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思圆 一是清醒时做事。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得了一把不错的紫砂壶,每夜都放在床头。一次失手将壶盖打翻在地,惊醒后,甚恼,壶盖没了,留壶身何用?于是抓起壶身扔到窗外。天明,发现壶盖掉在棉鞋上,
◎ 慧 照僧问:如何是四种无相境?慧照禅师云:尔一念心疑,被地来碍;尔一念心爱,被水来溺;尔一念心嗔,被火来烧;尔一念心喜,被风来飘。若能如是辨得,不被境转,处处用境,东涌西没、南涌北没、中涌边没、边
无相密心中心法三祖元音阿阇黎略传元音阿阇黎,讳姓李名钟鼎,一九零五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二零零零年二月五日(农历正月初一)下午八时十五分于上海住所坐脱立亡,享年九十六岁。圆寂后数天,异香满室。法体于二
问:这个无相的性体,尽管无相,但可以于无念时体会到它。是吗?元音老人答:不对!不仅于无念时体会,更须于作用事相上体会。因作用与事相皆是自性的显现,相即性,性即相,不可分离。若仅于无念时体会,岂不落死水
那天被友人拉进了一个微信群,旁听了一节微课堂。主讲人是一位曾在巴西圣保罗大学留学的女子,尔后归国在一家外企担任高管。她分享了自己是如何申请到留学的全额奖学金,又是如何从零开始学习葡萄牙语,再到受邀登台
佛法是怎样看待风水的?问:能否用佛法通俗地解释风水?答:中国的风水学过去叫做堪舆学,有时候也叫做地理学。密教中专门有一门学问,翻译成汉语是就是地理学。藏传佛教在修行过程中非常重视风水。它的基本理论就认
国学君觉得一个女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该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该玩的时候好好玩,有一些生活的小情趣,同时兼具一个有趣的灵魂。时常在想,一个女生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怎样的?我们经常跟别人比,谁的表面更光鲜靓丽
宾头卢尊者的外形是头发和长眉毛都花白,但是因为是受天地间的供养,所以无论从身姿和形态上都看起来非常年轻,并且慈目善眉,眼神中充满了对佛经的理解。宾头卢尊者性格开朗随性,活泼开朗,但又不乏智慧和沉稳,而
无念:犹言勿忘,不要忘记。佛教用语,谓无妄念。唐朝白居易《晚起》诗:“北阙停朝簿,西方入社名,惟吟一句偈,无念是无生。”无相: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唐朝姚合 《
在禅堂里是选佛的地方,是种功德福田的地方。所谓‘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在外边所造的寺塔,是有形有相的功德。在《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
所谓无相平安就是无条件的平安,就是内在的平安跟外在无关。我们要的是当下的平安,如果当下我没有痛苦,没有不平安的话,外在不管发生什么,其实都没有问题。所以看似我想要解决外在的问题,但不是的,我其实是想要
是一种浑沌状态,天不是天,地不是地,天地难辨;没有上,没有下,上下不分;没有棱,没有角,无形无状;没有大,没有小,随形而形;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无始无终;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生,没有死,只有永恒;没有
“无相”,中国最早的道教理念,远比佛教的“无相”之说早两个多世纪。最早写作无象。指没有形迹;没有具体形象、概念,原为道家形容道玄虚无形之语后亦泛指诸种义理的玄微难测或玄微难测的义理。语出《老子》:"绳
唐朝裴休宰相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翰林学士的官职,可谓少年得志。但是裴休宰相并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而要他到寺院里学习丛林的生活教育。方丈大和尚明白裴休宰相做父亲的苦心,等到裴文德来到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光涌答:“来拜见禅师。”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光涌答:“见到了!”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仰山不放
无相拜佛的重点:静、稳、匀。静者:摄心忆佛,心地明静,专注一境。稳者:重心沉稳,轻松放松。匀者:净念相继,融入规律动作,缓慢均匀。如是无相忆佛拜佛,时日既久,有益身心健康。得力之时,蕴育定力;藉此事修
就诸佛之身相而言,若以佛身为三十二相、八万四千之相好者,称为有相佛;若以佛身为理体空寂、无色无形者,称为无相佛。一般以诸佛之法身为无相,报应身为有相。然关于法身为有相或无相之说,诸师看法不一。盖一切万
无相拜佛是一无所求而拜,其中又分三个层次。最初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的每一个动作,指挥着自己的身体在拜;进入第二个层次则是知道自己在拜,体验自己在拜,但是指挥的心已经没有了;最后达到第三个层次,既
完全无相现在你肯定是做不到的,但是可以近于无相,行善而不作善想,虽然行善,但是你不作“我在做善事”想(念头),这就是行善而不作善想。比如说做功课、行善等种种善业,回向法界众生,这是有相还是无相呢? 有
“无我”是一种智慧的境界,就是内心证得诸法空性,无有颠倒、无有挂碍、无有恐怖。经过有序的修行,依师、闻思、戒定,最终就能证得这种智慧。无我,不是说“没有我”,不等于不存在,而是去除了内心对“我”的执著
施药观音是三十三观音相之一, 右手撑颊,倚于膝上。手持药草,把药施予病人,消除痛苦,除苦施乐,故得此名,施药观音也称为施乐观音。施乐观音是“天人大丈夫,能施众生乐。” 以四无量心平等利益一切众生故,
希迁先在曹溪门下受了熏陶,已有所证悟。当他初到青原山和行思见面时,行思问他从曹溪那里带来了什么,他说,未到曹溪以前,原未曾失落过什么。行思再问,那么为什么要到曹溪去,他就说,若不到曹溪,怎知不失。在这
无论说什么样的言语文字,无论用什么样的名字,无论是什么样的境相,都要深刻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见相离相不着相,对一切境相,既不执着假名,更不执着幻相,要知幻才能离幻。不着一切的幻相,才能见到如如
阿罗汉、辟支佛一、 阿罗汉闻声而开悟释尊成道之后,便前往波罗奈国的鹿野苑,向憍陈如等五人宣说四圣谛的道理,五人听后,从而证得了「阿罗汉果」。其后还有很多佛弟子成了阿罗汉,因为他们都是听了佛陀说法的音声
问:释迦牟尼佛是怎样升天的。其诸大声闻弟子等是否同行。俗谓十二月初八日(即腊八日)为佛得道日。确否。范古农答:佛之得道。是断尽诸障。得大智慧。身相改变。辩才无碍。并非升天也。况未得道前。并未成佛。未有
问:识\居于何处。身外乎。身内乎。其静时之状态如何。其动时之状态又如何。圣人一念之起,起于何处。又灭于何处。范古农答:万法唯识,法处即识处也。识即是动的作用。经云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念之起灭,如是而已
元宵节又称上元、灯节,家家户户挂灯、赏灯,很多地方还举办规模盛大的灯会。关于元宵节燃灯习俗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与佛教东传有关的说法便是其中之一。东汉明帝提倡佛教,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从
从本源上讲,护法神大多是外来神,有的来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如帝释天、四大天王等;有的来源于西藏苯教和民间信仰,如长寿五仙女、十二丹玛女神等;还有的来源于蒙古和汉地的民间社会信仰,如白哈尔、关羽等
护法神的形象在藏传佛教各类造像中也最为复杂,大体上可以分为善相和怒相两类。善相护法神多为美丽的女性形象,象征和平与宁静;造型也比较简单,一般是一面二臂的坐姿形式,如长寿五仙女等。怒相护法神形象要复杂得
从有相到无相问:没证到前在修上先要从有相、有心, 有功用道上去修行,然后才转到无相?师: 比如说大圆满前行就是五加行,他们这里面都有表示,我们都传过这个法很多次了,也修过,修到观相的时侯,譬如说观上师
据说一代佛教宗师鸠摩罗什曾经说过:秦人解空第一者,僧肇其人也。也就是说,在鸠摩罗什看来,在关中带,能够把佛教的空的学说解释透彻的第一高手,非僧肇莫属了。僧肇对空的解说,主要反映在《维摩经注》和《不真空
“禅”是一种境界,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领悟方式。在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工作,情感,学业,或其他目标,都是对外物的追逐,而这些追逐不只是劳役着两条腿,还有眼睛,耳朵,鼻子,意念,更重要的是“心”一刻不停的在
问:据悉,作家王朔的新书《我的千岁寒》有很多内容取材于历史典故,其中一篇用北京话解读《金刚经》的文章最为引人关注。有消息说,王朔读《金刚经》时曾经读到崩溃。想知道,《金刚经》真的这么难懂吗?《金刚经》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梵文Buddha的音译,意为觉者。觉有三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项俱全者,方名为佛。在佛教创立的最初阶段,佛仅限于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后来则除了指释迦牟尼之外,也泛指一切觉
《金刚经》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也称《金刚般若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一卷,属于《大般若经》的第九会。异译本主要有北魏菩提流支和南朝真谛的同名译本、唐玄奘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唐义净译
除盖障菩萨摩诃萨(梵文Sarvanvaraa-Vikambhinbodhisattvamahsattva;藏文:DripaNamsal;日文:Jogaishojizo除盖障地藏),又名除一切盖障菩萨、
诸位修行佛法的师兄有的是听说过《四十二章经》的,当然有的师兄也是修行过《四十二章经》的,这是非常殊胜的一个佛经。而且很多人也是从金庸先生的小说中了解到的《四十二章经》。《四十二章经》是佛教经典,那么《
附体状态是一种较常见的与文化相关的综合征。其特征为相信被神、鬼、妖精或祖先等附在身上,并出现相应的戏剧性的行为改变。这时表情、动作和语言都不是原来的自己,而是附在自己身上的那个神、鬼、妖精或祖先。附体
《法华经》是怎样一部经?《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典籍之一,也是中国天台宗依持的主要经典。妙法意为所说教法微妙无上,莲华即莲花,莲华经是比喻经典的洁白美丽。此经原二十七品,后增为
什么是无相、无念、无住?无相、无念、无住是南宗禅学的认识论或修行法,也可以说是对惠能整个禅学理论的一种概括。惠能说:我此法门,从上已来,顿渐皆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这里的宗、体、本,皆是心要
罗睺罗是释迦牟尼佛未出家前所生的儿子。后来佛陀出家修道,在悟道的那一年,小小年纪的罗睺罗也跟着出家做沙弥,礼拜舍利弗尊者做师父。十多岁的小孩,仍保有孩子嬉闹的习性,不是短时间可以改正。罗睺罗身处这样威
一次偶然的机缘下认识了信州饭山的正受老人(道境慧端,1642——1721),才慢慢地从参禅之中了悟自己的慢心并加以彻底反省改过,终于如实地达到大彻大悟之境。大悟之后,他仍然留在正受老人之处学法八个月才
宝月光如来 ——三十五佛之一。「南无宝月光佛」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白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佛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一劫的罪业。供奉宝月光如来的好处:1、易实现心愿在家中供奉宝月光如来,可以
布施,是佛法和世间的共法,也是各种宗教所提倡的。就佛法修行来说,人天善法提倡布施,声闻解脱道提倡布施,大乘菩萨道更提倡布施。在菩萨所行的六度和四摄中,都是以布施为首。《金刚经》在讲述发菩提心后,也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