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2024-10-05 08:06

惠空法师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我们从学校毕业了,到社会上谋职,事业或顺利或不顺利;然后来到学院,一幌又二个学期、三个学期。又比如:我们刚才做早课、做早操,现在吃饭,而早饭马上就要吃完了,这就是时时刻刻的无常。如果不能体会无常,学佛将有很大的阻力。

世间这些外在事物、假相的无常,还比较容易观察;而心里的无常较难体会,却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比如:刚出家时发好心,过一阵子,起了苦恼,早课也不想做了,打坐也坐不住了,老师也不想恭敬了,这就是心的无常。又比如:本来对人很恭敬客气的,无常一来,烦恼乱心,便对人发脾气;本来答应好的事情,无常一来,不想干了。我们的心就是如此,非常的善变,非常的无常,自己把持不住,而让烦恼出出入入,淹没了我们的善根及正念。

因为无常,所以在长期修道的过程中,心总是起起伏伏的,因此,想要修道这条路走得顺当,怎样控制这颗无常的心?便是很重要的功课。要让我们的心不要起伏无常,修持戒定慧当然没有错,可是,我今天要教各位的是皈依三宝。

首先心里要常常有佛,将我们的善根、正念系于佛的大智慧、体性圆满、多生多劫修菩萨行上面,一心一意以佛为学习的榜样。

第二要常常想到法。法门无量,全都是佛的智慧,我们择定一个法门,专心去奉行,那么这个法门便能维系我们的善根,让烦恼不至于随便湮没我们的正念。

比方说,我很喜欢布施,我就常常布施;我喜欢替大家做事情,我就多服劳务;我想要持戒,我就持一个过午不食的戒;我喜欢读经,我就专门读经。其他如:有人喜欢拜佛、有人喜欢念观音菩萨圣号、有人喜欢持大悲咒,你就持续把生命的重心暂时安住在这个法门上,每天一定要修持,而且越多越好。

第三要常常想到很多古代值得我们效法的高僧大德。比方说:玄奘大师历经九死一生,到印度去取经的精神;智者大师无量无边的智慧;乃至很多持戒精严、开悟见性的大德、贤圣僧。虽然我们不一定能够做到他们那样,但可以奉为景仰学习的对象。

你很喜欢读蕅益大师的著作,就把蕅益大师的教理放在心里面;你很喜欢印光祖师的语录,就把印光祖师的言行放在心里面;你很景仰弘一大师,就把弘一大师的种种影像、言行、待人处事、对弟子信众的教诲等放在心里面。还有虚云老和尚、来果老和尚,在禅宗很受推崇,那你就把虚云老和尚年谱、来果老和尚的语录,拿在手上,随时翻开来看,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的心有所依靠,修行有努力的方向,烦恼便不会来占据你的心。

虽说这样子,心里面会有一些执着,但对初学者而言,却有其必要。如果是老修行,出家二十年、三十年了,心可安住在智慧、定力上,当然就不需要在这些事相上面着力了。因为我们的心是无常的,刚刚学佛的人,功夫尚浅,不把心安在三宝上、不常想三宝的功德,就会去想财色名食睡,于是三毒烦恼滋长而淹没善根、正念,慢慢地,道念退失,也不能安住于现实生活了。

总之,我们的道业与道心,要靠自己去维护。大家要皈依仰赖三宝的功德力,并以之为学习效法的对象,选定一个相应的法门努力修持,平常多看祖师语录、传记,以及因果故事,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事例,提供我们学习、思考的榜样。希望大家真诚皈依三宝,安住我们的心,俾使修行路上有所依靠而走得稳当。

很多人不能安心修道,根本原因在于对解脱的信念不够强固,因而具体落实下来,就是对日常生活中繁琐的事务不能一点一点地掌握好。

怎样才是掌握得好?就是平常在每一件事务上,能严格地要求自己:规规矩矩、老老实实、本本份份地,这种表现就是你在解脱道上努力前进的一个表征。我常告诉各位:你们不要做给我看,其实谁做谁没做、做了什么,我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就很清楚。诚信第一重要,你若不行,就心甘情愿承认自己不行。你能自己承认不行,你还有学习补救的机会;要是偷偷摸摸掩藏你自己,那便无药可救了。

所以我一向不掩藏自己的短处,对自己的长处,我也很引以为傲,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短处既暴露给别人看,如果没有一点长处,我仅是个凡夫,我自己会没有信心啊!我从大学时代就尽量让自己很诚恳地和别人相处,所以我不怕让别人知道我的短处。因为唯有不怕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短处,你才可以坦诚地面对一切人,才不会心里面处处有挂碍,既没有什么事对不起人,也没有见不得人、怕人知道的事,才能和别人长久地交往相处。

我们只要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本份,便心里坦荡荡,谁都不用怕。今天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你的心才会清净,不会为了院长来了,赶快忙一忙;院长不在,就干别的去了,你的心因此就会动摇、混淆、污浊,那你要怎么修禅定呢?所以我自己也常衡量我自己,身为师长,该做什么事,我就做什么事。希望大家一定要把佛法的这种智慧条目纳入我们生命中间来。

End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惠空法师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我们从学校毕业了,到社会上谋职,事业或顺利或不顺利;然后来到学院,一幌又二个学期、三个学期。又比如:我们刚才做早课、做早操,现在吃饭,而早饭马

死亡无常的三根本

无常重要,死亡无常更重要,所以《了义炬》总结了死亡无常的三个根本和九个理由,我们将在这一节与大家分享。三根本是什么?第一、必定会死;第二、死时不定;第三、死时除佛法无能解脱。每个根本又各有三个理由,一

无常的禅修

我们要如何观修无常呢?这个世界及其中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尤其是众生的生命如同水上的泡沫。我何时会死而变成一具尸体是不确定的,但在那个时刻,唯有佛法能帮助我,我现在就必须精进地修行。无常的第一种禅修方法是

人生无常 珍惜时光

人生无常 珍惜时光◎ 圣 严人生无常,生病有时候是对人类的一种警惕,让我们知道病苦灾难会没有预兆的来临,警惕我们要时刻把握人生,现在不做、今天不做、今年不做,不知道是否还有明天、明年可做?因而能时时

多修无常,得佛授记

关于修持无常,塔波仁波切从三个层次教诫我们:开始的时候,害怕生死所追,务必像鹿子逃出笼子一样义无反顾;中间的时候,务必像农夫辛勤耕耘田地那样,做到死而无憾;到了最后,要像大功告成的人一样,做到心安理得

修行懈怠之时应多观想无常

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以前常常教诫我们要精进修法,即便是在示现涅槃之时,也谆谆告诫所有修行者,应该把自己一生的时间都用在实修之上。因为要把意识转变成智慧,闻思虽然不可缺少,但实修更不能轻视,不修学

无常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念生死苦》中云:粪秽丛中,十月包藏难;脓血道里,一时倒下可怜!少也可知,东西莫辩;长而有识,贪欲便生。须臾而老病相寻,迅速而无常又至。无常大鬼不与人期,冥冥而至。此时的人们正享

人生无常,钱再多都无用!

人生无常,钱再多都无用!证严法师有位名人,曾对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他的朋友跟他说:生死很可怕,随时都有变化,不一定能让我们有个完整的生涯规划,谁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久,但是人们往往订下很长远的

无常的种种形式

无常的种种形式嘎玛仁波切导语:无常与我们的生命时刻相伴相随,生死、聚散、冤亲、苦乐、贤劣等,一切的一切在没有证得无我空性之前,都是短暂易变的。心念的刹那变化,都会受业力左右。将心专注于正法上,不费心于

刹那无常

◎ 一 行第一觉悟解释和阐述了佛教禅修的四个基本主题:无常、苦、无我和不净。禅修者必须铭记这四项原则,并逐一禅修。正如经里说,对这些实相做禅修的人,能够逐渐从生死轮回中解脱。无常无常是指世间万物时刻在

无常信

无常信◎莲 池谚有警世语:谓一老人死见阎王,咎王不早与通信。王言:吾信数矣!汝目渐昏,一信也。汝耳渐聋,二信也。汝齿渐损,三信也。汝百体日益衰,信不知其几也。然此特为老人言耳。今更续之:一少年亦咎王云

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慧广法师问: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呢?慧广法师答:常听人感叹人生失意,这种挫败感很多时候正是对无常的体验。看看这世界,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苦恼、挣扎那

“什么是什么”:万物皆是无常、苦、无我

佛使比丘现在,假使我们依照一般人所听过的,尤其是那些老年人的口头禅--三法印来说,就是无常、苦、无我,这又是另一种佛教的主要宗旨。这些是我们必要知道的,若仍不知其所以然的话,就可说是不明了佛教。无常、

生命无常,珍惜当下

如觉法师世间生命皆难以避免会遭受生、老、病、死等无常之苦,一旦遇到有些人便会非常痛苦,抑郁烦恼,甚至想舍命赴死,倍增苦痛。究其原因,则皆因不识生命无常苦空之理,所以遇到家人生病或其它意外事件时,就会陷

认识无常的功德

认识无常的功德生根活佛认识无常的功德有两种:短暂的利益和究竟的利益。第一,短暂的利益。认识无常,今世不会有恐惧,就好比部队训练士兵一样,当冲上战场面对敌人时,不会产生任何恐惧与紧张,因为他们提前有了足

于凌波:无常与无我

无常与无我我们上一次讲五蕴世间,曾引用过《八大人觉经》的经文: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八大人觉经》有八段经文,第一段经文是:第一觉知、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

妄想生灭无常 自性如如不动

【经典原文】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毕。俶装前途。不遑安住。若实主人。自无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为客义。又如新霁。清旸升天。光入隙中。发明空中。诸有尘相。尘质摇动

夫妻是最深远的修行,家才是极好的道场!

夫妻就像两扇门。《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代表男女。阴阳也代表天地,阳为天,阴为地。在家庭天地里,伦常关系就叫天地阴阳。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日月合在一起为明,如果阴阳不合就不明。所以,夫妻阴阳和

一日禅:无常即苦 如同季节的轮转

人生充满无常,无常即苦。佛法告诉我们,生命的无常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应该面对它、认识它、超越它。一说到苦,很多不了解佛法的人总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是悲观的。其实不然,佛教认为苦是一种客观存在,世间的一切都

灵山大佛-感受佛教世界的静逸和深远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符寺之旧址,为保存古迹,在恢复祥符寺的同时,兴建八十八米高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大佛所在位置是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景区

智慧法语:佛说世间万象如梦变化无常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编者按:佛说世间万象如梦变化无常,我们要知道的是世间的一切都想是睡梦,水泡一般转瞬即逝,所以我们何必要执着呢!佛说世间万象如梦变化无常。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

一切生灭无常 不因荣辱而喜忧

【经典原文】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经文解释】此是永嘉禅师。回思感叹之意。往世已至今生。不知已经几多生死。故曰几回生。几回死。不可得

诸行无常的解释

诸行无常为佛教的三法印之一。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三法印的真谛必须要通过正法实修来证得。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这三者

诸行无常的简介

《涅盘经》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佛说,所有事物的运行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与死的概念,才会感到所有事物的无常生灭;如果没有生与死的分别,就不

诸行无常是什么意思

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我”是说在一切有为无为的诸法中,无有我的实体;所谓我的存在只是相对的生理和心理幻象;“涅槃寂静”是说

诸行无常在佛学中的地位

三法印同时也是佛教与在其之前的婆罗门教,以及其他宗教所较不同之处。佛教许多方面承袭或相似于婆罗门教,如禅定、苦行等,但三法印即是佛教与婆罗门教的不同处,三法印为佛教自身所创。此外,三法印也是佛教的核心

诸行无常讲的是什么

佛曰:“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这句话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变化无常的,一切都有苦难。万法最高境界是无我 。只有死去了才能正真的安乐。诸行无常:现实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固定的,随着

诸行无常出自于哪里

诸行无常是说一切世间法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异,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意指世间一切事物,皆在刹那间迁流变异,无一常住不变。有为诸法概皆无常,众生执以为实,认假作真,而起诸妄想,或求

诸行无常三法印是什么

“诸行无常、bai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三du法印。诸行无常印、诸法无我印、涅zhi槃寂静印。诸行dao无常是说世间一切事物无时不在生住异灭中,过去有的,现在起了变化,现在有的,将来终归幻灭;诸法无

诸行无常的概念是什么

《涅盘经》偈云:“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佛说,所有事物的运行都是无常变化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而只有有了生与死的概念,才会感到所有事物的无常生灭;如果没有生与死的分别,就不

诸行无常的介绍

诸行无法:现实bai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不固定的,随着时du间和环境的变化,zhi这些事物都会发生变化。比如说泰国本来dao是旅游的好地方,但经过近几年的集会和内乱,再加上这几天的洪灾,那里变成了乱糟糟

诸行无常的禅道

变化是世间常态,世界在变化,生活在变化,我们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变化,通常我们是矛盾态度,我们恐惧失去美好的东西,失去拥有的东西,所以,就希望美好和拥有可以永恒不变。但生活从不偏私任何一个人,不管我

无常、无我的意义

佛教对于宇宙万有的解释, 有四个论点实际只是两个论点——‘无常’和‘无我’。 ‘无常’就是生灭相续,它不仅包括‘刹那生灭’的意义,而且包括‘因果相续’的意义。‘无我’就是没有主宰,没有一身之内的主宰,

奇光如来--人生无常,钱再多都无用!

有位名人,曾对我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他的朋友跟他说:“生死很可怕,随时都有变化,不一定能让我们有个完整的生涯规划,谁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久,但是人们往往订下很长远的计画。其实错了,我要重新规划自

张慈田:无常观

无常(anicca),是变动不居,没有恒常、不变化、不坏灭的意思。在阿含经中,经常出现鼓励观察自身五蕴无常,由观察而实现解脱的经文,如说: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