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向外驰求之病
2024-11-12 08:15

◎明 尧

向外驰求之病实际上是二边斗争之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四种形态:

离开当处向他处求

比如,现在你坐在公共汽车上,人那么多, 坐车的时间那么长,这时你心里想:唉呀,好糟糕啊!浪费那么长的时间,我要早一点回家去,把今天的晚课做好,打坐或者念经。这种心态我们有没有?逃避当下所谓的逆境、染缘,而把修行解脱的希望寄托在理想的顺境、净缘当中,这种现象太普遍了。

禅宗的观点是:到处都是道场,道遍一切处。禅堂、佛堂固然是道场,公共汽车也是道场,厨房、办公室等都是道场。只有树立这种观念,才能远离二边之病。

离开当下向未来求

有的人有这种经验:本来想打坐,但是现在我太烦恼了,没法坐,等我心情好了再去用功夫。这就是离开当下向未来求。实际上,心情好就不用修行了,我们就是因为心情不好才要修行。逃避烦恼,把修行寄托在未来,这个也很普遍。解脱就是,现在起烦恼的时候你能不能看到烦恼的虚幻性,能不能够不被烦恼所转。做到这一点,就是解脱;做不到这一点,说将来阿弥陀佛拿着莲台把你接走,根本就不可能。为什么?未来果上的解脱永远建立在当下的因解脱之上。烦恼、逆境现前的时候,恰恰是我们用功夫最应该下力的时候。

离开当机向他事求

很多人认为:打坐、念佛、研读经教是修行,洗碗、上厕所、打扫卫生、跟人家聊天不是修行。所以他就把日常的事功分成修行和不修行两大类,然后执着于他认为是修行的这些,排斥不是修行的那些。在日常生活当中,当他洗碗、择菜的时候,就起烦恼:凭什么别的人到禅堂里面打坐,让我一个人洗碗、择菜?心里不高兴,不踏实。

他不知道:当下洗碗、择菜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是谁在做?都是我们的常住真心在做!如果我们提起正念--我在洗碗、择菜的时候, 也是大道在起用,也是我们的常住真心的妙用现前,你不想过去,不想未来,安安静静地相信现在就非常圆满,然后以一种平和的心态认真地洗碗、择菜,再没有其他的念头,这跟你在禅堂里打坐有什么两样?没有!现在好多人由于见地不圆满,领会不到这一点,离开当机向他事求,这样,你的修行机遇就非常少,修行不可能成片。

出家人每天有早晚课,每天坚持坐香,但是在座的在家居士没有那么幸运。怎么办?树立宗门圆顿的见地,把日常生活当中的待人接物都当作修行,把走路、穿衣、吃饭都当作修行。只有这样,你们的修行才能成片,才能真正地把功夫落在实处。

离开当念向他人求

有人把修行寄托在情绪好的时候,或者寄托在他人身上,而往往错过当下之用功机会。这种现象也很普遍。比如很多在家居士一起烦恼, 就给师父打电话 。可是他们忘记了:烦恼现前的时候,恰恰是我们开发自己宝藏的最好机会!

比如,你跟同事发生了摩擦,心里起了烦恼,恰恰反映了你的心量还不够大,或者你处事的方式还不够好、不够有智慧,这不就是认识我们自己的一种方法吗?比如,打坐的时候妄念太多了,心里就想:哎呀,我不打了,等我没有妄念了再打;拜经的时候也有这种情况:我现在烦恼得不得了,我不拜了,等我明天心情好了再拜。

这种禅病很普遍。

摘自《生活禅读书会》

End

向外驰求之病

◎明 尧向外驰求之病实际上是二边斗争之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四种形态:离开当处向他处求比如,现在你坐在公共汽车上,人那么多, 坐车的时间那么长,这时你心里想:唉呀,好糟糕啊!浪费那么长的时间,我

一日禅:觉知每一念 莫向外求

一切都要靠自己,靠自觉,佛向自心求,一切都要返求诸己,不要向外驰求。外面什么东西都没有,只有自己的方寸之地才是宝藏,只有打开自己这个宝藏才会有受用。打开自己这个宝藏,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