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信愿行与信行愿的区别
2025-01-06 13:33

首先我们学习传统的“信愿行”。

这一提法,古代很多祖师都曾经有过专业的著作,我们就挑选一部很多人都熟悉的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

这部《要解》是蕅益大师对于“信愿行”三法的解释。

“信”是六信,“愿”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行”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信”是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首先“信自”: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

可见“信自”是信自己的佛性,真如理体。

这对于我们大多数念佛的莲友来说,是不容易的。

“信他”: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

“信他”就是信佛,但佛讲经那么多,我们信的落足点在哪里?弥陀的愿那么多,我们要信哪一愿?这里没有具体明确的指出来。可见这个“信他”显得有些虚泛。

“信因”: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就是以一心不乱的功夫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信心要建立在功夫上,也是很难得到的。

“信果”: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

“信果”是从念佛三昧工夫达到极乐净土,又让我们感觉像一堵墙,一提及“念佛三昧”大家是可望而不可及。

“信事”: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

是说在事相上极乐世界在十万亿土之外。

这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勉勉强强相信得来。因为有很多往生的瑞相,或者是一些已经去极乐世界往生的人回来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样子,这个我们还能信。

最后“信理”: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

“信理”,又是说的佛性,话很有分量,可是我们凡夫也是很难契入的。

再来说 “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怎么样厌离呢?

彻悟大师曾经讲:“如狱囚之冀出牢狱,如穷子之思归故乡”。

自己就像监狱的罪犯,时时刻刻都想获得出离。可凡夫的贪恋心是最难断的,要我们一下子达到这个水平,这个愿生心也是难发出来的。

最后对“行”的解释,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显然要求的又是自己的功夫。

这样的解释,多站在佛性的角度,对于凡夫而言,很难契入,以这样的解释,往生极乐对我们来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蕅益大师尚且如此,他宗他派的更不要谈,直接就把往生极乐世界的对象给限制了,说凡夫没有份,必须是已经证果的人,就像“摄论派”说,上品上生是四地到七地的菩萨,凡夫根本没有份。

这种“信愿行”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再看我们善导大师思想总结为“信行愿”,这有什么含义呢?

我总结了十几点,依次来稍作解释。

首先,我们善导思想的宗旨是“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

前二句显示出信受的对象是“专称弥陀佛名”,先要相信阿弥陀佛是来救我的,不是来教我们如何修行,怎样达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怎样发菩提心。

再者,我们要“接受”,接受弥陀的救度。

弥陀拿什么来救我们?就是拿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兆载永劫修行得来的佛果,同时也是我们十方众生往生的正因,正象印光大师所讲:“以果地觉为因地心”。

所以,“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这两句合在一起,信受的对象就是专称弥陀佛名。阿弥陀佛五大劫的思维,选择的本愿就是称名,以称名号来救度十方众生。我们相信这一点然后接受下来,我们当下称念名号就接受阿弥陀佛以名号来救度我们,这是一体的。

这样的信受就和传统的区别开来,传统的信愿行我们做不来,接受不容易。

第二点,显示出救度的工具就是佛的名号,弥陀以这句名号来救我们,而不是以别的东西来救我们。阿弥陀佛兆载永劫修行的功德浓缩在一句六字名号当中,这句名号就是名体不二,名体一如,名号和本体是合一的,所以,昙鸾大师称之为:“实相身、为物身”。

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全在这句名号之中,佛全部的功德也在名号中,阿弥陀佛救我们,就是以这句号的功德普施一切众生,所以蕅益大师说:“行者信愿持名,全摄佛功德成己功德”。你当下称念名号,当下就把佛的功德拿到了。弥陀就是以万德洪名来救我们,显示出救度的工具就是名号。既然救度的工具是佛名号,所以“信受弥陀救度”后面紧接着“专称弥陀佛名”,这是一体的,信行一体。

End

李炳南:佛与圣人有何区别?

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等皆是也。佛则与

李炳南:佛与圣人的区别

李炳南:佛与圣人的区别问:佛与圣人有何区别?(李中心)答: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仅以我国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

刘素云:回向和不回向的区别

普皆回向,这是回向实际;实际是什么?是指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普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无穷无尽。回向是破执著,我们要把所有一切所修的福报、功德,都分配给大众分享,就是不要留给我们自己;我们所修的一切福德

宗教与迷信之区别

宗教与迷信之区别◎ 惟 贤 宗教与封建迷信是有很大的区别。一、产生的来源不同封建迷信来自民间,涉及民间的习惯、民间的传说、民间的理想、民间的愿望。而宗教的产生有其历史、教主及教义,既有产生的历史根源

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 谛 闲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

佛法和佛教有区别吗?

◎ 大 安请问法师:佛法和佛教有区别吗?宗教都是讲究信,不可怀疑。但佛学是讲究理性,理性则是讲究独立之精神,好的吸收,坏的批判。可是佛法研究不是学佛。弟子一直在理性和感性中纠结,已经严重影响自己心性,

是否开悟的区别

是否开悟的区别来果禅师没有悟的人,与大悟以后的人,前途各有不同。大略替你们讲一下子,不然,笼统下去,是不容易分别。未悟的人,眼睛是没有打开的,犹如瞎子一般。你们想想:这个瞎子还有甚么好处?一脚踏到狗屎

汉传佛教和印度佛教的区别

能弘法师我们汉传佛教和印度的佛教有什么不同?事实上,从教理上是一样的。教理上解脱道的四圣谛、十二因缘、三法印,或者大乘佛法的三大系--性空唯名、法相唯识和真如唯心,这个全世界的佛教都是一致的。讲解脱道

教忍辱与压抑的区别

◎圣 严问:对治瞋怒之道,心理治疗法鼓励不要压抑内在情绪并建立宣泄的管道,例如在独处时大声叫喊、捶打枕头,或是找合适的对象倾吐,具有丢出去的倾向。但是佛法反其道而行,要人们忍一口气并靠自己消化之,属于

佛与圣人的区别

◎ 李炳楠 圣人种种不一,有世间及出世间两大类。此两类又分若干种,世间圣人以我国而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伯夷、柳下惠等皆是也。出世间圣人,十地菩萨降而至缘觉声闻等皆是也。佛则与此两类皆

开悟前后的区别

开悟前后有何区别◎ 来 果没有悟的人,与大悟以后的人,前途各有不同。大略替你们讲一下子,不然,这样下去,是不容易分别。未悟的人,眼睛是没有打开的,犹如瞎子一般。你们想想:这个瞎子还有甚么好处?一脚踏到

陈兵:阿赖耶识与第六意识的区别是什么?

阿赖耶识与第六意识的区别是什么?阿赖耶识与第六意识完全是两码事。第六意识是自主的,我要思考什么问题、我想要怎么样这些都是第六意识主管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反省到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与现代心理学讲的无意识有相

雪漠:保持警觉,区别真假明空

保持警觉,区别真假明空人不能改变过去,不能预知未来,就连当下也不在人的控制之内,因为每个当下都在不断成为过去,想留也留不住。所以,对于所有的妄念,你都不要执著它,不要让念头牵着你走。不要因为妄念而快乐

雪漠:如何区别骗子与信仰者?

◎陈亦新:如何区别骗子和信仰者?●雪漠:我的长篇小说《西夏咒》出版之后,许多读者对其中的关于反思宗教的内容很感兴趣。书中有两种打着宗教烙印的人:一类是真信仰者,如久爷爷、琼、雪羽儿、吴和尚等;另一类则

宽见法师:方便语和妄语的区别

问:弟弟每次钓鱼给我,我如果说放生就不送给我,如果说吃的话就给我,于是我就回答说吃。这算是打妄语吗?宽见法师:这不算是妄语,这叫方便语。五戒是有开遮持犯。为了利益众生的发心而讲妄语,不算欺骗。打个比方

真言宗和东密的区别

尽管东密与台密有一些差别,但日本所传密法,都是在唐代由中国传去的,然由于传授师门之异,到了日本又分为“东密”和“台密”两派。唐时日本空海(弘法)大师来华求学,传不空三藏门下高徒惠果之大法,回国后于于京

准提佛母和准提观音有什么区别?

准提观音在我们生活中很是熟悉了,这个菩萨主要是以救助众人为主的,这个菩萨的感应是非常的灵验的,有着很大智慧,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去学习它们。那你知道准提佛母和准提观音有什么区别?吉祥金刚阿阇梨:从

化身和真身的区别是什么

化身,在各宗教中,通常指神或精灵等超自然力百量,通过某种方式,以人类或动物的形态,实体化出现在人类世界之中。在宗教文献中,神明由天堂来到人间,通常以化身方式出现,度他的本体仍然在天堂或灵问界,出现在

六斋日和十斋日区别是什么

六斋日和十斋日区别:六斋日又称作六斋。指每个月的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小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僧众每月于此六日集会一处,布萨说戒,在家二众乃于此六日受持一日一夜八关斋戒

助念和超度有什么区别

助念与超度,区别有四:一、对象不同。助念的对象主要是临终、新亡之人,超度的对象为地狱、饿鬼道众生。二、目的不同。助念的目的是令亡人往生极乐。超度的目的主要在脱离地狱、饿鬼道。三、方法不同。欲求超生净土

药师净土和弥陀净土有区别吗

这是讲药师佛的善巧方便,能使众生往生西方净土世界,前面讲的都是恶的,这是讲的善意。「若有四众」,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就是近事男、近事女。这些佛弟子若有人受持八支斋戒,八支斋戒

药师净土和西方世界功德的区别

世间的功德都是一样的,无论是东方药师净土的功德,还是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它们之间是没有任何差别的。药师净土是药师佛的大愿所形成的净土,在东方过娑婆世界十座恒河沙佛之土之外,名为净琉璃世界。因为药师佛的

优婆塞,优婆夷,和居士有哪些区别

一、要求受过三皈依才能算优婆塞(优婆夷),然后根据受五戒条数不同,又称为一分、少分乃至多分、满分优婆塞,而居士则无此限制,也就是说,称为优婆塞者,至少是受过三皈依的。所以不能把优婆塞/优婆夷和居士相等

阎摩罗王与阎罗王的区别

阎王,又名“阎摩罗王”、“阎魔王”等,汉译为“缚”、捆绑、捉拿有罪过之人。他能判决人生前之罪,加以赏罚。阎王的职责是统领阴间的诸神,审判人生前的行为并给与相应的惩罚。在佛教中,阎王信仰有很多各自不同但

声闻缘觉辟支佛与佛的区别

《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第五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菩提三种。一者声闻菩提。二者缘觉菩提。三者诸佛菩提。若得菩提名为佛者。何以故。声闻辟支佛人不名为佛。若觉法性名为佛者。声

高僧离世为啥叫“圆寂”,和死亡有什么区别?

圆寂,其实是“涅槃”的另一种说法,是对“涅槃”一词的大体解释。“圆寂”这词儿是最常见的,此外,“灭度”、“入灭”都是同样的意思。中国人比较喜欢“圆”而不太喜欢“灭”,所以,在古代通用的“入灭”、“灭度

圆寂与死亡有何区别?

圆寂是佛教用语,一般只有离世的高僧才称“圆寂”,“圆寂”这词儿是最常见的,此外,“灭度”、“入灭”都是同样的意思。中国人比较喜欢“圆”而不太喜欢“灭”,所以,在古代通用的“入灭”、“灭度”这些说法就渐

声闻乘与缘觉乘所证的果位有哪些区别

声闻乘是佛教三乘之一。称闻佛言教悟苦﹑集﹑灭﹑道四谛之真理而得道者。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常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声闻乘的果位名,梵

佛教密、显宗的区别是什么

1、从空性方面看,密宗不需要因明思维(逻辑推理)的过程,现在就能掌握心的本性——光明;2、从现象的角度看,显宗认为肉眼能见的所有物质都属于轮回,是不清净的,必须要断除,却从不知这些是佛的本性,是清净

密宗和显宗的区别在哪里

很多修行佛法的人心中都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密宗和显宗之间有什么不同?佛门中讲解的智慧和含义是有很多的,其中有不同的高僧大德就会分为不同的法门修行,其中就有显宗和密宗。 1.这个差别在于如何达到“身口意”

如何看待密宗显宗的区别

区别在于如何达到“身口意”与佛相同的途径上。显宗认为只要按照那些公之于世的佛经去做就可以了,所以显宗主张公开宣道弘法,显宗被称为显宗也是因为他们的这个观点。而密宗认为要想达到“身口意”,除了公开的佛

念佛讲的是“信愿行”,怎样做到深信切愿呢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没有信心,那你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缘;你若有信心,就有缘了,所以首先要有信。你信,要信自己,又要信他;又要信因,又要信果;又要信事,又要信理。“信愿行”,信:深信念佛求生西方极

净土宗的“信愿行”

首先讲“信”,一般的理解是这样子的: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这叫“信”;第二是“愿”:光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你不愿往生没有用,所以还要发愿,愿往生;第三是“行”:光发愿往生,你不修

信愿行究竟是什么?

行往生任何净土,我们要"发愿 修证功夫"。如普陀山观世音菩萨的琉璃净土。我们发愿想去,于是买了车票,到普陀山依旧是观光旅游。普陀山对我们而言是秽土,对观世音菩萨是遍地琉璃,七宝庄严的净土。因为我们心没

信愿行的简介

信愿行的基本内容净土宗祖师所总结的净土法门之宗要。藕益大师云: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是深信、切愿、力行为要耳。彻悟禅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印光大师云

当你以为懂了“信愿行”的时候,其实你还没懂!

当你知道“信愿行”,但以为“行”是要靠自己努力修行才能往生的时候,你离往生还差的很远!当你知道“信愿行”,但不知更准确的含义是“信愿持名”的时候,你离往生还差的很远!当你知道“信愿持名”,但不知持名最

信愿行,关键是愿

你光念阿弥陀佛,保佑我荣华富贵,生天,这样的愿与阿弥陀佛的愿不对头。阿弥陀佛的愿是:你念了佛就要在我这个地方投生,你在我这莲花化身,我接引你来生。你却说我念佛但不去你那,各说各,与阿弥陀佛的愿不合。念

信愿行与信行愿的区别

首先我们学习传统的“信愿行”。这一提法,古代很多祖师都曾经有过专业的著作,我们就挑选一部很多人都熟悉的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这部《要解》是蕅益大师对于“信愿行”三法的解释。“信”是六信,“愿”是厌离

藕益大师:什么是信愿行?

此经以信愿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能满所愿而证所信。经中先陈依正以生信。次劝发愿以导行。次示持名以径登不退。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愿则厌离娑婆。欣

法师讲解的信愿行

诸同学,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密法道理,更不可说。今以大家再三启请,又因各位修持有年,对本法已有认识,姑且随缘,方便说之,不过使大家知道的过程,

想蕴和识蕴的区别是什么?

表面看上去,貌似“想”和“识”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经文中有一处关键的地方,就是佛陀在描述识的时候用了“刺激”、“不刺激”,“咸”、“不咸”两个对立的概念。正是这两个对立的概念,区分了“识”和“想”。“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