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惜福的心
2024-10-09 08:57

善 者

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贫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都应该要有一颗惜福的心。要知道福不能享尽,若只知享福而不能惜福、培福,福尽则苦生。一首诗中写道:处世持家年复年,总须虑后更思前。这提醒人们应当未雨绸缪,要懂得善用自己的福报。

所谓惜福,一是要惜身,无度放纵耗损健康,必然会使身体过早衰老,染上疾病;二是要惜物,对一针一线,乃至一碗米饭都要有爱惜之心,这样才不会物品浪费;三是要惜缘,人家对我们有善意、有付出,我们要知道感恩和珍惜,我们跟父母亲友,跟身边的这些众生都是有缘的,要继续结善缘,不要结恶缘。

在佛门之中,有许多祖师大德都非常注意惜福。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点小事做起,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弘一大师就是一位惜福的典范。他的惜福思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弘一大师认为,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为什么呢?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受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样啊!

如果你能用惜福的心对待友情,那么你会拥有真心相待的朋友,不会感到孤独无助;如果你能用惜福的心对待亲人、对待家庭,你会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如果你能用惜福的心对待正法,你会拥有更加精进和清净的修学,法身慧命也能够进一步地坚固和成长。

当我们处于困境的时候,也许会报怨命运的不公。但如果能少欲知足,想想我们依然拥有信念,拥有关爱,拥有遮风避雨的地方,拥有填一填肚子的东西,拥有阳光,拥有希望而且在所有的困苦和烦恼之中,又无不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美好,我们又何不心存感激,视挫折和困苦为增上缘,去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振作精神奋斗呢?

当我们享受着极大富足的时候,我们应当怀有一颗惜福的心,常想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并将自已所珍惜下来的财富布施给那些依然处于饥寒交迫中急需救助的人,我想这种布施所带给人的快乐,远远不是自己独自享受物质财富所能比拟的。

拥有一颗惜福的心,我们就会时时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感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生活多一分知足,少一分抱怨,你才会活出生活的多滋味。

摘自《狮吼梵音》

End

惜福的心

◎ 善 者一个人活在世上,不管家境的贫富,也不管地位的高低,都应该要有一颗惜福的心。要知道福不能享尽,若只知享福而不能惜福、培福,福尽则苦生。一首诗中写道:处世持家年复年,总须虑后更思前。这提醒人们应

要惜缘惜福

我们不但要懂得感恩奉献,还要知道我们同为人类,同时生存在这个地球,这个宇宙、这个空间里,都是无上的因缘,都是过去生中种了许多的善根,才有这样的无上因缘,所以一定要珍惜这个缘分。特别是今天同闻佛法,一起

知福惜福最幸福

知福惜福最幸福◎ 圣 严除了少数的人,恐怕连环保这个名词与观念,都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外,多半的人都知道环保这个名词,并且知道我们生存的环境已经有了问题。透过各种各类的讯息,我们知道台湾的环境污染非常严

高僧的惜福节俭

高僧的惜福节俭◎ 如 意 惜福节俭是历代高僧大德都具有的优良品格,也是我们增进道业和培植福报的最好方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所拥有的每一点福报,时时处处都做到惜福节俭。唐代高僧左溪玄朗法师(67

节俭惜福,念恩报恩

净慧法师修行的机缘不容易得到,大家共同聚会共同修行,所谓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像这样一种法会共修,更是不容易得到。何况有诸多的善友,相互地提携,相互地关怀,相互地成就,这种因缘实在是十分难得。想一想

惜福即是有福人

惜福即是有福人如瑞法师阿弥陀佛,大家好!今天谈谈:惜福即是有福人。蕅益大师在《示养德》中云:作福莫如惜福。这是教导我们,珍惜福报优于造作福业。怎样惜福?广结善缘是作福,惜时惜人是惜福;家财殷厚是有福,

陈柏达:惜福才不会折福

现在的物质文明很发达,很多人都沉迷在物质的享受里,生活越来越奢侈浪费,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诸君必须明白我们今生所享用的东西,无一不是前生种福所感的果报。过分享福和尽情享乐的后果是可怕的。所以古代有一首

于凌波:福、惜福、如何惜福

福、惜福、如何惜福什么叫做福,福是祸的相反。什么叫做祸呢?祸是灾殃、是祸患。按说,人生世间,没有灾殃祸患就是福,无奈人在福中不知福,并不以为没有灾殃祸患的平安日子就是福,而是心无厌足,惟得多求。要追求

卢志丹:惜衣惜食,实为惜福

惜衣惜食,实为惜福节选自 卢志丹《日常生活中的佛心》谚云:人在福中不知福。今日中国迎来太平盛世,很多人富了起来。但是,有几个人安分知足,借鉴惜福呢?很多人人生价值观迷失,心灵物化,以金钱为唯一追求的目

卢志丹:戒奢靡,俭朴惜福

戒奢靡,俭朴惜福节选自 卢志丹居士《结佛缘,好人缘》《红楼梦》中钟鸣鼎食、呼奴使婢的贾府最后呼喇喇如大厦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奢侈浪费,长期地入不敷出。贾家荣宁两府每年要收数十万量银子的租子,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