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威仪寂静不示相,平等谦逊显大悲
忆一代大德徐恒志恩师
值恒公恩师圆寂周年之际,为续佛慧命,让更多的众生得闻佛法,让更多的同修能继续受益于徐老恒公的法乳甘露,智亮和莲明等师兄发心将恒公恩师后期与弟子、道友往来的书信收集整理,汇编成册,结缘于广大信众及同修。此编汇集的内容,就针对性而言:恩师虽一时应机之谈,但其中很多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故此集的出版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我有缘及有幸与人随侍恩师二载有余,故应两位师兄之邀,提笔和众师兄们回忆恩师为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巍巍功德,以达鼓励、鞭策和更加坚定地增强道心之目的。
外显凡相,内密大行。这是我侍师二年多来对恩师的感悟。末法时代,众生妄想颠倒,在有相世界中滚打之人为数可观,他们认为见性者即有神通,证悟者必相貌堂堂,殊不知:佛法贵在平实,佛法贵在一颗平常心。历代古德告诫:平常心是道!在几十年的弘法中,恩师总怀着一颗平常心告诫弟子:观心是佛法的根本法门、应生无所住心、奥妙之行本无住着。
恩师心包太虚,胸襟广阔,从未拒绝不同法门、不同宗见的信众道友。并善于运用圆融的说教,以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之宗旨解开无数信众的心结,使他们塌实于各自相应的修法道路上。
言及恩师普度众生的慈悲心非常令人动容。一次恩师因旧病复发卧床休息,一位江西上饶的信众前来求法,师得知,即召于床前,用轻微的话语和颤抖的双手比划着为求法者方便导引,并嘱家人安排其食宿,令来者和在场的弟子都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侍师仅二载有余,目睹类似事例已记不清有多少,况师弘法几十年,其悲心度人,不舍一众生的事例之多是可想而知的。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对恩师弘法利生的功德和行住坐卧的言传身教,我因语言能力有限,不能做到如数家珍般地以笔墨示于众人;再者,恩师的功德也不是笔墨所能体现的,再华丽的词藻形容也相形见拙。
我想:我们只有精进修法,拼除习气,完善自我,证悟心性,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末学 卜年华 谨拜
2008年2月
End
《妙法莲华经》中,佛告舍利弗: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以至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童子戏画佛、散乱心
大悟,字法林,姓袁,江苏南通人。幼许邵,未嫁,夫卒,誓不再适。投县西大悲庵为尼,立志念佛,求生净土。常云:佛法之大,唯净土为契机。拜经、坐香等,乃助消业障,俾易成就净业耳。出家后,力任苦行,汲春炊爨,
心道法师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观音菩萨与过去无量无数诸佛所护持,是诸佛共通的愿力所成就的咒。我们现在能因持诵咒语的功德力,分享观音菩萨的智慧与福祉,增长善法、满
济群法师人有人格,国有国格,僧人也应该有僧格。作为三宝之一的僧宝,每个僧人都代表了佛教在世间的形象。社会上的人怎样了解佛教呢?是不是先到藏经楼去研究佛经呢?不是的,大多数人是通过直接与出家人接触来了解
大悲拔苦◎ 虚 云我们要是真真学菩萨道,必须先要有大悲心,然后菩提心大愿大行大果,都由此而产生的,如普贤行愿品中说: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
◎ 陈浦燕 一、住威仪 住威仪是四威仪中的第二种,是指修道之人,非时不住。若或住时,随所住处,常念供养三宝,赞叹经法,广为人说,思惟经义,如法而住。佛陀在各种戒条中,都十分注重佛弟子的住威仪,认为
佛教威仪◎ 总 持 佛教威仪方面的注意事项。第一个是我们上殿下殿或是平时都不能在大殿这个操场范围之内进行吐痰,特别是冲着殿吐痰,那有无量过失,打个呵欠都是不允许的。包括在宿舍范围之内,你也不能冲着大
正果法师修习止观,在住处条件讲,须住在较寂静的地方。最初修习止观的人没有一个寂静住处,从无始以来本自散乱的心就很难调柔静定。所以佛陀在《遗教经》里教导弟子说:汝等比丘,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浙江上虞卧龙山普净寺智正老法师赠联:现居士身虚怀若谷照大千当今维摩诘示般若花实相明灯悬万古一代人天师1、徐恒志阿阇黎略传徐恒志阿阇黎,生于1916年1月30日(农历1915年12月2
3、我的学佛因缘徐恒志(一九五三年八月)我原籍是浙江镇海,父亲治儒学,能文艺,秉性明达、慈厚,常常济人的贫苦,解人的危急,曾以薪水收入,节衣缩食赡养族中鳏寡老少的生活几十年。在饱经忧患、阅历沧桑之后,
8、追忆恒公阿阇梨上师与心密些许事张玄祥一、契子数日前9月26日大陆上海陈老师(上海音乐学院退休)来电,言及我们的师叔─也同是我的心中心法灌顶法传法师恒公阿阇梨导师,最近期间其舍利子要进塔安厝,问我要
7、威仪寂静不示相,平等谦逊显大悲忆一代大德徐恒志恩师值恒公恩师圆寂周年之际,为续佛慧命,让更多的众生得闻佛法,让更多的同修能继续受益于徐老恒公的法乳甘露,智亮和莲明等师兄发心将恒公恩师后期与弟子、道
9、顶礼李开宇顶礼,是我近几年才熟悉的词,以前,我一直称之为磕头。孩提时,每逢大年初一,我被父母打扮一新後带到爷爷奶奶房间去磕头,祖父母笑得合不拢嘴,而後取出花花绿绿的糖果、糕点,还有一只装有压岁钱的
10、兔鼠禅缘浅记徐恒志大德李开宇徐恒志大德,九十岁,属兔。我属鼠。平日竟口无遮拦地称其为兔师,虽犯上,却不敢作乱也。一日,心血来潮。向兔师打探李钟鼎(元音老人)习禅趣闻轶事。兔师给我描绘了这样一个画
护国息灾大悲法会法语◎ 虚 云开经日上堂法语以杖指法座云:只这宝华王座,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天下老和尚靡不从此豁开人天之正眼,荡扫魔外之邪宗。即今老衲上来,却作么生即得?震声一喝云:狮子窟中狮子吼,象
4、徐恒志老人追思法会纪实中国当代著名佛学家、上海市佛教协会第八届咨议委员、宁波佛教居士林名誉林长、弘一大师研究会顾问、广东省元音古寺顾问徐恒志老居士于公元2007年3月5日凌晨2:36在上海寓所幻斋
国学 修心发愿: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愿诸众生远离贪瞋痴心,住平等舍【编者按】寂静法师受邀于第七届中国佛家养生静修营开示影响健康的七大
威仪寂静①分第二十九[古文]“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注解]① 威仪寂静 这里说的威仪,指四威仪,行、住、坐、卧。
一、顶礼(三称三拜)一心顶礼十方常住三宝一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一心顶礼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一心顶礼过去无量亿劫千光王静住佛一心顶礼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一心顶礼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
第四部分 西天竺记游【题解】法显、道整与慧景三人翻越小雪山,向西天竺进发。慧景由于大病初愈,身体虚弱,在攀登小雪山北坡时,因不堪狂风暴雪而寂灭,法显抚尸痛哭。至此,与法显一同从长安出发的四人,在张掖镇
第三讲:六尘中的寂静*找回内在的寂静我们平常所谈的「寂静」常指的是外在环境的安静,而佛法中的寂静则是指内心的寂静:外在虽然吵杂,但内在是寂静的。我们要找的是内心的寂静,当我们坐下来时,不作任何事时,心
〈十一面观音咒〉约在公元五六一至五七七年间首先由耶舍崛多译出并开始流行,当时修行此咒且有成效的人很多,其发展约在公元六五六年间,由玄奘译出〈十一面神咒心经〉后达到顶峰,之后此咒在中土就渐渐没落了。现
“若诸天人诵持此陀罗尼者”:一切的天人,念〈大悲咒〉的,“其人若在江河大海中沐浴”:假设在江上,或者河里边,或者大海里边沐浴。“其中众生,得此人沐身之水”:所有江里、海里、河里,这一切的众生,得到你沐
有一次,我夜宿日本 京都东山寺,月下散步,高台寂静,虫声幽幽,京都市区中心光冲半天,尘雾重重,寺中灯火幽暗,我独行冥想,忽闻殿后传出一阵奇怪刺耳的歌声。那歌声十分恐怖,较之【能乐】更难听。我在京都南座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愿。三界火宅,众生心中充满热恼。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以瓶中的甘露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众生信仰观世音菩萨,即渴求菩萨的慈悲
梵音《大悲咒》代表了佛家经典、原始的咒语,根据威力。我们都知道最初的都是好的,就像古代一样没有污染,都是天然的。梵音《大悲咒》也是这个样子的。了解了梵音《大悲咒》的意思之后,我们应该了解《大悲咒》的正
1、在念诵之前要先去洗手刷牙,然后在去念诵这是对佛法的尊敬,在念诵之前也是不能吃一些气味大的食物和肉类,这也是对佛法的不尊重。2、我们要诚心的去修行,只有大家诚心的去修行的时候,才能让大家明白其中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