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息灭妄念的三绝招
2024-11-08 08:28

本性法师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之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之深,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这让我觉得,这三重境界说,与息灭妄念的三个层次,有异曲同工之妙。

妄念,佛法说,是条河流。上念接下念,念念相续,川流不息。

无论,你是学佛、工作、生活、恋爱皆双足没于妄念河流中。

如何息止刹那生灭的妄念,入得寂静?

佛陀智慧启示我们:要透过三个层次,应用三招。

第一招: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这里,观,即是察,也是照。

通过这四观,了知异、灭的真谛,了知身、受、心、法之空性,彻悟世界真空之本质。

第二招: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

这四观,重在体悟世间的存在一面。这存在,虽虚假、暂时,但不失生与住的真谛。我们佛教,称此为有。这有不是恒常的,只是现象,只是一种物相,为此,称之为妙有。

第三招:观身在身,观受在受,观心在心,观法在法。

这是对第一招与第二招感悟后提升的新境界,非住空非住有,非灭空非灭有,而能在非空非有之状态中,了知、融入、自在,犹如入了三摩地,离苦离乐,居于禅悦,有余涅槃。

在第一招,于实际应用中,要求我们控制好眼、耳、鼻、舌、身、意,勿放任之,意在使我们不执着于不贪恋于色、声、香、味、触、法。

在第二招,于实际应用中,要求我们妙用眼、耳、鼻、舌、身、意,要正确引导之,勿使入了邪径,而应生住于健康的色、声、香、味、触、法。因为,既然事物妙有,一时无法抹杀,便要方便珍惜、随机妙用。

在第三招,于实际应用中,是第一招与第二招的辩证综合,既不执着,也不放下,既不积极,也不消极,既不以空为悲,也不以有为喜,契入中道,只在当下,享有当下,生于当下,住于当下,异于当下,灭于当下,珍惜于当下,解决于当下,自由于当下。

当我行笔至此,我想到了曾经在兰卡读书时,托钵体验之情景:清风拂过,袈裟扬起;步淡定,意从容;眼观鼻,鼻观心;心系托钵,钵无所处。

End

小心自己的妄念

◎夏坝仁波切少心中的妄念,如果妄念来了,我该怎么办?我说,根据佛经当中所言,大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暂时压服,第二个是彻底根除。《心经》中说:依般若波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执著是妄念的土壤

◎ 济 群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之因?就必须放下对世间的执著。但这些执著是有粘性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需要通过相应的思维和观修来解决。念死无常,就是帮助我们对治执著的有效手段。生命虽然生生不息,但

息灭妄念的三绝招

本性法师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之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之深,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这让我觉得,这三重境界说,与息灭妄念的三个层次,有异曲同工之妙。妄念,

元音老人:识得妄念来处,妄念歇处认取真心

真心是没有形相的,凡有形相的都是假象、都是影子、都了不可得。既知如此,我们就不会去执著有相的东西了。这样才有力量,才能放舍有相、抛弃有相、不住著有相。若不认识真的,总被假的所迷惑。假做真时真亦假,因不

雪漠:让妄念如风

让妄念如风不破亦不立,觉体亮晶晶。能所双冥日,境智合一时。我在《西夏咒》中也说过“灵魂如风”,但那个“如风”与这个“如风”有点不一样。前者指的是灵魂不是触手可及的物体,像风,像信息波一样,能在空中飘来

妄念可以自己消失吗

“起灭、自灭、定灭,皆是妄念自灭,随妄本净。”妄念能生起,就能灭掉。灭掉的形式有三种:“起灭、自灭、定灭”。起灭:后一个妄念生起,就灭掉了前一个妄念;自灭:妄念自己灭掉了;定灭:做功夫入定,将妄念消灭

佛门中的妄念究竟是什么

佛学中不断提到“妄念”这个词,但我一直没有明确的理解“妄念”到底是什么,所以就感觉有点无的放矢的无力感,最近突然意识到,“妄念”是“观念”或“见解”的意思,而不是指头脑连绵不断的“想法和念头”,这样理

解决修行中妄念的步骤都有哪些

当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发现有妄念的出现,是要及时解决的,这样对我们的感悟才会更加的有好处,但是大家也是要知道解决妄念的步骤都有什么,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消除。首先,是对妄念的识别。如果不能意识到妄念,那就谈

妄念是什么

因无明而起的念头。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被动妄念;二是主动妄念。被动妄念,就是妄念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起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凡这种情况都是有所住着,所以应该时时警觉,反省这个妄念即可知道住着在哪里。

妄念指的是什么

妄念,拼音:wàng niàn,指一切自己挥之不去的想法,但是又要必须依靠别人(物)才能完成(实现)的念头(想法)。指不切实际或不正当的念头。宋 陆游《禹迹寺南有沉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诗:"年

想要去除妄念怎么做

1、去除妄念的方法,首先要从主体入手。主体的情感是决定往年的基础,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梳理,保持一个良好平和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事情,最起码知道换位思考,这样的健康心态才能去除妄念。2、主体的心情受多方面的

元音老人讲解什么是妄念

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我们要晓得,这色身、这肉体、这躯壳不是我们自己。我们真正的本体,是即空而即寂,就是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这样一个东西,而不是这个躯壳。这个躯壳

有效减少妄念的方法是什么

根据佛经当中所言,大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暂时压服,第二个是彻底根除。《心经》中说:“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前面已经讲过,人生的一切痛苦来源于两个东西

怎么解决妄念

佛讲用功的方法,而且是成佛最好,最快的方法。【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这一段是大乘道平时修持的法门。在修持这个法门

怎么消除修行中的妄念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如果我们平时念经念佛念咒,口中非常熟练地就念了出来,可是心里照样妄想纷飞,这样就得不到法益。为什么是这样,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种状况就是意识心对于所念诵和背诵的内容已经很熟练,

师子尊者解答:心中妄念多是何业障

有人错误地认为,学佛多年,烦恼习气不断,智慧无法现前,认为佛法不灵,其实那都是你自己的业障,经常胡思乱想,妄想分别执着,就是你的业障。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宁静,打坐、念佛

迦毗摩罗:妄念的意思是什么

妄念,是指虚妄的念头,虚妄不实之念,与行为脱节的空中楼阁,也就是无明或迷妄的执念,每个业力凡夫都有,凡是为自己的就是妄念。妄念是从自性的真空里面显现出来的,是真空自性显发的“水泡”,像大海一样显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