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吴言生:禅语精选一百则
2025-03-01 10:12

禅语精选一百则

吴言生 编选

松风

如是

放下著

吃茶去

看脚下

本来面目

无位真人

柳绿花红

体露金风

正法眼藏

函盖乾坤

悲智双运

和敬清寂

一期一会

独坐大雄峰

平常心是道

白马入芦花

万里一条铁

直心是道场

无事是贵人

大道透长安

春来草自青

云在青天水在瓶

一超直入如来地

永夜无风月独清

话尽山云海月情

摘茶更莫别思量

此心安处是吾乡

无言自有妙言生

在途中不离家舍

清风匝地有何极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身心脱落,脱落身心

万古长古,一朝风月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山高水深,云闲风静

潜行密用,如愚如鲁

随处作主,立处皆真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本心,执着,放下,回家

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

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

白云抱幽石,霜月照清池

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

古松谈般若,幽鸟弄真如

打开无尽藏,运出无价珍

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千江同一月,万户尽逢春

佣他痴圣人,担雪共填井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日日是好日,步步起清风

道无心合人,人无心合道

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

芦花两岸雪,烟水一江秋

山河并大地,全露法王身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莫使有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若尘埃?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扶过断桥水,伴归无月村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移花兼蝶至,买石得云饶

坐石云生衲,添泉月入瓶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寒松一色千年别,野老拈花万万春

船横野渡涵秋碧,棹入芦花照雪明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猿抱子归青嶂里,鸟衔花落碧岩前

一叶冲来千杯受,万朵琼花放清香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那阻野云飞

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

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

水自竹边流来冷,花从风里过来香

何处青山不道场,此心安处是吾乡

相送当门有修竹,为君叶叶起清风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风吹碧落浮云尽,月上青山玉一团

种田搏饭家常事,明月清风富一生

一尘不染心源净,万有俱空眼界清

闲来石上观流水,欲洗禅衣未有尘

冲开碧落松千尺,截断红尘水一溪

如梦如幻如泡影,赏风赏月赏秋香

瓶花砌草皆真意,禅榻茶烟见道心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溪声即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

海到无边舟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End

吴言生:论李商隐诗歌的佛学意趣

一、对无常幻灭感的深切体验原始佛教为了论证人生无常,提出了三个命题: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一切皆苦,是为三法印。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各种物质现象、心理活动,都是迁流转变、不遑安住的有为

吴言生:禅诗理事圆融论

理事圆融即理事无碍,指理事无碍观、理事无碍法界所彰显的理事圆融互摄而又各住自位,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微妙境界。佛教哲学的理事无碍观以《华严经》为代表,有五重关系:一、相遍。宇宙本体的理,遍布一切事相,

吴言生:黄龙宗禅诗研究

黄龙宗是由黄龙慧南禅师(1002~1069)创立的、禅宗五家七宗中的一个重要宗派。通过对黄龙宗禅诗的文本研究,我们发现,黄龙宗禅诗呈现出独特的诗禅感悟。其美感特质,主要表现为随缘任运、日用是道、触目菩

吴言生:经典禅诗 前言

经典禅诗前言吴言生禅宗诗歌有数万首之多,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本书的经典禅诗,是在这些禅宗诗歌中精选而成。禅宗诗歌,从创作主体上来看,历来包括禅僧创作的悟禅之作,和文人创作的带有禅味的诗歌两大类。本书

吴言生:禅的修行与受用

僧问百丈大师:如何是奇特事?什么是禅修中的独特体验与受用?百丈大师回答:独坐大雄峰。(《古尊宿语录》卷一)独坐大雄峰这句禅语,蕴含着无穷的意味。其一,大雄峰喻圣境或本体界,以独坐大雄峰喻居于圣位;其二

吴言生:佛教思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构造内心世界的宁静和谐社会,从心开始。佛教有一句名言说,只有打坐才能改变世界。在佛教看来,幸福的生活首先来自于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内心的失衡就是迷失。佛教超凡入圣、去染成净的修行过

吴言生:沩仰宗禅诗研究

一、无心是道的诗禅感悟据禅籍记载,香严博通经论,思维敏捷,和师兄沩山一起师事百丈,百丈圆寂后,他随灵佑参禅。灵佑对他说,我知道你是问一答十问十答百的伶俐人,我不问你平日的学解,也不问你在经卷上记得的禅

吴言生:曹洞宗禅诗研究

一、曹洞宗正偏思想的渊源曹洞宗最为显明的思想是理事、偏正的兼带回互。它的思想渊源,可上溯到石头希迁。希迁禅风圆转无碍,时人称为石头路滑。其五言偈颂《参同契》,展开各种思想的会通。参意为参差不齐,指世间

吴言生:禅宗的思想体系

这几天和大家在这古老的柏林禅寺一起度过,我很有些感慨。首先是老法师以身作则,僧宝庄严,使我们感受到了禅的真味。其次,同学们经过这几天生活禅夏令营的锤炼,很多人都差不多快脱胎换骨了,心灵、境界上均有所提

吴言生:禅宗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禅宗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吴言生教授(2001年7月25日)这几天和各位法师、各位营员在柏林寺一起度过,我很有些感慨。首先是老法师以身作则,整个柏林寺法师们一个个如律如仪,僧宝庄严,使我们感受到了禅的真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七章 杨岐宗禅诗 二、立处皆真

杨岐宗禅诗二、立处皆真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55172页二、立处皆真立处即真是杨岐宗禅悟的另一主要内涵。它的思想源头可追溯到东晋佛教哲学理论家僧肇。僧肇的《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八章 三、随缘任运、日用是道

黄龙宗禅诗三、随缘任运、日用是道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85187页三、随缘任运、日用是道随缘任运,日用是道,即是在行住坐卧一切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参禅妙悟,彻见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六章 法眼宗禅诗 二、一切现成

法眼宗禅诗二、一切现成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33135页二、一切现成文益悟道机缘中,知性的努力臻于极限,山穷水尽之际,蓦地透露出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绝好消息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十章 名僧禅诗欣赏 三、拾得禅诗

拾得也是唐代著名诗僧。年幼时被弃于路旁,为国清寺僧丰干拾归,养于寺中,故名拾得。拾得与寒山友善,常有往来。他的诗歌现存五十余首,风格与寒山诗相近,多隐逸与劝世之作。1.左手握骊珠左手握骊珠,右手执慧剑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八章 二、黄龙三关

黄龙宗禅诗二、黄龙三关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80185页二、黄龙三关黄龙三关是与惟信见山三阶段同样闻名禅林的公案。黄龙室中常问僧:人人尽有生缘,上座生缘在何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十章 名僧禅诗欣赏 一、王梵志禅诗

名僧禅诗赏析在本书的以上部分,我们探讨了慧能大师的悟道偈、五家七宗禅诗、禅诗对禅悟境界的表现。这里,再就一历史上脍炙人口的禅诗名篇进行赏析。而这些著名禅诗的作者,本身也是禅宗史上极其著名的人物。一、王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八章 一、见山三阶段

黄龙宗禅诗一、见山三阶段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175180页黄龙派是临济宗的一个支派,以黄龙慧南(1002~1069)为宗祖。石霜接化手段凌厉辛辣,慧南得其神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三章 沩仰宗禅诗

沩仰宗禅诗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6773页沩仰宗是五家七宗中最早形成的宗派,它的开创者是灵佑(771~853)及其弟子慧寂(814~890)。灵佑在沩山,慧寂

吴言生:经典颂古 前言

经典颂古前言吴言生禅宗思想体系,由本心论、迷失论、开悟论、境界论四大基石构成。本心论揭示自性的澄明质性,迷失论揭示自性的迷失缘由,开悟论阐明开悟成佛的方法,境界论体证顿悟成佛的境界。禅宗为了表示这个体

吴言生:《华严经》与生活禅

拨尘见佛是本体论意义上对佛性的追寻,它决定了存在论意义上的生命体证--在世出世。华严圆融,消除了一切对立,打通了众生与佛陀、俗界与佛界的隧道,呈显出存在而超越的生命情调。《华严经》常以净莲不染形容澄明

吴言生:《法华经》与禅宗思想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妙法意为佛陀所说的教法微妙无上, 莲华比喻经典的纯洁无瑕。该经产生于公元前后的古印度,后秦鸠摩罗什于公元406年将它译成汉语,共7卷27品,后人增添为7卷28品。另有晋

吴言生:《法华经》与生活禅

《法华经》还深刻影响了禅的日用境。《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产业等,皆顺正法。云门曾以此勘验自恃甚高、自以为对《法华经》有很深悟解的陈操尚书,问他:经中道,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

吴言生:《起信论》“一心二门”的思维模式

《起信论》显示大乘正义,提出一心二门理论: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大乘起信论》,《大正藏》卷三二,

吴言生:《金刚经》与禅宗思想

与《心经》一样,《金刚经》也是600卷《般若经》的精华。《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略称《金刚般若经》、《金刚经》。全1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8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般若学

吴言生:《心经》与禅宗思想

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为数近万的经典中,有一卷字数最少、内涵丰厚、流传广远的经典,这就是《心经》。《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卷,唐玄奘译,大正藏第8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玄奘大师译经以《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四)

禅宗的生佛圆融境华严宗的性起缘起、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等理论,与生佛一如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来成正觉时,于其身中普见一切众生成正觉,乃至普见一切众生入涅槃,皆同一性,所谓无性。 卷52 按照这种理论,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五)

禅宗的理事圆融境理事无碍是华严要旨。禅宗对理事关系的体证,深受《华严经》、华严宗的影响。华严四法界中的理事无碍法界,源于杜顺大师的理事无碍观。1.对理事无碍的体证杜顺设法界三观,分别为真空观、理事无碍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三)

禅宗的时空圆融境《华严经》的禅悟特质是大乘空观、不二法门、离言绝相,在此基础上,华严宗建构起性起缘起、四法界、十玄无碍、六相圆融之说。大乘空观将事物看作没有自性的诸法,由于没有自性,故相即相入,性空缘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二)

二、华严宗的禅悟思维以《华严经》为宗经,对《华严经》进行研究、持受、弘扬,中国佛学史上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新的佛学宗派,这就是华严宗。华严宗在汲取《华严经》禅悟内涵的基础上,对圆融境界予以特别强调,并集中

吴言生:《圆觉经》与生活禅

《圆觉经威德自在章》: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鍠,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悟到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一)

在所有佛教经典中,《华严经》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唐实叉难陀译,大正藏第10册,本书所论主要依据此本。另有东晋佛驮跋陀罗译60卷本,大正藏第9册。 体系雄阔,义海赡博,气势恢弘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六)

禅宗的事事圆融境事事圆融是华严的至境。禅宗受《华严经》、华严宗十玄无碍、六相圆融的影响,形成了事事圆融境。1.周遍含容观禅境克文《法界三观六颂》前二首分咏色空无碍、理事无碍观,上文已具引。对《法界观门

吴言生:《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七)

禅宗的现量直观境现量境是原真的、即时呈显的未经逻辑理性干预的境界,它不依文字,不著世间,不取诸法,不起分别,不染著世事,不分别境界,于诸法智,但应安住,不应称量 卷43 。形成文字者是比量,现量不可言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 序言

禅宗诗歌境界 序言方立天禅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宗派。禅宗因主张修习禅定而得名。它的宗旨是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禅宗是儒道释三家融合的重大思想成果,在思想史、文化史上起过很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 第一章 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

禅宗诗歌境界 第一章 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禅宗诗歌是禅宗思想的载体。与禅宗的终极关怀一样,禅宗诗歌的终极关怀也是明心见性。所有的禅诗,其主旨都是明心见性,用诗学的譬喻来说,就是要见到我们每个人的本来面目

吴言生:禅宗诗歌境界 第十章 禅宗诗歌的审美境界

禅宗诗歌境界 第十章 禅宗诗歌的审美境界禅宗诗歌表达了独特的禅悟体验,其审美境界范型是一切现成现量境、能所俱泯直觉境、涵容互摄圆融境、随缘任运日用境。现量境触目菩提,不容拟议;直觉境水月相忘,空明澄澈

吴言生:《楞伽经》与禅宗思想

早期禅宗传授,非常重视《楞伽经》。《楞伽经》,全称《楞伽阿跋多罗宝经》,4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16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本章随文注括号内只标卷数不另注出处者,均出此本。 禅宗东土初

吴言生:《起信论》与禅宗思想

《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全1卷,相传为印度马鸣菩萨所造,南朝梁代真谛译。收于大正藏第32册。本书所论即主要依据此本。 其主旨是阐明如来藏缘起,从理论、实践两方面归结大乘佛教中心思想,是一部体系严

吴言生:禅语精选一百则

禅语精选一百则吴言生 编选无梦默松风如是放下著吃茶去看脚下本来面目无位真人柳绿花红体露金风正法眼藏函盖乾坤悲智双运和敬清寂一期一会独坐大雄峰平常心是道白马入芦花万里一条铁直心是道场无事是贵人大道透长安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二章 临济宗禅诗 一、四喝

临济宗禅诗一、四喝吴言生[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第3132页禅宗一花五叶,叶叶不同,五家七宗,各有各的宗风,即纲宗。为了表达纲宗,禅宗各家都创作了数量可观的纲宗诗。临济

吴言生:《坛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坛经》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吴言生(陕西师范大学佛教研究所)自从党和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来,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佛教界对它的最富有影响力的回应是2006年4月在中国杭州舟山召开的首届世界

吴言生说禅: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吃茶去、茶禅一味,和敬清寂等等,已经成为 禅茶文化的经典话语。一杯茶中,禅意盎然,有人生的三昧、有佛学的感悟、有茶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