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五加行如何理解
2025-01-16 11:32

在当今时代,许多修行人好高骛远,轻视前行法,注重甚深法,甚至有些刚刚入密宗的人竟然直截了当修最高的法,这是极其危险的。无论作任何一件事,都必须依循先后次第,修法更是如此。所以,初学者一定要踏踏实实,打好基础,万万不可急于求成,一意孤行,否则必将自食苦果,到时追悔莫及矣。

首先认真修持加行,循序渐进进步入正行,由浅入深而修方才符合前辈承上师的闻法、修法规律,古今中外的诸多上师们均十分重视加行,修法也是从加行开始,次第而行,他们一致认为修加行是修学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基础。

每个加行为什么要修十万遍?

一般为顶礼(大礼拜)10万遍、皈依和发心各10万遍、金刚萨埵百字明10万遍、上师瑜伽10万,曼茶罗10万遍。这是藏传佛教历代传承上师们规定的。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保质保量地修完加行,但至少也要圆满十万遍的数量,这样自相续才会调柔。如果是特别傲慢的人,在皈依境上师三宝前一定要磕头,磕一个不行,两个三个也不行,必须要磕满十万个。如此一来,傲慢就会全部遣除。

五十万加行对一个人来讲,是驯服内心“野马”的殊胜手段。修行若想智慧境界得以显露,心性必须要调柔,心性要调柔的话,则必须修五十万加行。如果没有这样修,表面上是佛教徒,但内心还是刚强难化,行为和性格一点都没改变,那也只是徒有虚名而已。因此,修加行的确很重要!

汉传佛教有没有五加行?

实际上汉传佛教的五加行以隐含的方式提出。任何一部汉传佛教经论都没有说不需要顶礼。虽然顶礼的动作稍有不同,但修持顶礼十万遍,汉佛佛教的大德没有否认过。皈依不仅仅是办个皈依证、寺院认定一下就可以了,必须要反反复复在三宝面前念皈依偈,谁也不会说这多此一举;发菩提心也是同样,凡是学习大乘、承诺利益众生的人,不可能不必念修发心偈,而汉传佛教每天的功课里都含有发菩提心的内容;忏悔在修行中举足轻重,汉传佛教有很多忏悔文,如《梁皇宝忏》《三昧水忏》《八十八佛礼佛大忏悔文》等,念百字明的功德和修金刚萨埵与汉地忏悔的意义并不相违,这个也不可能否定;积累资粮供曼茶罗并非特立独行,汉地供养诸佛菩萨时也有各式各样的供品,藏传以仪轨供养十万遍,也是同理。

End

如何理解五加行和四加行

四加行,大乘佛教法相宗指五位中加行位。即暖、顶、忍、世第一。亦名四善根。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百。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五加行即五种加行,是佛教的名词术语,

四加行和五加行分别是什么

四加行分为四共加行和四不共加行,四个共加行分别是人身难得、无常、使心转向法的修行、轮回皆苦,四不共加行分别是皈依大礼拜、金刚萨埵、献曼达、上师相应法。五加行是皈依、发心、念修金刚萨埵忏悔、供曼茶罗、上

什么是五加行

五加行即五种加行,是佛教的名词术语,即修行者通过完成巨大数量的五种实修,可以获得稳固的佛教见解和基础。通常在藏传佛教里是通往修行密法的基石,而在汉传佛教里也有隐含的方式提出。五加行通常为皈依、发心、念

如何修持五加行

除了个别上等根基的弟子,只需要上师的直指心性就可以顿悟之外,大多数修行人还是要严格的按照次第来修。如果没有打好前行或加行的基础,就茫茫然直奔正行,结果往往是不尽人意的,可能还会碰到很多修法的违缘,所以

五加行的内容是什么

皈依皈依是佛教一切修法的基础,也是区分佛教与非佛教徒的标志。皈依即是受持了皈依戒,皈依戒是一切戒的基础。一切修法都是以皈依为前提,所以要皈依。在皈依戒之后,才能传授居士五戒。受了皈依戒,就有了一切戒的

五加行的意义是什么

五加行可以说是正式修行的基础,可以把修行当作为做一件重要的事情,做一件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事情要准备什么呢?一、要建立强烈的信心及渴望二、要明确做这件事情对自己及其他人的影响三、放开之前的经验或束缚四、要

为什么要修行五加行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我们每一个人在修行道路上会不会取得成就,都取决于五加行修得怎么样!我们知道如果不断除和摧毁阿赖耶识,永远不可能证悟空性。那么依靠何种特殊力量,我们可以断除阿赖耶识,开启心的本性?所有

五加行和四加行指的是什么

四加行,大乘佛教法相宗指五位中加行位。即暖、顶、忍、世第一。亦名四善根。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故名四加行。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四谛者

五加行如何理解

在当今时代,许多修行人好高骛远,轻视前行法,注重甚深法,甚至有些刚刚入密宗的人竟然直截了当修最高的法,这是极其危险的。无论作任何一件事,都必须依循先后次第,修法更是如此。所以,初学者一定要踏踏实实,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