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玄奘之路,此生只为一事,此事只为今生
2024-11-21 13:05

如果有什么事想要去做,

那就去做,因为你永远准备不好。

生命极其短暂,短到,

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都不够。

更不要说用来犹豫,以及妥协。

无魂兮无求乎永生,

竭尽兮人事之所能。

你要相信:

信深则愿真,愿真则行切,行切则事成。

金钱、时间、技能、人脉,

这些相较一颗发愿的宏心,

都是那么渺小,无关紧要。

只要你有足够强大的愿望,你就是不可战胜的!

13岁的时候,他在洛阳净土寺出家。

大理寺卿郑询问他:出家亦何所为?

他答: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继承如来的佛法,能够将佛教发扬光大、广度众生。)

如果一个人,他不知道自己生命的目的,

他的一生都将在迷雾中耗尽。

他用8个字的回答,贯穿了自己的一生,

像一盏明灯,成为生命的指引。

历史上,他被叫做玄奘。

27岁那年,不顾朝廷的禁令偷渡玉门关,

为寻求佛法而西行。

19年时间,110个国家,5万里旅程。

三千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黄沙漫天,苍烟落照,褴褛袈裟。

宁可向西而死,不可面东而生。

历经大漠雪山,命悬一线。

丛林流沙,九死一生。

险遭徒弟暗杀,受到守城军士厚待,

与高昌国王结义金兰,

在异国他乡获得无上的尊荣与敬仰,

却仍不忘初衷,放弃供养,

返回东土普法众生,

直至圆寂,终成一代大师。

尽管在佛祖悟道的菩提树下,

他也曾悲伤懊恼,忍不住失声痛哭。

他说:佛祖成道的时候,我不知流落在哪里;

为何等到佛法调落,我才赶到这里?

当一路求索后,最终发现

印度人自己都快忘记了佛陀的历史时,

他没有任何抱怨,他依然信他所信。

生死大海,谁做舟楫。

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我们总是希望有一个真真实实

丰盛的果实就在不远处,才会前行。

但佛的真谛,它不在印度,也不在大唐,

在求法的路上。

此生只为一事,此事只为今生。

这个从未怀疑过的人,怎能不令人动容。

忘记和放弃是聪明人会做的事情,

它能让人游刃有余地获得体面与舒适。

但是他选择坚持,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坚持

有着超越体面和舒适的精神力量,

哪怕过程是孤独的,

但孤独亦是强者才有的选择。

这条路成了强者之路,

也叫玄奘之路。

勇敢的人在这条路上,

会一直奋不顾身地勇敢,

拥有绵延不绝的力气。

除了自己,他们不会被任何人打败。

传大道于案牍,献己身于荒蛮。

虽劳形于戈壁,盖授业之必行。

1300年后的今天,不要以为玄奘走了!

在探索得不到合理解释而困惑,

在为自己热爱的领域绞尽脑汁的创业者身上,

玄奘的精神一直在延续。

他们正在书写着一个个新的传奇。

End

只为无明不了绝

◎ 拾 得君不见三界之中纷扰扰,只为无明不了绝。一念不生心澄然,无去无来不生灭。摘自《经典偈语》

“三车和尚”窥基法师:玄奘认定的衣钵传人

窥基是唐朝一代法师玄奘的高足弟子。窥基之于玄奘,犹如子夏之于孔子。孔子学说须有子夏辈西河传经,方可阐扬宏发,广被于世;而玄奘之学,窥基不仅有克绍箕裘力,且具后修转密的功绩。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天天在

玄奘大师赞

◎ 演 悟 偃师有人杰,陈神好儿郎;舍俗净土寺,披剃名玄奘。 首闻涅槃经,后学阿毗昙;穷究三藏理,解疑遇迷茫。 为求瑜伽论,冒险辞家乡;孤身行万里,两出玉门关。 流沙逾八百,瘦马踏荒凉;白骨为路引,日

玄奘法师到凉州

◎ 觉 悟玄奘法师遍谒了各位大师,广泛吸收了各家的学说,经仔细推求,发现各有所主,按之佛经,有合也有不合,无所适从。因此发誓亲自到西方向人求教疑难之处,同时取得《十七地论》来解众疑,这《十七地论》就是

刘素云:看破、放下,是成佛必由之路

一、听经明理是看破放下的基础1.会听经、读经。不执著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不要拿凡夫之意解如来真实义。2.听有所悟。悟是我的心,要用心听,要用诚敬心去听,才有所悟。3.悟有所行。悟到的要落实生活中,

玄奘大师纪念

◎ 温金玉如果说到中国佛教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出家人,非大唐三藏法师玄奘莫属。因小说《西游记》的缘故,唐僧家喻户晓,是一个妇孺皆知的人物;撇开小说的虚拟,仅从佛教自身发展的历程来说,玄奘法师的卓越贡献也可

玄奘法师

◎ 汤用彤玄奘法师(602-664)俗姓陈,名祎。隋仁寿二年生于缑氏之陈堡谷,即在嵩山少林寺之西北。兄弟四人,法师最幼。其第二兄长捷先出家,住于东都净土寺。因其奖劝,法师十三岁出家于洛。好学不倦,跋涉

海上丝绸之路与佛教

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议是我们初次召开的专题会议,可以说现有的研究做的初步工作,今后将会越来越丰富。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基本上还是处在介绍阶段,谈不上深入的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佛教,其实放

刘素云:今生的任务就是去极乐世界

念佛法门我们这一生遇到了,你是福报大,你是运气好,就看你知不知道珍惜,你遇到了如果你又错过了,那就太遗憾了。因为什么?你遇到这个法门就是说你机缘成熟了。什么机缘?成佛的机缘。我们修行人不就是要成佛吗?

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 善 知 家喻户晓的唐朝玄奘大师,西元六〇二年生于河南陈留。自幼出家,遍学涅槃、毗昙、摄论、成实、俱舍等诸经论。由于当时诸家对佛教经典解释不一,众说纷纭,玄奘于是发心前往天竺求回唯识学的原

玄奘传译般若经典

我们通过两部经典来分析玄奘与般若经典之关系:一、玄奘与《维摩诘经》玄奘在国内研习《维摩诘经》情况在众传记中唯有《续高僧传》有一句简短的记录: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因为众传均无记载,通常也就不把研习《维摩

幸福之路

幸 福 之 路◎ 钟 丹 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这句话或许想要告诉我们: 如果不注重内在修养,只关心外在的东西,想要获得幸福是不可能成功的。现下社会过于浮躁,人们极易陷入利益至上、

和谐与平静才是生活之路

和谐与平静才是生活之路◎ 宋天天从前,有一位很爱思考问题的王子。有一天,他问他的老师: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老师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

今生来世 种因得果

◎ 证 严 佛学千经万论,莫非论心、行、业、果。人的一切动作无不由心起,心可以带来社会的和乐;也可以造成社会的戾气。人与人之间有和睦的爱念,社会才有祥和的气氛。若是一念偏差,就容易招来暴力。有粗暴的

《药师经》的出现及玄奘的再译

◎ 李 翎 这个题目清楚的表述是玄奘为什么再译《药师经》? 笔者认为这个现象的背景就是道教。 佛陀教法,去仪式化、反对肉体成仙,这些都在《药师经》中得到强调。尽管如此,按传统印度观念,医师虽然治病救人

敦煌佛教发展的前世今生

◎ 魏健鹏佛教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土,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而日益兴盛。魏晋十六国时期,河西的佛教活动声势浩大,这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历史环境有着必然的关系。河西地区是中原至西域的必经之路,佛教传入应该要早于

修行之路

◎ 大 愿用占察轮能够改变现实的困顿,不要夸夸其谈,这是一个根本的窍诀。我们遇到烦恼的时候不要到外面去找原因,而要向内去照亮自己的习气。习气是什么?习气是过去恶业的等流。我宿世有十恶业,有哪一些恶业?

今生钓鱼来生要饭,因果循环报应不虚

宣化上人有几句话讲因果报应:今生不笼鸟 来生不坐监今生不钓鱼 来生不讨饭今生不杀生 来生无灾难今生不偷盗 来生无抢案今生不邪淫 来生不婚变今生不妄语 来生无欺骗今生不醉酒 来生不狂乱你今生若不笼鸟,不

玄奘之路,此生只为一事,此事只为今生

如果有什么事想要去做,那就去做,因为你永远准备不好。生命极其短暂,短到,用来做自己喜欢的事,都不够。更不要说用来犹豫,以及妥协。无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你要相信:信深则愿真,愿真则行切,行

今天感恩节,感恩今生相遇的每个人

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份人和人相处,靠的是一点诚意知音是贴切的默契知己是完美的深交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男人的魅力不在于有多少钱长得有多帅而是遇事有多大担当女人的魅力不在于长得多

三毛:读书只为自己高兴

文 | 三毛世上一日,书中千年,但觉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落花流水,天上人间。我喜欢,将读书当作永远的追求,甘心情愿将余生的岁月,交给书本。如果因为看书隐居,而丧失了一般酬答的朋友,同时显得不通人情,失

欲知来世果 今生作者是

【经典原文】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楞严经》【经文解释】办道的先决条件--深信因果无论什么人。尤其想用功办道的人。先要深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为。不要说办道不成功。三涂少他不了。佛云。欲知前世因

林语堂的信仰之路

林语堂(1895.10.10-1976.3.26),福建省平和县(今属漳州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被称为文学大师、幽默大师。对中国儒、释、道皆有研究的大师林语堂在文中讲道:三

追寻河北保定雄安新区净业寺的前世今生

据考古证实:保定市安新县三台镇大寺坡有着将近5000年的历史,属于新石器时代,是仰韶文化的一部分。追溯到战国,三台亦是燕、赵边界的军事要地。据《城冢记》载:燕赵分易水为界,筑三台城登降以耀武。汉代赤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