇十妄立因果: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五、立妄求因成妄冀果,六、立虚无心成空亡
第五十七章 五阴根源 五种妄想内容提要:坚固妄想是色阴的根源,虚明妄想是受阴的根源,融通妄想是想阴的根源,幽隐妄想是行阴的根源,颠倒细微精想就是识阴的根源。色与空是色阴的边际,触及离是受阴的边际,记与
劝持叙首楞严王,具足万行。总持三昧,熏修奢摩他路。开示众生,妙在一门超出。由庆喜恨多闻而未全道力,故迦文因妄见而直指人心。七处之征,宝镜磨尘而本明自现。八还之辨,金錍刮膜幻影随消。斥攀缘,则心不是心。
卷第三第五章 见性不变 不生不灭内容提要:答波斯匿王:肉身无常,终要坏灭。见性不变,不生不灭。原文尔时阿难,及诸大众。闻佛示诲,身心泰然。念无始来,失却本心。妄认缘尘,分别影事。今日开悟,如失乳儿,忽
第十章 别业妄见 同分妄见内容提要:别业妄见是各别人所见的妄见,同分妄见是众多人所见的相同的妄见,两种妄见都是因眚翳而生。离了有眚的妄缘,便是妙明正见。见性没有眚翳,有眚翳不叫见性。原文阿难白佛言:世
第十一章 觉性非和合非不和合内容提要:世尊举见性与明、暗、通、塞四相为例,阐述见性与所见物像非和合非不和合。原文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
第十八章 释疑二 四大周遍法界 何以互不相克内容提要:众生迷惘,背觉向尘,便有风动、空晴、日明、云暗等种种世间有为相都在心中显现。佛以妙明不生不灭的境界合于如来藏,如来藏心只是清净微妙的本觉之性,圆照
第二十一章 除五浊恶见 依无生因地内容提要:世间可以造作的法,有哪个不变坏?虚空不是造作出来的。所以虚空始终不坏灭。把浊水置于器皿中,静置一处,沙土自会下沉,见到清水,这是初伏客尘烦恼。去掉泥尘,只存
第二十六章 结从心解 也有次第内容提要:世尊以华巾绾结解结为例,引导阿难明白,解脱心中根结,也有次第。初解之时,先得人无我;及至空性圆明,成法无我;得法解脱后,把空相也空掉,便说是菩萨入三摩提,得无生
卷第十第二十八章 圆通本根二 眼鼻舌身意内容提要:阿那律陀旋见循元。周利盘特迦反息循空。憍梵钵提还味旋知。毕陵伽婆蹉纯觉遗身。须菩提旋法归无。(观辉按:此章为何只说眼鼻舌身意五根,不说耳根?因为后面另
第三十章 圆通本根四 地火水风空识内容提要:乌刍瑟摩谛观暖触流通无碍。持地菩萨持平心地离一切尘。月光童子谛观水性悟得通达。琉璃光法王子观风无依悟得菩提。虚空藏菩萨观空无边妙力圆明。弥勒菩萨诸法唯识证圆
第三十五章 必断杀盗淫 切戒大妄语内容提要:不断淫心,必入魔道。不断杀心,必入神道。不断偷心,必落邪道。犯大妄语,断如来种。原文于是阿难及诸大众,身心了然,得大开示。观佛菩提及大涅槃。犹如有人因事远游
卷第十三第三十六章 正法末世建坛修行仪轨内容提要:详细介绍涂抹场地、布置法器、张挂画像、净身进坛、持咒修行等具体修行仪式轨则。原文阿难。汝问摄心,我今先说入三摩提修学妙门,求菩萨道。要先持此四种律仪,
第三十七章 佛顶光明般怛啰咒内容提要:世尊给与会大众念颂佛顶光明般怛啰神咒。原文阿难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爱。求多闻故,未证无为。遭彼梵天邪术所禁。心虽明了,力不自由。赖遇文殊,令我解脱
第四十一章因地十心内容提要:世尊对阿难说修行因地十心住,其名为:干慧地、信心住、念心住、慧心住、定心住、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住、愿心住。原文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境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
第四十二章 十住十行十回向内容提要:一 十住是: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二 十行是: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
第六章 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第二节 从《大佛顶首楞严经》谈起一、虚空藏菩萨修行在楞严经中第五卷,释迦摩尼佛问诸大弟子们,讲讲如何修行圆通法门以及方便进入三摩地境界的方法,当时虚空藏菩萨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