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寿康之道
2024-11-13 11:06
行寿康之道
◎ 妙 莲
古人说过:若要小孩长得赞, 要带几分饥与寒。从前乡下农夫耕作时,就把一、两岁的小孩带出去,放在田埂上,让他受风吹、日晒,将来才能长得强壮。你看贫穷人家的子弟,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但身体很强壮。富贵人家的儿女就娇生惯养的,吃得饱饱的,穿得暖暖的,享受是享受,身体却很差,禁不得风、耐不得热、受不得冷。其实八、九点的太阳应该要晒的,人绝对需要阳光,英国人对阳光最宝贵,时候一到就出去晒太阳。
年纪轻的人应该把骨头磨炼磨炼,以后才禁得起考验。最好晚课到吃药石前,每人下去扛二捆柴上来,遍身都流了汗再吃晚饭、洗澡。否则身体禁不得劳累,将来受苦难时怎么办?中日战争时,城市的小姐、少爷到了乡下就没办法生活,乡下长大的人则生活得安乐,跑东跑西的。
到了灵岩山,早课下来就是要跑山。跑步是炼锻体能与健康最基本的运动,如练国术的、当军人的,其第一课也是跑步,凡是动的竞争,都是以跑步为强健身体的基础,这点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
又像打篮球、踢足球,从始至终都是在场内离圈子,比赛到了最后,往往都是在校量健康与耐力。哪一队身体强、耐力强,最后就能胜利。精神、体能差的,一拖了时间,就准备等着输吧!这都是普通的知识。
一般都说生命第一,我是强调健康第一,没有健康的身体,即使你活一百岁也是在活受苦。以我来说,我宁可早日生西方,也不要在这苦世间长命不健康。一般人都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办事,何况我们修行人,办生死大事,更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充足的体能与精神才能精进办道。
身体要炼得像铜墙铁壁一样,健康是一切事业、学问、道德的基础。有业障不健康的身体,禁不得劳动就糟糕了!自己好好地训练、磨炼自己!
要想健康,生活起居、性情都要注意。这话怎么说?记得几年前我到临济寺去探问,因为我们曾到人家寺里打扰过。我和那时的住持--明田老法师、当家师谈谈,谈得很欢喜。我问老法师贵庚,他说:我今年八十四岁了。他比我大十三岁,面孔看起来像小孩子一样红润、好看。问他怎样保养的?他说:容易得很,不要发牌气,时时要欢喜。肝属于木,一发火就把肝烧坏了,爱发脾气的人最容易得肝病,好发怪脾气的人要当心肝病!
有肝病的人要注意,你看弥勒菩萨为什么胖胖的?因为他什么事都欢喜容受。他说: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他也省力气,我也没烦恼。有暴跳如雷的性情,一件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就暴跳起来,会把肝都烧坏的。做事保持性情平和,寿命才长、身体才健康,虚云老和尚的寿命就是从禅定中得来的。
佛法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做事情谁没有烦恼呢?但是烦恼能克服就是菩提,克服不了,烦恼就是罪障,障碍道业。大家对这些要能奉行!生活奉行得好,佛法才能行得好,行好了,哪会不成佛?
摘自《五戒是良师》
End
迦旃延在阿盘提国宣化后,想回到舍卫国听闻佛陀说法,在途中,见到一位妇人手持水瓶,坐在河边大声的啼哭,尊者一见,不觉油然的生起同情的怜悯心,他怕这个妇人因失意的事想不开,而投水自杀。因此,他就向前问道:
◎ 季羡林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可谓长寿矣。因此经常有人向我询问长寿之道,养生之术。我敬谨答曰:养生无术是有术。这话看似深奥,其实极为简单明了。我有两个朋友,十分重视养生之道。每天锻炼身体,至少要练上两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入则孝」这一部分。「入则孝」的总纲可以用《论语》夫子讲的一段话来说明,那就是昨天我们提到的「孟懿子问孝」。后来樊迟又接着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今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论语》的精华。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在此地刚刚把《论语》从头到尾讲习过一遍,《论语》从二00九年十月开始讲到上一个月,总共头尾讲了十八个月。我们将《论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当中「入则孝」的前八句,属于事亲当中的「居则致其敬」,底下我们来讲「养则致其乐」。这是《弟子规》当中从「冬则温,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讲解「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刚才我们讲到《论语》名题,以及它所依据的原理,是以道为本体。接下来我们讲五重玄义第三个方面,叫做明宗,就是明了学习这部《论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前两集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论语》的概要,今天开始进入我们这一次《论语》研习的主要的部分。我们昨天有谈到,我们这次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讲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再挑几段《论语》来讲,主要还是以《弟子规.入则孝》来做为总纲。我们再看「先进」第十一篇里面第四章,「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给大家汇报了「入则孝」这一部分,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出则弟」。悌道,实际上就是讲恭敬、友爱的心。用恭敬的心对长辈,用友爱的心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在《弟子规》当中第二部分是「出则弟」,我们现在继续来讲。「出则弟」,这个「弟」主要就是讲到的恭敬和友爱,不仅是对兄弟姐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刚才一堂课已经讲了「信」,这一部分讲完了。在《弟子规》里面第五个部分讲「泛爱众」,我们就以《弟子规》的七科做为我们这次讲题的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里面「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属于「信」这一篇里面的。在《论语》当中,「子路篇」里面有这么一章经文,「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今天我们来讲第四个部分「信」。「信」是讲诚实、守信。在《论语.为政篇第二》就有这么一章经文说到,「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谦受益,满招损」,一个谦虚的人,他即使是很有成就,也都会自言没有成就,自己确实不行。这种谦德是自性中一种美德,要行仁,这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大家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昨天我们讲到「信」这一部分,做人要诚信。在《弟子规》上又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听到了别人的赞誉,如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上一次我们讲到「泛爱众」。《弟子规》里面有一句经文说:「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这是讲自己如果有能力、有才华,不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我们上一次还是讲到「泛爱众」这一章的《弟子规》,在这章里面有一句经文讲:「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是教诫我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还是结合《弟子规》来讲《论语》。刚才讲到「善相劝,德皆建」,还有一个方面我们要补充一下。现在国家都在做公务员的制度,要吸收公务员都要考试,都要有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今天,我们来看《弟子规.亲仁》这一章。「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我们在修学的道路上离不开良师益友,能够亲近仁德之人,对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讲到《弟子规.泛爱众》,这里面我们讲到「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在跟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应该将利让与他人,自己宁
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刚才我们讲到《弟子规》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这是我们要对待下属、对待幼辈要掌握的原则。「身贵端」就是先要端正自己,不仅是行为、言语,连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昨天我们讲到「余力学文」,这是《弟子规》最后一部分。这里面不仅教诲我们要力行与学文并重,而且还开示我们许多学习的方法,对我们求学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在《弟子规.亲仁》这一章里面,我们看到有下面这句经文说「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一个仁者,反而一般的人都很敬畏他,好像他不是那么容易接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今天我们讲到《弟子规》最后一部分「余力学文」。这是《论语》里面所讲到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就是说能够将孝、悌、谨、信、泛爱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我们刚才就讲到「余力学文」。要力行跟学文并重,光力行而不学文,就「任己见,昧理真」。人能成就圣贤,唯有靠好学。在《论语.阳货第十七篇》有这么一章
尊敬的诸位仁者,大家好!我们继续来学习「君子修身之道-由弟子规入论语」,这一堂课将是我们最后一讲。我们看到《弟子规》最后一句,也是《弟子规》的总结和劝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讲到我
宽运法师洁身之道.守身之要(上)──戒淫 前言 自从《八关斋戒-不淫戒》一文推出以来,不少网友留言问及如何戒淫的问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道德标准每况愈下,加之现今信息科技发达,在媒体中传送不良信
离人我是非之道不诽谤于人,亦不观是非;但自观身行,谤观正不正。--《增一阿含经》佛教是以人为本的宗教,凡是人生的各种问题,在佛法里都有圆满的解决之道。对于人我是非,《增一阿含经》中举出四种处理方法:一
元音老人一谈养生之道使身体失去健康的原因很多:终日心神不安,不外乎患得患失;人精力有限,应适当支配,实行三八制:八小时睡眠,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息。能如是正常,断无多病之理。今因身体或经济关系,于八小
行寿康之道◎ 妙 莲古人说过:若要小孩长得赞, 要带几分饥与寒。从前乡下农夫耕作时,就把一、两岁的小孩带出去,放在田埂上,让他受风吹、日晒,将来才能长得强壮。你看贫穷人家的子弟,吃得不好,穿得不好,
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 体 恒六度中的第一是布施。很多人对布施一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真实意义却并没有多少了解,对于如何在现实中来修学布施法门更是所知甚少,甚至有些人为行布施误入歧途,所以要对布施进行
豆芽在老人的长寿和健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近代老年医学研究,在有益寿延年功效的10种食品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黄豆及黄豆芽,排在第六位的是绿豆和绿豆芽。常吃豆芽,可以有效预防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
塑造理想人格之道现代心理学说人格成熟者有具自我扩展能力、与他人关系融洽、有安全感及自我接纳、具有现实性知觉、客观看待自己、专注于事业、行为具一致性七大特点,具有这种成熟人格,才是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正常
父精母血阴阳交媾成功,形成一个血肉腔子,或曰生理太极。此时人天相感,无极之道立即感知,无极而太极,太极真种子跃然而出,以圆坨坨、光灼灼先天一点灵光形式,进入母胞血肉腔子,成为吾人性命主宰的天命元神!胎
方是周周正正,心底无私,洗尽铅华之后的纯净底色,历经世事也不染尘埃;方是一身正气的轩敞格局,带着仪式感,瓦解了多少世俗里的偏见。圆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闲花落地又得重生,即便失望也不绝望;圆是周而复始源
老子之道,启迪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祖师、享誉全球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励下,近几年纪念老子的活动尤为丰富多彩。推崇老子、喜欢老子的思
佛学研究真实的宗旨,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彻底解决人生老病死的现实问题,抵达不生不灭、永恒安乐的理想境界——涅盘彼岸,实现超越生灭的涅盘,必须找到一个不生不灭、真实不变的东西为依靠,这种东西从认识的角
四季,指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摄生,指摄取不同食物及各种方法以养生。关于不同季节,如何采用不同的摄生之道以养生,道经说:天以金木水火土以养人,地以酸甜苦辣咸五味以养人。百病横生多因饮食而起,饮食之患过于声
我们日常的为人处事、行为动作应该有准则,坐卧也应讲求时宜。如果行为没有准则,坐卧不讲时宜,都是违悖摄生之道的。古语说: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正是对修炼之人姿态的形象描绘,同时也体现了修炼的内
编者按: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信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言语,千真万确,不能改易。修行人但从心上用功,不向心外驰求,信自心是佛,信圣教语言,不妄改变。
道教讲究的 性命双修 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追求身心和谐。既要有心灵上的健康,也要有身体上的健康。是身体决定心灵,还是心灵决定身体?身心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此类身心关系问题,是自古以来西方哲学、
道谛是指能通达涅槃的道路,或称为“苦灭道谛”,是达到苦灭解脱,进入涅槃果位的修行方法。道是可修性,既然知道生死诸苦,是由集的业惑所成,同时又知断了烦恼而证涅槃,因而急需向上再追求断集的方法(道)。修诸
道谛,是佛学四谛中的最后一“谛”。道,是通达的意思,也有道路的意思。当然,这种道路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和手段。原始佛教认为道谛是指八正道。从此大乘教、小乘教又各有发展。佛学认为依道谛去修行,就能达到寂
是谁之咎青少年,寄托了国家的希望,决定著民族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因此,他们一直是家庭的瑰宝,社会的宠儿和时代的骄子。令人遗憾的是近三五年来,我们的青少年犯罪记录,竟追随著国家经济起飞和社会加速工业化,
论声明与修行的关系佛教音乐之道吴立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艺。道无艺不显,艺无道不明。佛教音乐亦然。佛教之乐道大都与修证有关,佛教把通声音与明中阴视为小悟。实际上真通声音实相,即可证悟大觉。弘法
《阿含经》的成佛之道林崇安(1997)《阿含经》中所揭示出来的正道,不是只拘于声闻道而已,例如,在《杂阿含三九三经》中,释尊说:一、「三结尽,得须陀洹,一切当知四圣谛。」(三结是戒禁取、疑、身见三种烦
问:历代所传关圣帝君的灵迹,多有载在各家纪录者。惟帝君未修出世之道,如何亦不堕轮回,且得永久为神耶。范古农答:帝君是护法神,系鬼神类众生,并未超出轮回。神寿较长,谁云永久耶。
第二十八课 天台日用观修之道道在日用处,能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止观的道用,方便修行即能归于真正的圆活自在。所以禅坐的修持仅仅是准备与趋入的方便,只有超越一切法行的修为,才是如实的自然之道。天台智者大师在
禅定──护心之道见性之本温金玉禅,梵语为禅那,是寂静审虑的意思,也是使心灵安住于定慧均等状况之方法。这一古老传统的生存智慧对现实社会人生是否仍有导引作用,禅之超越性对世俗民众之身心是否仍为强健之道,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