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修悟六原则
2024-11-11 12:16

修悟六原则

◎ 德清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遗。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玄妙 :以此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覆处,更无玄妙。工夫若到,自然平实。盖由吾人知解习气未净,内薰般若,般若为习气所薰,起诸幻化,多生巧见,绵着其心,将谓玄妙,深入不舍。此正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亦名见刺。比前麤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细流注生灭,亦名智障,正是碍正知见者,若人认以为真,则起种种狂见,最在所忌。

第二不得将心待悟:以吾人妙圆真心,本来绝待,向因妄想凝结,心境根尘,对待角立,故起惑造业。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单单提此一念向前,切莫管他悟与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将去,若工夫到处,自然得见本来面目,何须早计?若将心待悟、即此待心、便是生死根株。待至穷劫,亦不能悟,以不了绝待真心,将谓别有故耳。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厌,多成退堕。譬如寻物不见,便起休歇想耳。

第三不得希求妙果:盖众生生死妄心,原是如来果体。今在迷中,将诸佛神通妙用变作妄想情虑,分别知见;将真净法身,变作生死业质;将清净妙土,变作六尘境界。原成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治红垆,陶镕万象。即此身心世界,原是如来果体;即此妄想情虑,元是神通妙用。换名不换体也。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门,则取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勤下生。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知见。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

第四不可自生疑虑:凡做工夫,一向放下身心,屛绝见闻知觉。脱去故步,望前眇冥,无安身立命处。进无新证,退失故居。若前后筹虑,则生疑心,起无量思算,计较得失,或别生臆见,动发邪思,碍正知见。此须勘破,则决定直入,无复顾虑。大概工夫做到做不得,正是得力处,更加精釆,则不退屈。不然则堕忧愁魔矣。

第五不得生恐怖心:谓工夫念力急切,逼拶妄想,一念顿歇,忽然身心脱空,便见大地无寸土,深至无极,则生大恐怖。于此若不勘破,则不敢向前。或以此豁达空,当作胜妙,若认此空,则起大邪见,拨无因果,此中最险。

第六决定信自心是佛:然佛无别佛,唯心即是。以佛真法身,犹若虚空,若达妄元虚,则本有法身自现,光明寂照,圆满周遍,无欠无余。更莫将心向外驰求,若舍此心别求,则心中变起种种无量梦想境界,此正识神变现,切不可作奇特想也。然吾清净心中,本无一物,更无一念,凡起心动念,即乖法体。

今之做工夫人,总不知自心妄想,原是虚妄,将此妄想,误为真实,专只与作对头。如小戏灯影相似,转戏转没交涉,弄久则自生怕怖。

又有一等怕妄想的恨不得一把捉了,抛向一边。此如捕风捉影,终日与之打交涉,费尽力气,再无一念休歇时。缠绵日久,信心日疲,只说参禅无灵验,便生毁谤之心,或生怕怖之心,或生退堕之。此乃初心之通病也。此无他,盖由不达常住真心,不生灭性,只将妄想认作法耳。这里切须透过,若要透得此关,自有向上一路。只须离心意识参,离妄想境界求。但有一念起处,不管是善是恶,当下撇过,切莫与之作对。

缔信自心中本无此事,但将本参话头,着力提起,如金刚宝剑,魔佛皆挥。此处最要大勇猛力、大精进力、大忍力,决不得思前算后,决不得怯弱。但得直心正念,挺身向前,自然巍巍堂堂,不被此等妄想缠绕。如脱韝之鹰。二六时中,于一切境缘,自然不干绊,自然得大轻安,得大自在。此乃初心第一步工夫得力处也。

以上数则,大似画蛇添足,乃一期方便语耳。本非究竟,亦非实法。盖在路途边,出门一步,恐落差别岐径,枉费心力,虚丧光阴。必须要真正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所谓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其所行覆,可以日劫相倍矣。

要之,佛祖向上一路,不涉程途,其在初心方便,也须从者这里过始得。

摘自《初心修悟要法》

End

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开,都在看别人的错误;一张嘴巴,都在讲别人的过错。人永远是烦恼的动物,从早到

诵经念佛应该注意的五个原则

倓虚法师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异。皆由浅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诵经念佛。念至功夫纯熟,心中自然清净。平日应注意者:(1)即佛之戒律须守,对外面环境之奢侈繁

因果业报的四个根本原则

因果业报的四个根本原则◎ 智 敏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乐果;造了恶业的话,感的果决定是苦果,不会错的。不可能说我造了很多善业结果受苦了,造了好多的恶业反而受乐了,这个是没有

修悟六原则

修悟六原则◎ 德清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遗。此中病痛,略举一二。第一不得贪求玄妙 :以此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

人生自我修炼的基本原则

文:宗源养生道文化 丁于勤(志明)做人做事是人生的一大学问,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东西,塑造人生,创造事业,寻找温馨的港湾,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懂得交流过程中的自我修炼与底线,也可以

印光法师:放生需遵循“三不定”原则

《印光法师文钞》: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注解】:应当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须阻止他人吃肉?为了实现放生目的

静波法师:面对广告要有原则

面对教义的宣传现今的世界,被广告力量弄得相当眩惑。广告弄得你头昏目眩的,到处都是向你介绍吃的、用的、玩的、各种各样的很多东西。当你一旦需要某种东西的时候,你就会被这些广告所诱惑。身不由己呀!你想离开它

心中心法修行的基本原则

心中心法修行的基本原则,三个字:不着相。问:执着于“不着相”,这也是一个执着。答曰:是的,就是用这个执着,破掉所有的执着,破到最后,即使这个不执着,也是会破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念佛的就一心念去,

迦那提婆尊者的破斥原则

提婆著作以“百”字命题,就表示着破灭一切之意,所以他对龙树学说发展之处,也是在破斥的方面。他的破斥原则与破斥方法都比龙树彻底。首先,在破斥原则上。一上来他就确定了破他执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龙树的《中

佛七的管理原则

一、严格管理。严格是爱,放松是害。佛七应有的理念、意义、价值、功用、神圣、感悟、超越都是在严格中体现出来的。没有严格就没有意义,反有罪过。师父要严格管理佛七,对一个人的放纵式的慈悲,就是对所有人的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