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吴言生:经典禅诗 第八章 黄龙宗禅诗 六、以艳情寓禅的诗歌
2025-02-26 07:18

黄龙宗禅诗

六、以艳情寓禅的诗歌

吴言生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经典禅诗》,2002年11月初版

第197199页

六、以艳情寓禅的诗歌

与杨岐禅一样,黄龙宗禅人将艳情引入禅中,使禅诗增添了香韵缭绕的风致。马祖病重时,院主请安,问他身体怎样。马祖说:日面佛,月面佛。日面佛寿长一千八百岁,月面佛寿仅一日夜,马祖之语显示了断绝寿命长短与生灭来去之相,以契当本具之佛性:在悟道者的心里,永恒与刹那打成一片,善于体证当下的生命情境。这则公案,机锋圆转,克文曾有日面月面,胡来汉现。一点灵光,万化千变之赞(《古尊宿》卷四五)。杨岐宗法演咏此谓:丫鬟女子画蛾眉,鸾镜台前语似痴。自说玉颜难比并,却来架前着罗衣。以少女对美的追求喻禅者对本心的回归。这首诗写得含思婀娜,闻名禅林。天游禅师上堂时,对法演诗提出了异议,说:东山老翁满口赞叹则是,点检将来,未免有乡情在。遂借用唐人金昌绪《春怨》来表达自己对日面月面公案的感悟:打杀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几回惊妾梦,不得到辽西。(《五灯》卷十八《天游》)诗中所说的黄莺,包含着三层喻义:(1)指日面佛,月面佛,打杀黄莺指拂却短暂与永恒的对立。(2)指马祖回答日面月面的公案,打杀黄莺指扫除对此公案的种种知性理解。(3)指法演的颂诗,打杀黄莺指扫除对此颂诗的种种知性理解。黄莺惊扰闺中人,影响春梦,所以要打杀。将一切影响心性的东西都清除后,妾(参禅者)就可以梦中奔赴良人的所在,与良人(本来面目)相会。禅师巧借妙用,信手拈来触处春。

赵州勘婆公案,也是禅宗经常参究的一则话头。慧南跟随楚圆参禅,楚圆以此公案勘验他,慧南汗下不能答,后来大悟作颂:杰出丛林是赵州,老婆勘破没来由。而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与路为仇。说赵州是丛林中杰出的禅师,没来由就勘破了台山婆子的机锋。赵州勘破了台山婆子之后,大道平坦如镜,行人(参禅者)就不会再次落入机锋而跌倒在路上了。诗作好后呈献给楚圆,楚圆用手指没字,慧南心领神会,改成有字,楚圆这才加以印可(《五灯》卷十七《慧南》)。向婆婆问路的人接二连三,没有主见,这些人其实都跌倒在大路上了。台山婆一番又一番地勘存了学人,机锋陡峻。而赵州前去勘破台山婆的举措,远远超出了问话的学僧和答话的台山婆子,所以是颇有来由。克文颂此公案说:似狂不狂赵州老,或凡或圣人难晓。是非长短任君裁,老婆被伊勘破了。意思是说赵州的举措表面上看似癫狂实则很有章法,他的行为或凡或圣,旁人难以窥探到他的底子。任你评说是非长短,赵州却不落是非长短,所以台山婆子是败在了赵州的手下。心闻贲颂为:勘破了,有谁知?春风过后无消息,留得残花一两枝。(《续古》卷四《心闻贲》)以花喻赵州勘婆公案的真意,说赵州勘破了婆子,其要义到底在什么地方?世人大多不得而知。这真意如同春花凋逝在风吹雨拂中,如今只留下了一些痕影,任后人揣测、辨认罢了。(《五灯》卷十八《龙鸣贤》):

冰雪佳人貌最奇,常将玉笛向人吹。

曲中无限花心动,独许东君第一枝。

此诗完全脱离了公案本身,宛如一幅精致优美的玉人抚笛图。红袖佳人抚弄长笛,奏出美妙天乐。笛声飘处,花心欢忭沉醉。在无数闻笛颤舞的花心中,独有东君钟爱的那枝最能感受到笛声妙韵,与抚笛人心心相印。冰雪佳人,取意于《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上肌肤如冰雪,绰约如处子的神人,诗中喻勘验众僧的台山婆。作者完全忽略了台山婆与青春佳人在外貌上的差异,在冰雪气质上发现两者的共性。佳人抚笛,喻台山婆子以禅机勘验僧人。无限花心动,喻众僧回应台山婆子的机锋。独许东君第一枝,喻在众多的禅僧中,以赵州尤为杰出,与婆子心心相印。

End

黄龙法忠禅师

◎ 明 尧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黄龙牧庵法忠禅师,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之法嗣,俗姓姚,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法忠禅师少时即出家,十九岁试经得度,一度专习天台教法,已悟一心三观之旨,但是尚未能泯绝能观所观之迹

李炳南答: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

问:净土宗信者有需要研究外宗经典吗?李炳南答:法门无量誓愿学,为四宏誓之一,为大乘学者之原则,净土宗岂能例外,不过为学应须知其本末,明其先后耳。本者本宗之经宜先通,末者他宗之经继后学,本不通而务他端,

玄奘传译般若经典

我们通过两部经典来分析玄奘与般若经典之关系:一、玄奘与《维摩诘经》玄奘在国内研习《维摩诘经》情况在众传记中唯有《续高僧传》有一句简短的记录: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因为众传均无记载,通常也就不把研习《维摩

陈大惠:违反经典得来是“凶财”

金报讯(记者吴旭涛)“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古话现在还灵不灵?昨天上午,首届宁波公民德行教育公益论坛在浙江万里学院举行。央视原《东方之子》主持人陈大惠带着他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汇报团”来

千佛的经典依据

◎ 沙武田在佛教尊像谱系当中,有佛、菩萨、弟子、罗汉、天王、力士、天龙八部众等,其中单就佛像而言,小乘佛教讲只有一佛即释迦佛,而大乘佛教则主张佛有无数,如恒河沙。正所谓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大乘

黄龙三关

◎ 来果黄龙三关大略是这么三种关口:对于破本参后,就是见性,但未了事。事虽然多,眼睛已经打开,不怕多,能了一件少一件。那么,事是什么东西?你们还知道吗?譬如一桶粪摆在那里,今天向外浇,明天也向外浇,天

正确阅读经典

◎ 印 光至于阅读经文,如果想作法师,为众人宣扬佛法,应当先阅读经文,再看注疏。如果不是精神充足,见解过人,没有不是徒劳心力,虚丧岁月的。如果想要随分亲得实际利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者先端坐片

北宋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

北宋文人学佛与诗歌流变◎ 左志南北宋中后期诗歌流变与该时期佛教的发展变化及儒学的丰富完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士大夫学佛特点及其佛学思想体系的构建生成过程,与其诗歌典故运用、书写内容及诗美呈现关系密切。

在家教徒必读经典

在家教徒必读经典◎净 慧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经典呢?根据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

◎ 韩廷杰 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发展为世界宗教,当今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我国云南省的这支佛教,大体位于印度南部,故称南传佛教,与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北传佛教相

王阳明《传习录》经典20句,一口气读懂心学第一书!

《传习录》,儒家的重要著作之一,是王守仁的讲学语录。《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史记》经典20句,读史使人明智!

《史记》是由司马迁创作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后世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这三千多年的历史,又饱含着司马迁本人的情感,以及他对历史的感慨。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

道家经典五十句,背完立即提升一个境界!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道德经》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

《左传》经典三十句 教你如何看清世间万事

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干的坏事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左传》(资料图 图源网络)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译文】谁能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那就

五四:致敬10大五四人物,重温50句经典言论

1919年5月4日,爆发了对中国近代影响深远的五四运动。五四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精神,一个时代。今天,2018年5月4日,小编为大家精选了50条经典语录,让我们重温五四精神。陈寅恪1.独立之精神,

广胜寺传奇:一场大地震催生的艺术经典

位于山西洪洞县的广胜寺是汉传佛教寺院中至今还能完整保存古代风貌的少数者。广胜上寺、下寺及水神庙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历代的重修和重建,基本完整地保存了元、明两代的建筑群以及雕塑、壁画和琉璃,在

净慧长老:在家居士修行佛法 必须熟读十部经典

只有同生命相结合,佛法慧命才能延续。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多。对于一些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面对如此浩瀚的经典,难免望洋兴叹、望而却步;那些开始信佛、学佛的人,究竟合适读哪些

妙泽:佛学的真面目·44:一部经典能有多长?

44:一部经典能有多长?我们常说的佛法即是指释迦牟尼佛所传下的法。但过去未来,一切佛法的核心要义又是没有差别的,都是胜义般若波罗蜜多的方便示现。一切十方三世所有诸佛菩萨皆由般若波罗蜜多生出 。释迦牟尼

准提的经典有哪些?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一行禅师的经典语录

1.当波浪意识到自己是水,生死便不再是伤害。2.你的每一瞥、每一个微笑和每一句话,都能到达宇宙的远方,影响着宇宙中每一个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存在。每一件事物都与所有其他事物相联系;每一件事物都渗透入所有其

观辉居士:第三卷 第八章 能见所见 离是非相

楞严经白话解 第三卷 第八章 能见所见 离是非相内容提要:阿难说妙明的见性显现在我的眼前,这句话,还不明白见包括能见、所见,把眼前所见的物象误作能见的见性。世尊为破除阿难及会中未得无学的大众这种迷惑,

虚空藏菩萨的经典

相信很多修行虚空藏菩萨的人都知道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在无量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尊上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满足世间一切如法持戒者的善求善愿,使无量无边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虚空

郭耀华:第八章 第三节、第四节

第八章 第三节、第四节第三节 以四川省阿坝县朗依寺大圆满法修行为例一、秦麦洛桑活佛访谈来自四川阿坝朗依寺秦麦洛桑活佛,刚好他2007年也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老师的研究生班听课,结果有了三次之缘, 1

五乘教法在各经典所指的是什么

“五乘”指运载众生到善处的五种法门。‘乘’乃梵语ya^na之译,有道、船、车,或运载之义。此处喻诸佛教法犹如舟、车,可运载众生至所期之果地。又ya^na音译作‘衍’,故五乘又名五衍。在《盂兰盆经疏》所

三藏十二部中适合读的经典

净土宗主修《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禅宗主修《金刚经》、《心经》、《首楞严经》、《楞伽经》、《圆觉经》、《维摩诘所说经》、《六祖坛经》;天台宗主修《法华经》;华严宗主修《华严经》;唯

上座部有哪些经典

上座部佛教的三藏经典分为律经论三藏,是为《巴利三藏》。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所传诵的唯一圣典,是讫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最接近原始经典的一套三藏。其中《律藏》由经来分别、犍度、附随三部分组成。「经分别」是对「

韩廷杰: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形成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典的形成韩廷杰佛教于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时期发展为世界宗教,当今流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以及我国云南省的这支佛教,大体位于印度南部,故称南传佛教,与流行于中国、朝鲜、日本

石屋清珙禅师的诗歌创作思想是什么

从清珙诗歌创作的题材及其内容,可看到其思想特点——以宗教精神浸润自然山水的诗歌创作思想。清珙热爱山林,对于山川树木,鸟兽虫鱼等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清珙并非以审美的姿态走向山林,而是因为山林中的物

司马道信的经典禅语

1、夫身心方寸,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施为举动,皆是菩提。2、不为静乱所恼者,即是好禅(师)。3、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计心,亦不思惟,亦不观行,亦不散乱,直任运;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独一清

什么情况下不能受持经典

1、昏沉、散乱不要受持。就是心很散乱、很昏沉的时候不要受持。有些同修也是:“哎呀,我一拿起经,就想睡觉。”你昏沉想睡觉,拿着一本经翻开第一页,等到你睁开眼睛,可能过了几个小时了。所以诵经要有至诚恭敬心

各种经典对菩提的解释

各种经典对菩提的解释:1、《佛学常见辞汇》对菩提的解释菩提,华译为“觉”,是指能觉知法性的智慧说的,也就是断尽烦恼的人的大智慧。旧译为道,是通往真理的道路的意思。2、《唯识名词白话新解》对菩提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