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信仰道教是否一定要戒酒?
2024-12-19 10:21

道教是现存的中国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是在继承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主要是道家学说)、殷商以降的鬼神崇拜和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东汉顺帝时(公元126一144年)正式创立教团算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道教的思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浑然交融为一体,但又具有自己的风骨与特色。犹如汪洋和大海,中国传统文化是浩瀚的大洋,道教文化则是这大洋中的一片辽阔的大海。道教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它的许多思想和观念,经千百年的延续阐发,已经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道教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也大致如此。

早在道教形成之前,中国远古酒文化就已经非常发达了,以致有商纣王耽于酒色而丧国之说。我国远古神祀宗教深深浸染了浓厚的酒文化特色。远古神祀宗教不但不禁酒,而且把酒作为祭奠神祉的重要供品,甚至还设有专门掌管宗教活动中敬酒事项的官职,称为酒人。据《周礼天官酒人》记载:酒人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共(供)奉之。现在出士的殷代古墓随葬品中多有酒具,也是这种事实的照。早期道教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并不一概忌酒,至于是否仍然以酒作为祭品,还有待考证。不过道教沿用了祭酒的称号,用来称呼高级神职。

张道陵在蜀中创立五斗米道,设二十四治,治首即称祭酒。祭酒原为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乃德高望重者才能担任,五斗米道沿用此名,说明早期道士所行宗教职能与原来的祭酒有相通之处。后来,道士的称谓有了很大的变化,祭酒只成对道士神阶的称谓之一,如道教经书《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说:所以称为道士者,以其务营常道故也。并指出道士有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六阶。

道教戒律是约束道士的言行,不使陷入邪恶的条规。早期的道教戒律并无不饮酒的条规。现存最早的道教戒律五斗米道《老君想尔戒》,分上中下三行,每行三条,共九条皆无戒酒之条。金代全真道出,丘处机始创传戒制度,入道者必须受戒才能成道士。明末清初王常月创全真丛林,全真道龙门派声势大振,该教的《初真戒律》、《中极戒》、《天仙大戒》等合称三堂大戒,多达数百条,其中大量吸收了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和儒家的名教纲常思想,对生活各方面均作出规定。这些教规中有明确的不许饮酒的戒律。此时的一些教内文献,还明确了违犯这些教规的惩罚办法,例如《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便作出四酒色财气食荤,但犯一者,罚出的规定。

道教历代仙真、历史人物中也多有与酒有不解之缘者。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八仙故事最初即与酒有关。八仙之名从晋代即有,人们对可集在一起的八位名流都可称为八仙。在唐代,人们盛称的八仙,在名义上乃因共好酒而成挚友的八位士大夫,是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新唐书卷二百二李白传》把他们叫做酒八仙人。他们的酒友诗谊已成为千古佳话,杜甫《饮中八仙歌》更是哙炙人口: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至于今天最流行的八仙说法,是信道之士在此基础上历代不断编撰,直到明朝才确定下来的。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所说的八仙是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即是现在人们所谓的八仙。在道教仙真中甚至有仙真因酒而得度者。

传说被全真道教奉为祖师的吕洞宾在唐未、五代之际,少习举业,两举进士不第(一说唐文宗开成二年即837年始成进士,一说唐懿宗威通三年即862年六十四岁时始成进士)。后游长安,在酒肆中遇钟离权祖师,经过十试,得受长生久视之术而成仙。金代道士王重阳是道教全真道的创始人。他出身在陕西威阳大魏村富户,早年习文,入府学,后改而习武,于金天眷初(1138年)曾应试武举,考中甲科,慨然有经略天下之志,然长期任征酒小吏?卒未能得志。金正隆四年(1159年)四十八岁时,自称于甘河镇酒肆中遇异人,饮以神水,授以真诀,自此假装疯颠,自号王害风,弃家入终南山南时村穴居修炼,号所居处为活死人墓,开始了他立宗创教的历史。清代光绪年间著名道士李涵虚是丹道西派创始人。史载他自小颖悟,年青时善琴、嗜酒,陶醉于诗词文赋之中,堪称诗酒中人。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道教对普通教徒虽然并不严格戒酒,但是坚决反对酗酒。道教重要经典《太平轻丁部》对酒的害处有专门论述:

①酿酒浪费粮食盖无故发民令作酒,损废五谷,念四海之内,有几何市,一月之间,消五谷数亿万斗制。

②损害身体健康。凡人一饮酒令醉,狂脉便作,伤损阳精,或缘高坠,或为车马所克贼。

③影响正常工作。酒醉之后买卖失职,或早到市,反宜乃归。

④危害家庭。因酗酒或孤独因以绝嗣,或结怨父母置害,或流灾子孙。

⑤影响社会乃至天地气。酒醉之后,或为奸人所得,县官长吏,不得推理,叩胸呼天,感动皇灵,使阴阳四时五行之气乖错,复旱(干)上皇太平之君之治,令太和气逆行。

总之,酒的害处是很多的,推酒之害万端,不可胜记。鉴于此,该经还规定了对酗酒者的惩罚办法是鞭笞和贬降:但使有德之君,有教敕明令,谓吏民言:从今已往,敢有市无故饮一斗者,笞三十,谪三日;饮二斗者,笞六十,谪六日;饮三斗者,笞九十,谪九日。各随其酒斛为谪。对作酒、卖酒者,则罚以修城郭道路官舍:酒家亦然,皆使修城郭道路官舍,所以谪修城郭道路官舍,为大土功也。因为酒属水,建筑属土,以土治水,以补其过:土乃胜水,以厌固绝灭,令水不过度伤阳也。修道路,取兴大道,以类相占,渐置太平。当然,对远行的千里之客,或家有老人、病人药、酒可通者,或祠祀神灵者用酒是不在受罚之列的。

End

看你骨骼惊奇,万中无一的学道奇才?道教修行这样说!

有无数道友要拜师学道,又有多少人能觅得真师。那种看一眼就说你骨骼精奇、是万中无一的学道奇才,并交付与你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再十块钱结缘一本失传已久的旷世绝学,这样的事儿你信吗?笔者以道门中人的身分,用

道教修行,追求的是现世,修来世是个空谈!

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主。发源最早,始於轩辕黄帝,为中国民族固有的宗教。道教基信仰是道,故称道教。尊奉《老子》一书为《道德经》,作为主要经典。道教认为,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

《道德经》道教思想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老子五千文》。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关于老子和《老子》这部书的时代问题,学术界争论较大,尚无一致的结论,一般认

道教圆光术探秘,修法有成,可预测未来!

内容导读笔者几年前曾发表过一篇关于道门内圆光术的文章,介绍了当时尚不为广大爱好者所知的圆光。这几年由于一些人的炒作,圆光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受到爱好者的追捧与误解。因此,笔者发心再撰此文,旨在较全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

道教信仰,早已渗透到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

很多人可能会说:我不信道教!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敢说你不打太极拳,你不拜财神,你不接受传统方法养生,你也从不祭祀祖宗先人?甚至,你连豆腐也不吃?这些,都是道教信仰的重要内容,早已渗透到全民族的骨子

道教修炼入静的几种方法

道教修炼最讲一个 静字,静字贯穿修炼之始终。筑基炼己讲静,炼精化炁讲静,炼气化神讲静。道教认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昼夜随起随灭,而入静为修炼之起点,其目的是炼妄心返正心,以至与道合真

道教居家信士应如何奉道修行

居家信士如何修道奉行呢?这是很多信士想了解的问题,我们对此做一些讲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比较快,居家信士要注意养生,爱惜自己的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为家庭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1妥善安排有规律的

道教16条铁的规矩!

01/16道教十六条铁的规矩无论是信士还是居士还是道士,见到出家人或正一派火居道士一定要尊其称之道长仙长道师法师师父等,或称职位主持监院等,年长的可称呼道爷,知道姓的无论坤道。乾道。可称呼爷。万不可称

“出世、入世”兼行的道教

道教的修行及处世观,既不同于儒家的全讲入世,也不同于佛教的全讲出世,而是出世、入世兼行之。道教的入世即讲修人道,且奉行功德于民,功德于国终而功成、名遂、身退的法则;而出世即讲修仙道,主张清心寡欲、为而

道教法术与灵魂之谜

道教法术与灵魂之谜研究道家法术,就必须触及到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世界上是否确实存在鬼神?如果回避这一关键问题,研究工作就根本无法入手,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修习法术是从不回避鬼神的,这项技术就是要同鬼

道教修行的六种方法,你到底适合修哪种道?

修行这两个字听起来有些玄乎。要说修行,其实行住坐卧皆修行。现今大多之人不明白何为修行?只是盲目的跟随。不知信仰与修行为何物,只知空念几句经文,行几件善事,便以为能得福报,更有那等痴迷之人,终日静坐家中

道教讲究的“ 性命双修” 是什么意思?

道教讲究的 性命双修 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追求身心和谐。既要有心灵上的健康,也要有身体上的健康。是身体决定心灵,还是心灵决定身体?身心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此类身心关系问题,是自古以来西方哲学、

道教法讯:超度

超度亡魂其实道教的超度的方式,跟民间习俗的信仰,有所出入。所谓超度,就是超生乐土而度脱苦处的意思,是依靠亡者家属亲友们为其所修善业功德力量的感应,并不是光靠道士一个人能力,只有双方都具备了这份心力,才

谭德贵:道教易学命运观的现代性反思

●谭德贵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以西方文明的视角,从命运观切入,在理性与非理性、宗教与道德、哲学与思维三个方面,对道教易学中的术数文化进行了全面反思,从而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参考。 [关

道教与唐代女性文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道教对女性抱有一种尊崇的态度,这是道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鲜明特色。法国道教学者说:在中国儒教、佛教道教三种基本教义之中,道教在观念上对女性最抱有善意。  道家理论肯定了男女的平

道教全真居士如何修行?

首先要得到师父的传法。其次是学而时习之。那么道教又是怎么样入门的呢?道教的入门也是皈依三宝,就是皈依道、经、师三宝,全称是皈依太上无极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经、皈依玄中大法师。那初学者又通过什么途径来掌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金涛:道教尊道贵德的慈善观

  张金涛,道教祖天师张道陵血胤后裔。现任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道教协会会长、鹰潭市政协副主席、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住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记者:作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道教协会会长

辟谷术的发展与道教的关系

道家承袭古代辟谷养生之术,结合道教理论予以解释,并扩展其内容形成一门方术。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

信仰道教是否一定要戒酒?

道教是现存的中国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是在继承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主要是道家学说)、殷商以降的鬼神崇拜和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东汉顺帝时(公元126一144年)正式创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