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五十阴魔都是什么魔
2025-01-14 11:50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困难,及对此境界之误解。

色阴区的魔有十种:

(1)在色阴将尽时,精研妙明真心,四大交织的色身障碍,就如云如影,豁然虚融,顷刻之间,身能出碍,这叫精明流溢于当前根尘坚实之境。这是定力深厚暂时出现的境界,稍一懈怠,就会失去,不是证得圣境(圣境是一证永证不再退失的)。如果不作圣证想,不生欢喜心,就名善境界。如果认为自己证得圣果了,就会受到群魔的扰惑,落到邪魔陷井中去。

(2)如用这种定心来精研妙明,就能心光内彻,可以见到体内的蛔虫蛲虫,并且用手把虫抓出来,身体也不受损伤,这是心精妙明流溢于形体,内外虚融。这是定力精深暂时出现的境相,不是证得圣果。如不作圣解,就是善境界,为将破色阴之先兆。如果认为证得圣果,心生欢喜,便会受到群魔的干扰。

(3)又用定心内外精研,就能使内身外境均虚融透彻,忽然魂魄意志精神(除身根受识执持之外)能互相涉入,互为宾主,忽然听到虚空中有说法的声音,或者听见十方都在演说秘密义理。这是精神魂魄相合而出现的境界,只是暂时显现,不认为是得证得圣果,不生欢喜心,那就是善境界。如认为是证得圣果,就会受到群魔的惑扰。

(4)在定心中,深伏烦恼,定心清净明彻,内发光明,照见十方世界遍作紫光之色,一切有情众生化为诸佛如来,忽见毗卢遮那佛,坐于天光台上,千佛围绕,百亿国土以及莲花,同时出现。这是心魂灵悟所染,修习出的心光,照十方世界而暂时显现的境相,不是证得圣果。如不作圣解,不生欢喜心,是善境界。如认为是证得圣果,就会受群魔的惑扰。

(5)又以此心精研妙明,不停观察,降伏妄念,制止出现定超于慧的现象,使定慧平等。这时忽见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妨碍,青黄赤白,清晰明了。这是定中用心抑制过分,暂时显现的境相,并非证得至果。不作圣解,是善境界。如作圣解,生欢喜心,就会受到群魔的惑扰。

(6)又以此心精修,使定慧均等,精光不乱,清明净彻,忽于黑夜在室内可以看清种种物品,和白天所见一样,而暗室中物亦不灭除,这是因心光细密,故能见幽察微。这只是暂时境界,不是证得圣果。不作圣解,是善境界,若作圣解,心生欢喜,便会受群魔惑扰。

(因修持者情况不同,有的人天眼在定中开了,并不自动退失,入定均有所见,仍应持不喜不忧、无取无舍的态度,不生执着。不然,群魔仍可乘虚而入。此系笔者见解,非原经之意,故加括号,以示区别)。

(7)又此心圆入虚融,内身外境,又有又无,真空无碍,此时身体同于草木,刀砍火烧,全无感觉,这是色尘消散,四大排遣之先兆,因心力纯一,故能忘身,实则四大色身暂起变化,亦是暂时境界,不是证得圣果。不作圣解,是善境界。若认为是证得圣果而生欢喜心,便会受群魔惑扰。

(8)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达到精纯,忽见十方山河及大地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无量无数的诸佛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均无障碍。这是平时欣羡佛土和厌见地狱之心,经时日久而化成的,不是证得圣果。不生欢喜心,是名善境界。如果认为是证圣果,就会受群魔的惑扰。

(9)在此禅定心中,研究深远之处,色尘也不能障碍,忽于半夜,看见远方的市井街巷,亲族眷属,如在目前,还能听见他们谈话之声。这是禅之力逼心,令心光外射,故能隔远可见可闻,是暂时现象,并非证得圣果。不认为是证得圣果,是善境界。若作圣解,就会受到群魔的惑扰。

(10)又以禅定心,研究至精至极境地,忽然见到修持的师友,形体作种种变化。这是由于偶起杂念,受到鬼魅的眩惑,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把持其精神,发其狂慧,能无端说法,通达妙义。这不是证得圣果。不生欢喜心,魔事自灭。若作圣解,即受群魔惑扰。

End

一切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不是究竟皈依之处

仁清法师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捣被子,这被子够盖的就行了,太多了,放在那里让老鼠咬了。有很多孩子都娶媳妇了,他两口子那结婚的被子还没盖着呢。你说什么用呢?所以说,可以拿一部

刘素云:一切万法都是假的,何必那么认真、计较呢?

为什么我这么坚定地劝说同修们一定要求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在这个世间,就是逢场作戏,都是假的,没有真的。你干嘛对这个世界还要贪恋呢? 这个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假的,没有真的。你何必那么认真呢

顺境、逆境,都是生命中的礼物

明海法师生命中总有顺境和逆境,顺境是福报,那逆境是什么?逆境就是创造新的福报之前,你必须面对的功课,完成功课,顺境会跟着来。所以我们要看到功课,当功课出现的时候,有的人会害怕,但此时,也正是你在开创新

一切事物都是无我

◎ 希阿荣博能够听闻到无我的观点是值得庆幸的,它给了我们一个观察宇宙人生真实面貌的全新视角,也是一副止息痛苦的妙药。但是只在理论上理解无我还不够,要彻底解脱痛苦必须亲证无我。探讨无我的问题,目的不是做

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桑吉平措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爱了,是续写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却前尘仇怨。没有哪次相遇可以准备,没有哪次重逢可以预演。生命是一场情理之中的意外。修行就

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 虚 云《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

灾难,都是自己感召来的

有一位上海的女士一见到我就痛哭流涕,说她丈夫欺骗她。她刚跟她丈夫结婚半年,她丈夫就在外面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是个流氓。她说她现在想离婚,想找一个好人过日子,问我行不行。我看着她说:我直接跟你讲,你找不

一切修行都是修心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

佛眼中世间的快乐都是痛苦

◎ 容 通在佛的眼中世间的快乐都是痛苦,而我们众生因为太苦,所以世间的苦稍微轻一点,就觉得快乐,是一种傻傻的痛并快乐着。佛教说苦有三种,苦苦,行苦,坏苦。世间所谓的快乐,充其量也就是坏苦,乐极生悲,快

富贵都是自己修来的

◎ 定 弘或人富有,但悭惜成性,不肯施与,这是我们也见到的。有的人确实家财万贯,可是一毛不拔,非常的悭吝,见到贫穷的人不肯布施,甚至见到人有苦难,也不舍得去捐助,从来不愿意做慈善的事情。他的人生哲学就

参禅念佛礼拜诵经,一切细行都是修心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虚云法师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

贫病都是我们修道的助缘

◎ 宣 化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

元音老人:一切法都是假相

人的错误,都错在望风捉影,是吧。我知道了,噢,一切法都是假相,不可得,我不捕捉,心空了。心空了,你做人也做得舒服了,不要什么东西嘛,我也不去求人嘛,是吧。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不求你,我和你一样高,我一求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明海法师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发生,让我们遭受不愉快、不欢喜,甚至痛苦的经验。每当回忆起这些不开心的事,就感慨自己的命不好。经常会羡慕别人,认

智慧法语:佛说其实修行无处不在 浑身都是道场

编者按:道场是什么?你知道四大菩萨的道场吗?你的道场在哪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慈悲喜舍是道场,其实我们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是道场。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

不爱换微信头像的人,通常都是这几种性格,有你吗?

微信头像,简单直白,直抒胸臆,是一张无声的名片。有些人很活泼,头像换得很频繁;有些人很内敛,头像一直都不换。更换微信头像不能反映出一个人具体什么样子,但多少能看出他的心态变化。不爱换微信头像的人,通常

这种水果浑身都是宝 不仅好吃又解渴还能美容养颜

橘子浑身都是宝,不但果肉功效众多,果皮也芳香宜人、有不少功效。而橘子作为一种养生水果,除具有食用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那橘子具体有什么功效呢?1、生津止渴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具有

每段路,都是一种领悟

慢慢地,我们都会变老,从起点走向终点,自然而必然。成长的途中,匆匆而又忙忙,跌跌而又撞撞,奔波而又小心,劳累而又费心,一生,留下什么,又得到什么。细想,活着,就该尽力活好,别让自己活得太累。想开、看淡

一日禅|盲目的去远方,都是耍流氓

美国总统约翰逊说:一个人在旅游时必须带上知识,如果他想带回知识的话。对约翰逊来说,有了知识的翅膀,沿途的风景成了他凝聚人生智慧的源泉,走的地方越多,视野就越宽阔,站的也就越高,也成就了他斐然的政绩。文

一日禅|生活,都是苦乐相伴的

人总有一种心理,当现状不如意时,总以为换个环境就能变好。你厌倦了都市的生活,嚷着要去寻找理想中的乌托邦。可当你真正踏上旅途时,你会发现,苟且依然在。所谓的岁月静好,其实也给不了你想要的世界。而你以前所

长见识了!原来这些名茶都是僧人发明的

编者按:你喝过铁观音吗?喝的时候是否想过茶为何要以观音命名?佛教与饮茶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渊源?其实,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

这个水果从里到外都是宝 可惜很多人不会吃!

火龙果,又称青龙果、红龙果。是典型的热带水果,营养价值丰富。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中医认为,火龙果味甘、淡、凉、气清香,有清热、润肺、止咳的功效。火龙

禅在当下:每一次茶事实践都是场修行

禅宗是汉传佛教最精要、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其源头直指灵山一会,但其实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人文精神,是完全汉化了的佛法。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下承当,直下承当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所以禅不离于我们

五十阴魔的意思是什么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

五十阴魔浅释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

五十阴魔都是什么魔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

五十阴魔是什么

一,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三,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

五十阴魔详解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

五十阴魔中的阴是什么意思

《楞严经》讲到五十种阴魔,这是最要紧的地方!修道的人,如果不明白这五十种阴魔,一定会走错路的;不走错路,那是很少很少的。所以你若认识阴魔的境界,就不会胡吹乱捧了,不会自己看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所以无

修什么法门会遇到五十阴魔

一般人就打消遇见阴魔的念头吧,因为你没资格遇到五十阴魔,你足够强大了,才有可能遇见。你还犯不着让天魔来招你,天魔还看不上你,你也翻不了天,基本上你就是魔子魔孙。你若真是放光动天动地,有可能威胁到魔的事

五十阴魔真的是魔吗

五十阴魔是指你在禅修中出现的现象。现代人不太理解这种古代的话,‌一听到那个魔字就吓到了‌‌?‌‌这是你在禅修中看到的一些现象。比如说‌‌松果体,‌和外面宇宙中的‌‌能量产生了一种‌‌折射,你看到了很多

五十阴魔指的是什么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烦恼魔。(

五十阴魔有什么影响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

五逆罪都是什么

出自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地藏十轮经》里面给我们说五逆罪。五逆罪,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堕阿鼻地狱,就是五无间地狱。五逆是大逆不道,第一个是杀父母,父母对自己有大恩,不能知恩报恩反而杀害父母,这是造无

五逆十恶罪都是什么

五逆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若犯其中之一,即堕无间地狱。又: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佛教三十七道品都是什么?

在佛教典藉中,三十七道品又被称为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或三十七助道法等,其意思都是一样的。佛教认为按照这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循序渐进,依次修行,就能掌握佛教所说的菩提之智,证得无上觉悟。这三十七种修

十二因缘都是什么

十二因缘又称为十二缘起支。此十二支互相为因果,因为一个因缘升起,而造成另一个因缘也生起,故佛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东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生起;有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