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雪漠:人类所有烦恼都源于分别心和执著
2024-12-10 11:07

人类所有烦恼都源于分别心和执著

要永远记住,人类的所有烦恼都源于分别心和执著。你富有,我贫穷,我就痛苦;你美丽,我丑陋,我就烦恼;你对他好,对我不好,我就失落……烦恼的起源,就是分别心。有了分别心,才有执著,才有愚昧,才有贪嗔痴慢妒;烦恼不尽,才会产生妄想,六道轮回由此而生。

2008年的时候,我作为“甘肃小说八骏”的一员到上海,参加过复旦大学的一次活动。在这次活动力,有一位叫金理的博士说,他不小心把皮包丢了,皮包里有他所有的证件,还有许多票据,还有很多钱。他心情坏透了,在百无聊赖之中,他翻开了《上海文学》,看到了我的小说《美丽》。读完之后,他所有的烦恼都消失了,感到非常清凉。他说:“我向雪漠致敬!向《美丽》致敬!”

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那小说,正是承载了佛家的某一种精神,它能给人们带来清凉。而且它又没有佛家的名相。这就是一种佛家文化、佛家思想的传播形式。我想,这是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启示的。

因为,文学也罢,电影也罢,都是载体,它们不仅仅是在表达故事。当你打碎那些条条框框,抛弃许多的名相,将智慧化为活水,用它来滋养你的心灵与创作的时候,你的快乐与明白,就会通过小说、电影等媒介,传递给读者、观众。当人们读过这些文学作品,看过这些电影,开始知道那些心外的东西改变不了本质,只有心改变了,本质才会改变的时候,就不会去执著好多东西。这个时候,你的精神、智慧自然就得到了传承,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比如利众精神。释迦牟尼佛圆寂了千年,但他的利众精神还是传递到了我们这儿,而且会一直传下去。这群人死了之后,还会传给下一代人,这就是一种相对的永恒,相对的不朽。修行真正的目的,就是达到这种不朽。当你拥有这种不朽时,你才算真正属于你自己。没有这种精神时,你的心永远会随着外界变化,像是世界的温度计,永远不会安稳。

我的小说就是这种精神的载体之一,但它还可能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比如动漫、视频、讲坛、对话等等当代人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诸多形式。当然,什么样的载体都好,都只是用,核心、本体还是这精神,滋养人类灵魂的,还是这种精神。这种精神可能是一缕清风,吹去农夫头上的汗水;它可能是一声鸟鸣,让听到这声鸟鸣的人感到无上的清凉和喜悦;它也可能是一首乐曲,能够给烦躁不安的人带来宁静与悠闲;它还可能是一本好书,你读完之后,就能拨开心头的迷雾。

我再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她刚遇见我时,正被自己的工作环境困扰着,被许多烦恼困扰着。她发现,自己与生俱来那种善的东西,总是被一些人嘲笑。有时候,当她利用一些自己看不起的小心机时,反倒可以带来许多利益。这时候,她总想放弃自己以前的那种善良、宁静、恬淡、诗意,去追逐世俗、功利、实用的东西。正是在这时候,她碰到了我。看完我的《大漠祭》之后,我们交谈了几次,她突然觉得自己想放弃的东西,其实是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而守住那最美的东西,照样可以取得成功。于是,她顿时发现了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狭隘。她还说:“雪漠老师,如果你的这些话能让复旦大学跳楼的那位女博士听到,她就不会自杀了。她好不容易上了复旦大学,考上了博士,却跳楼自杀了。你的这些思想为什么不让更多的人知道?那个复旦大学的女博士如果能在自杀前读到你的书,那么她肯定是不会自杀的。”她说,那么多处于痛苦与焦虑中的人们,读到这些东西之后,就会得到清凉,不再焦虑。后来,她为我设计了一次对话,并出了书。我参与那次对话的主要原因就是,我要用一种直指人心的东西,让一些被痛苦困扰着的人们离苦得乐。那些对话的内容,没有佛家的名相,但承载着佛的精神。

所以说,未来的佛家,也许会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以原有的形式存在,帮助那些需要名相的人们;一种是以文化的形式存在,熏染那些不屑于名相、排斥概念与教条的人们。这两种形式各有所长。后者,也许会赢得更大的舞台,更大的世界,以文化承载精神的人,也可能会成为文化大师,并将那种直指人心的东西依托文化传承下去,传承得非常非常久远。

还可以有什么样的形式呢?以温文尔雅的白领喜欢的形式,和风细雨地把那种智慧传承给许多人,或是以一种舞蹈的形式……总之,形式可以有很多,只要是人类需要的形式,都可以承载精神。前提是,让你的智慧变成活水,它才能灵活地装入不同的杯子当中,为不同喜好的人解渴。

假如不能将智慧变成活水,又会如何呢?不能变成活水的,不是智慧,而是一种鹦鹉学舌。虽然这种单纯形式上的模仿和重复,也有它的意义,但是它往往经不起岁月的洗礼。因为它缺乏一种精神的东西。只有佛家名相而缺乏佛家精神的那部分人,定然会被历史所淘汰。这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所以,一个东西的消亡和兴盛,不仅仅是外界的问题,它更是自己本身的问题。佛家文化的发展如是,个人命运也如是,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如是。要是我们抱残守缺,不能与时俱进,反倒人为地建立许多所谓的规矩,把未来的巨人囚禁在笼子里,硬生生地让他变成侏儒,最后他定然会夭折的。这就叫淘汰。当你救出这个本该长成巨人却成了侏儒的孩子,并且想让它再成长为巨人的时候,就必须注入一种新的营养。我们不能在死去的侏儒身上借尸还魂,我们必须催生一个新的婴儿。这个婴儿有上一代的基因,有上一代的灵魂,但是它有了一个新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必须有一种适合这个时代的新的形式、哲学、礼仪,甚至是新的体验。这时候,好多过去的东西都要变革,都要经过重新的诠释,使它更适合当代人的根器。

一定要明白,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某种形式,而是这种形式所承载的一种直指人心的东西,我们对它的传承,是为了让它能够继续滋养人类的心灵,让更多的人能够离苦得乐,消除分别心。要永远记住,人类的所有烦恼都源于分别心和执著。你富有,我贫穷,我就痛苦;你美丽,我丑陋,我就烦恼;你对他好,对我不好,我就失落……烦恼的起源,就是分别心。有了分别心,才有执著,才有愚昧,才有贪嗔痴慢妒;烦恼不尽,才会产生妄想,六道轮回由此而生。

End

清明的智慧,是烦恼暗宅中的明灯

郭海东一天早上,佛陀与弟子们前往毗舍离城,途中经过犁越河畔时,发现有一艘渔船捕到一条大鱼,数百名渔民费尽力气才将大鱼拉上岸来。但是当大家看到鱼后,不禁目瞪口呆--这条鱼身上,竟然长了上百个头,有的像驴

只要心不随着动,烦恼就会过去

惠空法师修行功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累积的。像大家现在一起吃饭,有人吃得快,有人吃得慢,吃得快的人,吃完之后就静下心来,提起话头继续参,不让心思放逸。因此在等别人吃完饭的这段时间,一样可以用功!大

与烦恼相处

◎ 印 一如何与烦恼相处?是我们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当前时代信息大爆炸,我们如何来处理这些海量知识?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何来面对这些物质沸腾后面的心灵恐慌?价值多元化后,如何做出正确的取舍?世

修行时要懂得扭转烦恼

◎ 宗 性改变影响良知的不良情绪影响良知的不良情绪,就是中随烦恼。意思是它的负面影响不大不小,处于中间。这种情绪只有两种:无惭、无愧。我们常把惭、愧当做一个词,说某个人不知惭愧。什么叫惭、愧?在佛法里

刘素云:不生烦恼的妙招

我给大家说这个例子就是说,我这个人就是能真诚傻到这个分上。要说假话,我也没说过,我不知道说假话啥滋味,反正我想最起码脸红,心里忐忑不安,大概应该是这种感觉。所以我告诉你的都是真话,这样大家都会觉得很潇

比较是烦恼的根源

◎ 杜大宁不可否认,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喜欢比较的高级动物。人们总是感觉生活在一个无法让人满意的世界,而这种不满意恰恰来自无休止的比较。人们聪明地认为有比较才会有发现,却不知道一直赢的人,因为怕输而承受很

断烦恼

◎宣 化烦恼没有穷尽的时候,但是你要断。这个断可以改一个变字。怎么变呢?你若有烦恼,你把它变成菩提。为什么?因为烦恼即菩提,你若断了烦恼,就断了菩提。所以我们现在不要断,留着一点点,因为你若把烦

刘素云:生活中的执著怎么理解?

问:生活中的执著怎么理解?请刘老师举例,我们怎样克服?答:我不知道你怎么个执著法,比如说学历高、工资高、有职位,可能比较爱打扮,你是不是执著这名牌?你让我举例,因为我对你本人不太了解,我不知道你执著的

超越烦恼 成就智慧

◎ 慧 律推本溯源,业是如何在起心动念间形成呢?其原因之一是无明,众生的六根及意识和五欲、六尘相互染著,便形成无明执著,而受其支配,于是不能自主地随业感受苦报,也不能洞彻诸法实相本体。因此,业是惑的

心怀感恩能减少烦恼,施惠心是傲慢心,也是烦恼

圣严法师佛教是一个报恩、感恩和怀恩的宗教,特别是净土法门的修行者,一定要想到如何感恩。希望众生得到利益就是感恩,这种观念也就是度众生的基本立场。四弘誓愿说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了慈悲所以要度众生。如果想要

一切烦恼应做如是观

一切烦恼应做如是观◎ 林清玄 我读过好几部佛经,常常为其中的奥义精深而赞叹着,可惜这些佛经总是谈出世的道理,认为世上的一切都是空的,很难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里来,对一个想要入世又喜欢佛道的人总不免带来一

烦恼起时恰是用功处

烦恼起时恰是用功处◎憨 山 若求心地一段受用,更须向读书作文已了时,种种应缘处,当下著实,猛地返观内照,观此种种作为生灭之心,毕竟向何处起,即今灭向甚么处去,如此深观久久,渐入细密。若更此中,一切习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净界法师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我们心中,有什么样的功德?功德当中有四段。第一个,调伏烦恼。这个地方有四句:总摄魔界,动魔宫殿。众魔慑怖,莫不归伏。我们学习世间法,世间也有很

烦恼不断,教您六个方法来对治

星云大师人有了烦恼怎么办?一般人,听到别人讲一句自己不欢喜听的话,他就烦恼;看到别人做一件自己不高兴的事情,他就生气。其实这就是上当了。别人的一句话,我就生气;别人的一个动作,我就吃不下饭;别人的一个

烦恼就是智慧

有人问我说:师父!你大概是没有烦恼的圣人吧?我说:我不是没有烦恼,可是我会用佛法来化解烦恼。我化解烦恼的方法是,当我看到烦恼的现象时,就告诉自己:这就是智慧,因为烦恼的本身就是智慧。对于烦恼的显现,只

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开,都在看别人的错误;一张嘴巴,都在讲别人的过错。人永远是烦恼的动物,从早到

念佛心真不真,直在欢喜烦恼两处中取证

紫柏大师念佛法门,最为简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无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无有一两人成就者。这一句佛,一切菩萨、一切天、一切人,若生西方者,莫不因此这一句阿弥陀佛,而度苦海。然念佛心真不真,勘验关头,直在

不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有个人感到非常苦恼,于是就背上行囊去找佛陀为他灭除苦难。佛陀听完他的诉说后,说道: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那人不解地问道:可是,我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啊!佛陀慈悲地解释道:是谁给你心里放进了苦

究竟是谁在烦恼

◎ 圣 严我常说:你家有事,他家有事,我家没有事。这是说,如果我们用佛法的观念,向自己的内心观照、思惟,就不会与烦恼相应;但若往外观看,贪瞋痴慢疑就会随之而来。曾经有两位泰国比丘来我们的中华佛学研究所

把烦恼写在纸上 ,然后烧掉

把烦恼写在纸上 ,然后烧掉◎ 杜大宁人是感性动物,不管是谁都不可能随时保持理性,总有遇到烦恼的时候,一些烦恼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它,可有些事情是我们解决不了的。当遇见这样的烦恼时,绝大多数人都是郁

对治烦恼

◎ 星 云问: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很容易被别人一些细微的言行举止激怒。我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克制不了自己,请教大师应该怎么办。答:你的这个问题是比较普遍的。很多人听到别人的一句

从烦恼即如来种中看烦恼

前 言何谓烦恼?烦者烦热,恼者恼乱,烦热恼乱身心,是为烦恼。就是这烦恼,令多少人痛苦不堪,又令名少人为它葬送性命。亦是这烦恼,导致无穷无际的生灵,长劫沉溺于三途,头出头没漂泊于苦海,无始无终流浪于生死

烦恼与生活

净 慧经常讲到佛法与生活、禅与生活,或者是修行与生活,我们今天讲的题目是烦恼与生活。生活是什么?从我们众生来说,生活就是烦恼,烦恼就是生活。各位仔细思考一下、回忆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看我们这个归纳、这

断烦恼二法

断烦恼二法◎ 圣 严  现在主义 过去是未来,未来是过去, 现在是去来,菩萨晓了知。--《六十华严经卷三十三普贤菩萨行品》此偈是说,以菩萨的智慧发现时间的过去、现在、未来,是互相交错而不可分割的,

多生欢喜 莫生烦恼

◎ 梦 参一般社会上讲精神战胜物质,佛教讲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肉体我们可以战胜它的。用什么战胜?用佛教授我们的方法,放下看破,就会自在了。如果是你有病,三分病,再加你七分的挂念,完蛋了,你

执著是妄念的土壤

◎ 济 群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苦之因?就必须放下对世间的执著。但这些执著是有粘性的,不是说放下就能放下,需要通过相应的思维和观修来解决。念死无常,就是帮助我们对治执著的有效手段。生命虽然生生不息,但

烦恼尘尘了脱

◎ 虚 云古人说: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才说打七,明天就是解七了。依规矩,明天早上要考功了,因为打七是克期取证的方法。证者证悟,见到自己本地风光,悟到如来的妙性,故曰证悟。考功就是要考察你在七天当中的

烦恼的基本内涵

烦恼的基本内涵◎ 廖乐根到底什么是烦恼呢?在佛教中,烦恼具有扰乱的意思。《成唯识论述记》明确指出:烦是扰义,恼是乱义;扰乱有情,故名烦恼。可见,烦恼会扰乱有情众生,使之身心不得安宁。烦恼虽然很多,但它

烦恼皆因强出头

烦恼皆因强出头◎ 杨 绛我们夫妇有时候说废话玩儿。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邀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

梦参开示:不执著

◎ 梦 参你执著的不得了,就不能够随缘,一随缘就变了。达到随缘不变,那你必须观,观身无所取,那身业就没有了;观修无所著是意业,意业也没有了。对于一切法无所住,无所住就不执著,一切法都不执著。佛说一切法

烦恼菩提

◎ 慧 明 诸同学!何谓烦恼菩提?盖烦恼与菩提,不出一心。烦恼之事,确是修行人证悟菩提必有的过程,今略说之。烦恼菩提,含有二义:一则火中生莲义,二则转识成智义。 云何火中生莲义?火喻烦恼,莲喻菩提。烦

执著是苦

执著是苦问:为什么执著就是苦? 答:执著是迷惑障碍之境,圆融是智照解脱之境。然此是学问与功夫问题,非是初机所能明了,若误解便是魔境,初机在不明教相之时,只可依教奉行,不宜躐阶谈玄说妙。 摘自《佛学问

烦恼来源于放不下

烦恼来源于放不下◎ 心 律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得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得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

【今日好文】揭秘人类被封印的超级能量

人们之所以领悟不到宇宙的秘密,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桎梏在眼见为实的牢笼里,不允许自己尽情想象,大胆假设,从而掩盖了直觉的光芒。真理需亲自体悟,亲自实践,本文仅供参考。人类所具有的潜力和被封印的超级能

一日禅:放下一切执著

如果死亡只出现一次,我们就没有机会认识它。但幸运的是,生命就是生死共舞,无常律动。每当我听到山溪奔腾、浪涛拍岸,或自己的心跳声,宛如听到无常的声音。这些改变,这些小死亡,都是我们活生生地,在和死亡接触

陈兵:烦恼的辨认及对治转化

烦恼的辨认及对治转化(一)烦恼(梵klesa),又称惑、缠、结、使、系、缚等,梵语词根有折磨、使人产生痛苦义。《维摩经》卷二谓恼乱众生,故名为烦恼。《大智度论》卷七解释说: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

陈兵:生死之谜——人类理智面临的尖刻挑战

以智慧生物自命的人类,生来便陷入了智慧与愚昧(用佛教术语,可称为明与无明)矛盾冲突的困扰中。诚如庄子所慨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无限的未知领域,如同宇宙空间那浩渺深邃、隐藏着无穷奥秘的黑暗,紧紧包

老子之道,启迪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

老子之道,启迪人类智慧的第一缕曙光!老子是道家思想创始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祖师、享誉全球的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激励下,近几年纪念老子的活动尤为丰富多彩。推崇老子、喜欢老子的思

女神节必看!两个和尚出大招帮你解决所有烦恼

有网友问延参法师:得了不治之症怎么办呢?为什么要忍辱?拍照这个事情在佛教上有什么讲究吗?极乐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缘分也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拜菩萨可以发财吗?为什么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很孤独?延参

陈兵:佛学对人类认识能力与认识方式的考察

佛学研究真实,不是一味朝外看,把真实作为孤立的客体去研究,而是从缘起论的立场出发,首先对人认识真实这件事本身作客观、全面的分析。这是佛学真实论最为重要的特质。从缘起论观察,人认识真实,是处在认识主体与

人类养生核心思想—“十养”论述

二、自身养生1人生的态度古语说:经师易得,人师难求。经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人师是宽人律己做楷模。所以学问好教,人师难做。人生的态度主要来源长者谆谆教诲的传播。人才是打造出来的。造是生,打是克。生是必需的

智敏上师:凡夫说一切不执著 听起来高深但是假的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的知见,由闻、思、修,要从听闻正法来的。这个见解,最高的见解就是自性空与缘生因果、二互不违而相助出生。世俗的正见,我们说就是因果不昧。一切法,应该知道

揭秘人类修行的秘密真相

修行的基本概念是什么?修行指的是什么呢?修行,就是一个人心灵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心性提高的过程,就是一个人生命层次提升的过程。那么,修行的准确定义具体又是什么呢?修行的定义,就是一个人自主、自愿、主

一日禅:智慧不起烦恼

如果说烦恼是黑暗,智慧就是明灯,当明灯照破黑暗时,黑暗就不见了,所谓千年暗室,一灯即破;其实,黑暗原本就不存在,只因为没有明灯,所以才会黑暗。同样地,烦恼本来是不存在的,只因为没有智慧,观念上还会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