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心,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2024-11-13 12:22

导读:一些人学佛,或多方寻师,或多处参学,藉大善知识之指点或圣地之加持,或多或少会有收获。当然,多数人更希望能有所悟。那么,悟在何处?亦即从何处起悟呢?其实,关键还是这颗心,悟,是从心上来悟的。这颗心,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也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生命的长河中,很多人都在寻找生命的归宿,其实就是寻找自己的心。这颗心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却不去关注它。比如,生活中我们打扫屋子,或者洗锅刷碗,可能正在烦恼、生气。我们只是在习以为常的做这些事,却看不到自己的心这个时候是烦恼的、不清净的、不干净的,即使屋子打扫干净了,餐具也洗干净了,我们的心却没有干净。

在工作中可能也是这样,有时虽然表面上在做工作上的事,但我们的心可能是烦恼的、或痛苦的,或是心不在焉的。这都是没有关注到自己的心,没有找到自己的心。

找不到自己的心,是因为心有住。《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说不要让心住到客尘上。住到客尘上的心,是无常变化的、是缘起缘灭的,心会随着这种变化而产生苦乐,而苦乐并不是人生的实相。阿姜查曾经说,要在自己的内心寻找皈依处--当自皈依。还有谁能成为你的皈依处呢?你可能想依赖其他的事物,但它们是不可靠的;只有当你真正在心里找到皈依时,才能真正依赖其他的事物。他还说,心是最重要的,佛陀教导我们:要我们在自己的心里找到皈依处,亦即以自己为自己的依止,还有谁能作为你们的依止呢?心才是真正的依止处,别无他物可依止。

你可能会试着去依靠其他的事物,然而他们都是不可靠的,除非你的心已经有了依止,你才能去依靠别的事物。在你依靠他人之前,你必须先以自己为依止。所以,在当下,我们要观照并觉知这颗心,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皈就是回家,依就是依止,亦即,这颗心是我们最终的归宿,同时也是我们的依止。

六祖惠能大师曾说,要皈依自心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著,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著,名众中尊。又说:今既自悟,各须归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也。惠能大师强调的自皈依即是皈依自心三宝,具体来说,就是依止自己这颗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心。

当我们开始回归、观察并依止这颗心的时候,它不会再有所住,不会向外驰逐,这能让我们慢慢静下来。一旦静下来,智慧的苗芽会在心中生起。我们的心更不会再随着感觉、欲望和情绪而奔逐,因为这些无常而变化的东西并不是恒久的,也不是自己的,没有必要随波逐流。因此,只需皈依自己这颗心,用心来观察自己的身体,观察自己的呼吸,观察外界的外事外物,并时刻保持觉知和清醒。这样,我们就觅到了真正的归宿。

End

有归宿感的人,晚年不会苦

有归宿感的人,晚年不会苦索达吉堪布我在看一本叫和平的书,里面有段话很精彩:人一旦想到自己,心胸就会变得很狭窄,在这狭窄的空间里,即便是小问题,也会变得很大。然而,只要你开始想到别人,心中的视野就会变得

三宝是生命的归宿

济群法师皈依,是我们人生的重大事情。在无尽的轮回中,我们之所以流转生死,我们之所以沉沦,不得解脱,就是因为,我们找不到生命的方向,我们找不到解脱痛苦和解脱轮回的究竟的方法。我们看不到生命的方向,一直在

生命的安顿与归宿

◎ 弘 恩有人问: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人生皆有死,不知佛法对生死、对生命最终的归宿有什么看法?这的确是学佛的关键问题,此处正好可以说禅。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最后于拘尸那罗双树之间取于涅槃。禅宗六祖惠

心,是我们真正的归宿!

导读:一些人学佛,或多方寻师,或多处参学,藉大善知识之指点或圣地之加持,或多或少会有收获。当然,多数人更希望能有所悟。那么,悟在何处?亦即从何处起悟呢?其实,关键还是这颗心,悟,是从心上来悟的。这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