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学者:“感应舍利”的出现为何是“必然”
2024-11-21 10:02

佛舍利信仰之本质,是一种灵骨崇拜,它同一般的图像崇拜是有很大不同的。佛舍利不是能随意造作出来的,所以对佛舍利的分之又分就成了一个必然要采取的措施。随着佛教的传播,佛舍利信仰的佛教地理圈也必须要随之扩大。

对于佛教崇拜的发展历程与阶段,梁代高僧慧皎在《高僧传》中说得很清晰明了。慧皎根据佛经和僧史典籍列出的佛教美术发展序列是:释迦牟尼在世时优填王、波斯匿王分别制作了旃檀和金瑞像,随后有释迦涅槃、八王分舍利、阿育王造塔、阿育王女图写佛容、佛像东来等。但是,美术考古的结论是,佛像的出现是佛教崇拜美术发展中的最后一个序列,也就是说,崇拜的偶像序列应该是:释迦涅槃、八王分舍利、阿育王造塔、阿育王女图写佛容、佛像东来。佛像是在1-3世纪的犍陀罗和秣菟罗地区才出现的,在此之前,为了崇拜和供养的需要,佛舍利的分之又分和舍利塔的崇拜就是必然的选择。

八王分舍利,是在释迦佛陀诞生地、传法地、涅槃地这个佛教地理范围内兴起的最基本的灵骨崇拜。这种崇拜的局限性就在于只能限于这个地理范围内,将佛舍利信仰与崇拜扩大至整个印度大陆范围的转折点,就是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遍分舍利的历史事件。

阿育王(约前304-前232)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频头娑罗王之子,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他发动了一系列统一南亚次大陆的战争,曾征服过湿婆国等,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公元前261年远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国的战争。这次战争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统一印度的大业,但也造成了10万人被杀、15万人被掳走的人间惨剧。这一战是阿育王一生的转折点,也是印度历史的转折点。阿育王被伏尸成山、血流成河的场面所震撼,深感痛悔,决心皈依佛门,彻底改变统治策略。阿育王向佛教僧团捐赠了大量的财产和土地,还在全国各地兴建佛教建筑,据说总共兴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是否有这么多佛舍利塔被建,不得而知,但是,此后无论在印度大陆,还是远在东方的中国,都将发现的佛舍利归之于阿育王。

印度大陆将发现的佛舍利归之于阿育王塔的例子,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有很多记载。根据佛经的说法与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可知,阿育王所建塔是不会超出印度大陆范围的,只不过是在印度孔雀王朝疆域内的一次弘扬佛法的举措。然而,远在亚洲东方的中国却发现了阿育王佛塔,可见这种佛舍利分之又分是一种被持续使用的策略。

阿育王建立宝塔供养舍利的传说,大约在4世纪以后就在中国很流行,尤其江南和山东地区。南朝刘宋的宗炳(375-443)写了《明佛论》这篇著名的文章,其中就提到了在山东临淄就有阿育王寺的遗址。唐代道宣编集的《广弘明集》则记载各地共有阿育王塔17处。僧史文献中记载有在江南发现阿育王塔的事情,见于《高僧传》卷十三《释慧达传》。释慧达是东晋僧人,本名叫刘萨河,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西河离石人,年轻的时候喜好打猎,31岁时忽然莫名死去,死去一天之后又活了过来,据说见到了地狱的种种苦厄,于是跟随一高僧出家作沙门,法号慧达。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慧达的老师让他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吴郡去寻找阿育王塔和阿育王造像。东晋宁康(373-375)中,慧达来到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住在长干寺。在此之前,晋简文帝在长干寺造了一座三层塔,塔成之后,每天晚上都会放光,颇具吉祥之相。而慧达发现此塔刹最高处放出来的光色最为妙色吉祥,于是便去塔下诵经礼拜。入夜时分,当见到塔刹有瑞光发出时,就告诉寺僧,一起到塔下发掘,结果在入地一丈多的地方挖出了三块石碑。中间的那块石碑下放置着一个铁函,打开之后,铁函中又有银函,银函里放置金函,金函里有三颗舍利,还有一爪甲及一束头发。头发长数尺,卷则成螺,光色炫燿,这样的头发显然就是佛陀的螺发。高僧大德们一致认为,此处就是周敬王时期阿育王修造的八万四千塔中的一个。于是,又在旧塔之西,又新造了一个塔安放佛舍利。到了晋太元十六年(391),孝武帝将这个安置舍利的塔加建为三层塔。

僧史文献中关于在江南发现的阿育王塔舍利与阿育王造像,都与胡僧传道有密切联系,晋咸和中(326-334)丹阳尹高悝在张侯桥浦里掘得一铜像,缺光趺,然而制作甚工,像前面有梵文阿育王第四女所造的题记,此像被放置在长干寺。不料很多年以后,有个渔夫在近海海口发现了一个铜莲华光趺,正好可以安在长干寺这尊阿育王第四女所造铜像上。再后来,来了五个西域僧人,指认这尊像正是他们带到江南的阿育王造像。

阿育王造塔传说在地理范围上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其目的就在于为佛舍利信仰拓展地理上的局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悲华经》会有舍利散在诸方无佛世界,寻时变作摩尼宝珠这个说法。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这个说法不会是指八王分舍利之后,而是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遍分舍利之后。只有在舍利被这样无限分之后,才会使得舍利信仰的纪念性崇拜色彩淡化,灵异色彩却逐渐增强。这就是八王分舍利与阿育王造塔这两种舍利崇拜所蕴含的不同立意所在。而这种崇拜到了中亚甚至中原之后,因为地理范围的扩大,释迦的有限灵骨已经不可能再在这样广大的地域范围内继续分下去,于是舍利崇拜陷入了地理界域膨胀而佛陀灵骨却无法随之膨胀的困境。供不应求的局面使得舍利崇拜面临被崇拜物缺失的尴尬境地。于是,感应舍利的出现就成为必然,它横空出世般的舍利产生模式解决了缺失问题,但却使得舍利信仰被赋予了更加工具化的内涵。

End

八王分舍利

净  行佛陀入灭后,住世的觉者,便在人间消失,现在再不能如以往,有如来的色身可见了。在场的弟子,除了已见道迹、证入圣位的尊者,因已亲证生死皆是虚幻不实,又能遨游于精神界的缘故,心境泰然不动外,其他未得

妄语的故事 ——舍利婆国的商人

妄语的故事--舍利婆国的商人在五大劫以前,菩萨是一个诚实的商人,在舍利婆国贩卖装饰品。有时他会和舍利婆国另一个贩卖同样商品的商人同行,而他是一个极贪心的人。有一天,他们一起渡河到热闹的安达葡罗城去做生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济颠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济颠◎ 居 简舍利凡一善有常者咸有焉?不用阁维法者,故未之见。都人以湖隐方圆叟舍利晶莹而耸观听,未之知也。叟,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远孙,受辞于灵隐佛海禅师,狂而疏,介而洁,著语不刊削,要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良因法师 问: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良因法师答: 依此运心,随所兴起,计功分课,依着这个仪轨虔诚恭敬,随文入观,然后要 计功分课,每天要做定课,比如发愿拜十万拜。如果没有固定

吠舍离·阿难舍利塔

吠舍离不仅是佛陀最后开示法义、并告知弟子们自己即将入灭之地,还有许多佛教史上的重大事件亦在此发生。就在吠舍离,佛陀做了一个足以在僧团和当代社会激起惊涛骇浪的重大决定,那就是女众终于得以受戒进入僧团学法

舍利不可思议,却又真实存在

明海法师今天的开窑活动是我们老和尚示寂荼毗仪式的最后一个法会,这么多天有很多信众都期盼着开窑这一天,对老和尚荼毗以后的舍利都非常关注。我简单和大家介绍一下,舍利这个词是印度梵文的音译,在有的地方翻译成

学佛之人的四种感应

◎ 妙 莲佛法是妙法,绝定兑现,兑现是兑现但要符合因果,你不要在因果之外求。不合乎因果、不合乎条件,那什么都得不到;只要条件具足了,哪有不得的?一切都能得!像大火所烧,不但普通火,就是整山之大火,念观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妙法莲华经》被称为成佛的

唐朝崇佛指舍利

◎ 栖 妙唐朝诸帝礼重佛教,先后六次将佛骨舍利迎入京城供人瞻仰。这是一段佛教在皇城中走红的时期,崇佛热潮涌起。从帝王到平民百姓如痴如醉,莫不以看一眼佛骨为福。那么唐朝的帝王们是如何奉迎佛骨的?隋唐时期

佛教学者

佛 教 学 者蒋 鑫在佛教信仰者之中,有很多人排斥佛教学者,认为他们只是把佛教作为一门学问研究,甚至对佛教的一些认识存在错误与扭曲,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总结一下佛教信仰与佛学文化的关系。佛教之所以流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

圣严法师自述拜求观世音菩萨感应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

药师法门感应三则

◎ 欧子陵临刑免难魏天平中,定州孙敬德,装观音药师香像,朝暮礼事。后为贼所攀,将断死刑。梦一沙门,令诵药师观音名号。有司执缚向市,且行且诵。临刑,刃三斩三折,皮肉不损,因之放还。见像项上,有三刀痕。上

学者:“感应舍利”的出现为何是“必然”

佛舍利信仰之本质,是一种灵骨崇拜,它同一般的图像崇拜是有很大不同的。佛舍利不是能随意造作出来的,所以对佛舍利的分之又分就成了一个必然要采取的措施。随着佛教的传播,佛舍利信仰的佛教地理圈也必须要随之扩大

木雕佛像没舍利就能砍来烤火吗?

禅宗有一个著名的公案,《五灯会元》卷五记载--师至慧林寺,遇天大寒,取木佛烧火向。院主呵曰:何得烧我木佛?师以杖子拨灰曰:吾烧取舍利。主曰:木佛有何舍利?师曰:即无舍利,更取两尊烧。这个公案故事是说,

今日道历 | 每日一道 何谓天人感应

何谓天人感应道教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能够相通,人天的世界是相应的。天有什么,人也有什么。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阴阳。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脏。简单说,人是天的副本。也以此萌生出中医医学的理论。有关天人感

太极初学者必读,为什么要首先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深刻影响着今日中国以及全球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中国的日益强盛,快速学习以及通读掌握中国文化已成为今日社会的必需!但是,瀚如天宇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想如何学习

一位知识分子的学佛感应经历

我再次回顾了自己多年来的学佛之路,清楚地看到了缘起缘灭,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偶然的。学佛的由头是从我父亲90年去世在八宝山火化开始的,当我捧着烧后剩余的骨灰时,我在想,每个人,性格不同,习惯迥异,遗

日光菩萨咒的感应

日光菩萨。为受持大悲心陀罗尼者。说大神咒而拥护之。南无勃陀瞿那迷。南无达摩莫诃低。南无僧伽多夜泥。底哩部毕萨咄檐纳摩。“日光菩萨”:这日光菩萨,一般人就以为是太阳,不是的。这是一尊菩萨的名字叫日光菩萨

助印善书与发愿听经弘法的感应

台湾南部有一位同修的亲戚约五十出头,任职国小,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负责尽职,尽心校务,是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校长口中的好干部。一日,由于宿业成熟,在晚饭后站起来之际,突然感到一阵晕眩、头痛,而后不省人

持作明佛母心咒感应:我家里的变化

念诵“作明佛母心咒”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想把我的感想感应说一下,希望也能增强大家对作明佛母的信心。我对作明佛母一直很有信心,刚开始念咒的时候也没有为自己求什么愿望,只是很想念,因为念的时候很欢喜。最近发

念药师琉璃光王佛的感应

有一位某宗教的女信徒,服务一间诊所当护士,患有工作疲劳症,又有长年失眠症,差不多每晚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眠。有一回发生小车祸,肩胛骨持续酸痛,虽经中西医治疗,不见效果,到后来严重到每天必须服用消炎、止痛、

求药师琉璃光王佛的感应方法

观想佛身首先观想在自己面前虚空中,观想把东方琉璃光世界真正的药师佛迎请到眼前虚空中来,全身蓝色,放大光明,再将佛融入到你的体内,发出蓝色光芒。你的身口意和药师琉璃光佛的身口意无二无别,得到了药师佛的一

求药师琉璃光王佛感应的因缘条件

第一、要重视因果,相信佛陀。感应它不是凭空而得的,种瓜才能得瓜,种豆才能得豆。就像听广播,看电视,要转对了频道,才收得到节目。修行也是一样,相信慈悲,慈悲会在我们生活中有所受用;相信佛陀,依照佛陀的教

韦陀菩萨的感应故事二则

寺庙失火,韦陀示警清代末期,普陀山有一座寺庙,于夜间烧起一场无名火,当夜正逢一位小沙弥睡在韦驮佛像之下,梦中看见一位身穿金甲,状似韦驮护法者对他说道:「庙中失火,赶紧逃生。」小沙弥忽然惊醒,果然看见寺

黄国达:谈感应与神通

神迹、超自然现象及人类的心理需求人类对未来有着各式各样的梦想,在现实世界里,可以实现的称为理想;无法实现的,即寄情于宗教。如果确实能进入另一个超自然的神秘世界,以理性客观的态度,值得详加探究它的真伪、

供养舍利子的功德有哪些

若有众生。能作如是胜供养者。成就十五殊胜功德而自庄严。一者常有惭愧。二者发净信心。三者其心质直。四者亲近善友。五者入无漏慧。六者常见诸佛。七者恒持正法。八者能如说行。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十者若生人中

舍利子的种类有哪几种

一是肉身舍利:就是佛道高僧,修行到一定境界后,他的身体圆寂后会肉身不腐,并且被涂上金粉供奉起来。在距离云居寺不远的上方山的华严洞中,现在就保管着一具成为肉身舍利的高僧遗体。当我们临近洞穴的时候,就会有

舍利子有什么神秘之处

佛教的“舍利”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处,“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而且,舍利也不只是身体内的产物。有些得道者……直指人类自身最后一块神秘之处。为什么只有佛法的大修行者、成就者才能留下多多少少、大大小

舍利子的作用是什么

1、消灾免难:持有舍利者可有效地保护自己安危,避灾消灾,逢凶化吉,万事大吉。2、保佑自己:持有舍利可使自己受到天人护法以及芸芸众生的尊重与拥护,保佑自己免受非人的干扰。3、功过加倍:若手中持有舍利,一

舍利子到底是什么

舍利子是一种结晶体。舍利,梵文(śarīra),译为设利罗,是指人的遗体、尸骨,而舍利子就是从遗体烧出的结晶体。舍利子是个人戒定慧修行成就之结晶,也是说明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见证,可以坚定弟子修行。因此佛

舍利子和舍利有什么不同

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同一意思。舍利和舍利子指的是同一种东西,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佛灭度后,后世的高僧和大德死后也有舍利。舍利是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

舍利子的供养品有什么

由于供养物的种类及供养的方法、对象有别,所以供养也会不同,主要有:1.二种供养,即财供养和法供养。即以香花、珍宝等财物供养,为财供养,以修菩萨行,利益众生等供养,为法供养。也有理供养和事供养之分,即以

如何供奉舍利子

恭请一尊舍利塔,市面上有水晶,铜质,亚克力(塑料)舍利塔,都可以供奉,实在没有就用干净的器皿,以示恭敬。有条件就再请些藏红花,人参片,再放些新大米和好茶叶。一般来说,藏红花最好是有,因为有这样的说法:

佩戴舍利子的好处和禁忌是什么

佩戴舍利子的好处:①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②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③重业轻报;④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万倍恶业之过;⑤身体有病者,

舍利弗的涅槃

佛陀在毘舍离城附近竹芳村的森林中说法后,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消息,就是佛陀说三个月后,自己要进入涅槃。大家的悲哀,无法言说,舍利弗是怎样也不忍见佛陀涅槃的。他在禅定中想:「过去诸佛的上首弟子,都是在佛陀

舍利弗之不净食

舍利弗在佛陀的弟子中是首座的弟子,大智大慧,神力超群,但他对于佛陀,却是信受奉行,对佛陀的教示,从来没有违抗过。佛陀在弟子中最信任的就是舍利弗,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回祖国迦毘罗卫城的时候,罗侯罗要求出家,

舍利弗的前世

一天,世尊在灵鹫山,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在一起,为大家说起自己过去世以凡夫身,广说经法的故事。在久远劫以前,有一个仙人名叫拨劫,具五神通。当时的国王很敬重他,他常常以神足通飞到王宫里,接受国王的供养

舍利弗之真正的老师

年轻的舍利弗,全国人民都知道他的大名,他有颀长的身材,清秀的面容,双目有神,双手过膝,受著名学者的父亲遗传,很有学者的风度。当时的学术界,没有一人不知道这么一位后生可畏的青年。舍利弗二十岁的时候,就告

舍利弗故事

舍利弗在佛教里有很多的案例,在《地藏经》里提到承福所生,能忆宿世因果本末,或者我们不是那样的人,很难去理解这些,但对舍利弗来说这就是一个事实,这样的人在人类社会中是有比例存在的,为什么呢?就是要负责向

舍利弗有哪些含义

第一,人名,即舍利弗,佛的十大弟子之一,被誉为智慧第一。舍利弗,梵语S/a^riputra,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子,新作舍利弗多罗,舍利富多罗,舍利补怛罗。舍利者为母名,弗或弗多者,弗多罗之略

舍利弗和舍利子有何区别

舍利弗,在佛经中也被译作舍利子,舍利弗是佛陀座下十大弟子,具体的人物,号称“智慧第一”舍利,是一种鸟。舍利弗出生时,眼睛像舍利鸟,于是起名为舍利弗。参考佛学大辞典:“其母为摩伽陀国王舍城婆罗门论师之女

舍利弗的诞生

舍利弗诞生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离首都王舍城大约有二三里的路程。他诞生于婆罗门种姓的家庭。父亲是婆罗门教中著名论师。他从小就才智过人 ,善于辩论,非常出名。佛陀十大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美誉的舍利弗,出身

舍利弗是谁

梵名S/a^riputra ,巴利名Sa^riputta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称。又作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弗怛罗、舍利弗多罗、奢利富多罗、奢利弗多罗、奢唎补怛罗、设利弗呾罗。意译鹙鹭子

娑竭罗龙王感应

娑竭罗龙王是佛教的诸天护法之一,龙女从小就可以接触佛教,听经闻法、阅读佛经。娑竭罗龙王为龙女创造了一个学佛的殊胜环境。有了父亲的“指引”,龙女喜欢听佛法,还能亲自修行,懂得发下菩提愿。此后,龙女有幸得

宋辽时期的舍利塔

沈阳舍利塔沈阳舍利塔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塔湾街45巷15号,称塔湾舍利塔,因佛塔内供藏1548颗“舍利子”,所以又称无垢净光舍利塔。"该塔建于辽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由北方契丹人修筑,1640年(清

洋州开元舍利塔

座落在城南的舍利塔已经成为这座临江小城唯一的古董,它古拙的身躯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俯瞰着脚下这块土地的风起云涌。古塔不是太高,十三层,砖木结构,九丈余;谈不上雄伟,孤单单的,就像个木讷的老人;也谈

明清时期的舍利塔

开福寺舍利塔(景县舍利塔)开福寺舍利塔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州衙西北角(今景县中学)。明永乐五年(1407年),景州僧正如郎募修,天顺元年(1457)重修。清康熙十一年(167

武安古建筑—舍利塔

武安舍利塔位于邯郸市武安市东门里,塔高38.71米,通体砖砌,共有13层。平面呈正八噗形,每边长3.4米,造形玲珑古香;远望挺拔雄伟,每层东南部四面正中有券门,出檐下有砖砌斗拱,各层斗拱垛数,尺寸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