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无漏法之八圣道 | 四念处内观禅
2025-04-05 09:51

正见、正思惟、正精进称为慧的部分;正语、正业、正命是戒的部分;正念、正定是定的部分。

正见:

如实知见(圣知见),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与苦的止息,这是圣知见,建立圣知见称为正见。

正思惟:

被解脱所摄,即时时思惟、分辨成佛之资粮(福德资粮、智慧资粮)称为正思惟

正精进:

身精进,心精进,被无我慧所摄,被无常、苦、无我之不二慧所摄的精进称为正精进。

正念:

忆持善法不忘,时时念佛陀之功德,念佛陀之智慧,时时随佛念、随法念,随圣众随喜修学而增上善法名为正念。

正定:

止所摄与观所摄,令心不散,名为正定。

止所摄——把注意力专注在一所缘之中,即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焦点上,令心不散名为止;

观所摄—— 观,观察,我不在五蕴之中,五蕴之中无我,如实地观察一切世间都不可得,如实这样观察能出离一切烦恼、一切苦,称为慧观,被止与观所摄的定称为正定。

正语:

说可爱语、柔软语、欢喜之语,远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称为正语

正业:

不杀生的工作;放生、爱护生命的工作;布施的工作;不邪行、不嫖赌的工作;自饶益而饶益一切众生的工作。

正命:

做为居家来说,不酿酒,不制造毒性伤害众生,不贩卖军火而伤害众生,不为这些获得利益而活命,正当生活,这是世俗之人的正命。

出家之人的邪命:

下口食——种植,养宠物、养畜生;

仰口食——观星宿,观天文地理而获得名利 ;

维口食——给人算命,看风水、问签、卜卦、看相;

方口食——给人四处当通使,说和平、说媒、介绍婚姻方面;

出家人要远离下口食、仰口食、方口食、四维口食才称为正命

八圣(正)道就是离二边、离极端、行中道!

End

这是修无为法,也是无漏法

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榭,唯愿子孙发富发贵,万世的荣华,到了一气不来,做了一个死鬼,还要想保佑他的儿女,人财兴旺。这种人真是愚痴已极。还有一种人,稍知一些善恶因果,要做功德

圣喜长老开示:以八圣道贯彻三学

八圣道分(Ariyo aṭṭhaṅgiko maggo),「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道(Path),意味著能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目的地。就如旅途的道路,譬如从这里到科伦坡

八圣道——中道

八圣道是佛陀教义中最杰出的真理,是指引生活的正道。八圣道也称为中道。佛陀教诲弟子们,正确的修行方法是避免两个极端──纵欲和自我苦行。中道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不存在外在的影响,是一种以自我道德行为作为引导

阿旺上师:修道位菩萨修的八圣道

修道位的一地到十地菩萨出定之后就叫修道后得道。这时要修的是八圣道,八圣道的作用是:未得道令能得,已得道能圆满。八圣道是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正见 对四谛等的正确见解。正思

【佛法术语】“八正道”“八圣道”

一、正见,即正确的知见。究竟的正见是指如实知见苦、集、灭、道四圣谛,十二因缘,这是「於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杂阿含经 卷二八·七八五经)的抉择正见,是向解脱的出世正见。世间的正

净空法师:八圣道分,又名八正道

1 佛说《阿弥陀经》,无量法门里面,佛只给我们说出一个纲领,这纲领就是三十七道品后面四科——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三十七道品,末后一个是八圣道分。八圣道分,又名八正道,它包括正见、正思维、正

八圣道与止观

佛教修行的目标是为了解脱生死。为什么要解脱生死?因为生死本身就是苦,而且伴随着生死还有诸如衰老、疾病、愁、悲、苦、忧、恼等无量之苦。只要还没有解脱生死,就会一再地轮转于三界六趣之间,不断地生而又死、死

八圣道的简介

“圣道”者,指八圣道,亦名八正道。谓:一正见。二正思维。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弥陀疏钞》曰:“一正见者,《杂集》云:若觉支时,所得真觉,以慧安立,谛理分明,无有谬误故。二

生活禅语 | 八圣道

这八正道就是: 正见、正思维, 正语、 正业, 正命、 正精进、正念、正定。这八个方法, 或者说八条内容, 同以上所讲的二十九法有许多是重叠的。我在前面曾经说到, 三十七道品, 从四念处到五根、五力,

无漏法之八圣道 | 四念处内观禅

正见、正思惟、正精进称为慧的部分;正语、正业、正命是戒的部分;正念、正定是定的部分。正见:如实知见(圣知见),如实知苦;如实知苦集;如实知苦与苦的止息,这是圣知见,建立圣知见称为正见。正思惟:被解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