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五十阴魔详解
2025-01-14 12:00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困难,及对此境界之误解。

《楞严经》是为修大乘者说的法,对任何一位修正法者,无论其现在的修持处于何等境界,都具有巨大的指导教化作用。各种阴魔的干扰,对修四禅八定的人来说,都有警惕作用,并非只是对修楞严定的人才有用。

(1)修定的人,在受阴未破时,得到大光耀,心中明白了众生迷妄,而堕苦海,内心自责,恨不能早悟以度众生,因而用功太急,忽然生出无穷悲心,乃至遍观蚊虫等物,亦犹如赤子。心生怜悯,不觉流泪。这是用功过分了而出现的状况,不同于圣人所证的同体大悲。认识到了,及时觉悟,提起正念,日久此种状态自然消歇。若作圣解,就会招致悲魔,潜于五脏六腑之内,一见人就悲啼哀泣,以致失去正受而成邪受,导致堕落。

(2)修定的人见到色阴消尽,受阴明白,见佛之胜相,感激过分,发心猛利,立志等齐诸佛,还说一念就可超越三僧祗而得证果,这是功用过猛,欲求凌越而生自大之心。如果觉悟了就无妨碍,认识到这不是证果,久之自消。若作圣解,则狂魔入心,见人就自夸,我慢无比,乃至上看不起佛,下看不起人,失去正受,妄起邪见,终至沉沦堕落。

这一条太重要了,自大我慢的人当引以为戒。世上有的人称自已是这个佛那个菩萨,要人们对他顶礼膜拜,这表明他已狂魔入心,堕入邪道。还应当认识到修持是应按步就班,依循次第,精进而不能过分,否则就失于中道,生起邪见。

(3)修定的人,见色阴消尽,受阴明白,想向前,一时不能照破受阴,无新证境界出现,想退后,因色阴已尽,故居已失,由于定多慧少,便于色受二阴之间进退不得,心中忽然生出大枯竭,而且长时间处于沉忆枯竭之中,错误地认为这便是精选。这是修心无慧,定多慧少所造成的失误。悟到它不是证圣果就没有妨碍。若作圣解,就有忆魔入心,控制他的神识,使他身不由己,悬心一处,失去正受正定,沉沦堕落,不能自拔。

(4)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明白,由于慧多定少,因过于猛利而造成失误,常认为自己已证得自心是佛,已与诸佛心等同,甚至怀疑自己就是卢舍那佛,用不着修行了,得到一点点便很满足。这就是用心失去正知正见,不能经常审知得失偏正,陶醉在邪知邪见中。悟到不是证得圣果,便无妨碍,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见人就宣称自己已得无上菩提第一真理,从此失去正受,心随魔转,沉沦堕落。

(5)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明白,新境界尚未证得,原有的心境又亡失,瞻前顾后,自生艰险,无法用心,忽然生出无尽忧虑,如坐针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人害其性命,以便早得解脱。这是在修定中,对于当前境况,不能用智慧去观照,以致产生恐惧忧虑,失去正心。悟则无咎,认识到这不是证得圣果。若作圣解,常忧愁魔便会入其心腑,或手执刀剑自割其肉,鼓励他速死,或使他常怀忧愁,遁入山林,逃避现实,不愿见人。失于正受(即正定,三为正,昧为受。正受乃禅定之异名,所谓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在心谓之受。由于多次使用此词,故作解释,以便加深理解),沉沦堕落。

(6)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心处于清净中,得到安稳,忽然生起欢喜心,无法抑制,此名轻安,是定心成就的暂时现象,因为慧力不够,故不能控制自己。这不是证得圣果,悟则无咎。若作圣解,则有好乐喜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常于街头路边,自歌自舞,自认为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沉沦堕落。

(7)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得大光耀,自己认为已经圆满,生起大我慢心,乃至七种慢心,一时具发,连十方如来也看不起了,声闻缘觉就更看不起。这是见到自己的胜境时,缺乏观照自救的智慧。若能觉悟法性平等,佛与众生平等,持此平等见,则不敢轻慢任何人。这样,傲慢自消,不要认为是得到圣果。如作圣解,则有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理塔庙,毁坏经像,甚至对信佛的说:佛像不过是金石土木塑的,经不过是树叶绢帛书写的,我这肉身才是真正的活佛,你们不拜我,反而去拜金石土木,实在是颠倒愚昧。有的深信,跟着他去碎像毁经,埋弃地中。如此贻误众生,必堕无间地狱。失去正受,沉沦堕落。

所谓七种骄慢,是指(1)恃己凌人叫我慢;(2)同德相傲叫傲慢;(3)与等同的人争胜叫过慢;(4)无胜谓胜叫慢过慢;(5)未得言得叫增上慢;(6)以卑自矜叫卑劣慢;(7)无德谓德叫邪慢。修持中,骄慢是障碍也是烦恼,社会上那些自称天下第一的人,不正是慢魔入心的表现吗?

(8)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于自心的识精圆明中,圆悟精深之佛理,毫无挂碍,无不随心顺意,其心忽生无量轻安,于是自言已成圣果,得大自在。这是定中因慧获得轻安和清净境界,不是证得圣果,悟则无咎。如作圣解,则有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功行已满,福慧具足,不必再求上进。这样的人多作无闻比丘,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贻误众生,终堕阿鼻地狱,失去正受,堕落沉沦。

(9)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于明悟中得虚明之性,心中忽然生起净空之念,认为一死永灭,不承认有因果,一入空境,空心现前,认为空就是最高成就。这是断灭的空见,长时间在心中存在,这是定心沉沦,失于照应。悟则无咎。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于是执空更甚,诽谤持戒为小乘,自己则是悟空之菩萨,谈不上持戒犯戒。常在信徒面前,饮酒吃肉,广行淫秽。因有魔力驱使,能以各种巧妙言词掩饰其破戒恶行,使人不疑。魔鬼入心既久,甚至使其食屎饮尿与酒肉等同,认为净秽俱空。破佛律仪,诳惑他人犯罪,失于正受,堕落沉沦,入于魔道。

(10)修定的人,在定中见色阴消尽,受阴现前,就贪着受阴之虚明境界,深入心骨,心中忽生无限贪爱,爱极发狂,不能自持,见人就爱,变成贪欲。这是定境中过于安乐顺适深入心骨所致,因缺少慧力,不能定慧等持,使之变为爱欲。悟则无咎,不贪恋安乐境界,继续修持,彻断欲心,就无妨碍。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使其宣说爱欲就是菩提大道,还教化在家居士,平等恣行淫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因有魔力支持,在末法时期,吸收许多愚昧众生,多至成千上万,随其“修行”,等到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自然陷于王难,受到国法制裁。由于其贻误众生,死后会入无间地狱.失于正受,从此沉沦,落入苦道。

这一条说得十分明白,读到此段的人,应用来反观有的修行者的行为,自然会得出明确的结论。

End

详解神秘的佛教安葬仪式之一:“坐缸”

近几年,各地纷纷出现某位法师去世后坐缸数年而成就不坏肉身的报道,似乎坐缸成为肉身不坏的必备条件或代名词,致使很多佛教信徒也特别热衷于坐缸,把坐缸看成佛教传统及检验修行成果的手段,故有必要就此问题作一厘

详解汉传佛教寺院天王殿的秘密

天王殿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殿中间供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像后供韦驮天,面向北,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四大天王东方天王名为提多罗吒,此云持国,能护持国土,领毗舍阇(此云颠狂鬼)、乾闼婆(此云香阴)神将,是帝

药师净土的详解

这个社会整个都处在一种混浊的状态中越来越不清净,污染越来越厉害,人类生活在一种自我破坏的环境中,这个破坏越来越严重。工业越发达,大家的享受意识越强;生产能力越强,垃圾的积累就越多,污染也就越来越厉害。

行善的出处与详解

做慈善的事1、《国语晋语六》:“夫德者,福之基也。”2、《国语·周语上》:“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3、《列子·说符》:“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 4、《京

五浊恶世详解

(一)劫浊(梵kalpa -kas!a^ya ),减劫中,人寿减至三十岁时饥馑灾起,减至二十岁时疾疫灾起,减至十岁时刀兵灾起,世界众生无不被害。(二)见浊(梵dr!s!t!i -kas!a^ya ),

五十阴魔的意思是什么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

五十阴魔浅释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即时如来’:在这个时候,如来‘将罢法座’:《楞严

五十阴魔都是什么魔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

五十阴魔是什么

一,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三,业魔,杀等恶业,障蔽正道,害慧命者。四,心魔,我慢之心,障蔽正道,害慧命者。五,死魔,人之

五十阴魔详解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

五十阴魔中的阴是什么意思

《楞严经》讲到五十种阴魔,这是最要紧的地方!修道的人,如果不明白这五十种阴魔,一定会走错路的;不走错路,那是很少很少的。所以你若认识阴魔的境界,就不会胡吹乱捧了,不会自己看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所以无

修什么法门会遇到五十阴魔

一般人就打消遇见阴魔的念头吧,因为你没资格遇到五十阴魔,你足够强大了,才有可能遇见。你还犯不着让天魔来招你,天魔还看不上你,你也翻不了天,基本上你就是魔子魔孙。你若真是放光动天动地,有可能威胁到魔的事

五十阴魔真的是魔吗

五十阴魔是指你在禅修中出现的现象。现代人不太理解这种古代的话,‌一听到那个魔字就吓到了‌‌?‌‌这是你在禅修中看到的一些现象。比如说‌‌松果体,‌和外面宇宙中的‌‌能量产生了一种‌‌折射,你看到了很多

五十阴魔指的是什么

〔一、蕴魔〕,谓色受想行识五蕴为魔也。盖贪着五蕴之法,起惑造业,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蕴魔。〔二、烦恼魔〕,谓一切烦恼之惑为魔也。盖贪着五尘之境,起诸烦恼,障碍正道,遂失智慧之命,是名烦恼魔。(

五十阴魔有什么影响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

师子尊者详解阿弥陀佛的意思

“阿弥陀佛”,佛教术语,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名号;“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无量觉”的意思。“无量觉”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这个内容特别深广;

佛教娑婆世界详解

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一个日月所照,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相当于现代话所指的一个恒星系,我们所在为娑婆世界阎浮提人类世界。一

佛教三界详解

佛教有三界六道之说,六道轮回的众生,根据有无色身、性情、以及所居住的器世间等等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的众生都有饮食、睡眠、男女欲等欲望,故名欲界。所谓的色界,在欲界天之上的天人

详解佛教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一般的说法为小乘说三法印、大乘说一实相印,阿含经及部派声闻佛教确实是多说三法印乃至四法印[ 《增一阿含经·卷十八》:“……今有四法本末。我躬自知之。而作证于四部之众.天上.人中。云何为四。一者一切诸行

六道详解——三恶道

畜生、饿鬼、地狱称作三恶道,其中众生造作恶业多于善业,苦多乐少。其中地狱众生以识为食唯苦无乐。三恶道是可怕的迷惑世界,首先是地狱,这里是因极度愤怒怨恨而造作恶业的人,死后在这里接受身心极度痛苦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