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道人不懂道家真正的修命之法,不得不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行道路。一类人是修炼那些随处可见可学的道术,可这样的道术,却很难修成正果;另一类人的修炼,迷茫于难遇的修真法门。
1今天人们知道道门崇尚修命,却不知修命的方法
且说今天的那些人,都认为道家、道教的长处是修命。可这些道士们,也不懂道家真正的修命之法,这就导致他们不得不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行道路。一类人是修炼那些随处可见可学的道术,可这样的道术,却很难修成正果;另一类人的修炼,迷茫于难遇的修真法门。
例如,炼五脏吐纳气诀的,采日月星辰等七耀之光精华的,用意念观想体内的,天天推拿按摩的,对着山水树木吐故纳新的,日夜诵读经文咒语的,含水画符的,叩齿集中意念调神的,夫妻分居禁绝房事的、辟谷绝粮食气的,意念集中肉体局部而闭气的,意守两眼之间的山根部位追求生理反应的,靠炼阴精去奢望补脑的,学九浅一深房中术的,以及那些吞食金属化学烧炼丹药与进食草药补品的,等等这些道术,都是大家容易学到,却难以成道的法门。
2所以修命难以成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以上的这些方法,不是修真的大道,修真者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还是难以获得修真的效果。但这些炼养方法,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如果按照这些方法,刻苦地日夜修炼不缀,会起到一些祛病强身的作用,甚至可以免遭陡然的横祸。但这些方法,修真者一旦中途停下来不炼,所获得的功效,则会渐渐失去。如果还希望这样的方法,对修真者带来永恒的修道意义,实现还婴返老,白日飞升的得仙真果位,不也就难上加难了吗?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感到万分的痛惜。
在道门的这些道术中,也只有炼闭息的法门,相对我上面列举的道术,还算实用。一个修真者,如果能够不断地杀机、死机,这个闭息法门的功效,就跟佛家二乘坐禅的功效差不多,如果进一步地勤苦修行,这个闭息法门,也可以入定出神的啊。然而,人类的思维意识,对修真来讲,都是属于后天阴性的东西,是修炼的阴神,不是道家炼金丹的阳神,也就不能获得驻世延年的永恒之躯,命是得不到保障的。所以,要实现无生的果位延长,这些人只有靠不断地抛身入身,投胎夺舍,去实现驱壳的延续。这样去做,既然是没有获得金汞返还的大道,又怎么能够做到回阳换骨、白日而升天的成仙呢?
3金液还丹难遇而易成 , 那么应该如何修炼?
炼道家的金液还丹,则是很难有机缘相遇,又非常容易成功的大道,炼金丹的根本要点,是要明白什么是阴阳,什么是性命,更要明白道家的道论,这个宇宙的最高法则,才能让性命合二为一,这如同一阴一阳的日月,运行于宇宙黄道中。性命这个阴阳,也跟太阳月亮一样,是要归聚于中黄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也应归聚于人性的中道。太阴少阴、太阳少阳四象,也应返还于阴阳性命。
这些就丹书说的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的含义,所预示的是阴阳交媾的道理。只有阴阳性命合二为一,假以时日的修真,才能出现玄珠有象,太乙归真的修命证果。修真者的这种顿悟,是在片刻之间,就能永保无穷逸乐的。
炼金丹的密要,还不光有这些,还有防危虑险,还有慎于运用抽添,还有养正持盈,这其中的关键,是在于怎样守雌抱一,如此修持下去,自然可以复还本真,命宝到手。时候到了,自然会慧剑成形,顿悟圆通,神化莫测,名列仙班,号称真人,这才是大丈夫功成名就的时候啊。
要明白道家的道论,这个宇宙的最高法则,才能让性命合二为一。
【原文】
且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理出两端,有易遇而难成者,有难遇而易成者。如炼五芽之气,服七耀之光,注想按摩,纳清吐浊,念经持咒,噀水叱符,叩齿集神,休妻,绝粒,存神闭息,运眉间之思,补脑还精,习房中之术,以致服炼金石草木之类,皆易遇而难成者。
以上诸法,于修身之道,率皆灭裂。故施力虽多,而求效莫验。若勤心苦志,日夕修持,止可避病,免其非横,一旦不行,则前功渐弃。此乃迁延岁月,事必难成,欲望一得永得,还婴返老而变化飞升,不亦难乎?深可痛伤。
其中惟闭息一法,如能忘机绝虑,即与二乘坐禅颇同,若勤而行之,可以入定出神。奈何精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常用迁徒之法,既未得金汞返还之道,又岂能回阳换骨,白日而升天哉?
夫炼金液还丹者,则难遇而易成,要须洞晓阴阳,深达造化,方能追二气于黄道,会三性于元宫,攒簇五行,和合四象,龙吟虎啸,夫唱妇随,玉鼎汤煎,金炉火炽,始得玄珠有象,太乙归真,都来片饷工夫,永保无穷逸乐。至若防危虑险,慎于运用抽添,养正持盈,要在守雌抱一,自然复阳生之气,剥阴杀之形。节气既交,脱胎神化,名题仙籍,位号真人,此乃大丈夫功成名遂之时也。 -《悟真篇》原序
作者 | 高帅
End
问:佛教有何原因要分宗派?自古以来有分几宗派?(庄庆贤)答:佛法无量,门类繁多,如天有日月风云,似地有山海草木。人无绝世之资,何能遍学遍通,必不得已,故有择类专一之举,如世学之设专科然,于是而宗派出焉
问:广大之宇宙是何原因造成的?(妙元)李炳南答:来函中言,常与朋友谈佛,每遭不易解李炳南答,故来质问。居士学佛未久,何能先谈此等问题,莫若埋头读书,到时自能明了。就以此问而言,详细则连篇累牍,简要恐不
不管修学哪一个宗派,修学哪一个法门,都要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净业三福。从我们净宗来说,老法师为我们提出了五个修学科目,那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大愿王。这是老法师给
◎ 生 西纵然是胸怀宽广之人,如果性情疏懒,那么很多事情也不可能圆满成办,就像海底之石一样无利无害,此也是放逸所生之过失。有些人胸怀宽广、心胸大度,对事情的得失并不斤斤计较。他人骂他几句,或当面指摘其
◎ 元 音 现在的人学佛不得力,有多种原因,大概分起来,不外下面几种:第一、心外求法。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学佛必须要自学、自修、自证。第二、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
◎ 禅 心依照《中阿含经》,很久以前有轮王出世,名叫顶生,奉持斋法并修行布施,国中有贫困的人就给他财物,后来经历很长时间,然而国中还是有贫穷的人,又没有给他财物,因穷就偷盗别人的财物,被主人捉拿捆绑,
贫苦及多病的十种原因贫苦的十种原因1、亲自窃盗他人财物。2、教别人偷盗。3、看见别人偷盗,加以称赞。4、看见别人偷盗,心生欢喜。5、侵犯或剥夺圣贤维生的物品。6、减少或撤走父母的维生物品。7、看见别人
大安法师 因果的法则是决定不虚的。经云,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 人活在这个世间上,为什么有的贫穷,有的富贵?社会地位有的高贵,有的低贱?有的坎坷痛苦一生,有的非常安逸快乐一生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
今天的道人不懂道家真正的修命之法,不得不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修行道路。一类人是修炼那些随处可见可学的道术,可这样的道术,却很难修成正果;另一类人的修炼,迷茫于难遇的修真法门。1今天人们知道道门崇尚修命
壹特异功能,其实就是人的本能。通过修行,人人都可以拥有。我知道,很多人练过气功,对修道、宗教等事情很感兴趣,可是练了多年,也没出功能。这里原因有两个,一是你没得真传,二是你目的不纯。没得真传这个原因好
佛法论梦之起缘,约分为五: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经验影像),五行引起(未来事实)。梦之起作用者,乃独头意识,亦称独影意识。相当于心理学上之潜意识。意识具分别明了功能,独头意识乃意识之影子。独于睡眠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可您是否发现:刚开始运动时,头几年是少生病了,体质也强壮了。可再往后,即便多锻炼,也没少进医院,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这往往都是重运动轻食疗而导致的。很多中老年人每天花几小时运动,可饮
一般女性40岁以后,皮肤开始变黑,嗓门变粗,腰围增加,肚子凸起。然而,宋美龄60多岁时,仍然身材适中,体重始终保持50公斤左右。她的肌肤依然白净,柔软润泽,青春焕发,光彩照人。80多岁,面容依然姣好,
膝关节是人体下肢支撑身体最重要的关节,太极拳运动虽不是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但由于练习过程中要求身体放松下沉,下肢松胯屈膝,经常有一腿支撑重心,所以对腿部力量的要求很大,膝关节的正确锻炼则更要。 一、
◎陈亦新:您认为事部瑜伽有作用吗?●雪漠:当然有作用。当你还没有真正契入空性时,你必须借事部瑜伽来净障、生起信心、集聚资粮,用宗教仪式净化你的心。这时,世俗中的许多东西还会污染你的心,你就用事部的那种
【经典原文】(佛言):睡眠集会之为事,又懒惰而不精进,忿恚为自之标识,此是败亡者之门。--《经集》【白话解】天神请问:请教为何有人生活中会遭受失败甚至毁灭,请世尊告诉我们,关于他们遭受失败甚至毁灭的原
释迦牟尼佛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满时逢此佛出世,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得燃灯佛受记,将在九十一劫后的贤劫成佛。在佛经中所记载的许多佛﹑菩萨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燃灯佛到底是什么佛?由于燃灯佛曾是释迦佛因
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佛是全知,但不是万能的!学佛的目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回归宁静、光明、智慧的本心;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的众生能够究竟解脱,能够离苦得乐。学佛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读经也不是高深莫测
来自:佛光大辞典:业与报并称。意为业之报应或业之果报。谓由身口意之善恶业因所必招感之苦乐果报。或指业因与果报。又作业果。佛教伦理的因果律是一种必然的伦理律令、伦理规则,这一律令在佛教经典中得到反复申述
我们就生活在因果里,今天的果,是因为昨日的因,今天的果里,又含藏着明日的因,因和果相互牵连,有因就会有果,因和果本为一体,果里含藏着因,因里含藏着果。因和果循环不断,互为牵连。世间万物,因因缘和合而成
相传在禅宗创立时,佛祖赐给摩诃迦叶两件宝物,一件是紫金钵盂,另一件就是木棉袈裟,那时候,佛门弟子一般是依靠布施和乞讨为生,经常居无定所,风餐露宿,而佛祖传下的这两件“温饱”器物倒也非常的实用。公元52
说起佛教中的“三藏”,就要从佛教典籍的分类说起了。佛教典籍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分类: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类,可以分为经、律、论三种。这三种合称为三藏,也叫大藏经;按照佛教的派别来分类,可以
大乘庄严经论卷四亦举出设立三藏之九种原因,即:(一)为对治疑惑,故设立修多罗。(二)为对治受用之二边,即令远离乐行之边、苦行之边,故设立毗尼。(三)为对治自心之见取,故设立阿毗昙。(四)为说三学,故设
我们随喜的对象不仅仅是诸佛,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对他们一丝一毫的善举也要表示随喜。我们不仅对诸佛菩萨所有成就的一切功德表示随喜。对一切众生的善行或幸福也要由衷地欢喜,由衷地随喜赞叹。随喜赞叹的内容是一切
舍利子是一种结晶体。舍利,梵文(śarīra),译为设利罗,是指人的遗体、尸骨,而舍利子就是从遗体烧出的结晶体。舍利子是个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结晶,也是说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见证,可以坚定弟子修行。因此佛
“劫”这个词儿,在佛教中并不是灾难或磨难的意思,更不是玄幻电视剧里“度劫”的那种说法。佛教里的“劫”,来源于梵语Kalap,其实是古印度的一个时间单位。佛经中,有一些时间跨度超乎了普通人的想象,无法用
1、人家侮辱我、欺负我、占我便宜,如果我们能忍下来,不去斤斤计较别人占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挂碍它,这样,不但宿世业缘消除,且当下便能平静无事,又能增长福慧,延长我们的寿命。2、有功夫的人,耳朵不听人的是
真心被埋没,真心给失落,真心被迷失,真心被六尘所覆盖,主要由于我们没有认知它、肯定它、珍惜它,其错误原因如下:一、为形所役人的一生,忙忙碌碌,就是为这个肉体服务,我们所有的念头动机,都是根据肉体产生,
我们皈依三宝了,就要听佛的教导,修持佛所教的方法,跟着这些僧众、善知识们学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各自的愿望:求世间福报的一定能得世间福报,远离世间的这些恐怖;求自我解脱的一定能获得自我解脱,远离轮回之恐
不杀生是佛门中的根本五戒之一。根本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门中的不杀生,包括一切众生——有情识的生命。为甚么呢?因为佛门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既然众
魏朝邺中神光(慧可)大师,学问义解当世第一。达摩大师从印度来,神光大师到少室峰去,要拜他为师。达摩大师面壁坐著,却不和他说话。有一天晚上下大雪,神光大师站在庭院中站到天亮。雪都积高到超过了膝盖,达摩大
饿鬼道是佛教六道轮回中的一道众生。又作饿鬼趣。按鬼类中有夜叉、罗刹等具大威力者,故新译单称鬼,而不加‘饿’字。然旧译之经论则多称饿鬼,盖鬼类中以饿鬼最多之故。 饿鬼的痛苦比地狱略少,但比畜牲道大。如果
确实,木制佛像又烧不出舍利,那只是佛的象征。佛在自性之中,心中有佛是关键,礼佛、供佛、定时课诵确实算是一种形式。但是,如果没有这些作为提醒和保障,时间一长,还有几人能够确保自己学佛的初心不改呢?好比一
一、【怀疑心、起恶心、不诚心】,有这三种心,持咒必不如愿。什么是起恶心呢?就是害众生之心。恶心尚且如此,做恶事当然更不好了,比如杀生、邪淫、偷盗等这些统统包括在里面。二、【吃肉、喝酒、吃五辛、淫欲、在
过去生在人道造了中品的十恶业,会直接堕落畜生道。一身行恶,二口行恶,三意行恶,四从贪而起诸恶,五从嗔起诸恶行,六从痴起诸恶行,七毁骂众生,八恼害众生,九施不净物,十行于邪淫。亦或多生业熟而忽牵其报,他
为什么是「打七」?不「打六」、「打八」呢?有两种说法:一、打七是要打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第七末那识是轮回的祸首,因为它执着现前虚妄的身心为自我,安于此三界牢宅而不思脱离,所以修行即要破除此第七识达到
朝圣要求我们离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中的很多人都喜欢旅游,四处去游山玩水,可能比我去过的圣地还要多。朝圣就是抛开自己生活中的一切琐事和内心的挂念,然后加入朝圣之旅的行列。朝圣同时也是在帮助我们去更好的
附体大致分为:精魂鬼魅附体;神祗附体;天魔附体三大类。这三类附体的情况,其原因也是多样的,也有相通的原因和各自不同的原因。精魂鬼魅附体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宿债恩怨”,宿债就是过去世与那些精魂鬼魅有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