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五四:致敬10大五四人物,重温50句经典言论
2024-12-03 11:17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

五四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个时代。

今天,2018年5月4日,小编为大家精选了50条经典语录,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

陈寅恪

1.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

点评:陈寅恪学贯中西,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百年难见的人物。

陈寅恪早年在海外求学,不问名位文凭,学识渊博,被称为教授中的教授。

盛名之下,他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人称学者本色。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陈寅恪在为王国维所写的碑文中提出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完整体现了五四精神,可以作为我们读书、求知最好的座右铭,也是教育培养人才应当遵循的原则。

梁启超

1.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2.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3.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4.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5.择交是最要紧的事,宜慎重留意,不可和轻浮的人多亲近。

6.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7.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点评:梁启超曾公车上书,掀起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可以说,是梁启超点燃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以《新青年》为旗帜的一代新知识分子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他们都受到过梁启超的影响,所以说他是新思想的启蒙者。

蔡元培

1.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2.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3.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 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4.大学并不是贩卖毕业证的机关,也不是灌输固定知识的机关,而是研究学历的机关。所以,大学的学生并不是熬资格,也不是硬记教员讲义,是在教员指导之下自动地研究学问。

5.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做学生的,也不是天天到校把教科书熟读了,就算完事,要知道书本是不过给我一个例子,我要从具体的东西内抽出公例来,好应用到别处去。

点评:蔡元培,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曾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大学令》。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为北大定下的教育方针,也奠定了中国大学的根基,他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然有重大意义。

陈独秀

1.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

2.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3.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

4.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点评: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发一代先声,是五四运动的发起者。

陈独秀有很多真知灼见,却也不乏极端言论。书生意气,却又投身政治,一生命运起伏,晚年的陈独秀对自己早年的言行做了反思。

李大钊

1.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愚暗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

2.思想自由与言论自由,都是为保障人生达于光明与真实的境界而设的。无论什么思想言论,只要能够容他的真实没有矫揉造作的尽量发露出来,都是于人生有益,绝无一点害处。

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4.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因为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

点评:李大钊对言论自由的看法是五四精神的重要表现。他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1.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2.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认真的做事,严肃的做人。

3.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4.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5.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6.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7.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点评:五四运动的旗手,中国白话文运动的先驱者,一生坚持使用白话文,写白话诗。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治学方法,启蒙了一代学人。是五四运动中,开一代风气之先的人物。

他在追寻新思想的同时也没有抛弃旧道德,被蒋介石评价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1.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2.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3.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4.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5.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6.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7.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8.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

9.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

点评:鲁迅以批判国民性闻名,也被誉为民族魂。为了拯救民族的精神,他弃医从文,用笔写下他的控诉与批判,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是一个有思想,有民族大义的伟大文学家。

钱玄同

1.人到四十岁都该死,不死也应枪毙。

2.打通后壁说话,竖起脊梁做人。

3.一个人,无论事功或学问,总得要干,总得要努力干,不问贤愚,更无问老少。少年固然要努力干,老年因桑榆暮景,更应该趁此秉烛之明努力去干。

点评:钱玄同以把古书扔进茅坑废掉汉字这些言论名动一时,不免矫枉过正,晚年写信给胡适说,回思数年前所发谬论,十之八九都成忏悔的材料,胡适回信说,实则大可不必忏悔,也无可忏悔。我们放的野火,今日已延烧大地,是非功罪,皆已成无可忏悔的事实。此中一点一滴都在人间,造福造孽惟有挺身以肩膀担当而已。

傅斯年

1.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3小时是用来沉思的。

2.须知人格不是一个空的名词,乃是一个累积的东西,累积人格,需要学问和思想的成分很多。

3.我以为办事不必多说,多说有碍办事,一切以事实证明可也。

4.一个人的成就,尤其是有特殊成就的,大多是自由发展出来的,一个学校也正如此。

5.中国学人,不认个性之存在,而以为人奴隶为其神圣之天职。

点评:傅斯年曾代理北大校长,一生从事教育事业,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台湾大学的校园内,有个纪念傅斯年的地方叫做傅园,里面有口傅钟,傅钟每节上下课都会响21声,就是为了铭记傅斯年的那句名言,提醒台大的学生,应该把每天读书、睡觉、做事的时间限制在21小时之内,剩下3小时,要用于反省自己的思想言行。

罗家伦

1.一个强者要有三个基本条件:最野蛮的身体,最文明的头脑和不可征服的精神。

2.人生在世,不要因生命之数量过多及其容易消逝而轻视生命,不要因生命之时常变动而随波逐流,终至侮辱生命。

3.最纯洁的信仰是对于高尚理想的信仰;他是超越个人的祸福观念的。生前的利害不足萦其心,生后的赏罚也不在其念。

4.知识就是力量。而且这种力量如此之大,凡是物质的力量透不进去的地方,知识的力量可以先透进去。知识的力量透过去之后,物质的力量,就会跟着透过去。

点评:罗家伦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

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唯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他第一个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一直沿用至今。

罗家伦曾担任过清华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校长,一生以从政、教育为主。

南京大学今天的校训诚、朴、雄、伟,也是由罗家伦所提出。

End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玄奘传译般若经典

我们通过两部经典来分析玄奘与般若经典之关系:一、玄奘与《维摩诘经》玄奘在国内研习《维摩诘经》情况在众传记中唯有《续高僧传》有一句简短的记录: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因为众传均无记载,通常也就不把研习《维摩

陈大惠:违反经典得来是“凶财”

金报讯(记者吴旭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现在还灵不灵?昨天上午,首届宁波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在浙江万里学院举行。央视原《东方之子》主持人陈大惠带着他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汇报团”来

千佛的经典依据

◎ 沙武田在佛教尊像谱系当中,有佛、菩萨、弟子、罗汉、天王、力士、天龙八部众等,其中单就佛像而言,小乘佛教讲只有一佛即释迦佛,而大乘佛教则主张佛有无数,如恒河沙。正所谓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大乘

正确阅读经典

◎ 印 光至于阅读经文,如果想作法师,为众人宣扬佛法,应当先阅读经文,再看注疏。如果不是精神充足,见解过人,没有不是徒劳心力,虚丧岁月的。如果想要随分亲得实际利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者先端坐片

在家教徒必读经典

在家教徒必读经典◎净 慧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根据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

◎ 韩廷杰 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发展为世界宗教,当今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我国云南省的这支佛教,大体位于印度南部,故称南传佛教,与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北传佛教相

王阳明《传习录》经典20句,一口气读懂心学第一书!

《传习录》,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王守仁的讲学语录。《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史记》经典20句,读史使人明智!

《史记》是由司马迁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世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这三千多年的历史,又饱含着司马迁本人的情感,以及他对历史的感慨。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道家经典五十句,背完立即提升一个境界!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

《左传》经典三十句 教你如何看清世间万事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干的坏事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左传》(资料图 图源网络)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

五四:致敬10大五四人物,重温50句经典言论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五四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个时代。今天,2018年5月4日,小编为大家精选了50条经典语录,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陈寅恪1.独立之精神,

广胜寺传奇:一场大地震催生的艺术经典

位于山西洪洞县的广胜寺是汉传佛教寺院中至今还能完整保存古代风貌的少数者。广胜上寺、下寺及水神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历代的重修和重建,基本完整地保存了元、明两代的建筑群以及雕塑、壁画和琉璃,在

净慧长老:在家居士修行佛法 必须熟读十部经典

只有同生命相结合,佛法慧命才能延续。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44:一部经典能有多长?

44:一部经典能有多长?我们常说的佛法即是指释迦牟尼佛所传下的法。但过去未来,一切佛法的核心要义又是没有差别的,都是胜义般若波罗蜜多的方便示现。一切十方三世所有诸佛菩萨皆由般若波罗蜜多生出 。释迦牟尼

准提的经典有哪些?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一行禅师的经典语录

1.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2.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

虚空藏菩萨的经典

相信很多修行虚空藏菩萨的人都知道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满足世间一切如法持戒者的善求善愿,使无量无边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虚空

五乘教法在各经典所指的是什么

“五乘”指运载众生到善处的五种法门。‘乘’乃梵语ya^na之译,有道、船、车,或运载之义。此处喻诸佛教法犹如舟、车,可运载众生至所期之果地。又ya^na音译作‘衍’,故五乘又名五衍。在《盂兰盆经疏》所

三藏十二部中适合读的经典

净土宗主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禅宗主修《金刚经》、《心经》、《首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六祖坛经》;天台宗主修《法华经》;华严宗主修《华严经》;唯

上座部有哪些经典

上座部佛教的三藏经典分为律经论三藏,是为《巴利三藏》。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唯一圣典,是讫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最接近原始经典的一套三藏。其中《律藏》由经来分别、犍度、附随三部分组成。「经分别」是对「

韩廷杰: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形成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形成韩廷杰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发展为世界宗教,当今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我国云南省的这支佛教,大体位于印度南部,故称南传佛教,与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

司马道信的经典禅语

1、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2、不为静乱所恼者,即是好禅(师)。3、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独一清

什么情况下不能受持经典

1、昏沉、散乱不要受持。就是心很散乱、很昏沉的时候不要受持。有些同修也是:“哎呀,我一拿起经,就想睡觉。”你昏沉想睡觉,拿着一本经翻开第一页,等到你睁开眼睛,可能过了几个小时了。所以诵经要有至诚恭敬心

各种经典对菩提的解释

各种经典对菩提的解释:1、《佛学常见辞汇》对菩提的解释菩提,华译为“觉”,是指能觉知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断尽烦恼的人的大智慧。旧译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2、《唯识名词白话新解》对菩提的解释

南传佛教有哪些经典

南传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是指现在盛行于东南亚的斯里兰卡、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及我国云南省傣族地区等的佛教。它是原始佛教时期之后,部派佛教中的一个派系。南传,是从其源流及地理而说,因为这个派

周叔迦:净土经典研究法

净土经典研究法周叔迦绪说净土法门者,念佛以求往生极乐世界也,念佛之法有三:曰持名,曰观相,曰实相。近世每以持名一法,便可横超三界,带业往生,遂以《弥陀经》、《无量寿经》、《十六观经》,号为净土三经,受

坚勇菩萨--如何才算学懂一部经典

我们都知道佛教的经典是非常多的,可以用浩瀚无涯来形容,而且佛教的教理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我们学习的时候可能因为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所以我们对同一部经典的理解也会不同,那么我们怎样才是学懂一步经典?要想真正

15句经典的佛家偈语

佛家禅语:“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大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惟有宽容大度,才能庄严菩提;惟有宽容大度,才能成就一切佛家禅语: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所以每个人都需要帮助,勿以善小而不为。无求的行善,心

吴言生:经典禅诗 前言

经典禅诗前言吴言生禅宗诗歌有数万首之多,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本书的经典禅诗,是在这些禅宗诗歌中精选而成。禅宗诗歌,从创作主体上来看,历来包括禅僧创作的悟禅之作,和文人创作的带有禅味的诗歌两大类。本书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七章 杨岐宗禅诗 二、立处皆真

杨岐宗禅诗二、立处皆真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55172页二、立处皆真立处即真是杨岐宗禅悟的另一主要内涵。它的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东晋佛教哲学理论家僧肇。僧肇的《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五章 云门宗禅诗 三、随波逐浪

云门宗禅诗三、随波逐浪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20124页三、随波逐浪随波逐浪,既有春生夏长、船子下扬州式的随缘适性,又有应病与药、擒纵予夺的随机接引。其一,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五章 云门宗禅诗 二、截断众流

云门宗禅诗二、截断众流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16120页二、截断众流截断众流指截断奔驶疾驰的情识心念,指示参禅者不用语言意识把握真如,而要返照自心,以获得顿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八章 三、随缘任运、日用是道

黄龙宗禅诗三、随缘任运、日用是道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85187页三、随缘任运、日用是道随缘任运,日用是道,即是在行住坐卧一切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参禅妙悟,彻见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六章 法眼宗禅诗 二、一切现成

法眼宗禅诗二、一切现成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33135页二、一切现成文益悟道机缘中,知性的努力臻于极限,山穷水尽之际,蓦地透露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绝好消息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五章 云门宗禅诗 一、涵盖乾坤

云门宗禅诗一、涵盖乾坤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09116页一、函盖乾坤在云门宗看来,现象界的乾坤万象,上至天堂,下至地狱,都是真如的显现,由本体界变现而来,因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十章 名僧禅诗欣赏 三、拾得禅诗

拾得也是唐代著名诗僧。年幼时被弃于路旁,为国清寺僧丰干拾归,养于寺中,故名拾得。拾得与寒山友善,常有往来。他的诗歌现存五十余首,风格与寒山诗相近,多隐逸与劝世之作。1.左手握骊珠左手握骊珠,右手执慧剑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八章 二、黄龙三关

黄龙宗禅诗二、黄龙三关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80185页二、黄龙三关黄龙三关是与惟信见山三阶段同样闻名禅林的公案。黄龙室中常问僧: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