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生的境况
2024-10-23 07:16
◎ 魏 磊
人生的苦境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显著。现代人造恶的动机与手段比古人更甚,苦果也就更大。冷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我们能睹见一系列的险象与危兆。诸如:精神家园的丧失、全球性的政治腐败、英雄偶像的陨落、文明婚恋观的瓦解、毒品孽花的泛滥、日益污染的生存环境、各类动物的锐减、贫富差距的拉大、种族矛盾、宗教冲突、邪教遍布、计算机犯罪、分子生物学的潜在危险、核战争的威胁等等。种种资料显示,人类境况日趋恶化。
本世纪以来,种种或自然或人为的巨大灾难次第出现,从中可以看出:人类所面临的灾难逐渐从纯自然性、区域性发展到人为性与全球性。与古代劫难大多体现于物力、人力的耗损和毁灭,以及文明成果的丧失相比较,现代劫难则直接指向整个人类的生存基础。
当代有识之士本着良知所发出的呼喊,在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与科技的大浪潮中,似显微弱,同分共业,不可思议。如果人类不从内心作一根本转变,重新修复善恶因果报应的堤坝,重组道德与效率的良性互动的话,任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释尊曾悬记: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无量寿经 》)重温这段法语,于当代人类命运,思过半矣。
佛典对娑婆世界的命运有大三灾(火灾、水灾、风灾)与小三灾(饥馑灾、疾疫灾、刀兵灾)的悬记。这些灾难不由外力主宰,悉是众生恶业所感。大三灾中,瞋恚感火灾、贪欲感水灾、愚痴感风灾;小三灾中,贪欲感饥馑灾,瞋恚感刀兵灾,愚痴感疾疫灾。佛言:于饥馑灾与刀兵灾而死者,皆入恶道;于疾疫灾中死者,多生天上。何以故?以有疾病时,但相慰问,无有毒害屠杀及相争相夺之心故。《 婆沙论 》云:
人若能以一抟之食,发大悲心布施饿者,于当来世决不遇饥馑之灾。若以一阿梨勒果奉施病僧,于当来世中,决不遇疾疫灾。若一日一夜持不杀戒,当于来世决不遇刀兵灾。
《 俱舍论 》云:三灾起时,由二种因:一者耽著美味,二者懒惰。随着三小灾的次第出现,佛教法运也相应地渐趋衰微,直至灭尽。世尊悬记:始自《 首楞严经 》、《 般舟三昧经 》,终至十二分教悉皆灭尽,法灭时袈裟自然变白,藏经自然无字。尔时,十六罗汉尽收世间一切经法,贮于铜塔,此塔沉至金刚际。佛法灭尽,犹如漫漫长夜失去灯炬,众生受苦痛煎熬。释尊怜愍众生,特留《 无量寿经 》住世一百年,为末法众生作最后的救度。
或有人怀疑:刀兵劫中的众生,智慧福德极为暗钝,怎能受持这部义理境界甚深的《 无量寿经 》呢?释尊的一段法语圆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在回光返照之际,众生的根机尤显猛利,加之苦痛的逼迫,于时便能信解受持念佛法门。据《 大集经 》记载:
《 无量寿经 》灭后,释尊仍然悲心不舍众生,惟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劫尽之时,阿弥陀佛四字,世间众生没有能念全者,或能念一字,或能念二字。若有能念全四字者,即为天人师。
证知法灭之时,念佛一门乃末法罪浊众生最后得救的津梁,六字洪名即诸佛相传之心印慧命,众生出离苦海之慈航。吾人对净土法门应生殷重恭敬心,依教奉行。若不修净土,即在四生六道之中,大小三灾之内,头出头没,永无出离之缘。
了知现代人生境况与末世劫运,吾人应从内心生起深切的出离心,生起如救头然的紧迫感。火宅炎炎,众苦充满,不求生西方净土,将何以堪?元朝白云法师词云:
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日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
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
吾人应反复咏吟,以佛祖古德的教示,增上出离心,并力跃上阿弥陀佛大愿船,横截生死苦海,圆成佛道,还入生死苦海,拯济常没众生。
摘自《净土宗教程》
End
【一】禅师问: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求道者答,当然是金子啊!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其实,换个心境,或许你会得到解脱!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
淡泊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面的解释是:不追求名利,如:淡泊名利、淡泊明志等。《东观汉记郑钧传》载曰:好黄老,淡泊无欲,清静自守。这就是道家的一种处世态度:淡泊无欲,清静无为。宋代诗人秦观在《送蔡
◎ 圣 严人生的关卡,可大可小。善于处理的人,举重若轻;不善于处理的人,举轻若重。所谓善于处理,就是能够掌握当前所遇到的难题、关卡,了解它的严重性究竟到了什么程度?这难题、关卡涵盖了金钱的损失、名誉的
本性法师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多借宿人家。僧侣,更是如此。借宿,我们自然会想到:此处非久留,只是借住,不是自己的,时时处处要谨慎小心对待,一声再见后也许永远不会再见。凡尘
净界法师【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我们要知道,今生所出现的假相,是事出必有因,跟过去有关的,知道就好,把它要放下
人生总有喜怒哀乐。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会同意的。似乎,人是个很奇怪的生物,每个人都希望一生能过得平静、幸福。可是,如果日子过得只是平平静静、幸幸福福地,他又会觉得无聊,希望有些刺激。你不否认吧?除非他是
◎ 弘 恩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一样菜都感觉吃得很开心。不静,就是五味杂陈,就像世间人,总是喜欢乱吃-
逢师不学去后悔: 善知识难遇难求,良师给予我们的影响非常深远,一句真实话,就足够终生受用,象善财童子不辞艰苦去五十三参,赵州禅师活到八十岁还行脚参访,都是因为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如果遇到了人天师范,
龙树菩萨是南天竺国的婆罗门族,天生聪明颖悟。事情只要对他说一遍,便永远不会忘记。有一次在乳哺中,听到婆罗门行者诵四部韦陀典,每一部各四万偈,每偈四十二个字,听完就能背诵,而且了解其中的含义。二十岁时
我们要对治嫉妒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嫉妒,还有嫉妒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嫉妒二字都用女字旁?这是中国古人造字的智慧,因为他们发现,嫉妒的情绪变化表现得最明显的,一般来说都是女性,并不是说男人
曾国藩:人生两大凶德,千万要戒掉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曾国藩在这里指出了普通人的两
「听经十几载,改变我人生」。我就是衷心的要告诉大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的命运可以转变。谁来转变?你自己来转变。怎么转变?听经闻法。因为我这个路是这么走过来的,成功了,所以我把我这个成功的经验告诉
我们也时常面对老病死,为什么我们不悟?因为我们是凡夫。菩萨高明就高明在这里,菩萨悟,我们不悟,菩萨悟了之后帮助我们悟,告诉我们人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四个字「人生酬业」,就这四个字是我们来到人生的目的。
一、付出越多收获越多这是宇宙正负能量之和为零法则导致的铁律,同理,收获越多,福分就会越少。二、心灵越丑痛苦越多这是宇宙因果机制的反映,意思是说,若某个人一生烦恼多、痛苦多,就证明此人心灵丑陋。三、结构
弘恩法师静,是一种至味。至味才隽永、绵长。就跟我们吃素一样,别人看你们吃素有什么好吃的,就是一些菜叶子,但是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每一样菜都感觉吃得很开心。不静,就是五味杂陈,就像世间人,总是喜欢乱吃--
◎ 季羡林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未可厚非的。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
问:有人问宇宙人生观真理是什么?(慧香)李炳南答:人生是正报身之生命延续,宇宙是报身寄托之土,观是对此存有一种感想。若能知众生为何而来,来作何事,得何结果,有何目的,彻底清楚,有正觉悟,即是宇宙人生观
问:人生究竟为什么活著?佛教如何说法?(施无畏)答:此名人生观,各个观点不同,佛法谓是善恶业力牵引。一度来受果报。悟者借此寻求解脱,迷者再造新殃,再受后报。
人生无常 珍惜时光◎ 圣 严人生无常,生病有时候是对人类的一种警惕,让我们知道病苦灾难会没有预兆的来临,警惕我们要时刻把握人生,现在不做、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还有明天、明年可做?因而能时时
夜诵《妙法莲华经》。读到《常不轻菩萨品》,常不轻菩萨的修道理念和方法让我着实有些感触。经中记载: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菩萨比丘,修行很是谦虚恭敬,不但读诵经典,而且身体力行礼拜恭敬,每逢见到出家、
老和尚开示:第一,人的欲望如果没有止尽,就会迷失了自己的本心。第二、要知足,能够知足,能够敬业乐群,心就会安,就会定。以前有一位刘居士,他告诉师父,他已经失眠两个礼拜都没有睡觉,心很不安定,如果再这样
◎ 林语堂有些人头发刚刚转白,便自认是风中残烛,老态龙钟起来了;有些人虽已七八十,却仍是精神抖擞,童心勃勃,照样和后生小伙子一般。为什么人类的寿命有长有短?为什么有些人未老先衰,有些人老而弥健?衰老的
大安法师大学生甲: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不满意,学习不上进,整天生活很颓废,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后悔。我知道这样不对,也打算改变,可我总是发现行与心不一,十分无奈。特此想请教您,我该如何
印顺法师人生所为何事?平常人只说学佛,但为什么要学佛?其根本意趣究竟何在?这一问题是应该明白的。可以说:学佛并不是无意义的,无目的,而是要想获得一种高尚、圆满的成果。学佛的而能够深刻的理解到学佛的根本
◎ 明 海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这部经文的构成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特别是经文最初的这两个偈子,我把它归结为吉祥人生的善缘。要有一
◎ 魏 磊人生的苦境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显著。现代人造恶的动机与手段比古人更甚,苦果也就更大。冷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我们能睹见一系列的险象与危兆。诸如:精神家园的丧失、全球性的政治腐败、英雄偶像的陨落、文明
叶 曼常见许多太太小姐们,热络起来,同出同进,形影不离,突然间为了三言两语,鸡毛蒜皮,便发生了误会,便自相视如仇雠,每当他们义愤填膺的来找我诉说评理时,我从不偏袒来者,顺着他火上加油,我永远是装作很不
(一)不亲近愚者 此事最吉祥(二)宜亲近智者 此事最吉祥(三)尊敬可敬者 此事最吉祥(四)居所宜安适 此事最吉祥(五)往昔曾修福 此事最吉祥(六)引导心向正道 此事最吉祥(七)博爱 此事最吉祥(八)善
人生什么事情最苦◎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
依据冯友兰所著的《新原道》一文,可将人的心境分为四个层次。冯友兰提出人生的四境界是:自然、功利、道德和天地。一、自然境界,顺习而行二、功利境界,生物之理三、道德境界,尽伦尽职四、天地境界,天地合一自
◎ 钱 穆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超我而外在。人生一般的要求,最普遍而又最基本者,一为恋爱,二为财富。故《孟子》说:食色性也。追求的目标愈鲜明
证严法师社会上很流行一句话: 彩色的人生。要生活得有色彩,就要用心抓住时间;心用在时间上、用在待人处事上,便能拥有一个多彩多姿的人生。人生像无法拨回的时钟,我们的生命时钟也永远无法再拨回去。因此,我们
人生不是用来享乐的◎ 博 文一旦你知道你对别人还有些用处,这时候你才感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使命。--茨威格人活着不只为了享乐,人存在的最大价值在于被他人需要。当你感到这个世界都需要你的时候,你就会产生旺
人生是要学会珍惜,珍惜身边一切值得珍惜的事物和人;人生也需要学会放弃,放弃一切不值得珍惜的事情和东西。下面是八个人生中该放弃的东西,你已经放弃了吗?1、放下压力--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
◎ 林清玄佛教把大的寺院称为丛林,特别是禅宗的寺院。那是由于僧众合和,犹如大树丛聚成林,另外还有功德丛林的意思,因此后世居士聚集的团体,也称居士林。丛林!是多么好的一个象征,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的生活不也
人生要有好心情◎ 如 瑞你有个好的心情,一切负面的东西就给你转化成正能量了。那一个人要活得幸福,活得自在,不是说我在这个地方麻烦,我跑到那个地方就不麻烦了。佛法的智慧就告诉你,当下的麻烦事你能用智慧解
承受痛苦磨练的人生才能升华◎ 叔本华舒适具有否定的性质,痛苦则具有肯定的特性。因此,一个人的一生是否过得充实和幸福,不是以他曾拥有过的快乐和享受为尺度的,而是要看他这一生承受痛苦的程度。只有承受住痛苦
人生不可救药的致命伤◎ 钱 穆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向往必有对象。那些对象,则常是超我而外在。追求逐步向前,权力逐步扩张,人生逐步充实。随带而来者,是一种欢乐愉快之满足。近
人生最苦与最乐的事◎ 梁启超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著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然失意不
珍宝人生希阿荣博在不乏痛苦的人生面前,如果我们就此放弃希望,垂头丧气,那未免太愚蠢。对痛苦进行观察和思考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我们有可能、有希望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佛陀宣讲苦谛,目的是让我们认识轮回中生命
要把握人生◎ 洪应明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心之忧。天地是万古长存的,但人活在这世间的机会,却只有一次!即使得享高龄,也只不过百岁而已
你的人生很多时候浪费在闲扯上宗萨仁波切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然而在没有任何东西阻碍你,你还是修不下去--这是自我因你偶然瞥见实相,并且生起修行的心而面临的威胁,所以它便用
◎ 济 群 什么是欲 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基本欲望可归纳为财、色、名、食、睡五种,生活在欲界的每个人,
人生无常,钱再多都无用!证严法师有位名人,曾对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他的朋友跟他说:生死很可怕,随时都有变化,不一定能让我们有个完整的生涯规划,谁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久,但是人们往往订下很长远的
文:弘一大师他是20世纪中国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前半生,他学贯东西,才华横溢,堪称中国现代音乐、戏剧、美术之先驱;后半生,他勇猛精进,慈悲度世,修成佛门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被誉为人天师范。本文所述,
大安法师垂训以格人非:垂训就是建立好的教训,来格除人性当中不好的东西。非就是非礼的东西。天地之间一切人类,我们都要有同体的观念,都是我们的同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是这种同体的观念。在所有人类当中,
◎ 太 虚二十四年十一月在丹阳正则女中讲今天提出一个与人生非常切近的题目,这题目就是人生进善之阶段。一 人生之解析照通常解释起来,人生就是人的一生。人生究竟是什么?我且来解析一下,可先分作两大干:一、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五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5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我们在大陆讲学的这一段时间接触到非常多省分的同胞,几乎是每一省都来听课,真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一集)2005/8/8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1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老师好!看到这么多朋友大家一起来深入老祖宗的圣贤智慧,我的内心感到十分的喜悦
幸福人生讲座(第四梯次)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七集)2005/8/9台湾中坜善果林档名:52-138-07诸位朋友大家好!老师好!人没有智慧往往本末、真假、是非会搞颠倒了,假如不是看了「大学」这一段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