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的十六个含义◎唯 印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
问:佛教有何原因要分宗派?自古以来有分几宗派?(庄庆贤)答:佛法无量,门类繁多,如天有日月风云,似地有山海草木。人无绝世之资,何能遍学遍通,必不得已,故有择类专一之举,如世学之设专科然,于是而宗派出焉
问:我自身有生命,此生命与佛,有何关系?(张清锦)李炳南答:身求趋吉避凶,性求不生不灭,达此二种目的,全由智慧,必佛开示,方能悟入,是生我肉躯者父母,活我慧命者佛陀,此其关系也。
◎ 杜继文禅,本是梵文禅那(Dhyāna)的简称,鸠摩罗什意译作思维修,即运用思维活动的修持;玄奘意译为静虑,即宁静安详地深思。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译法。《俱舍论》卷28:依何义故立静虑名?由此寂静能审虑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等皆是也。佛则与
问:佛教和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特色?(胡美月)答:在因地讲,他教重信受服从,佛教则重信解觉悟。在果地讲,他教不断生死轮回,佛教独能得到不生不灭。在崇拜讲,他教推重天帝最尊,尝罚由之,佛教则视天帝为凡夫,
问:诵经时撞钟敲木鱼,有何取义?(普慧)李炳南答:钟能警众,且钟身或铸经文,或铸经名,撞之音传虚空,等于经声遍满法界,乃普益众生之意。鱼常醒不睡,刻木为形,敲之使不昏沉。取其惺惺之意;并以群众念诵,必
问:各教对于人死后去路有何不同看法?(黄圣吼)答:有谓人死为鬼者,有谓作善成神者,有谓作善生天者,有谓作善成仙者,且谓鬼神天仙等,皆永恒存在。有谓人死再为人,畜死再变畜等。在佛法指此类言说,名曰常见,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来历及含义◎ 智 证 凡夫只怕恶果,不知恶果起缘于恶因,平常任意胡为,以图一时快乐,不知乐是苦因;菩萨则不然,平常一举一动,谨身护持,戒慎于初,既无恶因,何来恶果?纵有恶果,都是
化缘一词,本极庄严,比如释迦世尊,是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现于世,此一因缘,即为化缘,即为化度众生的因缘;教化众生,度过生死大海,便是化缘。如来入灭之时,还说应可度者,若天上人间,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
合掌的十六种含义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示敬,与人见面也合掌示礼。合掌看似简单,实表深广的佛法。正如佛经之语深,一句话乃至一个字,可能有无量的含义和境界。宇宙一大天地,人体一
打坐的含义生根活佛打坐的含义有不同的解释,首先我们知道了打坐有两种方式:身打坐和心打坐。身打坐就是身躯五支坐法,我们通过五支坐法来打通身体的经络、气脉、脉络之后,经脉的疏通和血液流通畅顺,身躯自然轻松
三柱香、磕三个头的含义许多善男信女经常到寺院在佛前烧香磕头,祈福祈寿祈子,祈求升官发财、姻缘美满、万事胜意。作为一种善意的精神寄托,无可厚非,但是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个头的本意却不是这样。在佛前上三柱
平时在与信众的接触中,有很多信众对出家人穿的罗汉鞋感觉很好奇。有人就问我说:师父,你们出家人夏天穿的罗汉鞋每只鞋六个洞,这有什么含义吗?每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微笑着告诉他们:佛教的每一种法物都有其含
金刚经的作用有哪些?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
所谓佛性,即非佛性,是名佛性。所谓佛性,是假的(假有);即非佛性,即是空;是名佛性,即是中。空假中三位一体。一天到晚不离开这个。这个是什么?讲一句出来看看!不讲不行!回答时,要脱开讲,比如东山水上行,
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是具有印度特点的人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常见的有说法印、无畏印、与愿印、降魔印、禅定印5种,即释迦五印。手印形式可有多种变化,尤其是密教手印
辟(b)谷术起于先秦 ,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
唐卡的最原始含义是什么呢?是在有限的空间展现无尽的世界,这个叫唐卡。就是小小的一块有限的空间,你看进去祂却是无限的世界,唐卡就有这样一个意境,像我们去到印度到它的德里博物馆,它有大量的古代的印度的这些
43:做功课有何要领?修密法,参禅打坐,念佛读经等等,任何方式、方法开始都是为了入静习定,人在禅定状态中才容易开慧证果。修习禅定的心要只有一个:止观双运(注:在此仅是一种狭义而表浅的说法)。一般来讲,
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不够,还要天天求进步。不进则退啊!时代永远在进步,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我们的道行要增长,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生
南方增长天王,单单把我们职责之内的事情做得很好还不够,还要天天求进步。不进则退啊!时代永远在进步,所以增长天王告诉我们:我们的道行要来增长,品德要增长,乃至学问、智慧、才艺、能力都要增长,包括我们的
转依是瑜伽行派和法相唯识宗的解脱理论,概括了其依据唯识理论和三性学说而提出的全部修习目标。转,即转变、转化,有转舍与转得两义;依,谓依持,所依指染净法共同依持的阿梨耶识;转依,即转舍劣法之所依,而证得
转世,宗教术语。转世指一个人在死亡后,其灵魂在轮回中投胎,其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也许只是导人向善的一种合理解说。转世是印度教、锡克教、耆那教、一些非洲宗教以及很多不同的宗教和哲学的主要信条。中国在战国时
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肯定都是听说过斋僧的,其实斋僧,即平时所说“供斋”。那么我们就会有疑惑了,供斋和世间请客吃饭的区别在哪里?斋僧的含义是什么呢?「斋」为清净之意,「斋僧」则指洁净身心,敬设斋饭供养
大乘起信论之主张,真如为众生心之本体,其为杜绝言诠、思惟者,称作离言真如;然若勉强以言语表现之,则称作依言真如,以上二者合称为二真如。就依言真如而言,其体远离迷心而空,故为如实空(空真如);且其自体具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坐鹿罗汉,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
卷下七 有何方便渐次于是威德自在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
什么叫“等持”啊?等持就是定力,也就是自己的心能保持平等不起波澜,不管外境怎么影响你,你的心就像澄净的海水一样平平静静不起波澜。我们平常妄想不断,这个就是心水起了波澜。所谓的等持,就是一种定境。我们经
坐禅,意思是闭目端坐,凝志静修。用心看着头脑中纷飞的念头,念头会慢慢地静下来,静下来的头脑则会出现一片晴朗的天空(比喻)。就像摇动杯子里浑浊的水,不动杯子,杯子里的浑浊会沉淀到杯底,水则会清净无暇。
众宝一词:表示众多宝物。〝宝〞除了世间金银、珠宝等身外物。宝─在佛教中用以形容「佛、菩萨」及「法」之崇高尊贵,如「佛宝、法宝、僧宝、宝相、宝地」等。众宝观音的〝化身相〞是〝优婆塞身〞亦有说是〝长者身〞
我们学佛的人都会知道,缘起论是佛教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万事万物,没有一件事是单独存在的,所有的事物都要相互的依靠。必须要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够成立,一旦这种组成的因缘散开了,那么事物的本身
缘起:巴利语pañiccasamuppàda。即凡是存在之法皆是由诸因缘生起之义。《清净道论》对“缘起”作了几种解释:1. 因为现观它能导致利益和快乐,所以值得智者们了解(paccetuü)它故为“缘
优婆夷:梵文Upasika,在家信佛的女子叫优婆夷,又译优婆私柯。意译近善女、善宿女、清信女等,凡受了三归五戒的女子,都叫做优婆夷,但我国都称她们为女居士。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
音译成汉语是居士的意思。1、优婆塞:梵文 upāsaka,指在家信佛、行佛道并受了三皈依的男子叫作优婆塞,曾译作邬波索迦、乌婆塞、伊蒲塞等。意译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善宿男等。受了三归依及五戒并戒行
因竭陀尊者生于古印度一个叫玛伽德的地方,在释尊的教导下,不久就因竭陀是印度梵语音译名称,生于释证得阿罗汉果,住在卡切的怙贡巾地方,和'胃尊时代的印度王舍城,二十七岁皈依五百名阿罗汉同住,受佛陀付嘱而护
关于香钵和拂晓子,最早可以追溯到因竭陀尊者为了他的弟子的利益,来到冈底斯山附近的色那丹坐静默修的时候。由于住在色那丹很多的神、非人、夜叉已走上解脱之路,神送给因竭陀一个指子以便尊者能够用它记忆凉;非人
圆寂是佛教用语,一般只有离世的高僧才称“圆寂”,“圆寂”这词儿是最常见的,此外,“灭度”、“入灭”都是同样的意思。中国人比较喜欢“圆”而不太喜欢“灭”,所以,在古代通用的“入灭”、“灭度”这些说法就渐
为自己:南无阿弥陀佛,请您慈悲救度我,我接受您的救度,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每次念佛30声或30分钟)为别人:南无阿弥陀佛,请您慈悲救度ooo(姓名或称呼),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
一阐提系梵语梵icchantika(或梵ecchantika)的汉译音译,Icchantika其梵文字根为√iS,乃“希求、欲乐”之意;现在分词为icchat,强干变化为icchant,加上名词构成音
任何福报都有其必然的成因,就像财富来自施舍,尊贵来自谦恭一样,美丽的容颜来自柔和善良的性情。人到中年以后,就显现出现世性格影响所致的面相了。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性情柔和的人面相柔和美丽。性格格外粗暴
在佛教之中,一切存在都可以称为相,也就是说,相包含有一切存在,而这些存在,其本质都是本心所产生幻象,换句话说,这些相并不真实,是虚幻之相,而不是实相。因为实相,就是产生这些相的如来本心。因此,所谓的相
在佛教当中有很多的菩萨,每个菩萨的有他固定的含义,作用及意义。其中胁侍菩萨在佛教当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以下就是胁侍菩萨的含义。胁侍菩萨是修行层次最高的菩萨,其修行觉悟仅次于佛陀或等同于佛陀。在没有成佛
诸位吉祥。我们今天道场白华庵,跟大家说的法器,叫做锡杖。一说这个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形象上的概念。但是在世俗间,见的最多的,就是《西游记》片尾曲里面那个唐僧骑着马,手里拿着的那个,就叫做锡杖。当然,佛
锡杖的形状锡杖依不同的形状,象征着不同的意义。迦叶曾白佛:何为锡杖?佛言:“锡者轻也,依倚是仗,除烦恼,出三界。锡,明也,得智明故。锡,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锡,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杖头
佛教中有很多的佛菩萨塑像,并且我们去寺庙之中还能看到很多的塑像,而西方三圣也是最常见的佛像。那西方三圣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让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吧。佛教中佛菩萨的塑像很多,很多人看到这么多的塑像,就误认
既生在尘世,自身需修福很多人都希望能修福,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些,过得自在一些,富足一些,因此,会做许多的事情,诸如布施、供养、放生等等,但是似乎忽视了一点,我们一边在积极修福的同时,是否也在不停
据说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时,有许多信徒。佛陀因人设教,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传教方法,而弟子们又各有不同的理解和发挥。他灭度后,佛教逐渐分成不同的宗派,主要有“大乘”和“小乘”两大派。“大乘”是梵文“摩诃衍那
我执,就是执着认为有个“我”。法执,有的修行人听闻佛法后,知道自己只是五百蕴四大的和合,“我”其实度是不存在的,但是组成“我”的这些四大五蕴应该是实有的吧(如果这些也是不存在的,那又怎么组成知这个身体
色蕴色并不是指女色,也不是指欲望,而是指组成世界的物质。在在佛教之中,就是指一切有形态、有质感的客观存在的物质的聚合,通俗点来理解就是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物质现象。其实往深来讲,这色蕴又包括了地、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