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8、追忆恒公阿阇梨上师与心密些许事
2024-11-19 11:06

8、追忆恒公阿阇梨上师与心密些许事

张玄祥

一、契子

数日前9月26日大陆上海陈老师(上海音乐学院退休)来电,言及我们的师叔─也同是我的心中心法灌顶法传法师恒公阿阇梨导师,最近期间其舍利子要进塔安厝,问我要不要前去上海一趟。我回答说,今年已不想再出国了,连美国弘法、印度朝圣都不想动了。她说 恒公是您的传法师父耶!跟元音老师父不一样,您在他圆寂百日时没前来,现在他的舍利子要进塔,怎么可以再不来?我还是说:今年不想动了!我知道她很想借机会再叙叙旧,到底已是七十几岁的人,能谈得来的师兄弟已不多。她听后是有点失望,但凭我们的交情,她是可以理解与原谅的。

当今(2007)年三月五日接到陈老师的电话说,师叔恒公阿阇梨导师已于凌晨入涅槃,但何日要举办告别式尚未知,待问徐大哥(上师之公子)后再通知我。后来消息指出于三月十七日要举办告别式,我即办理签证,如期前往上海参加 恩师的告别式。告别式之前,徐大哥曾征询我,要我代表海外弟子讲讲话。我回答徐大哥说,大家都不认识我,我看就免了吧!后来徐大哥就没有安排节目,但临场我心却有点冲动,想要唱个梵文的法身缘起偈,表达恩师的缘起缘灭。难为了徐大哥临时交代司仪,插入一个节目,但司仪告诉我因时间已不够,仅能用两分钟,我说我不会超过两分钟。我唱了两遍的法身缘起偈,以缘生缘灭来纪念恩师的示现。当然每当于佛前唱此偈语时,都会莫名地流泪,此时此刻更是不能自己。隔日荼毘后的舍利子,与大众等恭送至苏州灵岩山寺安厝,行前我已请求徐大哥,我会全程参加完仪式才回去,他也允诺安排了车位,让我与陈老师一同前往苏州,走完全部的仪式。

二、初期弘法与大众结缘情形

后学一九七七年在 恩师上一下觉大禅师引礼下皈依三宝,之后两年受五戒、菩萨戒,随即开始弘法利生的工作,时间过得飞快,至今算来已将满三十年矣!初期以打坐、禅修、讲解公案为主,也以经典中与修心有关的经文为辅,以各种法门来接引后学有缘者,前后有十处左右的学校、道场与机关团体,时间不一。接引方式以禅、净为主,曾涉及各种法门,依大众根基而变化。此期间较为大家所熟悉的单位有「中华佛教居士会」、「慧炬佛学社」、「大乘精舍」、「阳明精舍」等。当时居士会的负责人是李骞会长(时任国大代表)、慧炬社是郑振煌老师,大乘精舍是乐崇辉老师、阳明精舍是何正顺居士。何居士学禅后,九六年也追随元音老上师学心中心法,现在也在台北市北投区弘扬心中心法。

在一九八七年居士会打坐班结束后,移转到大乘精舍指导打坐班,历经有七年之久,接引人士虽多,较有连络的是后来一出家、一以居士身追随美国万佛城住持上宣下化上人的恒霖比丘尼师与刘钟穗居士。万佛城有个规矩,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此两位一僧一俗女众却能受上人之厚爱,独住一房、不用劳动,专心办道之礼遇。恒霖师早已入灭,而刘居士却创建了美国「悉昙信息网」,专门指导密咒教学,业务已扩及到大陆地区。

在大乘精舍上课期间,每个月借上藏下度法师(白马精舍)的 净缘讲堂举办禅一,历经五、六年之久。同学鉴于每次举办禅修很不方便,于一九九四年要筹备成立法尔禅修中心,后学不置可否,有道场是个责任,没有反落得轻松。既然同学要成立道场,也就随缘于台北县三重市汤城商业区内,成立「法尔禅修中心」。在此期间已印有上课讲义,如法尔禅修讲义─基础篇、参证篇与公案禅机篇。

三、与心密的初结法缘

旅居美加州万佛城修行的刘钟穗居士于上宣下化上人圆寂后不久,于一九九五年间有因缘亲近元音老上师达三个月之久,隔年引介后学晋见 元音老上师,她意思想让后学见识见识心中心法密法,决定拜访 元音老上师后,刘居士先回台会合,再往上海谒见 老上师,我们两人并同时受其灌顶修法。

法法本平等,无有高低之分,我修持了三个多月心中心法后,把当时的腰伤治好了,也认识了心中心法的威力,在末法时期众生之道德水准低落,诸佛菩萨埋隐后,靠自力以六印一咒突破身体的束缚,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当然严格说,佛菩萨具在,只是众生无明,无觉不受教。鉴于此法在身体契机上有独到之处,所以想请老上师莅台传法,因故未能如愿,只得请求空中遥灌,于法尔禅修中心里,由后学代劳 老上师点灌甘露水,历经两次遥灌者约百八十位。

但也因此发觉同学修心有退转,之前修禅时都能观照自心,控制自己行为习气,达到修心之好处。奈改修习心中心法后,同学祇记得每天修一座,持咒坐满两小时,而于日常生活中观心法门因而疏落,导致本来境界稍高者有所退失之象,所以心中心法似不适合有境界者修,只能用来作法利众。

惟廿年来禅修时身体都会有变化,变化大小是境界的指数,后学已体知气脉与密教的脉轮之说,也深深体会修行中身体没有巨大变化,那是不用谈到修什么心地的。待接触心中心法后,更知悉各印对于经络、脉络的走向,有特殊的好处,经验累积,使后学能给于禅修者或学心中心法者,在气机化解上可以尽一份心力,给于事实上的指导。

四、认识心密其它弟子

一九九五年拜谒 老上师时,适逢过年期间,除夕夜 老上师被信徒接走,我们只得留下来与 上师侍者包师兄与常来照顾 老上师的陈老师一起守岁。几日相处大家渐渐熟稔,陈老师因身体一直不是很好,经后学指导她如何用些功法来克服身体毛病后,也因为她觉得蛮受用的,所以更加显得热心接待我们。因此,此趟上海之行认识两位与上师很亲密的弟子,包师兄与陈老师。

回来后 老上师曾信函告知杭州要建立心密道场,因此法尔禅修中心发起协助募集有数十万人民币共襄盛举,当时杭州负责人为张乃勇居士(听云现已出家)。后学于一九九六年十月份,再藉出席「联合国植物药用研讨会」之机会,到上海时又去拜谒老上师一次,并要求 老上师允许在台湾出版《略论明心见性》与《佛法修证心要》,前者早已出版,后者因散见于各杂志上,还未成册。因此由当时法雨出版社出版,为出版此书向老上师索取祂的自传,此是网络上现在所流通的自传文章。两书本出版后,以上架贩卖方式,由各书局贩售。

老上师知道后很不以为然,说佛书为何要用卖的?但这是在台湾佛教界一个特色,有名大师之出版品都是用卖的,此点 老上师大不以为然。后来听台湾佛教界知名人士游祥洲博士讲,当他去拜访老上师时, 老上师还在问游博士此事,说认不认识台湾张某,游博士说当然认识(游博士有段时间与我同是中华佛教居士会理事,他现在还是在任。)说他也曾看过我的三本红色讲义,并说台湾风俗习惯确实是如此, 台面上人物所出版的佛书大多是贩卖的。

五、心密的继续流传问题

之后,旅美的刘钟穗居士办理 老上师前往美国弘扬心中心法,但老上师回上海后,身体就一直不是很好。经此出版事件后,后学就不再去上海,陈老师一直电话里请我再去上海一趟,我却没有想再去的念头。直到二○○○年春节时,后学电 老上师处没有人接电话,再电陈老师家,其家人也一直没有说什么大事,就是找不到陈老师。一星期过后,陈老师终于来电说老上师功满圆寂了,一代佛学巨擘就这样示灭了。

老上师生前选择继承传人,听说有五个基本条件:(1)要有真正开悟者,(2)要道德水准高超者,(3)要文化水平高者(指高校以上毕业),(4)要能演绎禅宗公案者,(5)要能讲经说法者。据后学了解要完全符合 老上师这五个条件,也要有廿、卅年的实际修为始能入选。虽然很多人似有意争取此传承位置,后来就真的找不到此传承的人。但大陆心中心法的流传,并不因此而中断,据后学所知,已有十来位可以给人灌顶修法者。这种局势有点像古代禅宗六祖一样,不传衣砵,但禅宗学者各处自由发展,使禅宗发扬得更伟大,代表中国禅宗的另一兴盛局面。

六、恩师 恒公阿阇梨的传法

老上师入灭后,陈老师还时时保持着电话连系,她也很热心要后学认识我们的 师叔─徐恒志阿阇梨上师,也同时将我出版的书呈给师叔过目,当然师叔也有九十几高龄,不可能再看什么佛书,只知道后学有出版了什么书而已。

2003年与本中心导师上悟下本师父带法尔18位同学,去印度菩提伽耶禅修心中心法一个月,继后又参拜佛陀八大圣地,前后总共花了45天时间。

朝圣回来后有点灵感,要后学将上课时所述的《楞严经》五十种阴魔整理出版,供学佛者禅修者参阅,不要执着修行境界而走入邪途。2004年此书终于完稿,于台湾先出版,书名为《楞严经五蕴魔相解说》,本书共有千余页,因怕书太厚重,决以30磅圣经纸付梓,并依 老上师意思,佛书不要贩卖为原则,以结缘品供应有缘者,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出钱印的都是本中心各个老同学与有缘者,总共印了一万本,花费了将近200万台币。2005年有心意起,想要让《楞严经五蕴魔相解说》一书与大陆学佛者禅修者结缘,经由陈老师连络「上海佛学书局」,请他们帮忙出版3,000册结缘书,也同意该局自行增印2,000本上架贩卖。

当陈老师知道后学要去上海与书局签约时,行前即与 师叔连络,向老人家禀报说,后学自1995年后都是在指导本中心的同学修心中心法,老上师入灭后,总是找上悟下本师父灌顶,因早年我们都是经由上悟下本师父灌顶修「秽迹金刚密法」的。但上悟下本师父灌顶法,不是依心密灌顶法仪轨,希望师叔能在后学赴沪时,传心密灌顶法于后学。后来 师叔也同意了,但他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不知道见面时能否传法。

后学于2005年11月20日抵沪,21日与书局办理签约手续,22日即依约前往参谒师叔徐恒志阿阇梨,很幸运地 师叔当天精神很好,心情愉悦,也能说话。初次顶礼拜见 师叔后,体知他的心空无为的意境,内心有点莫名的感动,真是谦谦君子,后学好像见了一位非常祥和之老长者,有一见如故之感。曾听云师叔为人谦虚, 老上师在世时,因他是心密的传承人,所以若有人要亲近师叔,求 师叔灌顶修法,师叔都转介给 老上师,不喜欢让人有自拥门派之嫌,由此点可知 师叔修行、律己严谨之一斑。

向 师叔顶礼后,师叔即交给后学一本小册子,册子中有心密灌顶法,除列有仪轨外,还有咒语数则,咒语因是以近代汉语书写,有些咒语可以猜出是何咒,有的根本不知是什么咒,且用简体字书写的,有些还看不大懂,看得懂的却不知怎么念。不得不请师叔出声念给后学听,当腔调听不懂时,还得由 师叔的长期侍者蒲居士代打,否则真不知怎么念呢!传灌顶法仪轨完毕后,叩谢 师父,以前的 师叔就是现在的 师父了,也应该改称呼了。

七、今后传授心中心法的构想

经过卅年的弘法经验,上根基者利用禅法与经典,从心地下手,清净自己内心习气,即能受用佛法,进而利益诸群生。然次根基者只能以密咒或念佛法门由佛、菩萨来加持,所以密咒与念佛法门可以普被诸机。而「心中心法」不是只有大陆「心密」一流,在高级密法中早已有人传授,只是传授者要有显密的相当基础后,上师才会传授「心中心法」,这样子学的人士就不会很多,如台湾的诺那精舍两位上师也是有传此法,另外上昌下定法师也传有此法,但他们都是选人而传,所以知道者不多而已。

法尔禅修中心接引众生的法门很多,如禅修、念佛、观音菩萨修行法门、经行、等等,从2007年起正式增加一项「心中心法」,由后学亲自灌顶修法。我们的原则还是要学员先学好打坐基础,能打坐到双盘一小时,单盘能再一小时者,始可以接受灌顶,灌顶后带领同学共修两轮约有108座,奠定了修法基础后,才能回家自己去修持本法。因为此法要有成就定要长坐、增加座次等,所以一般无基础者,灌顶后自修都很难获得进展,除非道心坚强者。

八、结语

恩师 恒公上人圆寂至今,已半年有余,陈老师的数语,勾起后学不得不写几句话,说是来纪念与 恩师的短暂缘份,也确实感受到祂老人家传法的感情债难偿。恩师似付给后学一个海外弘扬「心中心法」的大任,后学真是有点惶恐不安,因心中心法名声太大,不仅藏密行者屡攻击之,心密弟子间更是相煎何太急。

本中心一向默默度众,不参与造口业,不作意气之争,实依循 佛陀的教导:「身口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从不毁谤、恼怒诸有情,若后学行为、言语无意之间,有人认为特意恼怒诸特定人士,我等该惭愧、忏悔。至于后学之人要学何法,何处学法,有缘则来,无缘他处求,这就是佛陀所讲的因缘法。

本中心原来就不是纯粹的「心中心法」道场,以弘扬 世尊的法为主,我们有自己甚多的法门,历年去印度朝圣,又有很多的灵感,改进了各种教学之法,尤其密法修持,离不开藏经里头的基本密法仪轨,还有一些传统的唱咒法,因此最近持咒韵调就与大众不一样。所以我们一些做法,可能有别于心密传承,但这是经验告诉我们,该如何做比较对后学有好处,方式虽有改变,利益众生之心,是不会有两样的,再说八万四千法门,不能划一而教。

修行人不管利用什么法门,得个入处时,若不知潜默将养,修心养性,学习诸佛菩萨的清净心,反而把功夫用在名闻利养上,这样真是有愧于见心密诸公列祖,更愧见于诸佛、菩萨。若是未得心密或佛法正知、正见者,仅会落于口舌之能,逞强斗狠,这样也是败坏修行人之名声而已,对于自己实际修行都无益处。末法时期众生有正知正见者受限,若只见自己对、别人错,自己好、别人不好,哗众取宠,不知修行是何物,这样子真是佛教的悲哀。

有菩萨曾问世尊,宇宙发光,菩萨为何只见其光,不知为何发光?世尊就告诉诸菩萨:「菩萨虽有慈心,但慈不够大。菩萨虽有悲心,但悲不够大。所以知见、智慧、神通就受限制。」我们连小菩萨的功夫都没有,更不用说要学习世尊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量了。但我们可以说,我们要学习忍功,但忍不够大,我们要学习净,但心不够清净,在我们学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前,应该先学习忍辱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这是一个目标与路程,不只是心密弟子当学,所有佛弟子都当学,不要在宗别、派别,彼此之间再造无量恶业了。

纪念 恩师恒公阿阇梨,最好的方法是继续其慧命,也继佛慧命,努力贡献所学,尽量接引、度一切有缘众生,这才是最好的报师恩、报佛恩。感谢恩师 恒公大阿阇梨!感谢诸佛菩萨!南无 阿弥陀佛!2007.10.03.

End

上师是你在镜子前映出的那张脸

对于任何想走灵性道路的人来说,上师或者老师是非常关键的。 这种讲法就算在世俗的生活也是这样,譬如你想学骑自行车、学游泳,如果有老师教,你会学得比较快。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读书,或看视频来学,但是我们每个

徐恒志: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四、序文选

十四、序文选1、《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座》序佛法流传世间二千五百多年,或渐或顿,或显或密,以无量法门引导众生,就路还家,同证菩提;其中净土念佛法门,更是下手简易契理契机的殊胜法门,所以历来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三部分 瑜伽菩萨戒开遮持犯表

一、犯众多犯、犯染污起、犯非染污起:1、所谓犯众多犯,即犯众多恶作(身业)或恶说(口业)(即又名突吉罗),因有四十多条,故云众多。2、此四十多条中,有的叫犯染污起(也叫染违犯,翻重垢,应向人忏。)3、

徐恒志: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十二、问答选

十二、问 答 选㈠、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问一:显教说成佛须三大阿僧祇,而密教说即身成佛,其异同处何在?凡夫慧照观心,有即身成佛之可能否?答一:密教外,禅宗亦言即身成佛,华严宗亦言三生成佛,此皆大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3、我的学佛因缘

3、我的学佛因缘徐恒志(一九五三年八月)我原籍是浙江镇海,父亲治儒学,能文艺,秉性明达、慈厚,常常济人的贫苦,解人的危急,曾以薪水收入,节衣缩食赡养族中鳏寡老少的生活几十年。在饱经忧患、阅历沧桑之后,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六、三皈依的意义

六、三皈依的意义[《觉讯》原文为归字,今改为现代常用的皈字,编者注。]一个佛教徒必须要受三皈依,三皈依是学佛的基础。今天我想把三皈依的道理简单扼要地分四点来说明:一、什么叫三宝;二、什么叫皈依;三、为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一、修心诀窍

十一、修心诀窍(徐老1997年10月1日所做的开示)(他老人家先为我小妹题写法名为觉沁,意为佛法浸透心地,格外觉悟。之后,介绍佛性一词的真实含义。)所谓佛性,即非佛性,是名佛性。所谓佛性,是假的(假有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九、妙音花絮

九、妙音花絮徐恒志居士电话开示1.徐师:我上一次跟你电话谈话以后,你基本上明白了,还要磨练,还要打扫习气,因为悟后要起修嘛。学人:好的,谢谢您。学人:徐老师。徐师:你讲。学人:保定这里有一对夫妻,两位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三、谈智慧

三、谈智慧佛青少年部教理学习会报告摘要徐恒志智慧的定义一、什么是智慧?智慧是人人本来具足的,它是从自己寂定的性体上所起的观照妙用,能抉择事理,辨别邪正,明白世间出世间的因果道理。当我们去除了主观偏执的

徐恒志:涵芬集 第四部分 纪念文集 9、“顶礼”

9、顶礼李开宇顶礼,是我近几年才熟悉的词,以前,我一直称之为磕头。孩提时,每逢大年初一,我被父母打扮一新後带到爷爷奶奶房间去磕头,祖父母笑得合不拢嘴,而後取出花花绿绿的糖果、糕点,还有一只装有压岁钱的

徐恒志:涵芬集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 序

第二部分 净土文集序夫净土法门,乃一乘了义,万善同归,三根普被,凡圣齐收,横超三界,迳登四土,极圆极顿,不可思议之微妙法门也。恩师徐恒志老居士,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专弘持名念佛摄万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十四、书信集续编

十四、书信集续编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答牧牛老人(魏鸿勋老居士)复南京某居士答连云港王凤城居士答青岛金慨夫居士答保定刘建才、明慧两位居士答辽宁宋世春居士答讷河郭元禄居士答李开宇居士答觉融法师答乘一

徐恒志:涵芬集 编者序

编者序夫 一真法界,离名离相,身土不二;大光明藏,寂而常照,圣凡平等。一切众生,无明障蔽,迷本佛智,堕三界生死,轮回六道,亦可悲哉!惟我 释迦世尊,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及祖师西来,

徐恒志: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师尊早在五十年代在《觉讯月刊》发表的文章,由王中居士在北大图书馆查到《觉讯月刊》收于《民国佛教期刊集成》及其《补编》中,并由李芹居士发来扫描件。《学佛是怎么一回事》、《怎样实践佛法》

陈兵:发现“上师”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应该怎么办?

问:一个朋友认识了一个上师,道理讲得非常令人尊重,后来又发现这个上师还有神通,她就皈依这个上师。但后来发现这个上师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并要求她做她不愿意的事情,她应该怎么办?答:选择上师这件事情,在密

智敏上师:说戒律过时是没有见道的表现

道生律仪即无漏戒,是无漏法得到之后,同时生起的道共戒。见了道得了无漏法之后,他对三宝的信心不会被破坏了,对戒的信心也不会被破坏了,法尔,能够有些坏事不做。凡夫在没有见道之前,总是感到戒麻烦,束缚人的,

智敏上师:凡夫说一切不执著 听起来高深但是假的

我们修行的人,见、行两个是不能分割的。见,就是我们的知见,由闻、思、修,要从听闻正法来的。这个见解,最高的见解就是自性空与缘生因果、二互不违而相助出生。世俗的正见,我们说就是因果不昧。一切法,应该知道

智敏上师:不能断恶 即便修善也非真善

我们说佛的功德主要的分三科:一是断德,二是智德,三是悲德。那么第一个断德是最重要的,在断(恶)的前提下,才能求智慧,才能有悲心,才能起作用。如果断的功德没有,你智慧再大,帮助你的烦恼,你悲心也不会纯粹

依止上师有哪几个阶段

依止上师有三个阶段:观察、依止、修习上师的意行。首先要用智慧来仔细地观察、分辨,当自己能确认他是个具德的上师善知识,再去依止。具德的上师肯定会有无伪的慈悲心、广大的智慧、清净的传承,也一定有圆满的灌顶

杨维中:新译佛国记 第四部分 西天竺记游

第四部分 西天竺记游【题解】法显、道整与慧景三人翻越小雪山,向西天竺进发。慧景由于大病初愈,身体虚弱,在攀登小雪山北坡时,因不堪狂风暴雪而寂灭,法显抚尸痛哭。至此,与法显一同从长安出发的四人,在张掖镇

上师与活佛的区别

上师有传法上师和金刚上师的不同。传法上师具有一定的修证,可以传法,但没有灌顶的资格。金刚上师必须具备相当的证量,并经过大成就者或传承的认定,不是“自封”的。只有金刚上师才具备灌顶、传法、引导的资格。藏

上师指的是什么

上师是指佛学的老师,是在寺院教育或佛学教育当中最权威、直接、无上的导师。因为他的慈悲高尚、智慧无上,因为他对佛弟子所传授的心法乃是最殊胜、最圆满、最上层的教育,所以称他为上师,或最无上的引导者。西藏佛

上师是什么意思

上师两个字在汉语或汉地学佛群里真是个令人好奇、敏感、敬畏、带有强烈佛学色彩的词汇,很多人都对此很感兴趣。上师是指佛学的老师,是在寺院教育或佛学教育当中最权威、直接、无上的导师。因为他的慈悲高尚、智慧无

什么心态能对上师生起信心

放下一切,无计无力,净信上师。放下对红尘的牵挂,不要去算计一些东西,放下对今生的所有执著,甚至放下成佛的欲望和念想。早年,我甚至不去发愿往生哪个佛国。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也愿意帮上师来弘扬佛法。因为许多

上师的含义是什么

佛说:“谁想到我,我就在谁的面前。”现实中,想到佛的人很多,但见到佛的人却极少,是佛没有守约吗?有一个故事永远具有深刻的启示---创立唯识学的那位尊者无著,曾入山闭关十二年,专修弥勒菩萨观想法,期望见

上师和根本上师的区别

上师和根本上师的区别:我们皈依的师父、传一些佛和菩萨心咒的师父、传教显宗佛法的师父、讲一些佛法的师父、一般密法灌顶的师父,都可以叫作“上师”。上师不是上师宝,也不是根本上师,你拜了一位上师之后,还可以

上师对修行人的意义是什么

“上师”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修行道路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引路人。上师是指佛学的老师,是在寺院教育或佛学教育当中最权威、直接、无上的导师。因为他的慈悲高尚、智慧无上,因为他对佛弟子所传授的心法乃是最殊

对上师如何称呼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名讳,《事师五十颂》中也说,对上师不能直呼其名,须冠以“最尊贵的”、“尊敬的”等敬语。同时在尊长面前,也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从而藐视长辈。“称尊长,勿呼名”:我们在日常行为中,

上师是佛吗

上师两字在佛门中占有重要位置,影响也非常大,而且想要修行变得顺利也是离不开上师指引的。因为上师对修行有很大帮助,也能为修行指引方向,所以有的人就想知道上师是佛吗?关于这个问题来看看以下的回答吧!显宗里

上师具备什么功德

所谓的具德上师,一定要具备如下的功德:第一、相续清净从未违犯过外别解脱戒、内菩萨戒、密三昧耶戒。相续中无比清净,这甚为殊胜。第二、博学广闻长时间清净地闻思修佛法,对经律论三藏的学习系统、细致、全面、深

阿旺上师开示:修学精进波罗蜜

对善业、善事向往、进取的心就是精进。精进是对善业、善事进取的心,对不好不坏或者恶的事情向往的心,不叫精进。比如,有些人在世间事业上很用心,只能叫勤奋,不能称为精进。精进分为三种:披甲精进、摄善精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