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修头陀行与安贫乐道
2025-01-22 12:06

在佛教,像摩诃迦叶,他所示现的就是修头陀,修头陀行的十二种法。他是不能住在屋子里面的,要树下宿的,他不能有多余的衣服的,就是三衣的,而且是粪扫衣,一般佛教讲粪扫衣就是人家不要的,抛掉的东西,你拿来洗一洗,然后补一补,又叫纳衣。那你也不能接受别人供养,你只能托钵。托到了就吃,托了七家托不到你就得回来,挨饿。十二头陀行就是叫抖擞啊,就是把所有的物质欲望降低到最低限度,这样把你全身心都投到你的道业上。还住冢间,住在坟墓中间。摩诃迦叶到了晚年的时候,佛很怜悯他,说你不要去修头陀行了,现在有很多长者都供养了像竹园精舍、只桓精舍,这些精舍都是装备很好啊,条件设备赶得上皇宫啊,就叫他住在精舍里,但摩诃迦叶不同意。摩诃迦叶他原来的身份可是很高贵,贵族出家,婆罗门种姓,家里是巨富的。然而他一出家就修这个非常非常艰苦的头陀行。所以他觉得我住在精舍那么舒适的地方,我看不到一块白骨,听不到一点野兽的声音,我的道心怕提不起来,还是请佛陀您慈悲,允许我住在坟墓之间为好。佛陀最后就赞叹:有头陀行就会有佛法的存在。一个修头陀行的比丘和更多的比丘修这种苦行,它使僧团就有力量。反之一个修道人,他很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就完蛋了。他要穿得很豪华,他要坐名牌的汽车,等等这些,追求这些,他的道心就会下来。

像颜回,我们知道,就是儒家的安贫守道,“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他住在那个穷乡僻巷,吃饭都成问题,任何人生活在那样的窘境当中,那是经受不住那样的一个忧愁的。但是颜回住在那里,还是不改其乐啊!这个是很有意思的。你不要说住在那,哎呀,我无奈,我没办法,我没本事,我就这样了,因为没办法。那不行,你没有快乐不行,你要在那里有快乐。他快乐在什么地方?因为颜回作为孔子的一个得意弟子,他能够做到三月不违仁啊。三个月这么长的时间,跟他的仁心能够吻合,能够符合呀。他在这个仁心的本体上,他获得了一种生命的快乐。用佛教的话来说,他有一份法喜啊。这个法上的喜悦,是超过一切感官的快乐的,大家以后可以体会一下,你享受财色名食睡种种的快乐,那些快乐非常短暂,但是它非常有强度,但强度里面它马上会转化,乐极生悲,这些东西。但是法上的喜悦,它是持久的,它是弥漫的,它是真实的,它不会转化的。你只要享受到一次法上的快乐,你就会觉得这个感官的快乐是毫无价值的。所以颜回他能够有这种的境界,孔子就赞叹他,“贤哉,回也!”。颜回不幸短命死了,那孔子都是“天丧予!天丧予!”啊,痛心啊。这些,他就能够安贫,安贫是什么,为了守道。

End

送长沙赞头陀

送长沙赞头陀刘禹锡外道邪山千万重,真言不发尽摧峰。有时明月无人夜,独向昭潭制恶龙。           摘自《全唐诗》卷365

头陀的简介

相信人们听说过头陀的,这是佛教的用语。也译作杜多、杜荼、投多、偷多、尘吼多,是佛教僧侣的一种修行方式,通常称为头陀行、头陀事或头陀功德(dhūta-guna)。修头陀行的人的称为‘头陀行者’。亦作“

修头陀行与安贫乐道

在佛教,像摩诃迦叶,他所示现的就是修头陀,修头陀行的十二种法。他是不能住在屋子里面的,要树下宿的,他不能有多余的衣服的,就是三衣的,而且是粪扫衣,一般佛教讲粪扫衣就是人家不要的,抛掉的东西,你拿来洗一

大迦叶尊者的悲心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

一、自利利他的头陀行(一)佛赞头陀行头陀行在佛经中或说有十一法,或说有十二法。这种行法的特点是知足寡欲而勤苦修道,衣及卧具则齐三衣、着粪扫衣、随得敷具,食则乞食、一坐食、一时食、无嗔心食,住则阿练若处

佛教的头陀苦行法

佛教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般都觉得是一种既不主张苦行也不同情纵欲的中道教,说到苦行大概多数人都会认为是外道修行法。其实,佛教也强调苦行,不信你打开三藏典籍,就会发现现在众多的经论中,都有关于头陀行的介绍。

十二头陀行是什么意思?

此十二种头陀行是住持佛法的表现,只要有人行头陀行,佛法就久住于世。要是无人行头陀行,佛法就灭了。十二头陀行,即:1、著粪扫衣。什么是粪扫衣?即是一般人已经不要的衣服或布,丢在垃圾桶,出家人将这种衣服捡

头陀是什么意思?十二头陀行是指什么?

头陀,又名头陀行,是梵文(dhūta)的译音,译为抖擞,谓抖擞衣服饮食住处三种贪着之行法也。即甩开衣服(著弊纳衣、但三衣)、饮食(常行乞食、次第乞食、受一食法、节量食、不得饮浆)、住处(在阿兰若处、冢

头陀第一的迦叶是谁

大迦叶出家后,安心修习头陀苦行。他不愿过竹林精舍或祇园精舍的僧团生活。他喜欢的是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他认为尸臭和白骨,对修无常、苦、空、无我、不净观等,大有益处。迦叶一派的人,认为修头陀行要

迦叶执着于头陀苦行 佛陀涅槃后集结佛经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着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着,见不到

达摩头陀行及其律学意蕴

头陀行是早期佛教最常见的一种修持方式。尽管佛陀反对偏执于苦修,但佛教作为“少欲知足”的信仰系统,其发展的极致必然是对苦行的推崇。达摩“二入四行”说,虽有无限的发展向度,但其“四行”说可看作是头陀行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