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雪漠:三昧耶誓约与守戒
2024-12-10 10:31

三昧耶誓约与守戒

1、三昧耶誓约

◎问:为什么说没有这一誓约(三昧耶誓约),所有的修炼都没有意义?

●雪漠:没有相应,便没有成就。佛教所说的上根之人,其“上根”的重要标志就是有大信心;当你俱足了对机和信心之后,当善知识为你开示了心性之后,你们之间就构成了一个誓约,这便是“三昧耶誓约”。这相应的基础,便是誓约。有了誓约,便会“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相应”的最有诗意的表述。

◎问:誓约必须明示出来吗?例如俗人中的契约或者书面的合同,或者口头的东西。究竟意义上的誓约是什么呢?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不需要说出来。

●雪漠:这是心灵的誓约,无关乎语言。

◎问:您说当对根本上师升起无上虔信的时候,那“智慧光道”就畅通了,就会得到无上的“加持”。那“加持”之力不仅仅会在心灵上发生质的变化,在其它方面还有所体现吗?

●雪漠:除了心灵的变化,还应该有行为的改变,没有行为,便没有大善。口头上的善,只是在欺骗自己。行善而不言善可能是大善,口言善而无行为则是欺世盗名。

◎问:当我们接收到了加持,借助直至融入了“法界的大力”,觉行也就圆满了吗?

●雪漠:仅仅是得到了外力,还不是究竟成就。外因须跟内因共生大效力,最后无内无外,无来无去,不生不死,才算圆满。

◎问:断了“智慧光道”能重新续起来吗?

●雪漠:可以的。信心重建之日,便是光明再现之时。

◎问:您书里写到“在香巴噶举中,这种光道之说并不是象征,而是一种保证。”怎样理解?

●雪漠:香巴噶举认为,对于俱缘弟子,那二十四个光道是真实显现的,不仅仅是象征。

◎问:请您解释一下“三昧耶尊”?可以理解三昧耶尊就是三昧耶守护神?

●雪漠:由定慧之力生起的智慧载体。真正的三昧耶尊,是所有概念悉皆消失后的明空之心。

2、守护“三昧耶誓约”

◎问:您说:“所有通晓宗教知识者都知道,一个行者可能有无数个上师,但根本上师只有一个。因为一个人真正的‘明心见性\’只有一次。那位能为你开示心性、让你明白心性的人,便是你的根本上师。”为什么真正“明心见性”只有一次?

●雪漠:因为真正明心见性之后,只要不背誓约,是不可能再糊涂的。

◎问:禅宗有“悟后迷”一说,是不是也是跟信心有关?

●雪漠:这便是坏了“三昧耶誓约”的原因。

◎问:有些人,甚至是身边的朋友,觉悟后也有迷的,尽管他的愿望并非如此,但必要而言,做奴隶似乎更安全实惠些,不是吗?

●雪漠:那又迷了的,并没有真实觉悟。

◎问:这也就是说,开悟之后并非一悟百了,要有一个保任的时期,最终才能打成一片?

●雪漠:真正的保任是守护那“三昧耶誓约”,才能打成一片。

◎问:宗教在文化中传播,那这种“三昧耶誓约”内涵如何体现?

●雪漠:靠心灵的纯净和行为的无私。

◎问:守护“三昧耶誓约”,靠的是信心,这与我们持咒是什么关系呢?

●雪漠:持咒也是守护三昧耶誓约的一种方式。最有效誓约方式是祈请上师。祈请之时,万法入心。持咒也是祈请的一种。也是加持入心。

3、相应的加持之源

◎问:怎样判断与善知识是否“对机”呢?

●雪漠:对机者只要信心俱足,多有殊胜的见地或是觉受生起。

◎问:我在想,很难,为什么呢?一个上师有10个弟子,还能应付,如果100个、1000个、10000个咋办?弟子、老师无疑在生活、修行中都是需要互动的,光说短信吧,一个上师一天回五个弟子5个短信还能应付,50个就够呛了。而弟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如何对机?如何教授?

●雪漠: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问:如何解释?请赐教。

●雪漠:那诸多的信心之日,照着雪山的时候,自会流下相应的加持之源。雪山静立而无心,朗日大照而有情。有情无心相融时,觉性空性并不分。诸多的加持与其说来自根本上师,便不如说是来自那三昧耶誓约。单纯的一方,没有对机另一方的话,是不可能有殊胜加持的。故说佛不度无缘之人。

4、拒绝机心,崇尚天然

◎问:“香巴噶举祖师琼波浪觉在见到奶格玛之前,曾拜师150多位,求得了无数密法,但只有在遇到奶格玛之后,琼波浪觉才有了真正的根本上师。太阳一出,群星归隐。这时的群星并不是消失,而不过是其光明被日光掩蔽罢了。”也就是说,当根本上师出现时,以前不论有多少上师就都被“覆盖”了?

●雪漠:是的。太阳一出,群星归隐。

◎问:您说:“没有无垢的清净心,便没有功德,更没有真正的三昧耶誓约”。守护“三昧耶誓约”,就是要用一颗清净、无染、单纯的心,来达到的吗?就好比《大手印实修心髓》上写到的巴惹阿的故事,他的成就非来自于他的智慧,而是他无染、纯净的信心。

●雪漠:是的。三昧耶誓约是一颗婴儿面对母亲时才有的真心。拒绝所有计较、算计、质朴、清净、干净、清凉。那誓约拒绝机心,崇尚天然。

◎问:您常说,信仰本身即是目的。上师不仅仅是外相上的人,更代表着平等、正觉、无我、利众的精神,与上师的三昧耶也就是与法界光明产生了誓约,因此,行者可以得到加持,得到大力?

●雪漠:有了誓约,才能破执。那誓约,是无我的另一种体现。人生的不朽有两种:一种破执自失,一种放大自我。誓约便是实现它们的一种方式。

5、戒是内心的守候

◎问: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三昧耶戒,三昧耶戒的外相是什么?

●雪漠:真正的三昧耶戒,便是你跟你根本上师的那份默契和坚守。没有外相,只有内守。如鸭饮水,冷暖自知。有些看起来守戒的人,可能是欺世盗名者。有些看起来破戒者,如济公,则可能是大成就者。那界线,是内心的明净、慈悲与坚守。

◎问:持戒和遵守法律规则有什么不同吗?我觉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习惯的行为,是不是有外在监督的持戒效果会更好?

●雪漠:戒是内心的守候,咋能靠别人?有所取,有所舍,便是戒。所有的舍取,都为了内心的明净。坚守真心,便是最好的坚守戒律。戒在于心,不在于形式。

◎问:戒和三昧耶誓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哪?对金刚乘弟子来说,守好了三昧耶戒是否等于守好了其它的戒?

●雪漠:三昧耶誓约是修密法的底线,也是根本之戒。它仅仅是戒的一种。三昧耶戒只是基本的戒。你不见,有许多修密的,人不老,却可能身先死去。要是他明白其他的戒并守持之,便可能化解命难。

◎问:关于“戒”这方面的文章或作品,您自己写的有吗?或用小说形式,或哲学形式来写的。

●雪漠:没有。我的戒只用于律己,从不曾律人,故不著书立说。我向所有的宗教都学习了自律之法,发现它们皆有过人之处。戒是自律的,不是希望别人来律我的。自律者得自律之益,放纵者得放纵之害。明白世间的规律是:自做自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知道该做啥,不该做啥,便是戒。想种善果者,便种善因。那避恶,便是戒。那趋善,便是慧。那妙用,便是定。如果不知道该做啥,不该做啥时,可以多看佛经的戒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戒是一种生活方式

◎问:请您讲一下关于“戒"在生活中的意义何在?在家居士必须要守的戒律有哪些呢?

●雪漠:戒是生活的分寸感,是一种生活方式。

◎问:您说“君若向佛道,戒律为大基”,我想请问一下戒律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很容易破戒,例如谈恋爱就会破了不邪淫,有时说善意的谎言,还有饮食方面,不知道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雪漠:戒以不有意伤害他人为基本底线。佛教有许多戒,是可以随顺世间法的,有许多与时俱进的内容,大多以对治欲望为主。戒为戒心,进而修定,进而得慧。无戒便无一切,能守戒者,方可能有大成。

◎问:佛学对戒有专门的定义,不是说谈恋爱也破戒,关键是你的发心。若做一切都以利他无我的菩提心摄持,就不会有大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不知对否?

●雪漠:这一点,很复杂,也是一言难尽的。不过,优良名犬,与一般狗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优良名犬有良好的定力,知道啥可做,啥不可做。我跟一般作家最大的区别便是我能学会放弃,那“放弃”,便是我的“戒”。没有放弃,便不会有成就。无论世间法,还是出世间法,都这样。人生太短,没有放弃,你的一生便会被垃圾装满,盛不下真正的好东西。盯住目标,放弃跟它无关的东西,一步步走向目标,便是成功的诀窍。要知道,那放弃,便是戒;那盯住,便是定;那一步步走,便是精进,那到达目的地,便是证果。

◎问:食色性也,克服色欲是不是也需要密宗里面修气脉的方法?

●雪漠:克服色欲,仅仅是戒。气脉明点修法是传承者之间传递的,是教内心传,非教外别传。当然,要是明白修法,是可能减少一些色欲之类烦恼的。

◎问:这个色欲太难克服了,有好办法吗?

●雪漠:明心见性之后,便可参破虚幻。

◎问、对于欲望,怎么对待呢?是不是只要满足欲望后放下就可以了?

●雪漠:没见性时,以戒为师,拒绝欲望;见性之后,欲望便如炎阳下的霜一样融化的。

◎问:萨迦班智达曾说:“愚者修大印,多成畜生因,或堕声闻灭,或生无色界。”请问,是什么原因呢?与真正的大手印区别何在?

●雪漠:对的。因为那愚者修的是所谓的大手印,仅仅是无记和顽空,多偏空而无明。不是真正的大手印。是故,堕入无记,便成畜生;堕入顽空,便生无色界。真正的大手印,是明空双运、三身五智俱足的。这一切,我在《大手印实修心髓》中谈了许多。所以,修大手印,必须要得到真正的善知识。

7、“八关斋戒”

◎问:能谈谈为什么居士不能阅读比丘戒的真实原因吗?

●雪漠:因为居士对照那戒时,易对比丘生轻慢心。

◎问:未出家的人守怎样的戒?为何说八关斋戒适合现代人?

●雪漠:千戒万戒,只有一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过,还有一种方便戒,就是八关斋戒。在家人也可以守的。因为它可以一月守一天或几天,而这正符合科学的养生原理。

◎问:除了八关斋戒外,在家的修行人还有什么平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戒以及绝对不可犯的戒,万一不小心犯了怎么办?

●雪漠:忏悔。不再犯即可。戒是自我拯救之法,不是为他人守的。无戒者是不会幸福的。无戒便是自我放纵,自我放纵者多害人害己。戒是守住灵魂的标杆,知道啥该做,啥不该做。

◎问:现代人很难受持五戒呀?怎样才能随时随地的控制自己的心性啊?

●雪漠:五戒是最基础的。以少欲知足就成了。知足是最好的戒。没有戒便没有一切。持戒而修定。持戒者,远离诱惑;修定者,安住真心。持戒就是不要叫那外界的邪风吹熄自己的智慧之烛。所以戒才重要呢。

◎问:请问修行人犯错有哪些忏悔的方式?

●雪漠:传承不同,方法也不同。先找明师,再讨妙法。

◎问:现在经济时代,社会浮躁,对修定有影响吗?

●雪漠:有的。戒是一种准则。欲修定,先筑戒律之墙,可阻邪风入内吹熄智慧之烛。戒更是解除命难的妙法,当代的绝症病人,只要注意生活方式的戒,大多可得救。

◎问:请问注意生活方式的戒,怎么理解?有哪些?请您具体说一下,好吗?谢谢!

●雪漠:比如,过午不食者,肯定不得糖尿病。

◎问:善巧方便是佛对众生说法时的一种手段,变化成各个不同的人,让人求得十法界的智慧和精神,所以戒律不能严守,就是一种虚伪和假意吗?总听到年轻的人死去,请问老师,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这是否就是命难?

●雪漠:是的。许多人只是不明白而己。心明之后,大家还是愿意离恶趋善的,这便是戒。戒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叫自律。许多人的命难,便是不明戒而致。或造杀业,或吃有毒的肉,或放纵生命,或利欲熏心,造成生命机能的丧失,终而夭折。我这里所说的戒,其实是自律的另一种称谓。只是佛教中,有一套很成熟的自律方式,我们称之为戒。不明白该做啥者,便可看看佛教的戒。

◎问:请问老师是否每个人应持的戒律都一样?

●雪漠:先要明白啥好啥坏,才能谈到守与不守。病不同,药便不同。但治病的原则,大多有相应标准。佛教的戒,便是那标准。那是人天一体之规律。所有欲成佛者,皆须守之。所有欲成阿罗汉者,皆须守别解脱戒。无一例外。许多人不明这一点,纵欲而欲成佛道者,便是可笑了。

8、获戒与犯戒

◎问:老师,戒律是不是对于某种精神的敬畏?

●雪漠:是的。敬畏,向往,向它看齐,有取有舍,就是戒。

◎问:戒里面比如说戒酒,但我们又要消除所谓二元对立。还有比如济公以及《八十四个大成就者故事》里也有喝酒的大成就者。这是需要怎样来界定呢?

●雪漠:能控心且不乱性者,可以多喝酒。一饮酒便乱性者,少喝或不喝酒。当代人可以喝一点红葡萄酒,但不可过量。酒多伤身。

◎问:如何获戒?

●雪漠:居士戒有两种获得之法:一在如法的善知识前获戒,一种可以在佛前发愿求戒。

◎问:请问渐悟和顿悟,都是指悟入登地菩萨果位吗?是不是一旦悟入登地菩萨果位,就再也不会犯戒了?

●雪漠:登地菩萨只是得慧,他们仍有他们必须持的戒。戒很像中国的长城,是为防外贼进入的。

◎问:戒律像长城,边关既要通畅交好,又要严守外敌,两者如何兼得呢?

●雪漠:私下问你的上师去。我这里不谈比丘戒之类。我谈的只是人的自律,权名为“戒”。我用“戒”名,只是想引起人们对戒的关注,希望人们向佛教学习自律之法。

9、没戒律,便没传承

◎问:请问不守戒的人会有什么危险?

●雪漠:无戒便无定,便无慧,便无佛教。有许多人,无戒,更无生命的健康和自由。

◎问:大礼拜是不是也是一种戒?

●雪漠:不一定。要是你发愿以此为戒,终身行之,也无不可。有修拙火者,甚至以淫欲为道,却不知那拙火本是将那精化为生命之火。所有漏者,皆不可能修成拙火。所有戒条,皆对治一种烦恼。

◎问:戒律对佛教,或对教派传承的影响是什么?

●雪漠:没戒律,便没传承。

◎问:请问在大手印文化中严格的道德体系是什么?除了戒律,灵魂塑造需要什么条件?

●雪漠:需要愿力。没有大愿,便没有大行。

◎问:您在《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书中说到白龙护法的照片。机缘成熟,我有幸见过,想来以后自然都能面世的。

●雪漠:要知道,许多东西的出现,不是用来卖弄的。是故佛定了戒律:轻易不许显露神通。这条戒律,格鲁派大德守得最好。我尊敬他们。

◎问:网上有一说法:念时轮金刚某一咒语即可修学任何密法,也没有盗法之嫌。此说法可信否?真有其事?

●雪漠:密法必须得到上师真传,单纯地自学意义不太大,而且你可能走错路。但盗法之说,佛经上也少见。你想,只要“盗”出法去,修出无数佛来,岂不更好?

End

雪漠:无执无伪的信心

无执无伪的信心1、没有信心,便没有一切◎问:信心到底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何您那么自信?●雪漠:信心者,一是坚信自己是佛,二是视师如佛,三是相信修炼佛法能够成佛。我自知,也知他,故自信。◎问:在读经、持咒

雪漠:大成就者为什么喝毒酒?

大成就者为什么喝毒酒?西藏古代有一个老人,他叫密勒日巴。他修行了一辈子,修得非常好,他修到什么层次呢?他知道每个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有个人非常嫉妒他,这是一个格西,是佛学博士,因为这个密勒日巴的影响非常

雪漠:“疯话”雪漠:是佛是魔?

“疯话”雪漠:是佛是魔?●雪漠近来,关于“雪漠”的报道很多,传言也多,误解更多。其中,不乏妖魔化者。或说雪漠是佛,或说雪漠是魔,其实都是扯淡。今日,咱自剖肚肠,自暴家私,自抖包袱,显大丑于天下:雪漠者

雪漠:大手印、大圆满、禅宗

1、大手印和大圆满◎问:香巴噶举与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等等派别有什么异同之处?●雪漠:入道口不同,传承不同,哲学不同,教法不同。同的是证果之后的境界。◎问:请您谈谈大手印和大圆满的区别?●雪漠:究竟

雪漠:不读书与心灵死亡

不读书与心灵死亡1、为什么要读书?◎问: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何作用?不读书又会有什么坏处呢?“尽信书不如无书”,您如何理解这句话?●雪漠:读好书可治愚痴。治愚先治心,治心可改变命运。因为我们老是遇

雪漠:三昧耶誓约与守戒

三昧耶誓约与守戒1、三昧耶誓约◎问:为什么说没有这一誓约(三昧耶誓约),所有的修炼都没有意义?●雪漠:没有相应,便没有成就。佛教所说的上根之人,其“上根”的重要标志就是有大信心;当你俱足了对机和信心之

雪漠:求师也要抓住“当下”

求师也要抓住“当下”●雪漠笔者曾在上海遇到一位朋友,他看过我的《大手印实修心髓》,对大手印文化很感兴趣,一直想向我讨教。某次我去上海时,有朋友通知他,结果他因一件小事缠身,没有来。不久之后,他得了急病

雪漠:人类的堕落

人类的堕落(2009年10月 上海图书馆讲座)人类最可怕的不是屠杀,而是对屠杀的讴歌。你可以翻开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或者文学史等,就会发现人类顶礼摩拜的,其实是屠杀自己同类的人。杀人越多,可能越被认为

雪漠:当下关怀与心灵超越

当下关怀与心灵超越与时俱进是文学的灵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对某些文学概念进行新的诠释。笔者便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进行了跟过去不太一样的解读。我认为,现实主义重当下关怀,浪漫主义重心灵超越;现实主

雪漠:雪漠为啥一再强调破执?用心何在?

雪漠为啥一再强调破执?用心何在?雪漠近来,我写了两篇短文《“念佛往生”的误区》和《信仰的“魔桶”与破执》,经华人佛教推出之后,引起强烈反响,有称我为佛者,有骂我为魔者,更不乏人身攻击者。各随其缘,好不

雪漠:文学的精神

文学的精神(作家雪漠在首届中法文学论坛演讲)当代文学的一些作品中,对暴力的讴歌已达到极致,翻开书籍,打开电视,我们都能看到许多杀人的屠夫在作家笔下成了英雄。我们很难想象,人类怎么能将杀害自己同类的人,

雪漠:让违缘成为调心的良机

雪漠:让违缘成为调心的良机1近来,老有朋友说一些关于我的事,有赞美的,有诋毁的,有说我是佛的,有说我是魔的,总是各随其需要,解读雪漠。对此,我总是随喜,只要他们开心,想说啥,就去说啥吧。至于内容,我倒

雪漠:真假信仰者的分水岭

真假信仰者的分水岭自省、自律、自强是所有信仰的根本。自省是发现过去的不足,自律是把握自己的现在,自强是创造美好的未来。没有这三者,便没有信仰。我的长篇小说《西夏咒》出版之后,许多读者对其中关于信仰的反

雪漠:人类所有烦恼都源于分别心和执著

人类所有烦恼都源于分别心和执著要永远记住,人类的所有烦恼都源于分别心和执著。你富有,我贫穷,我就痛苦;你美丽,我丑陋,我就烦恼;你对他好,对我不好,我就失落……烦恼的起源,就是分别心。有了分别心,才有

雪漠:向内看,因爱实现超越

向内看,因爱实现超越什么是超越?跳出自己的生存环境来观照身边的世界。当你跳出自己的生存环境来观照身边世界时,就会发现,世界上虽然有好多你看不顺眼的东西,像个污浊的大泥潭,但它却能孕育出圣洁的莲花来。其

雪漠:从拉登之“死”谈暴力英难的终结

从拉登之“死”谈暴力英难的终结时下盛传“拉登死了”。不管拉登是不是真的死了,这世界的欢呼声却说明:拉登该死了!奥巴马说,这是正义的胜利。伊斯兰世界则视拉登为正义的化身。在同一个词汇下,美国人在欢呼,伊

雪漠:祈请发愿,与更高的力量相应

祈请发愿,与更高的力量相应他骗了你的钱,让你变得穷困潦倒,为什么你不应该恨他呢?因为仇恨改变不了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你觉得恨他是应该的,却不明白你惩罚的实际上只是自己。所以说,慈悲看

雪漠:世界需要的,是你的附加值

世界需要的,是你的附加值不同的心灵,会赋予事物不同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需要的,只是这些东西带给你的‘附加值\’,而不是它本身。而很凑巧的是,我们人类也跟这些东西有相似性。你被这个世界所需要,往往是因为你

雪漠:永远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永远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永远要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哪怕只是一些小事,尽力而为之后就不要执著它。要学会用这样一种心态面对生活。因为所谓的人生,就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无论你想与不想,想多还是想少,不过好每个

雪漠:改变,从心开始

改变,从心开始生命的本质是就在一种巨大的虚空之中,填上你的行为。除了你的行为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之外,你能够留下的,不过是相片中你的音容笑貌、你做过的那些事情、留下的几本书,或者你帮助别人明白了、快乐了的

雪漠:信仰的“魔桶”与破执

信仰的“魔桶”与破执●雪漠最近,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念佛往生”的误区》。此文一出,就被凤凰网华人佛教“观点”栏目推荐,引起反响。但是,对于文中观点,读者们各存迷惑。很多人由此想起陈晓旭的出家与过世

雪漠:以警觉对治无记与昏沉

以警觉对治无记与昏沉这时候心灵要像无云晴空般宽广,又如山中溪涧一样清澈。虽然无念,但是清醒。万物都在你的心灵里面显现,但一切又无法束缚和诱惑你。你始终知道自己当下正在做的是什么事,而不会因为被其他景象

雪漠:别让身体影响心灵的明白

别让身体影响心灵的明白修身是修心的基础,要是没打开脉结,你修成的那种空性觉受是不彻底的,而且容易丢失。因为你的心虽然有了智慧,但你的身体仍会给你造成烦恼,这样,身体反倒成了心灵的障碍。你生了病,仍会有

雪漠:不要执著,但要精进

不要执著,但要精进不要执著于过去的事情,不要执著于当下的某个想法,更不要执著于自己给未来定下的某个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做什么都要随随便便。不要执著,指的是在专注、尽力、精进的基础上,不强求结果,一切随

雪漠:用誓约之力坚定你的信心

用誓约之力坚定你的信心你要明白,世界是无常的,生命也是个巨大的幻象,无常一旦袭来,除了信念,什么都靠不住,因为什么都是因缘聚合之物,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你要发下大愿,用一种誓约的力量,来坚定你修行的信

雪漠: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

世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美丽也罢,丑陋也罢,拥有也罢,失去也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恒存在,更没有一种状态能够永恒存在。世界就是这样。世上一切都是巨大的假象。为啥说它们是假象?因为它们不会永恒,却

雪漠:知识是另外一种障碍

知识是另外一种障碍有时候,读书也会产生所知障。比如,有人读了好多关于修行的书,但这些书没有变成他的营养,反而变成他的枷锁,让他无法超越概念、体悟真心的纯净与质朴。那么就要把这些知识都忘记,把对这些书的

雪漠:命由心造,大善铸心

命由心造,大善铸心有大心则有大愿,有大愿才有大力,有大力则有大能,有大能终有大成。相反,没有菩提心,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有些人追求神通,追求智慧,唯独没有慈悲,那么他最终就不会获得大成就。利众的

雪漠:恶学说是滋生罪恶的土壤

恶学说是滋生罪恶的土壤我们衡量一个人的伟大,不能仅仅以群体或国家来衡量,而应以人类为参照系,看看他是不是真的为人类带来了好处。当然,还可以众生、地球、宇宙为参照系来衡量。有些学说,虽然其出发点是好的,

雪漠:将大爱种入心田

将大爱种入心田人类无论多么大的幸福,也不过是一份好心情。好心情能延续一天,就是一天的幸福;延续一个月,就是一个月的幸福;延续一年,就是一年的幸福;延续一辈子,就是一辈子的幸福。如果一个群体里的每个人都

雪漠:出离红尘,追寻人生的意义

出离红尘,追寻人生的意义人生为了什么?我这辈子做什么来了?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死后,除了我的子孙,还会有人记得我吗?我这辈子做过的事情,可值得为他人所称道吗?我与这世上庸庸碌碌的其他人,可有什么区别呢

雪漠:善与恶,如光明总与黑暗相伴

善与恶,如光明总与黑暗相伴现在的问题是,海量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心灵,而控制信息的媒体,又不去宣扬一种善的精神,引导一种善的取向,而是毫无原则地迎合着社会需要,放大着欲望的噪音,许多善的声音刚刚传出,就

雪漠:解脱就是明白与放下

解脱就是明白与放下人的烦恼有两种,一种来自先天基因,叫做“俱生我执”,一方面来自后天的环境熏染,叫“分别我执”。后天的执著容易在见性后得以清除,叫“见所断烦恼”,因见觉悟之光,顿除后天的黑暗烦恼;而先

雪漠:专注而享受的做事也是修行

专注而享受的做事也是修行有的人修行的时候心里一片宁静,一旦投入工作,开始与别人相处,便时时计较自己是不是吃了亏,是不是受了委屈,于是又开始生气、嫉妒、贪婪等等。这就是忘记了自己修行的目的。在行、住、坐

雪漠:止观双运,才能对治习气

止观双运,才能对治习气实际上,身体就是“我”,执着于满足身体的欲望,就是放不下对“我”的执著。在你心底,这个身体、这个“我”还是存在的,你觉得要吃好、穿好、住好,才“对得起自己”,就会生起无穷无尽的欲

雪漠:信受奉行才是真正的修行

信受奉行才是真正的修行一切东西都是自己的心制造出来的,烦恼也罢,困难也罢,都是自己心里面的感受。假如一匹骏马从小就被拴马桩拴着,即使有一天它长大了,稍稍一挣,就可能挣脱那桎梏,但它不一定会去尝试,因为

雪漠:不要指望自己能握住流水

不要指望自己能握住流水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梦幻,明白这种梦幻时,不去执著,这就是智者的行为。你如果想把这种梦幻变成一种真实的、能被掌握的东西时,就叫执幻为实,这是人类烦恼的原因。人类最大的烦恼,就是

雪漠:保持警觉,区别真假明空

保持警觉,区别真假明空人不能改变过去,不能预知未来,就连当下也不在人的控制之内,因为每个当下都在不断成为过去,想留也留不住。所以,对于所有的妄念,你都不要执著它,不要让念头牵着你走。不要因为妄念而快乐

雪漠:一味,不分你我的智慧

一味,不分你我的智慧这时候,你已经没有任何的分别心,你再也不会根据个人喜好而有区别地待人接物,就像阳光普照万物时,不会因为这个人聪明就多给它一点阳光,那个人愚痴就干脆不照耀他。你也不会再把自己当成生命

雪漠: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鉴别真假善知识?

◎陈亦新: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鉴别真假善知识?●雪漠:佛教中有一种鉴别真假善知识的方法。你要看跟他在一起的人,是愈加贪婪、仇恨、愚痴,还是日渐清凉、明白、破执?他们是在升华还是在堕落?这是最主要的。如果

雪漠:如何契入大手印?契入大手印有什么窍诀吗?

◎陈亦新:契入大手印有什么窍诀吗?●雪漠:大手印有三个要诀:保任空性就是止,警觉之心就是观,用止观之心去应对世界上的万物,就是妙用。单纯的止或是观生不起妙用,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单纯的妙用而没有止和观就

雪漠:瑜伽的本意是什么?现在流行的瑜伽是正修吗?

◎陈亦新:瑜伽的本意是什么?目前流行的一些瑜伽、灵修之类的是真正的修行吗?●雪漠:光明大手印是让上师的那种巨大的生物场和你达成共振,上师将他的证量光明传递给你,让你也感受到那种证量光明,这就是加持。共

雪漠:什么是明心见性?怎样明心见性?

◎陈亦新:什么是明心见性?●雪漠:明心就是明白你的本元心、真心。我在《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察真妄一篇中间,专门讲过这一点。明白真心是第一步,然后是守住真心,不要让真心动摇,把那种觉悟慢慢地扩大,直至

雪漠:事物本身没有永恒不变的意义

事物本身没有永恒不变的意义有些人行善带有一种目的,有些人行善只是一种手段。当它仅仅是一种手段时,就有可能被人称为伪善。不过,笔者认为,只要这个善的手段所引起的行为、结果具有善的效果,那就不应该被称为伪

雪漠:开悟之后有没有烦恼?契入大手印后如何进修?

◎陈亦新:开悟之后有没有烦恼?要是有,如何对治?●雪漠:开悟的方式有多种:一种是缘悟,上根之人,遇到具德上师,机缘成熟,就能一悟到底,按禅宗的说法,能一箭透三关。透三关之后,就能悟得究竟,如香巴噶举的

雪漠:仪轨的修习

仪轨的修习有人也许要问了:那么我要怎么修,才能尽快完成资粮的积累呢?在传统佛教中,集资粮有多种具体有效的方法。念佛或持咒,皈依并发心。勤行诸善事,生起次第身。念佛、持咒、皈依、发愿,做这些都是在集资粮

雪漠:由慧摄定

由慧摄定大手印由慧入手,在智慧的观照下再生定。大手印先是明白心性,然后保任这个心性,保任这个心性的过程就是明白了智慧之后再去修定,也就是说在智慧的观照下修定的过程,就是所谓的“定慧双修”。而道次第则是

雪漠:事部瑜伽有作用吗?做事非常愚痴是啥原因?

◎陈亦新:您认为事部瑜伽有作用吗?●雪漠:当然有作用。当你还没有真正契入空性时,你必须借事部瑜伽来净障、生起信心、集聚资粮,用宗教仪式净化你的心。这时,世俗中的许多东西还会污染你的心,你就用事部的那种

雪漠:发愿: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发愿: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前面我讲过,集资粮首先从心性入手,那么首先要发愿。《三藏法数》中说:“(发愿)谓发誓愿,要制其心,凡所修行,期证道果。若不要心,或恐退失,所谓若不发心,万事不成。是故诸佛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