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新时代下中国佛教慈善的特点
2024-10-07 07:39

明生法师

慈善是学佛的根本,要成为佛教徒生命的全部

  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委员会的主任,我有责任跟大家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慈善。我觉得做慈善工作是我们佛教徒学佛的根本,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在利生,也就是说弘法的目的是在利生,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利生,而做慈善就是利生的重要内涵。

我反而比较大胆地提出一个概念,应该说慈善要成为佛教徒生命的全部。这个理念,我也向慈善工作委员会的各位委员提出过。那如何去完成我们这个使命呢?庄严净土、利乐有情都是我们的根本教义,也是慈善工作的思想根源。大慈大悲,慈悲喜舍是我们佛教徒修行的重要内涵。做慈善,也是我们落实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义的重要过程,因此慈善工作融入我们全身心的生命,那这个是我们每个佛教徒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有人说应该把做慈善当做是生活的习惯。这还不够!习惯是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如果你想庄严生命,就必须要每时每刻都做,差别就在这里。我跟别人提出来这个慈善理念呢,就应该把它我们做为佛教徒的全身心生命,也就是要庄严佛土的根本。每个人修行的最后目的是什么?庄严佛土。释迦牟尼是说庄严国土,也是庄严佛土。

落实慈善也是修行提高智慧

  佛土是什么?每个人都要成佛,这就是佛土,庄严佛土,就是要庄严我们的心。那庄严佛土,你是拿什么来庄严?你口说庄严,那是你个人在讲的话,但是你庄严的具体表现就是在于做好慈善。

好多人有不同意见,说做慈善只不过是做多一点福报,最后没办法解脱。你连福报都不具足,你怎样解脱?对不对?做慈善不单单是在积累福报,也是在积累智慧。对吧?没有智慧就不能做好慈善,这个大家要知道。落实慈善工作的过程也是修行提高智慧的过程。

所以,释迦牟尼说庄严佛土是什么?就是两足尊,福、慧都达到圆满。只有把福报累积足够了,你才有条件用智慧去耕耘人生,去达到圆满,是不是?所以,我才说,真正做好慈善,就是一个佛教徒全部的生命,是我们终身的使命、崇高的价值、修行的落脚点和出发点。这就是我的慈善理念。

智慧能把慈善转换成生态

  讲经说法也是慈善,这是一种智慧的布施,智慧能把慈善转换成生态。十方法界就是生态,十方就是我们落实慈善的一个平台。生态慈善就体现在慈善工作所有的指导方向中。

我刚才讲到的,心灵生态、自然生态、社会生态,都是慈善的内容。为什么要叫做生态呢?就是说你要用智慧去耕耘,它才是生态。没有智慧去耕耘,它就不是生态。

比如说这个心灵生态,就是想办法让更多的人来听经闻法后转化他、引导他爱岗敬业,让他诚信、守法、落实社会道德,提升他自己的人生价值。如果你只是给一点钱,那等于是叫他吃饱了你不要干,这种慈善是肤浅的,没有价值、没有生命力的,那就不是生态。所以我提出慈善的生态,就是要智慧优化整个慈善的流程,让慈善起到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另外,这个慈善平台不是富人的平台,不是你拿了一个百万供养,我让他排前面。慈善是一种善的交流平台。因此,要有智慧让慈善发展成生态,做慈善的人要认识到别人为什么会这样痛苦,为什么这样没钱,是因为没有福德,没有广结善缘,没有修好心,没有修好德,才有如此缺陷。通过这些,你才能升起感同身受的悲悯之情,并且智慧地落实慈善。这种布施的功德,才能达到三轮体空,才能不顾一切的去布施、没有条件地去布施。接受的人要知道,今天得到的东西要感恩社会,感恩布施者,只有落实到感恩上,才能体会到生活的丰足;做慈善的人,要感恩有一个平台、有一个方向给他来做慈善,让他有机会圆成自己的功德--这样的一个慈善平台,才能叫做生态慈善。

单纯的给一点钱,很机械性地去做慈善,这不是真正的做慈善。所以,慈善的内涵要包括生态,让慈善可持续发展,让慈善构建一种人文的精神,构建成为大家互助互爱,团结友善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平台。

End

中国佛教第一僧 朱士行

◎无 碍汉、魏时代,官方是不准汉人出家的。当时佛教如同黄老学说一样,只是在社会上层和知识分子中流传和崇信。沙门不入王者,没有出家受戒的僧人,就连伊存、景卢等,也仅是居士、信徒而已。直到西晋后赵石虎时代

新时代下中国佛教慈善的特点

明生法师慈善是学佛的根本,要成为佛教徒生命的全部  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委员会的主任,我有责任跟大家讲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做慈善。我觉得做慈善工作是我们佛教徒学佛的根本,因为我们的目的是在利生,也就是说弘

中国佛教义学概说

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教理研究是佛教信仰的理论基础,是学佛修行必不可少的重要步骤。佛陀把学习佛法归纳为闻思修三个步骤,学佛以闻思为开端,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深

佛教与慈善事业

◎ 本 焕诸佛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怀救度一切众生。我出家80年来始终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悲愿行化于世间,并把这句话亲自题写成条幅悬挂在方丈室。佛教所奉行的慈善事业,就是指从事慈悲

中国佛教思想选编本说明

楼宇烈无论从研究我国历史、文化、现状的需要来说,还是从世界文化与学术交流的需要来说,了解和研究佛教文化都是十分重要的。编选一部实用的又能系统地反映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脉络,反映中国佛教各宗派的主要理论,

中国佛教的佛性理论

◎ 赖永海一如上一章所指出的,由于大乘佛教中的佛已被本体化,佛性在印度佛教中,是以一种抽象本体形式出现的,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完全中国化了的禅宗出现才告结束。而禅宗佛性理论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印度佛教中那

中国佛教的三大语系

◎ 任继愈中国是世界上佛教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之一,佛教在我国分为三大语系,分别为:汉传佛教(汉语系佛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汉传佛教:佛教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

中国佛教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中国佛教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演 觉四十年来,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光辉照耀下,中国佛教迎来温暖春天,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在几乎是一片荒芜中拓荒重建,从恢复振兴走向健康发展,创造了一段光辉的历史。全面深入

王雷泉:中国佛教的围墙困境

我对当前中国大陆佛教的时代特征,有一个基本判断,即正处在蓄势待发的复兴临界点。所谓蓄势待发,是指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和日益融入世界文明体系,在社会转型的变迁过程中,民众对佛教产生爆发性的宗教需求。但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