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2024-10-22 11:10

净慧法师

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生佛之间,只是一字之差。看似简单,可是真要觉,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中间要克服种种困难,种种障碍。这种种困难、种种障碍,就是我昨天讲的禅病。禅有病吗?禅没有病。只是因为我们修行人在用功的过程中,对身心的调理不得法,或者因为福德因缘不具足,所以才会出现身心等病。

一般说来,业病的产生与我们的福德因缘不够有关。福德因缘越薄,修行遇到的障碍也就越大。修行包括修福与修慧两个方面。在禅堂里参禅打坐修定,偏重于修慧。修慧必须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修慧就会遇到障碍。所以诸佛菩萨,历代祖师都特别强调要福慧双修。修福就是要广结善缘,多行善事,以便借大众的力量来成就自己的修行。

修福的范围很广,它可以贯穿于我们整个日常生活。比如,打扫卫生,端茶倒水,佛前供花,帮助大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修福。看到别人有困难,帮他一把,这也是修福。看到路中间有石块,为防止别人被绊倒,把它搬走,这就是修福。厕所脏了,顺便扫一扫,冲一冲,这也是修福。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机会可以修福,关键看我们是不是能够发心。

修福有很多好处,它可以使你拥有一个清净的道场,在大众的加持下,你的修行会少一些障碍,进步快些。修福并不是说你必须花钱,有时不花钱你也能修福,比如与人为善,和颜悦色,关心别人,爱护环境,珍惜物命等等,这都是修福。又比如,大家在这里打七,斋堂里吃饭的人比较多,有时人手少,忙不过来,这时你会看到有些出家人自动出来帮忙给大众添饭添菜。虽然这顿饭不是他们供养的,实际上也等于是他们供养的;他们这样做就是在修供养,就是在修布施,因为他们的供养,你们才得以安心地用餐。用斋也是佛事,也是修行,用斋用得好,不起念头,心平气和,心存感恩,下一坐必定会有好的效果。所以别看这是小事,其实也是在修福,其功德也是很大的。

再比如,大家用完斋之后,有不少居士主动留下来洗碗,这也是修福。洗碗的时候认认真真地洗碗,安住当下,明明白白,不要想我这是修福,不要存这个心,更不要计较,为什么他人不洗碗,等等。总之,做这些事时,不要著相,不著相而去做好事,那你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否则,若著相而求,那功德就会很小,《金刚经》讲无住相布施,就是要我们做好事而不望回报,心里没有我字,这样的布施才是清净的,若有我执,望回报,则说明这布施是染污的。所谓三轮体空也是这个意思。三轮就是能施之人,被施之对象,所施之物。三轮体空就是说要断除一切执著相,一切以平常心对待,无得失心。我们修福的时候,应当以这种无住心去做,千万不要分别计较,不要著相。

当然,有财的时候,也可以用财来布施。财布施是我们日常修福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有了钱可以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帮助失学儿童,救济孤寡老人,支援受灾地区群众重建家园等。也可以用来发展佛教事业,从而为净化人心、祥和社会、庄严国土做贡献。说起来,我们柏林禅寺今天有这个样子,大家能坐在禅堂里安静地打坐,这是由十方施主,包括在座的各位,用财布施来成就的。如果不是各位来成就这个道场,我们今天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这儿修行吗?决不可能。我记得九一年打佛七,就是在现在的会贤堂那个地方,当时还是又破又旧的平房,与厨房连在一起。坐在那个地方,厨房那边的炒菜声也听到了,那边在悄悄说话也听到了,斋堂里摆碗摆筷也听到了,那个时候就想:哎呀!明年我们把大殿修好了,在大殿里面打七,那该多好啊!九二年大殿修好了,我们就在大殿里打了第一个禅七。

但是那个时候,整个寺院都是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外面汽车一响动,什么声音都听到了。因为大殿的位置很高,外面又没有一点遮挡,噪音非常的大。后来我们想:哎呀!我们要是把禅堂修起来了就好了,禅堂修起来了,我们就可以在禅堂里面打七了。就这样,我们在大殿里打了两年的禅七,在观音殿里打了一年的禅七,从去年起,我们有了禅堂,在禅堂里打了两次禅七。回顾起来,我们这个道场的每一个变化,都同十方施主的财布施分不开,仰仗于他们的成就,我们才有今天这个环境。所以我们今天在这里安安稳稳地打坐,我们要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十方施主,让他们能够同我们一起来分享修行的功德,这是应当的。当然修福还有种种方法,种种形式,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有了深厚的福德因缘,修行就有了根基,好比做房子有了牢固的基础一样,那时,用起功来,就会觉得顺畅些,少一些障碍。当然,修福并不是修行的全部,不能代替修慧,所以我们不能说有了福德修行就没有了障碍,修行肯定会有障碍。我们修福是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些障碍。障道的因缘有很多,昨天就如何克服这些障道因缘,我们讲了三个字:调、歇、忏。今天还要加一条,就是勤修福德。自己拥有了深厚的福德,就可以减少障道因缘,至少可以减轻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你得到了大众的护念,得到了诸佛菩萨的护念,你因此而有了足够的力量来战胜种种魔障。

所以我们大家,无论僧俗,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福慧双修,缺一不可。所谓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只知道修慧不知道修福的人,即便成了罗汉,化饭的时候也没有人给,托空钵。相反地,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在东南亚一些地方,每逢有重要仪式的时候,都要把大象打扮得非常庄严。象挂璎珞,意思是说,畜生的福报再大,也只是一个畜生,它并不懂得修行。一个愚痴的人他再有福,也是一个愚痴的人,他不懂得修行,所以很难解脱。从因地上讲,要福慧双修,在果地上讲则是悲智双运。悲是由福德因缘积聚而成就的,智是由甚深禅定智慧而成就的。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各位在修行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因地上只有福慧双修,果位才能悲智具足。

End

无业禅师悟道因缘

明 尧汾州(今山西汾阳)无业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商州(陕西商洛)上洛人,欲姓杜。其母李氏怀他之前,有一次做梦,听到空中有个声音问她:寄居得否?她答应了,醒来后不久就怀孕了。无业禅师诞生的那天晚上

因缘乞丐

李英棣京都的清晨,天蒙蒙的将亮未亮,在西本愿寺的本堂阶下跪着一位年约四十岁的乞丐。天亮后,西本愿寺的大门开启,乞丐静静的合掌念佛,直到早课结束。白天,他在西六条的新町乞食,每当有人施舍食物给他时,他便

善会禅师悟道因缘

澧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夹山善会禅师,船子德诚禅师之法嗣,俗姓廖,广州人。自幼出家,成年受戒,曾广泛听习经论,对戒定慧三学颇能通达。后住润州(今江苏镇江)鹤林,讲经示众,因听道吾禅师之劝告,前往秀州(

余弘律之因缘

◎ 弘 一弘律因缘初出家时,即读《梵网合注》。续读《灵峰宗论》,乃发起学律之愿。受戒时,随时参读《传戒正范》及《毗尼事义集要》。庚申之春,自日本请得古版《南山灵芝》三大部,计八十余册。辛酉之春,始编《

珍惜因缘

◎ 圣严从禅的立场来解释,生命是时间加上空间的活动,在时间的过程之中移动,在空间的范围之内变化,时间加空间,觉得有个我的存在,这就是生命。因此,生命似乎是一桩不可捉摸的事,其实不然。生命是一个事实,它

刘经臣居士悟道因缘

◎ 法 宝签判(官职名)刘经臣居士,智海本逸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兴朝。少年时以才高俊逸,登上仕途。当时他对佛法并不相信。三十二岁时,刘经臣偶然与东林照觉常总禅师相识,相谈甚欢。在常总禅师的启迪下,刘

范仲淹:行善为乐,佛缘深厚

北宋名臣范仲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以其高尚的道德和伟大的人格光耀千古,永为后世敬仰。他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浩然正气,千百年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的名篇《岳阳楼记》和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恶行莫做!佛说筋骨节酸痛的因缘

佛陀不是创造万物的上帝,他有血肉之躯,跟你我一样,必须经历生、老、病、死的人生历程。当然,他跟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处,其中之一就是当他经历以上的过程时,他没有烦恼,他不会像凡夫一样哀嚎痛哭,不会忧伤

禅宗开悟因缘

或许大家常常听说禅宗门下,往往是在言下顿悟,于是就觉得开悟之事是灵然一句超象外,远处三乘不用修的,但是如果大家仔细阅读《指月录》和记录大禅师们生平的行状,就会发现开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以下以即

李炳南:未证真如应慎因缘

学重行解相应。解而不行,说食数宝;行而不解,多入歧途;两俱有过。今修净者;但曰念佛,求生西方,只知向果上攀缘,至于所念,如法与否,慢不加察。是于因力缘力,反而忽之,宁非不知务本耶?经曰:因地不真,果招

成就大器要有四个条件

◎ 大 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成功,学业、事业、养儿育女皆能有成。而常言道大器晚成,许多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一棵树也得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打方能长大。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经不起时间的磨炼,经不

李炳南:李老居士的学佛因缘

区区学佛因缘,自幼受家庭熏习,但以种种关系,其间若断若续,一直到三十岁以后,才可说是有信仰。此是沾了苏州弘化社的光;因以前所读之经无非是《金刚》、《楞严》、《法华》、《圆觉》之类。其实是囫囵吞枣,望文

李炳南:李炳南居士的皈依因缘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房,勒索民饷

李炳南: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

佛陀之圣号为何十种,以何因缘而称呼?答:佛陀十号,并非姓氏之称,乃就其德能之大而显者,定有十种称颂耳。如今称赞人曰,某公吾兄先生,是三号焉。曰某公某长是良吏是正人是国家之柱石,是五称焉。中国以前之封号

杜甫与佛教的因缘

杜甫与佛教的因缘◎许美中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迁居河南巩县。杜甫早年研习儒学,二十岁时开始漫游吴越齐赵,过了十年左右裘怀清狂的生活。三十五岁以后到长安求官,不第。后两次献赋,

宿世因缘

宿 世 因 缘◎ 莲大士窥基的父亲尉迟宗,是唐代左金吾将军。母亲裴氏夫人因梦见掌中有月轮吞下而怀孕。据说窥基呱呱坠地时,红光满室,全家人都很惊喜,唯有他父亲深感不安,不知此子将来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道路。

本焕老和尚:念佛要有福德因缘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一直诵经到七点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一法师出家因缘◎ 弘 一在清朝光绪年间天津河东有一个地藏庵,庵前有一户人家。这是一座四进四出的进士宅邸,它的主人是一位官商,名字叫李世珍。曾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官任吏部主事,也因此使李家在当地的声名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 净 界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假。所以修净土宗的人,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相状,如果没有相状,没有办法修净土。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第一个、对名号功德的相状

要有容许异己存在的雅量

星云大师人是非常复杂的动物,有地域的不同,有性别的差异,有年龄的悬殊,有职业的类别,还有信仰、思想、兴趣、利害等种种的不同。人,虽然有这么多的差别因缘,但是彼此息息相关,要缘互助。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

做人要有大气象

◎ 南 山气象就是做人的气度、境界和景象。一个拥有大气象的人,不执迷于一时之得失,不计较于一念之取舍,万事万物在心中皆为匆匆过客,把生活打理得风烟俱净,又风生水起,心中拥有大胸怀、大写意、大格局。胸怀

修慧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作基础

净慧法师学佛就是向佛学习,学习佛是如何觉悟的。佛就是觉,《六祖坛经》上讲,迷即众生,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一念觉即佛。生佛之间,只是一字之差。看似简单,可是真要觉,却不是那么容易,这中间要克服种种困难

一切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

一切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静波法师交织爱与恨,是劫还是缘?一切也都只是因缘的一场会聚,有缘则聚,无缘则散。轮回,皆缘由爱恨情仇,父母儿女夫妻朋友,皆不出要债还债报恩讨怨。所谓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虽然

天下事皆有因缘

◎ 印 光【原文】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汝独不知身为人子,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静波法师《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离欲。你说那是不是功夫呢?绝对是功夫。我要再重复一遍曾经说的一句话: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所以,在家

人生要有好心情

人生要有好心情◎ 如 瑞你有个好的心情,一切负面的东西就给你转化成正能量了。那一个人要活得幸福,活得自在,不是说我在这个地方麻烦,我跑到那个地方就不麻烦了。佛法的智慧就告诉你,当下的麻烦事你能用智慧解

要有八种因缘,才能得到莲花化身

宣化上人谈到莲花化身,不是那么容易的,要修很多人所不能修的苦行,要有八种的因缘,才能得到莲花化身。第一种,至失命不说他过:不要说是小事情,甚至于把生命丢了,你也不讲他人的过错。即使只要辩说: 啊!那事

因缘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向钱看。钱,有那么重要吗?除了向钱看,世间上可看的东西太多了,有的人喜欢看山,有的人喜欢看水,有的人喜欢看书,有的人喜欢看人;也有人喜欢看各种表演、喜欢看各种奇人妙事,喜欢看电视、

学佛要信因果,做人要有道德

◎ 明 学我们佛教讲因果报应,做了好事情,将来得善报;做了恶事,将来得恶报。我们今生为什么得人身呢?我们上一世做了好事,所以这一辈子得人身。它今生做猫、狗、牛、羊了,它前世做了坏事情,这辈子就到畜生道

《阿含经》为佛学的基础教义

◎ 善 戒有句话说:学佛就要从阿含开始。更准确地讲:学佛要从阿含开始,也在阿含结束。为什么?因为《阿含经》本身是佛陀当时给弟子们开示说法的大集成,是佛陀说法的总纲,可以代表佛教的一切(《阿含经》属于三

胡小林:随缘,但不要自己制造因缘

等待因缘,不要自己制造因缘,自己制造的因缘往往是不好的,不是有个故事吗?说一个乌龟从海边出来了,从海边那个洞里头出来,出来以后一个小孩看见了,一个小孩看见这乌龟以后,他觉得天上有老鹰,因为老鹰吃海龟,

想赚钱要有正确的发心

想赚钱要有正确的发心达真堪布现在很多人都说,我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的事业,但都只是在嘴上这么说说。没有看破没有放下的时候,真正要做到很难。如果你完全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的事业,这样你在精神上不会有压力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

耶舍长者闻法的因缘证严法师佛说苦谛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苦之道,实是真道,更无余道。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因缘来时,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好好把握因缘,佛在

改变命运要修福修慧从因缘果报上来改变

惟觉法师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熏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

学佛要懂因缘敢承担

◎ 梦 参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上说:如果不至心,虽念我的名号,等于没有念;听到我的名号,不名为闻,也等于没有听到。这个含义就是你跟地藏菩萨这个因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听到名号,你没有什么信乐心,

佛教的十二因缘

佛教的十二因缘◎ 葛兆光人生都是痛苦的,仿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循环流转的苦难历程,从生到死,从死到生,处于生生不息的轮回之中的众生,好像没有办法逃出这种苦难的缠绕,这一生如此,下一生也如此。有人就说,西

把握因缘,带动良善社会风气

证严法师年轻人,是社会未来的希望。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已经成立十年了,十多年前,很多慈青还是不解世事的大学生,现在已经在社会各个角落承担不同的职业,扮演不同的人生角色。还有的一路深造,从硕士进修到博士,

皈依三宝而生天的因缘

皈依三宝而生天的因缘◎ 北魏吉伽夜 【经文】尔时。舍卫国须达长者以十万两金雇人。使皈依佛。时有一婢闻长者语。即皈依佛。命终之后生三十三天。于是往集善法堂。帝释以偈而问言。汝宿有何福。得生于天中。光

慈悲心与智慧是学佛的基础

如觉法师有些善友学佛很长时间,却始终无法找到修学的路径,要么以为修福行善就是学佛,要么以为诵经持咒就是修行。但是,这些都只是修学的方法之一,不是学佛的目标。因为我们学佛是要以解脱生命烦恼痛苦、成就清净

我认识金山活佛的因缘

我认识金山活佛的因缘乐观法师一提到金山活佛,马上就好像有一个蹲蹲跄跄蹢蹢躂躂类似济公活佛那副神情形状的影子映现在我的面前,我同这位带着神奇气氛的人物首次接触见面,那是在民国十七年的夏天,一个偶然的因缘

诸法皆是因缘和合

诸法皆是因缘和合◎ 果 如该怎么修行才能出苦离苦呢?首先,要知道一切皆是因缘和合的假有,并没有真实的存在。但是,因为自己还没办法体认、亲证这个的道理,所以仍要借假修行,等到你修到了净除妄念、妄觉、妄分

因缘所生法

因 缘 所 生 法◎ 梁启超一般人多以佛教为谈玄家,在后此各派佛学诚有此倾向,原始佛教却不然。释迦是一位最注重实践的人。当时哲学界最时髦的问题如世界有始无始,有边无边,身体与生命是一是二,如未死或不死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3、我的学佛因缘

3、我的学佛因缘徐恒志(一九五三年八月)我原籍是浙江镇海,父亲治儒学,能文艺,秉性明达、慈厚,常常济人的贫苦,解人的危急,曾以薪水收入,节衣缩食赡养族中鳏寡老少的生活几十年。在饱经忧患、阅历沧桑之后,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净 慧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七天的时间,转瞬之间就过去了。时间是迁流的,世事是无常的,人生也是短暂的,这都说明了世间一切事物的有限性。另外一方面,我们人的妄想、人的欲望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