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吴立民:东密与藏密
2025-02-07 10:28

东密与藏密佛教各宗大义讲座

一、东密

东密传承的历史

密宗很重传承,密法由上师亲传。有传承的上师他才能传密,这是密宗的一条原则,无论唐密、东密、台密或藏密,这条都是共同的。东密上师叫阿阇黎,什么人才能成为阿阇黎呢?要具备十三条功德才能当阿阇黎、阿阇黎分为五种:出家的阿阇黎、受戒的阿阇黎、教授的阿阇黎、受经的阿阇黎和依止的阿阇黎。阿阇黎由起初一般意义上通称的上师后来演变为专门向他人灌顶、传授真言密法的上师,也就是有资格传法、灌顶的上师才能叫阿阇黎。在许多阿阇黎当中,证道师叫大阿阇黎。

有资格担任传法、灌顶的大阿阇黎,必须具备有十三德:

首先,大阿阇黎本身至诚地发菩提心。

第二,具有妙慧慈悲。

第三,兼具众艺,多才多艺。

第四,精修般若波罗蜜多。

第五,通达三乘。

第六,善解真言的实意。

第七,洞悉众生之心。

第八,坚信诸佛菩萨。

第九,本身得传法灌顶。

第十,言谈亲切,远离我执。

第十一,以真言门行善。

第十二,精练瑜伽。

第十三,常住坚定菩提心。

具备了这十三条德行才能是阿阇黎。如果学东密的人他要选师父的话,一定要看你是不是有这十三条,够不够格。当然师父选弟子,他也有看法,刚说了这是弟子选师父。

这是讲东密,藏密有藏密的一套。我这么说的意思,是因为现在我们社会上有人在传密,所以告诉大家真正传密的阿阇黎要具有十三德,这是大家公认的。

下面我就从两方面讲讲东密,讲讲真言宗。东密就是真言宗佛教八大宗派的真言宗。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历史,真言宗传承的系统是这样,看下面列的表:

首先是大日如来,大日如来伟给金刚萨埵,金刚萨埵传给龙树菩萨,龙树菩萨传给龙智菩萨,龙智菩萨传给善无畏、金刚智两位大阿阇黎。

善无畏、金刚智就是唐朝唐玄宗时期从印度来到中国的大阿阇黎,这两位大阿阇黎把印度密法传到中国来了。传到中国的叫唐密。因为是在唐朝时候,而且是由中国僧人传承下来的,所以叫唐密。

什么是东密呢?东密有两部大法,一部大法叫金刚界,一部大法叫胎藏界。金刚智是传金刚界的大法,善无畏是传胎藏界的大法。先说胎藏界传承系统,善无畏在中国传了三个大弟子:义林、玄超、一行。一行大家都知道了,是我国唐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在世界天文史上也是有名的,唐朝的大衍历就是一行和尚制定的。

义林又传给顺晓,顺晓再传给最澄。玄超传给惠果,惠果再传给空海。这是善无畏胎藏界传承的系统。

金刚界是金刚智传给不空。不空是印度大德,承受了金刚智的传授以后回到印度取经,然后再回到中国。不空传给惠果、惠朗。这是金刚界传承的系统。

我讲一个最澄,一个空海,顺晓传给最澄,惠果传给空海。空海、最澄都是日本的遣唐留学生,即唐朝时日本派到中国来的留学生,他们学回去以后,空海就在日本的高野山建立了根本道场,他得到日本天皇的信仰和支持,高野山就变成了日本传密法的根本道场,这个道场一直传到现在,一千多年了都还在。日本国民非常尊重空海、最澄,就象过去中国人尊敬孔夫子、孟夫子一样,日文的片假名就是空海大师创造的,空海被日本人尊称为弘法大师。最澄被尊称为传教大师。

最澄也是跟空海前后一起来唐朝的。最澄在中国先学天台宗,以后又跟顺晓大师修密宗,他回去以后就把天台宗和密宗融合一起,所以他传的密宗叫台密,而弘法大师空海传的密宗叫东密。一个弘法大师,一个传教大师,弘法大师是东密,传教大师是台密。

玄超和尚把胎藏界的法门传承给了惠果,不空和尚又把金刚界的法门传给惠果,所以惠果得了两部大法,金刚界和胎藏界。惠果把两部大法一起传给弘法大师空海,所以东密接受了两部大法。

顺晓传给最澄的是胎藏界,没传金刚界,但是最澄他把天台宗和胎藏界结合起变成台密,传承上又不同。后来东密、台密在日本兴盛,台密传教大师最澄到比睿山建立道场,也是一千多年直到现在也没有断。

中国从惠果以后密宗传承已经不大明显了,密法传在中国,但是汉地传承已不清楚了,所以现在说密教就是日本的东密、台密和我国的藏密。明天我再讲,完整的密教在中国。

我们讲过印度佛教的历史是一千八百年,前六百年是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即小乘佛教,中六百年是大乘佛教,后六百年是密乘佛教。密乘佛教开始叫杂密,就是显教的一些经典里头有些咒语,并讲了密教的一些教理,但不系统,不完整,所以叫杂密。善无畏、金刚智传的密教是印度中期教,以两部大法为准,叫做纯密,传入我国则称为唐密,以后又由中国传入了日本,被称为东密、台密,所以日本没有晚期密教。晚期密教传入西藏地区,被称为藏密。中、晚期的印度密教都叫纯密。早期密乘,中期密乘和晚期密都在西藏,所以完整的密教在中国的西藏,正因为这样汉人区域密教传承就不显了。

日本的前首相中曾根是信奉真言宗的,为了纪念惠果和尚所传给空海的法已历经一千多年,他特别到西安惠果法师愿来的道场青龙寺,但青龙寺不在了,他发起在原来青龙寺那个地方建立了惠果空海纪念堂,报纸上有过报道。

以后藏密在元朝皇宫、清朝皇宫都传承授过,但禁止在民间流传,清末以后藏密又逐渐在内地传播,中国也开始有人到日本去学东密,日本的权田雷斧开了东密不外传的先例,亲自到中国传法,这样中国除藏密系统外,东密也有少数人在学,并得到了传承。这是真言宗的略史。

东密的依经

下面讲依经。真言宗根据什么经典来建立宗派的呢?主要是三部经。第一部,简称《大日经》唐朝善无畏翻译的。第二部《金刚顶经》,唐朝不空三藏法师翻译的。《大日经》是胎藏界的根本经典,《金刚顶经》是金刚界的根本经典。另外第三部《苏悉地经》,是把金刚界、胎藏界二部法门结合在一起的一部经典,台密就非常尊重这部《苏悉地经》。

东密主要是两部经:《大日经》和《金刚顶经》。台密除《大日经》、《金刚顶经》之外,加一部《苏悉地经》,是三部经。台密在三部经中又特别推崇《大日经》和《苏悉地经》,因为传教大师主要学的是胎藏界,他把天台与密宗结合起来,所以台密又认为《法华经》是始经,《大日经》是终经。

除了三经还有两论:一般为龙树菩萨造的《释摩诃衍论》和龙树菩萨所造由不空译的《金刚顶宗发菩提心论》。这是三经二论。

东密的教相

下面正式讲东密的教相。教相讲理论,事相讲实践修持。过去东密对于没有入密坛,没有得到传法的,教相、事相都不让听,后来一些大阿阇黎为了方便,教相可以讲,但事相必须经过传授。所以我先讲教相,事相部分能够方便说一点,还是尽可能说一点,但是有一个要求,事相部分你听了以后不要再去传去说,因为你没得传承,再一个你没有受三昧耶戒。

教相部分我讲四句,把东密的根本教义通过四句话来表述:

第一句话,六大无碍常瑜伽。

真言宗、密宗讲六大缘起,认为我们世界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自身在内它的本体都是六大所成,即由地、水、火、风、空、识这六大所成。其中的地、水、火、风、空五大都是属于物质部分的,拿人来说就指我们物质的身体,所以叫胎藏界。识大精神方面的东西,离不开物质,所以地、水、火、风、空合起来,识大在其中。说明一下,不是说地、水、火、风、空组合了就成识大,而是识大就在地大、就在水大、就在火大、就在风大、就在空大,是一体的。五大是胎藏界,识大是金刚界,金刚界和胎藏界不二,金刚界就是胎藏界,胎藏界就金刚界,所谓金胎不二。

首先告诉大家认识五个梵文字:阿巴啦卡岂。五个梵文字就是五个种子。《唯识论》所讲的种子。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就是阿、巴、啦、卡、岂,这是五大种子。这五大种子所表现的性格、德行是什么呢?地是坚固的,水是显润的。火是温暖的,风是流动的,空是无妨碍的,这是讲它的德行。它的业用又是什么呢?地大能持,你看我们地球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地球支撑着。水大能润泽。火大能熟,火有温度、有能源,能成熟万物。风大能长万物,春天一来,春风一吹,万物生气勃勃,助长万物生长。空大是不障,无障碍。就颜色而言,地大用黄色表示,水大用白色表示,火大用赤色表示,风在用黑色表示,空大用青色表示。用形象来表示,地大方形,水大圆形,火大三角形,风大半月形,空大小椭圆形。就方位来说,地大东方,水大西方,火大南方,风大北方,空大中央。用五大表示五尊佛,中央空大大日如来,东方地大阿閦佛,西方水大阿弥陀佛;南方火大宝生佛;北方风大不空成就佛。五大又表示五种智慧:地大大圆镜智,水大妙观察智,火大平等性智,风大成所作智,空大法界体性智。

那么密宗怎样解释万事万物,包括我们人自身的体性是什么呢?就是六大。密宗认为从根本上说,六大彼此互相都不妨碍,常常是瑜伽的,瑜伽就是相应。六大常常是相应的,时时处处都是相应的,所以叫六大无碍常瑜伽。

密宗他是讲般若的不空,禅宗讲般若的空;密宗从事上讲不空,华严宗从理上讲不空。因为密宗讲不空,所以讲六大无碍常瑜伽,既然都是六大所成,那么佛是六大,我们众生也是六大,乃至无情之物,木头石头都是六大,这是从万事万物本体上来说的。

第二句话,对于相,对于万事万物的形象,密宗怎么来看呢?就是四种曼荼各不离。

密宗把世界万事万物的现象看做四种曼荼罗,这四种曼荼罗各不离,即互相分不开。四种曼荼罗是:

1、大曼荼罗,讲物的时空。

2、三昧耶曼荼罗,讲物的形相。

3、法曼荼罗,讲物的名法。

4、羯摩曼罗,讲物的作用。

比如你到一个寺庙去看,那个寺庙就是大曼荼罗,寺庙诸佛和寺庙里的一切组成大曼荼罗,所供的大雄宝殿也是曼荼罗,大雄宝殿里的主尊一般是释迦牟尼佛,他手里托个钵子,那个钵叫三耶曼荼罗。三昧耶是什么意思?就是平等本誓,平等本来的誓愿。钵是表示释迦牟尼的法的,释迦牟尼的法就在钵上表现出来,释迦佛发的本来誓愿,即和众生一样的平等誓愿用一个法器钵来体现,所以钵就是三昧耶曼荼罗。释迦牟尼所说的法变成了三藏十二部经,三藏十二部经就是曼荼罗。大雄宝殿在做法会,法会按仪轨在做叫法曼荼罗,你磕头顶礼也叫法曼荼罗。你正磕头,正在做法会,正在做正在动的时候叫羯曼荼罗,再比如我们这个讲堂教室是大曼荼罗,包括讲者听者在内都是大曼荼罗,因为讲课,主讲的人他在怎么样表示呢?比如,我拿粉笔在写,表示我在讲,粉笔就是我的三昧耶曼荼罗。我讲什么,讲东密,我讲的内容就是我们现前的法曼荼罗。我正在讲是羯摩曼荼罗,羯摩是动作。所以密宗把任何去何从事物、任何形象都可以归成曼荼罗,善法可以是曼荼罗,魔法也可以是曼荼曼。什么叫曼荼罗?轮圆俱足叫曼荼罗。象轮子一样,转起来,所有的东西都在里头,轮圆俱足。举个反面的例子,比如说抽鸦片烟的人,睡在屋里的大烟炕上,组成大曼荼罗;用来吸鸦片的烟枪,就是他的三昧耶曼荼罗;他晓得怎样用火调鸦片就是法曼荼罗;他呼噜呼噜地抽就是羯摩曼荼罗。那你说抽鸦片的人不也在修密宗啊?哎,但是他那个曼荼罗结果使他成为鸦片鬼。

所以密宗以四种曼荼罗来体现万事万物的形相。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四种曼荼罗表示。一个法门哪一尊的法是哪一尊的曼荼罗。观音法是观音的曼荼罗,文殊的法是文殊的曼荼罗。比如释迦牟尼他左边文殊、右边普贤,代表讲大乘法的曼荼罗,左边阿难、右边迦叶是讲小乘法的曼荼罗,不过不完整,而密教曼荼罗是轮圆具足的。

曼荼罗又翻译为坛场。

这是密宗从万事万物相上来讲的。对万事万物的用来讲就是这么一句话:三密加持速疾显。

什么叫三密?我们身口意是三业,身造之业、口造之业、意造之业。佛也有身口意,但他的身口意不是业,因为他的业是功德,所以叫密。众生本来跟佛一样,众生就是佛,所以佛具有三密,众生也具有密。众生的三密有有相三密,又有无相三密。

学密怎么样感应佛?就是通过三密来跟佛求得加持、求得感应。佛跟众生一样都有身口意,所以佛把三密加给众生,众生持佛的三密,成为加持。打个比方,大日如来就象佛日,众生的心就象水一样,日头的影子映到众生心水里,叫加,众生的心水,众生心的本体能感到佛日之光的映摄,叫持。密教的特点,其法门的殊胜,就在于加持。

为什么能加持?六大无碍。佛是六大所成,众生也是六大所成,六大无碍,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生佛平等,即佛跟众生是平等的,如此众生跟佛可以加持,可以感应。

怎么来加持,怎么来感应呢?就我们众生来说,就是要把三业转成三密。把口业转成口密,把身业转成身密,把意业转成意密。怎么个转法?密教告诉你转法,也就是密法:身结手印即身密,口念咒语即口密,意做观想即意密,通过身口意的三密来跟大日如来法身佛相感应。这感应只要你得法,很快的,所以叫三密加持速疾显。速、疾、显、三个字三个作用,快得很,因为密宗是讲即身成佛的。

我们讲过,如来禅是转识成智而成佛,祖师禅是明心见性就那个心的本体而觉悟而成佛,而密宗是即身成佛,就是肉身成佛,并不是另外再搞个什么身体,就是我们的肉体、肉报身成佛,所以叫即身成佛。为什么能即身成佛?因为六大无碍,四曼不离,三密瑜伽,能够即身成佛。六大讲体,四曼讲相,三密讲用,这就是密宗对性、法相、和法的作用的基本分析。

前面讲真言宗、密教法门所依据的根本经典是《大日经》、《金刚顶经》,那么这两部经哪里来的呢?是龙树菩萨用七粒白芥子打开南天的铁塔,才取出了密部经典《大日经》和《金刚顶经》,等于《华严经》是从龙宫里取出来的一样。

密宗所尊奉的本尊、佛、菩萨很多,所有的佛,不管哪一方,东南西北总括起来成为一尊,这一尊佛可以代表所有的佛,这一尊佛就叫毗卢遮那佛,译成中文叫大日如来,也叫遍照金刚。大日如来的光明是普遍照满一切。毗卢遮那的意思是光明遍照,有两层含义:一方面除暗通明,没有黑暗,是通明的;另一方面是总务承办,所有事他都帮你办好。大日如来是不是我们星球上所讲的太阳?太阳不过是他的等流身,但是可以比喻一下,你看我们现在一切都是太阳能变化的结果,不过更重要的是,太阳只能照一面,不能照两面,我们是白天,地球对面就是黑夜,不能遍照,而大日如来是遍照,而且他照的光是无生灭的。大日如来是法身佛,是密宗所依据的最根本的本尊,等于我们显教的本师是释迦牟尼佛,显教讲的佛很多,但这个世界的本师是释迦牟尼;密宗讲的本尊很多,但代表所有诸佛德行的一个本尊就是大日如来。

密宗的法门我刚才讲了是两部:金刚部、胎藏部。,金刚有两个意思:一个坚固,永不变坏;一个利用,无坚不催。胎藏:含藏隐伏,等于胎儿在母体娘胎里一样,隐伏着。它们包含的两个法,就我们身体来说,一个代表我们肉体胎藏,一个代表我们的精神金刚。

密宗的法门都是讲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关于法相不是讲了四大曼荼罗吗,当相,就是疲道!即事,就是真的!他所说的法,他结手印,他做观想,如果他如理如法那样做了,他要求的感应一定要来,没有假的,就是当相即道即事而真。密宗修法都要求得悉地,悉地就是成就。有加就有持,有感就必有应。如果说修那个法没有成就,没有悉地,要么这个法没得到传承,要么修得不如法,没有如理如量,如果真得到传授又如法如量,必得成就,必成悉地!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所以结个手印不是好玩的,结手印是真的,它表的法要起作用的。念一句真言,不是好玩笑的,不是随便哼啊哈的就灵了,就感应了,它是有真实修行的。做观想也是如此。所以三密加持速疾显呐。

金胎这两部法门又分为一个三部和一个五部。先说什么叫金刚部,什么叫胎藏部,就是先金后胎,先是金刚界后是胎藏界,金刚界是因门,胎藏界是果门,胎藏界法门是从果向因,是本觉,这个法门是利他的;金刚界法门是从因向果,是始觉,是自利的。胎藏界是从果向因,佛的果向因地流,他是本觉,所以是化他的,已经成功了、成佛了嘛,来度众生的,所以从果向因。而金刚界是从因到果,从菩萨地修到果地,所以他是始觉,自己内证的法门,这是金胎两部大法的区别,所以胎藏界是化他,而金刚界是自修内证。

胎藏界化他,就立了三部:莲花部,金刚部,佛部。莲花部表示大悲,金刚部表示大智,佛部表示大定。这是胎藏界三部。金刚界为自己的修证立了五部:莲花部,金刚部,佛部,宝部,羯摩部,这么五部。金刚界是内证自利,胎藏界是化他利他,胎藏界代表身体,金刚界代表精神。

这样由金刚界五部衍为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九会不详细讲了,简单说一下:

第一会成身会根本会

第二全三昧耶会

第三会羯摩会微细会

第四会供养会

第五会四印地五智会

金刚界九会|第六会一印会

第七会理趣会普贤会

第八会降三世羯摩会

第九会降三世三昧耶会

前五会是以大日如来为中台,就是在一个曼荼罗里,大日如来坐在中间称为中台。前五会表示显因即果,再加上第六会,表示大日如来的自性轮身。第八、九两会是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金刚界的曼荼罗九会每一会有这一会的佛、菩萨和人,每一会表示一个法,所以金刚界曼荼罗九会一共有1461尊。这是金刚界的曼荼罗。

胎藏界是十三个院。第一院中台八叶院,大日如来在中台。中台八叶莲花就是我们人的心脏,肉团心,而不是思想,就是心脏这个器官。密教不是即身成佛吗,就是修肉团心,不象禅宗修的法性,具体来讲中台八叶莲花就是表示我们的肉团心。

中台八叶院如图:上方遍知,北方观音,南方金刚手,下方持明;上方释迦,南方除盖障,北方地藏,下方虚空;上方文殊,下方苏悉地;外方金刚部院四大护院。

这十三院这些加在一起一共414个本尊。414个本尊就是表示我们身体的414个法门。金刚界1461尊表示我们精神上的1461个法门。一个本尊一个法门,在金刚界成九会,在胎藏界成十三院。

第四句,不舍肉身证觉位,后面再讲。

我再说一点,我们前面讲的祖师禅、如来禅都是显教的禅,而密教修的禅是秘密禅。密教修禅定,其身密大约和显教的观色相当,口密和显教的观息相当,意密和显教的观心相当。但显教只证到我们人身的色心空的体,而密教不但要证得色心空的体。而且要显出色心不空的用,所以显、密教在禅门上有大差别。显教入定是入因地的定,密教入定是入果地的定,比如大日如来三摩地,入的是佛的定。法华三昧、楞严三昧等等显教的三昧,有菩萨的定,当然也有佛的定,但那个佛是报身佛,而密教是入果地定,特别是入法身佛的定,所以显、密教在定的境界上也有差别。密宗的观法重点是佛和众生无差无别、生佛一致而修,而显教是佛跟众生相对而修,这又是秘密禅和显教禅的大的差异。我们讲了三种禅,秘密禅和显教的禅不同的地方在这里。

但是我要说一下,所有的佛法都是一味,没有酸甜苦辣,要酸都是酸,要苦都是苦,要辣都是辣,是合和的。因为是一味,不要因为我刚才这样一说,唉呀,你密教的法高了,显的我不学,我学密了。可恰恰前天讲了,惠能是在神秀的那个基础上才到尖的,密教亦复如此,你在显教的基础上才能入密,显教没有搞好,你想到尖顶那就不行,同时到了尖顶你也不要看不起基础,基础一拿掉,尖不就塌了。所以佛教是一味的,在法门上千万不要生差别心,嫌这个高那个低。那么法门只有平等相没有差别相了吗?有,不过我们讲的差别相是当机,因为众生根机不同,佛讲的法门不同,你合乎哪个,学哪个法门。等于目的是一个,快慢不一样,比如到首都来,条条道路通北京,但有的坐轮船,有的乘飞机,有的搭火车,他身体坐不了飞机就坐轮船,坐轮般晕船他就坐火车,根机不同嘛。要看到一味,也要看到当机,在法上有差别。

教相先说到这里。

东密的事相

下面是讲密宗的事相,就是讲密宗的修行、实践。首先我讲它的行证,密宗怎么来修?

第一,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有能求的菩提心和所求的菩提心。菩提是觉悟嘛,首先是能求觉悟的心,还有所求觉悟的心。开始求菩提的心是你成佛的种子,所以在《金刚顶宗发菩提心论》里讲到了,开始求觉悟的心是成佛种子的根本

因缘亲因缘,所以有这句话叫菩提心为因。在你求菩提心的当中,你发起大悲:不但自己个人求觉悟而且要众生一起来求觉悟,这个就叫大悲为根。菩提心种子,大悲是根,你以这个心来求觉悟,在菩提心的基础上去修行。菩提心为因,自己求觉悟,大悲为根,带着大家一起来求觉悟,这样自利又利地,方便就会具足,万行可以圆融,即方便为究竟。这才叫发菩提心。

那么,菩提心的内容是什么呢?有四项:1.信心,不是信仰之心,而是白净之心,不是说我现在相信了叫信心,而是你自身的白净之心,也就是阿赖耶识的根本种子。2.行愿,修行发愿。3.胜义,理解。4.然后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修禅定,修秘密禅就是修本尊的内证三摩地,也就是佛他是怎么样来修的,修佛的摩地。白净之心是根本的、是总体,行愿、胜义、三摩地是菩提心的行相。

学密宗的人首先要发菩提心,就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不光自己求觉悟,还要带众生一起求觉悟。

第二,投华。

修密宗是要有曼荼罗的,即要有坛场,在密教道场坛场里,金刚界有一千四百多尊,胎藏界有四百多尊,有本尊像,这时以花供养,象天女散花一样,叫投华。投华时,由师父引你时入坛场,你所设的华,是带有信息的,所以你的华投到哪个本尊,你就学哪个本尊。或许你会问这不就带有随意性了吗?不,因为你是在发了菩提心之后投的华,而不是随随便便的或把眼蒙起来,摸到哪个就是哪个。

投华以后要受戒,受三昧耶戒,三昧耶戒就是平等本誓的戒。这个在昧耶戒,佛也是这个戒,你和佛的一样,所以能够相应。佛是什么戒?(1)不可远离菩提心,(2)不舍正法不邪行,(3)于一切法不悭吝,(4)不得不饶益众生。佛在因地如此,果地亦如此。

第三,灌顶。

我们讲了金刚界有五部,胎藏界有三部,灌顶也有三部、五部之别。藏密是藏密的灌顶,东密是东密的灌顶,一般来说东密的灌顶有几种:一种是结缘灌顶;一种是受明灌顶,就是告诉你一个真言,告诉你一个咒语,叫受明灌顶;还有传法灌顶,就是告诉一部法,甚至于两部大法一起传。

第四,印契。

灌顶之后就告诉你修三密,怎么样做印契,结手印。说浅湿一点,手印就是手语,我们现在聋哑人打手语。手印,实际上是法界的标志,这个佛、那个菩萨所结的每一个不同的手印,都表示不同的法门,手印有很多种,其中代表本尊的内证法门的手印,叫根本印,也就是他之所以为他,之所以成为这个佛菩萨,就是靠这个内证法门证得的。比如文殊菩萨是大智慧,他的根本手印是文殊印,普贤的大行门,观音的大悲门,各个手印都不同,因为各个愿不同。

阿弥陀四十八愿,药师佛十二愿,普贤菩萨十大愿,地藏王还有地藏王的悲愿,愿意力不同,他的果地也不同,证得也不同,虽然都是佛,但他的法门又不同。代他的法门的身体上的标志就是手印,特别是根本印。胎藏界大日如来代表佛的整体,所以他根本印就是法界定印。金刚界是智拳印。

五个手指分别表示地、水、火、风、空,左手表定,右手表慧。所以看佛像你注意他的手印,一般佛菩萨的像教是结他的根本印,看到他的根本印就可以晓得他的法门。比如释迦牟尼上手与愿印,满你的愿望,下手施无畏印,告诉你不要怕。

第五,真言。

真言就是咒语。如果说手印是手语的话,真言就是口语。不过这口语不是一般的而是内心之语,内心讲的话,所以叫真言。一般密教有五种:有佛的真言,有菩萨金刚的真言,有二乘的真言,有诸天的真言,有地居天部的真言。

真言本身有大咒、中咒、小咒。大咒叫根本咒,手印有根本手印,真言也有根本真言。中咒就是心咒。小咒就是心中心咒。如果用梵文字表示真言,有种子的真言,有名号真言,有本誓愿的真言。

如图所示,地大方形,它的种子是阿,水大圆形巴,火大三角形啦,风大半月形卡,空大空点岂。胎藏界的根本真言就是刚才说的五字真言:阿巴拉卡岂。

金刚界的真言就一个字:班

第六,做观想。

1.入我我入观。什么叫入我我入观?就是本尊加持我,我进入本尊,本尊加持我叫入我,我加持本尊叫做我入。因为生佛一致,众生跟佛互相加持,不过一个叫加,一个叫持,总起来叫加持。一般先知道这个意思,首先结法界定印,然后观想胸前出现字,字变为月轮,月轮上现,是金刚界种子,然后字现法界的塔婆,再然后现出大日如来的形象,大日来顶上放大光明遍照整个法界,这是观自身。

进一步观坛场,坛场上显现字,之后现月轮,月亮上现出本尊,坛场现的本尊和自己慢慢合拢为一,成一个本尊。然后观他人,观众生,观众生心里都有阿字,阿字现月轮,月轮上现大光明。

这是投华,受了三昧耶戒,发了大菩提心,学了印契之后,就告诉你入我我入观,观想还有多种,入我我入观这是秘密禅最基本的观想。

2.念诵,正念诵。密宗的念诵,一般拿受加持的念珠。有莲花念诵,是出声的。进一步金刚念诵,嘴巴是闭的,但舌头动。然后三摩地念诵,舌头也不动了,住心,心定了,看真言种子,胎藏界看,金刚界看。然后声生念诵,就是观想自己心里莲花上有个白海螺,大法螺,你念的声音是从莲花上的白螺里出来的。再然后光明念诵,念涌的时候,口里吐出光明。

大概在三摩地念诵之后,声生念诵期间都是可以出光明的,莲花上大白螺里发出的声音一样是出光明的。观想的时候看自己所修法的本尊的心轮上有或字种了,这个种子向右旋转,自己心里也有月轮,也有真言种子右转,本尊种子从我们的顶而入,我们念的真言种子从本尊肚脐进去,这样循环往复,念真言一百零人遍,或者念一千零八十遍,叫正念诵。

3.字轮观,观自心是月轮,在月轮上布五个字,顺逆而观:阿巴啦卡岂,字轮观就是这五个字在心轮上转,顺着转然后逆转。这五个字有法意的:

阿:是本不生,即诸法本不生,不可得。

巴:自性不可说,自性言说不可得。

啦:尘垢不可得,灰尘污染,垢染不可得。

卡:因业不可得。

岂:本虚空不可得。

4.三密观,行者和本尊彼此摄入的观想。

另外还有:

5.五相成身观。

6.五字严身观,又叫五轮成身观,五大成身观。

7.阿字观。

8.十缘生句观。

第七,修法。

观想基本讲这么多种,在有了前面六个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修法,前面讲的是修本尊法,然后修护摩法,护摩法内容也很多,一般修四种法:

①息灾法,有灾害了息灾。

②增益法,你想增加东西,如比发财,或增益什么东西。

③敬爱法,比如父母不和,夫妻、家庭不和,修敬爱法。

④调伏法,有不善的人、恶人,教他悔改。

这是事业法。在修所有正修法之初,在修护摩法、事业法之前都要有加行,就是要修十八道,十八道是十八种契印(手印)和真言组成的。金刚界九种,胎藏界九种合起来是十八道。这是前供养,属于加行道。

几点补充说明

事相我只能讲到这里了,但前面教相还有些没讲。

六大无碍常瑜伽

四曼相即各不离

三密加持速疾显

不舍肉身证觉位

不丢掉肉身成觉位,即身成佛啊,成觉位有什么证验呢?

①自性法身,自己本性的那个法身成了。

②受用法身,自己得到受用了。

③变化法身,能变化了。

④等流法身,跟你同等一样地流出去。

⑤法界法身。

不舍肉身成佛位,这是在肉体方面成这五身。在精神方面成五智,前面讲了:

①大圆镜智,

②平等性智,

③妙观察智,

④成所作智,

⑤法界体性智。

然后他本身有国土、佛土。有上品、中品、下品,三品国土,那就是他的悉地。而且法身有法身的国土,受用身有受用身的国土,变化身有变化身的国土。

密教事相是不空的,密教修行人看佛菩萨像,不论是泥塑的、木雕地、铜铸的都是真实的,六大无碍啊,没有那个差别,不过这要懂得它的真理,所以修密教的人看到那些烧香磕头的,并不会歧视。但是不是大家都去磕头就行了呢?那也不是,而且那样层次也还不够高,我们讲密宗即身成佛,还是从身体上来个修,你拜个对象,还是两个对立,一个是本尊,一个是你自己,而密教最后即身成佛,是我与本尊互入,本尊就是我,我就是本尊,我证得了本尊,本尊就是我。

有两个即身成佛的颂,共八句话,是弘法大师写的:

六大无碍常瑜伽讲法界的体。

四种曼陀各不离讲法界的相。

三密加持速疾显讲法界的用。

重重帝网名即身我们学过华严宗,整个法界是重重无尽的因陀罗网。重重帝网所形成的法界就是即身。

法然具足娑般若法然就是天然,本来如此。具足,具有。娑般若,觉悟的性,本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具足觉悟的佛性。

心所心王过刹尘心王是八识。心所是五十一法,还有心不相应行法,指我们世界万事万物的现象。过刹尘,刹是时间基本单位。尘是空间的基本单位。心就是宇宙万事万物。

都具五智无际智每一尘、每一刹都具五智无际智,都具有阿巴啦卡岂地水火风空。五智综合起来就是无际智,无限发展没有终结。

圆镜离故十觉智圆镜离故,因为整个的法界是大圆镜智的缘故。十觉智,最后使你的肉身就成十觉智,由阿巴啦卡岂变成,即由胎藏界变成金刚界。

东密的事相、教相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主要是初学的多,记诠对密宗来说,三昧耶戒是根本的,发菩提心是根本的,至于怎么修密,就是告诉你了,你菩提心不发的话,你也感应不到、也证得不了。所以为什么要由显入密呀,为什么要先学做人才学佛法呀,学密宗的根本就是发菩提心,你没有发菩提心,就是天天给你做法加持,也毫无灵验。你发了菩提心,你受法学法快得很、灵得很,我保证你灵验,密宗这个法门就是讲感应的,有感必应,它是求悉地的,而且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内,剋期求证,是必得的。问题就在于我们的菩提心,求觉悟的心,胜义、行愿、三摩地它的行相,前面讲了,要跟众生一起来求觉悟,自利自他,不能光是自利,菩提心为因,别忘了还有大悲为根本呢,大悲使得菩提心大而深,那么证的果也就大了,灵验也就来了。

学东密讲了这么多,最后告诉大家五个字:

如实知自心

这个心字指你思维的心,也指你肉团之心。如实地知道你的心念是什么,如实地知道你的肉团心是什么,同时自与心两个字叠起来就是呼吸的息,也就是如实地知道你呼吸怎么息。

如实知自心,才可能知道阿字本不生。万事万物,八不中道的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常不断,都是阿字本不生;一念三千,百界千如,一心三观,三谛圆融,阿字不本生;十玄六像,万德壮严,层层帝网,重重无尽,法界无碍,阿字本不生。这么样地如实知自心,菩提心的因种上了,待机缘成熟了,密宗容易学得很,即身成佛勿须讲!(掌声热烈)

一九九○年十二月

讲于净名书院

End

一个藏密居士一天的修行实录

一、早上五点,醒,观想自己被佛音唤醒,(详见《大圆满前行》)起床,漱口,洗手脸,佛堂净(水)供毕,在佛堂前或上师照片及坛城唐卡或图片前如法专心做大礼拜108个(同时念四皈依: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

吴立民:东密与藏密

东密与藏密佛教各宗大义讲座一、东密东密传承的历史密宗很重传承,密法由上师亲传。有传承的上师他才能传密,这是密宗的一条原则,无论唐密、东密、台密或藏密,这条都是共同的。东密上师叫阿阇黎,什么人才能成为阿

吴立民:茶禅文化与佛教的茶道

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枣等香料一起煮成茶汤)助修。随

吴立民:谈佛教的“业力说”

谈佛教的业力说吴立民业力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是佛学思想的一个基石。造作名业,业就是造作,力就是力量、力用,由造作而产生的力量和作用,就叫作业力。这是佛教为解释宇宙人生一切因果现象而使用的一个中性名词

吴立民:谈佛教的“法身说”

佛教对有关佛陀生身的殊胜(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能力(十力、四无畏)及其实身成就的种种考察,称为佛身论,是佛教思想的重要教义之一。由于当机不同,经论所说不一。大小乘,显密教,都有各自不同的说法,有说一

吴立民:如何保证往生一心不乱

一、往生成佛要一心不乱学佛的目的就是要了生死以成佛。释迦牟尼佛就是为度娑婆世界众生了生死而成佛这一大事因缘而来人间示现各种教化的。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教人了生死以成佛。佛教的大小乘、显密教,也都是教

吴立民: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

中国的茶禅文化与中国佛教的茶道茶文化,禅文化,融成茶禅文化,是我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相传神农尝百草,即知茶有解毒药效。史传记载,东晋僧人,已于庐山植茶,敦煌行人,以饮茶苏(将茶与姜、桂、桔、

吴立民:华严讲要

不弄清华严的道理,密教的一些道理不大好讲,所以我在讲密教之前还是要讲讲华严的道理。所谓教在华严,行在三密。实践啦,就是密教的实践啦,他的修行,行在三密;但是他的理论呢,教在华严。要懂得一些华严的一些道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二、雪窦中兴

二、雪窦中兴文偃门下有白云子祥、德山缘密、香林澄远等,而以澄远为上首。他住益州青城山香林院,接人语句完全继承文偃的风格。澄远下有智门光祚,门风险峻,有《智门光祚禅师语要》一卷。光祚的法嗣有雪窦重显、延

吴立民:第二章 曹溪一脉 二、六祖法乳

二、六祖法乳在中国禅学思想史上,慧能禅法的确承先训后,继往开来,使禅宗一脉别开生面。他不仅融会发展了涅槃佛性学说和般若空观理论,而且海内百川,吸收融摄了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吴立民:般若与无我

去年夏天,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莅会山西五台山。其间,我们几位高校的研究生,有幸亲近,虔诚求教。吴老不顾长途跋涉之劳,欣然开示。五台山上,我们谨行教诲,感触良深;返校后,又时听录音磁

吴立民:第三章 北宗正义 一、神秀门庭

一、神秀门庭弘忍之后,神秀一系成为北方势力最大、范围最广的一宗,是当时中国禅门之中心,迨至唐中期以后,慧能一系方反攻北方,取代了北宗的地位,从此改写了中国禅宗史。宋代以来的禅史灯录,基本以南宗谱系来写

吴立民:第四章 南宗分灯 一、荷泽神会

一、荷泽神会作为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史的一个研究“热点”,荷法神会及其思想和作用一真是备受瞩目的“热门”话题。自1930年胡适发表《神会和尚遗集》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一课题的考辨可谓不遗余力,直至

吴立民:第二章 曹溪一脉 一、慧能求法

一、慧能求法慧能,一作惠能,原籍范阳(今北京大兴、宛平一带)人,俗姓庐。父名行瑶,早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被流放至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娶当地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

吴立民:第四章 南宗分灯 三、石头希迁

三、石头希迁(一)石头生平石头希迁(700-709),俗姓陈,端州高要(今广东省高要县)人。其生平,可从以下几个时期申述之:1、少年时代。这位后来惯于静坐沉思的一代哲人,当其年少之时却是性格刚强好动,

吴立民:第三章 北宗正义 二、秀门弟子

二、秀门弟子神秀门下人才济济,所谓“升堂七十,味道三千。”《景德传灯录》记神秀法嗣十九人,其中以义福、普寂、景贤、惠福四大弟子为首。《楞伽师资记》曰:洛州嵩山普寂禅师,嵩山敬贤禅师,长安兰山义福禅师,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一、文偃机用

一、文偃机用云门宗,亦称云宗,以云门文偃为宗祖,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举扬一家宗风,后世取其的居山名而命宗。文偃(864-949),俗姓张,苏州嘉兴人,幼年依本地空王寺志澄律师出家。敏质生知,慧

吴立民:第三章 北宗正义 四、南北分宗

四、南北分宗神会为了使慧能曹溪顿旨取得正统地位,不避艰危,挺身与北宗抗争,指斥当时势力连天的普寂一系“师承是傍”,确实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南宗定是非论》中记载,崇远法师威胁神会说:“普寂禅师名字

吴立民:第四章 南宗分灯 二、马祖道一

二、马祖道一公元八世纪的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同臻历史的巍峨高峰。在这个不同寻常的世纪,中国文化诸多领域几乎均出现了成就卓著、继往开来的英才。就中国禅宗而言,在活动于这个世纪的一系列著名禅僧之间,在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五、契嵩新流

五、契嵩新流契嵩(1007-1072),字仲灵,自号潜子,藤州镡津(今广西藤县)人,俗姓李,终钟氏。他7岁出家,十三岁得度落发,十四岁受具足戒,十九岁开始游方参学,下江湖,陟衡庐,十余年间来往于南方各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三、义怀宗乘

三、义怀宗乘云门一宗, 至雪窦而宗风大振,号称中兴。其法嗣有八十四人,而以天衣义怀为上首。义怀承继雪窦家风。曾以“骊龙颔下夺明珠,一言勘破维摩诘。”的偈语为重显称善印可,并为后世禅林广泛传唱。其一生凡

吴立民:第三章 北宗正义 三、法统之争

三、法统之争神会(684-758),襄阳人,俗姓高。据《宋高僧传》记载,神会“年方幼学,厥性惇明,从师传授《五经》,克通幽赜。次寻《庄》《老》,灵府廓然。览《后汉书》,知浮图之说。由是于释教留神,乃无

吴立民:第十章 法眼宗风 三、延寿振宗风

三、延寿振宗风永明延寿禅师(905-975),字仲玄,号抱一子,余杭王氏子。总角之岁,归心佛乘,既冠,不茹荤,日惟一食。持《法华经》,七行俱下,二十八岁为华亭镇将,一日乘舟归钱塘,见渔船之万尾戢戢,恻

吴立民:第五章 沩仰法脉 一、怀海及《古清规》

一、怀海及《古清规》中唐时期,安史知乱,藩镇割据日益加强,江西地区的地方官僚又对佛教采取扶植政策,并且使之保持了相当的连续性,这就为道一禅系成为中唐最大的禅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道一门人“亲承弟了八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六、灯灯续焰

六、灯灯续焰云门文偃是禅宗六祖慧能门下第八代,其由雪峰存、德山鉴、龙潭信、天皇悟上承石头迁的法统。文偃于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开法以来,门下颇盛,法席常逾千人。嗣法弟子有六十余人,主要有白云子祥、德山缘密

吴立民:第九章 云门家风 四、宗本禅理

四、宗本禅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战乱不止,学术凋零。佛教在此动乱之际亦遭受深重打击,各宗派的鼎盛与兴旺随频仍的战火而灰飞烟灭。惟禅宗一派尚有气息延喘,及至五代末,亦举步惟艰,经营惨淡。至宋时,为了

吴立民:照见五蕴皆空

今天我们大家参加的这个夏令营叫做生活禅夏令营,生活禅意思就是禅就是生活,生活在禅中;生活就是禅,禅在生活中。体会生活禅是要下一番工夫的。我们生活的内容很广泛、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等,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

吴立民:第五章 沩仰法脉 三、慧寂默照为宗

三、慧寂默照为宗慧寂(815-891),韶州怀化人,俗姓叶,年十五欲出家,父母不许,后二载,断手二指,跪父母前誓求出家,遂依南华寺通禅师落发。初谒耽源,已悟玄旨,后参沩山,遂升堂奥。耽源将六代祖师所传

吴立民:吴立民忆朴老

提起朴老,对这一代伟大宗师,对他的千秋功业,实在是说不完,道不尽,因为他是无尽意菩萨,悲愿无尽,智悲无尽,无尽无尽,重重无尽,不可说,不可说,非言诠可说,实无可说。但又不得不说,不能不说。国念股肱,教

吴立民:第五章 沩仰法脉 二、灵祐方圆默契

二、灵祐方圆默契唐武帝时迷信道教,打着“惩千古之蠹源,成百王之典法,驱游惰不业之民,废丹癯无用之室”的幌子,废寺院四万余所,令僧尼还俗二十六万余人。由于这种强行废佛的行政手段不得人心,不到两年,宣宗即

吴立民:第五章 沩仰法脉 四、沩仰宗传承

关于禅宗五宗的传承,北宋明教契嵩大师说:正宗至鉴(慧能),传既广,学者遂各务其师之说,天下于是异焉,竟自为家。故有沩仰云者,有曹洞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云门云者,有法眼云者,若此不可悉数。而

吴立民:藏密大圆满无上秘密图座心要传承记

藏密大圆满无上秘密图座心要传承记吴立民佛法圆满具足,法尔如是。如如真如,真如如如,故二学园宗旨为圆融不诤。圆融者,圆融大小乘、圆融显密教,圆融世出世法也。不诤者,不诤于世说、不诤于它教,不诤于异学也。

吴立民:佛陀证悟宇宙人生实相

提到释迦牟尼,一般读者大都知道他是佛教创始人,是西天佛祖,后世也常以如来佛称呼他。但作为历史人物的释迦牟尼与后世所说的佛及如来既有联系,又不完全相等同。释迦牟尼是佛,是如来,但佛、如来并不就是释迦牟尼

吴立民:密乘讲要

密乘讲要密乘我先讲几句做个提纲:密教〖jb({〗第一句:六大无碍常瑜伽第二句:四种曼荼各不离第三句:三密加持速疾显第四句:重重帝网名即身〖jb)〗第一句话:六大无碍常瑜伽。我们懂得华严的道理,这句话就

吴立民:发菩提心与气脉明点的关系

我们过去讲过很多种菩萨,日藏、月藏、虚空藏,各有当机,各显不同的神通。日藏来了现太阳,月藏来了现月亮,虚空藏来了,一切都看不到了,大地如虚空。地藏来了,大地重得很,大家会感到身体举不起来。为什么佛说《

吴立民:唐密法脉传承

印度密教之兴起印度佛教历史,自公元前五、六世纪至公元十二、三世纪,大约有一千八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前、中、后三个六百年。一、第一时期,前六百年。为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即小乘佛教时期。这个时期佛

吴立民:佛教的称谓及职称

〖编者按语〗吴立民所长这篇文章是应赵朴老的建议而写的,我们觉得在本期当代佛教文化专辑上发表有其特别的意义。一般来说,提到佛教文化人们很少会想到称谓及职称与文化的关系。但读过《岳传》的我们知道牛皋向一老

北禅宗与藏密之关系

摩诃衍是唐朝的禅师,他曾受邀,从敦煌来藏地传法。莲花生大师是8世纪东印度人,他的家乡也是密教圣地之一。他是佛教传入藏地的一位重要而奇特,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人,亦是西藏宁玛派的创始人,他受邀来到西藏传法。

藏密不神秘!全方位了解五方佛之宝生佛!

在藏密中,有一尊能赐给信众财富的财宝本尊,这就是宝生佛,梵名Ratnasambhava,又称宝生如来。在一些显宗经典中,祂又被称作“南方宝幢佛”或“南方宝相佛”。由于显宗经典对祂的记载很少,所以汉地的

紫虚居士:藏密是否属佛法?

藏密是否属佛法?藏密所依的密经很多出处不明,释尊在经教中也未提及,故很多佛教人士或学者皆不认为其是佛法,也不认同藏密之大藏经。本人的看法并非如此,本人认为广义而言,一切法皆佛法,就狭义而言,佛的教法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