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六、灯灯续焰
2025-02-07 12:52

六、灯灯续焰

云门文偃是禅宗六祖慧能门下第八代,其由雪峰存、德山鉴、龙潭信、天皇悟上承石头迁的法统。文偃于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开法以来,门下颇盛,法席常逾千人。嗣法弟子有六十余人,主要有白云子祥、德山缘密、香林澄远、双泉师宽等。其中尤以澄远为上首。他住益州青城山香林院,接人语句完全继承文偃的风格。澄远门下有智门光祚,门风险峻,光祚法嗣有雪窦重显、延庆子荣、南华宝缘等三十人。

云门宗至文偃门下第三、第四代弟子时,进入鼎盛时期,与临济宗并驾齐驱,成为禅宗中最活跃的两派,宋徽宗序《续灯录》曰:“自南岳青原而下,分为五宗,各擅家风,就机酬对,虽建立不同,而会归则一,莫不箭锋相拄,鞭影齐施,接物利生,启悟多矣,源派演迤,枝叶扶疏,而云门、临济二宗,遂独盛于天下。”北宋前中期,云门宗逐渐由岭南向北推移,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禅师,其中以圆通居讷和佛印了元、雪窦重显、大觉怀琏、慧林宗本及明教契嵩最为著名。

圆通居讷(1010-1098),字敏中,樟州中江(四川中江人,俗姓蹇,十一岁出家,于汉州什邡(成都附近)竹林寺侍奉元昉,十七岁试经得度,后东行至庐山,成为光祚门下延庆子荣的弟子,先后住持归宗寺和圆通寺,在江州(江西九江)一带有不小的影响,特别是致力于儒佛融通,深得士大夫好评。

佛印了元(1032-1098),字觉老,饶州(江西波阳)人,俗姓林,十五岁出家,十九岁去庐山参见开先善暹,成为其嗣法弟子,佛印的传承为文偃——双泉仁郁——开先善暹——佛印了元,据说居讷一见佛印即称赞他:“骨格已似雪窦,后来之后也。”了元曾住持庐山归宗寺、镇江金山寺,江西大仰寺和云居寺等,“凡四十年间,德化缁素,缙绅之贤者多与之游。”在江西和江苏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弘法基地。

雪窦重显以明州(浙江宁波)雪窦山为中心,举扬宗风,影响甚大,其颂古之作不仅成为禅僧的必读书,而且受到参禅士大夫的欢迎,其嗣法弟子有八十余人之多,被称为“中兴云门。”

大觉怀琏(1009-1090),为文偃门下第四代,共传承法系为:文偃——双泉师宽——五祖师戒——泐潭怀澄——大觉怀莲。漳州龙溪(福建龙溪)人,幼年出家,曾师事怀澄十余年,后游庐山,常居讷禅师记室,皇祐元年(1049),朝廷命居讷住持左街十方净因禅院,居讷举怀琏以代。当时汴京两街诸寺的传承系统只有法相宗和南山律宗。自有净因院,禅宗始行于北宋京城。

重显的知外弟子有义怀,曾住持安徽无为铁佛寺,后迁至越州(浙江绍兴)天衣寺行化,前后主持法席七次,大兴云门宗风,法嗣有八十三人,其中以慧林宗本,法云法秀、长芦应夫、天钵重元等为上首。

宗本,十九岁入苏州承天永安寺道升禅师门下,若修十年方剃发受具足戒,又服勤三年,后拜辞道升参脚游方,至池州景德寺,参谒天衣义怀,有所契悟,义怀退居后,推举其在姑苏瑞光寺开法,元丰五年(1082),汴京相国寺六十四院开辟为八寺,二禅六律,以东西序为慧林、智海二禅寺,召宗本住持慧林禅刹,为第一祖,大扬禅风。宗本一系,僧才辈出,特别在北方势力更大,传承说较长。宗本下,有长芦崇信、法云善本等。崇信下,有慧林怀深,宣和三年(1121),国住持慧林寺。其后递传灵隐寂室、中竺痴禅、光孝已庵。善本(1035-1109),颖州(今安徽颖上县)人,出家后,到姑苏参宗本于光瑞寺,默契宗旨,服勤五年,尽得宗本之道。后来住持婺州双林寺,道俗推崇备至。继而移住杭州净慈寺,继承宗本的法席,和宗本并称“大小本”。不久又住持不京法云寺,继承法秀的法席,号大通禅师,住持八年,又归老于西湖之上。门上有雪峰思慧,天竺从谏等六十九人。思慧下有净慈道昌,道昌下有五云悟。

义怀的另一知外弟子为法云法秀。法秀(1027-1090),秦州陇城(今甘肃秦安县)人,十九岁时试经得度,后来便从事讲经,既而至无为军铁佛寺参义怀,有所证悟,得到印可。初住持淮西四面山,既而又住持栖贤,蒋山、长芦,后来东京法云寺落成,他应如为开山第一祖,号圆通禅师。其下有佛国惟白,保宁了英等五十九人。惟白继法秀之后,住持白云寺,后移住明州天童寺,撰有《建中靖国续灯录》三十卷。其下有慧林慧海等十四人,慧海下有万杉寿坚。

当然在云门法流所出中,以明教契嵩最为知名,其阐述儒佛一贯之理,对后世影响甚大,扩大了禅宗在社会上的影响。

从上述看来,云门宗僧人奉诏住持京城寺院的人数众多。挟皇权之势,影响及于全国。如黄龙派创始人慧南,就借鉴了云门派的教禅特色,而设“黄龙三关”。杨歧派创始人方会,也在接化学人方面受到云门派的影响。北宋前中期,尽管云门派和临济派共同推进禅宗的发展,然而云门派禅人贡献尤为巨大。从北宋徽宗到南宋末年,云门派渡过了它的鼎盛期,逐渐走向衰微,尽管云门派传法世系未绝,但已不能代表禅宗发展方向,到了元初,其法系就无从考核,湮没无闻了。一宗之法脉仅延续了二百年,这大概是由于其宗风突急,机辨险绝,言语简洁高古,只言片语蕴无限旨趣,接化学人又常是截断众流,不容拟议,几乎无路可通,非上等根机不易悟入,与众多中下根机难以沟通,所谓“孤危耸峻,人难凑泊。”昔云峰悦禅师云:“云门虽有定乱之谋,要且无出身之路。”云门一脉的绝传,绝非偶然。

End

古人的家风名言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这是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治家》中的一句话。海涅有一句名言: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和谐是家庭的最终归宿,也是家庭成员努

具德和尚的家风

具德和尚(1600-1667年),清初著名僧人,字具德,名弘礼,亦称具德礼,俗姓张,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张氏为越州巨族,具德系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族弟,从小随父兄移居杭州,既不善章句儒学,又不好经营

观辉居士: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

楞严经白话解 第四卷 第九章 见性非因缘生非自然有内容提要:举明暗通塞为例破见性自然有及因缘生之说。最后指出精微的妙明觉性,非因非缘,非自然,非不自然。不要在是不是、非不非上执着二边见。离一切相,即得

吴立民:东密与藏密

东密与藏密佛教各宗大义讲座一、东密东密传承的历史密宗很重传承,密法由上师亲传。有传承的上师他才能传密,这是密宗的一条原则,无论唐密、东密、台密或藏密,这条都是共同的。东密上师叫阿阇黎,什么人才能成为阿

吴立民:茶禅文化与佛教的茶道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

吴立民:谈佛教的“业力说”

谈佛教的业力说吴立民业力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是佛学思想的一个基石。造作名业,业就是造作,力就是力量、力用,由造作而产生的力量和作用,就叫作业力。这是佛教为解释宇宙人生一切因果现象而使用的一个中性名词

吴立民:谈佛教的“法身说”

佛教对有关佛陀生身的殊胜(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能力(十力、四无畏)及其实身成就的种种考察,称为佛身论,是佛教思想的重要教义之一。由于当机不同,经论所说不一。大小乘,显密教,都有各自不同的说法,有说一

吴立民:如何保证往生一心不乱

一、往生成佛要一心不乱学佛的目的就是要了生死以成佛。释迦牟尼佛就是为度娑婆世界众生了生死而成佛这一大事因缘而来人间示现各种教化的。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教人了生死以成佛。佛教的大小乘、显密教,也都是教

吴立民: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

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

吴立民:华严讲要

不弄清华严的道理,密教的一些道理不大好讲,所以我在讲密教之前还是要讲讲华严的道理。所谓教在华严,行在三密。实践啦,就是密教的实践啦,他的修行,行在三密;但是他的理论呢,教在华严。要懂得一些华严的一些道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二、雪窦中兴

二、雪窦中兴文偃门下有白云子祥、德山缘密、香林澄远等,而以澄远为上首。他住益州青城山香林院,接人语句完全继承文偃的风格。澄远下有智门光祚,门风险峻,有《智门光祚禅师语要》一卷。光祚的法嗣有雪窦重显、延

吴立民:第二章 曹溪一脉 二、六祖法乳

二、六祖法乳在中国禅学思想史上,慧能禅法的确承先训后,继往开来,使禅宗一脉别开生面。他不仅融会发展了涅槃佛性学说和般若空观理论,而且海内百川,吸收融摄了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吴立民:般若与无我

去年夏天,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莅会山西五台山。其间,我们几位高校的研究生,有幸亲近,虔诚求教。吴老不顾长途跋涉之劳,欣然开示。五台山上,我们谨行教诲,感触良深;返校后,又时听录音磁

吴立民:第三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一、神秀门庭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

吴立民:第四章 南宗分灯 一、荷泽神会

一、荷泽神会作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研究“热点”,荷法神会及其思想和作用一真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自1930年胡适发表《神会和尚遗集》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考辨可谓不遗余力,直至

吴立民:第二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一、慧能求法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

吴立民:第四章 南宗分灯 三、石头希迁

三、石头希迁(一)石头生平石头希迁(700-709),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其生平,可从以下几个时期申述之:1、少年时代。这位后来惯于静坐沉思的一代哲人,当其年少之时却是性格刚强好动,

吴立民:第三章 北宗正义 二、秀门弟子

二、秀门弟子神秀门下人才济济,所谓“升堂七十,味道三千。”《景德传灯录》记神秀法嗣十九人,其中以义福、普寂、景贤、惠福四大弟子为首。《楞伽师资记》曰:洛州嵩山普寂禅师,嵩山敬贤禅师,长安兰山义福禅师,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一、文偃机用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敏质生知,慧

吴立民:第三章 北宗正义 四、南北分宗

四、南北分宗神会为了使慧能曹溪顿旨取得正统地位,不避艰危,挺身与北宗抗争,指斥当时势力连天的普寂一系“师承是傍”,确实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南宗定是非论》中记载,崇远法师威胁神会说:“普寂禅师名字

吴立民:第四章 南宗分灯 二、马祖道一

二、马祖道一公元八世纪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同臻历史的巍峨高峰。在这个不同寻常的世纪,中国文化诸多领域几乎均出现了成就卓著、继往开来的英才。就中国禅宗而言,在活动于这个世纪的一系列著名禅僧之间,在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五、契嵩新流

五、契嵩新流契嵩(1007-1072),字仲灵,自号潜子,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俗姓李,终钟氏。他7岁出家,十三岁得度落发,十四岁受具足戒,十九岁开始游方参学,下江湖,陟衡庐,十余年间来往于南方各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三、义怀宗乘

三、义怀宗乘云门一宗, 至雪窦而宗风大振,号称中兴。其法嗣有八十四人,而以天衣义怀为上首。义怀承继雪窦家风。曾以“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的偈语为重显称善印可,并为后世禅林广泛传唱。其一生凡

吴立民:第三章 北宗正义 三、法统之争

三、法统之争神会(684-758),襄阳人,俗姓高。据《宋高僧传》记载,神会“年方幼学,厥性惇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乃无

吴立民:第十章 法眼宗风 三、延寿振宗风

三、延寿振宗风永明延寿禅师(905-975),字仲玄,号抱一子,余杭王氏子。总角之岁,归心佛乘,既冠,不茹荤,日惟一食。持《法华经》,七行俱下,二十八岁为华亭镇将,一日乘舟归钱塘,见渔船之万尾戢戢,恻

吴立民:第五章 沩仰法脉 一、怀海及《古清规》

一、怀海及《古清规》中唐时期,安史知乱,藩镇割据日益加强,江西地区的地方官僚又对佛教采取扶植政策,并且使之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这就为道一禅系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道一门人“亲承弟了八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六、灯灯续焰

六、灯灯续焰云门文偃是禅宗六祖慧能门下第八代,其由雪峰存、德山鉴、龙潭信、天皇悟上承石头迁的法统。文偃于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开法以来,门下颇盛,法席常逾千人。嗣法弟子有六十余人,主要有白云子祥、德山缘密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四、宗本禅理

四、宗本禅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战乱不止,学术凋零。佛教在此动乱之际亦遭受深重打击,各宗派的鼎盛与兴旺随频仍的战火而灰飞烟灭。惟禅宗一派尚有气息延喘,及至五代末,亦举步惟艰,经营惨淡。至宋时,为了

吴立民:照见五蕴皆空

今天我们大家参加的这个夏令营叫做生活禅夏令营,生活禅意思就是禅就是生活,生活在禅中;生活就是禅,禅在生活中。体会生活禅是要下一番工夫的。我们生活的内容很广泛、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等,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

吴立民:第五章 沩仰法脉 三、慧寂默照为宗

三、慧寂默照为宗慧寂(815-891),韶州怀化人,俗姓叶,年十五欲出家,父母不许,后二载,断手二指,跪父母前誓求出家,遂依南华寺通禅师落发。初谒耽源,已悟玄旨,后参沩山,遂升堂奥。耽源将六代祖师所传

吴立民:吴立民忆朴老

提起朴老,对这一代伟大宗师,对他的千秋功业,实在是说不完,道不尽,因为他是无尽意菩萨,悲愿无尽,智悲无尽,无尽无尽,重重无尽,不可说,不可说,非言诠可说,实无可说。但又不得不说,不能不说。国念股肱,教

吴立民:第五章 沩仰法脉 二、灵祐方圆默契

二、灵祐方圆默契唐武帝时迷信道教,打着“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驱游惰不业之民,废丹癯无用之室”的幌子,废寺院四万余所,令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余人。由于这种强行废佛的行政手段不得人心,不到两年,宣宗即

吴立民:第五章 沩仰法脉 四、沩仰宗传承

关于禅宗五宗的传承,北宋明教契嵩大师说:正宗至鉴(慧能),传既广,学者遂各务其师之说,天下于是异焉,竟自为家。故有沩仰云者,有曹洞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云门云者,有法眼云者,若此不可悉数。而

吴立民:藏密大圆满无上秘密图座心要传承记

藏密大圆满无上秘密图座心要传承记吴立民佛法圆满具足,法尔如是。如如真如,真如如如,故二学园宗旨为圆融不诤。圆融者,圆融大小乘、圆融显密教,圆融世出世法也。不诤者,不诤于世说、不诤于它教,不诤于异学也。

吴立民:佛陀证悟宇宙人生实相

提到释迦牟尼,一般读者大都知道他是佛教创始人,是西天佛祖,后世也常以如来佛称呼他。但作为历史人物的释迦牟尼与后世所说的佛及如来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等同。释迦牟尼是佛,是如来,但佛、如来并不就是释迦牟尼

吴立民:密乘讲要

密乘讲要密乘我先讲几句做个提纲:密教〖jb({〗第一句:六大无碍常瑜伽第二句:四种曼荼各不离第三句:三密加持速疾显第四句:重重帝网名即身〖jb)〗第一句话:六大无碍常瑜伽。我们懂得华严的道理,这句话就

吴立民:发菩提心与气脉明点的关系

我们过去讲过很多种菩萨,日藏、月藏、虚空藏,各有当机,各显不同的神通。日藏来了现太阳,月藏来了现月亮,虚空藏来了,一切都看不到了,大地如虚空。地藏来了,大地重得很,大家会感到身体举不起来。为什么佛说《

吴立民:唐密法脉传承

印度密教之兴起印度佛教历史,自公元前五、六世纪至公元十二、三世纪,大约有一千八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前、中、后三个六百年。一、第一时期,前六百年。为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即小乘佛教时期。这个时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