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2024-11-16 07:15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宣化上人

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是《心经》的精华要理。略释如下:

观自在:是教你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自己若在,就不会向外驰求,到处攀缘。若是不在,则容易妄想纷飞,甚至发神经。总要找机会,令人供养。有这种思想,那就不自在。

菩萨的行为,一切是利益众生,以众生为前提,绝对不是为利益自己。我们凡夫的思想,恰好相反,总想利益自己,而不利益众生。无论做什么事,先要计较一番,有利的就做,没有利的就不做,这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现。世界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就因为这种关系。你争我夺,互不相让,所以就发生战争,造成国破家亡的残局。

这位菩萨,他能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现在,生生世世都修深般若法,没有间断的时候。修深般若法:

(一)没有骄傲心;若有骄傲心,就是愚痴。

(二)没有自满心;若有自满心,就是愚痴。

(三)常生惭愧心;不生惭愧心,就是愚痴。

(四)不生攀缘心;若生攀缘心,就是愚痴。

(五)不生嗔恨心;若生嗔恨心,就是愚痴。

(六)不生颠倒心;若生颠倒心,就是愚痴。

我们修道人,以这六种心,做为标准。衡量自己所行所做,是否如法?如法就是智慧,不如法就是愚痴。也就是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就是智慧。不修戒定慧,不灭贪嗔痴,就是愚痴。智慧和愚痴的分别,就在这个地方。

要修深般若,才会照破五蕴中的五十种魔境:在色蕴中有十种阴魔,在受蕴中有十种阴魔,在想蕴中有十种阴魔,在行蕴中有十种阴魔,在识蕴中也有十种阴魔。总括来讲,有这五十种;分开来讲,有无数无量种。如有不慎,就堕入魔境。总而言之,凡是有邪知邪见的人,都是属于魔的眷属;有正知正见的人,都是属于佛的眷属。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认清魔的境界,不会被其动摇。这时候,不但照见五蕴皆空,也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即是真空。所谓:真空无人我,大道无形相。

一切苦厄,就是三灾八难之苦厄。

若能将这四句经文的法,修到炉火纯青的时候,就证得八风吹不动的境界。何谓八风?就是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这八种风,能吹得没有定力的人,昏头转向,不知东西南北。今将这八风浅释如下:

(一)称:就是称赞。人家称赞你一声,觉得比蜜还甜,心里很舒服。

(二)讥:就是讥讽。人家讽刺你一句,就受不了,心里就不舒服。

(三)苦:就是苦恼。受一点苦楚,就烦恼起来;一切苦来折磨你,看你受得了受不了。

(四)乐:就是快乐。受一点快乐,不要得意忘形;一切乐都是考验,看你怎么办?

(五)利:就是利益。得到利益就高兴,失去利益就悲哀,这是没有定力的表现。

(六)衰:就是衰败。无论遇到什么艰难,要损失不计较,失败不动心。

(七)毁:就是毁谤。有人毁谤你,说你的坏话,无所谓!应该处之泰然,自然风平浪静。

(八)誉:就是荣誉。有人赞叹你,宣传你的名望,仍要无动于衷,视功名犹如瓦上霜。

这八种风,是考验心的法门,在逆境不动心,在顺境也不动心。若是动心,就是修持不够,没有定力的功夫。若是不动心,便证明有功夫。但是不能自满,自我宣传:八风也吹不动我,我的定力,犹如金刚一般的坚固。这样也不对。

在宋朝有位苏东坡居士,他对佛学略有研究。虽然他禅定功夫还不够,却自觉定力到了相当程度。有一天,心血来潮,灵感而至,写了一首偈颂: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以为自己已开悟,所以请佛印禅师给印证,于是派遣侍者过江送到金山寺。老禅师一看,在原纸上写上放屁!放屁!四个字,交给来人(侍者)带回。苏东坡一看,无明火有三丈高,大发雷霆,岂有此理!这是开悟的偈颂,怎说是放屁?于是过江来找佛印禅师算帐。

不料,来到金山寺的山门时,佛印禅师已在那里等待他的光临,就大笑地说:好一位八风吹不动的苏大学士,竟被屁风吹过江来,欢迎!欢迎!(因为他们二人是老道友,时常开玩笑)苏东坡满肚子的火,刚要爆炸,被老禅师一说,觉得有理,于是承认自己定力不够,乃向禅师顶礼谢罪。从此之后,不再说口头禅了。

禅是行的,不是说的,能说不能行,无有是处。

End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集注序

◎ 朱 棣朕惟佛道弘深精蜜,神妙感通,以慈悲利物,以智慧觉人,超万有而独尊,历旷劫而不。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后天地而不见其终。观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盖可见矣。是经也,发三乘之奥旨,启万法之玄微。论不空之

明心见性 成就般若

般若经典,总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是佛典中最大的一部典籍,共六百卷之巨。《般若经》的主题乃成就般若,指引众生依般若打破无明、执著、烦恼,从而超越生死,抵达涅槃彼岸。作为般若系典籍,《坛经》重视般若

赞般若波罗蜜偈

◎ 龙 树般若波罗蜜,实法不颠倒,念想观已除,言语法亦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如虚空无染,无戏无文字,若能如是观,是即为见佛。若如法观佛,般若及涅槃,是三则一相,其实无有异

《心经》的般若思想

《心经》的般若思想◎ 明 空《心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经典之一,流通也较为广泛,现在很多小孩都能背诵它。《心经》之所以能够普及,和它精简的文字、深邃的义理不无关系。现在流通最广的《心经》版本仅有二百多字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壹、讲前小言┌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通┤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中)

┌诸法无性,缘生有相┐┌万法真如┼真如有不变性├无性真空,缘生幻色││└故万法即真如色即是空 ├体相不离,空色不二│ │空即是色┤├─中道一义,照了分别├幻外无真,故曰真空│ │├真外无幻,故曰幻色│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下)

纲丙无证果相┌智慧本具非可增节一 自性涅槃┤└非从外来何云得无智亦无得。(表解)┌成所作智┐┌一切智├妙观察智│┌智┼道种智┌┼平等性智├繁至七十余名智得┤└一切种智┘└大圆镜智┘└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

南怀瑾:南怀瑾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南怀瑾老师解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译文、解读的珍藏版)【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心经何故无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六种成就,以证明是佛说呢?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

李炳南:《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

壹、讲前小言┌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通┤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

玄奘传译般若经典

我们通过两部经典来分析玄奘与般若经典之关系:一、玄奘与《维摩诘经》玄奘在国内研习《维摩诘经》情况在众传记中唯有《续高僧传》有一句简短的记录: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因为众传均无记载,通常也就不把研习《维摩

大般若经纲要序

◎ 通 门西方圣人所说修多罗,浩汗洋溢,自非摩诃衍上士,具闻持海,不足以受。盖非世间寻常文字,乃出世第一义天也。像法中有龙树大士,以智辩威猛力,直诣大龙宫中,穷所结集法藏,见《华严经》三本,上本之品

禅乃般若之异名

禅乃般若之异名◎ 宗 杲无常迅速,生死事大。众生界中顺生死底事,如麻如粟。拨整了一番,又一番到来。若不把生死两字贴在鼻尖儿上作对治,则直待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如落汤螃蟹时,方始知悔则迟也。若要直截,

起心动念为火,般若大智慧为水

仁德法师起心动念为火,般若大智慧为水,水能灭火,火能做饭,能起妙用,水也有水的作用。所以说,对于一位真正明理的菩萨来讲,无论是有心或者无心,各有各的用途。该有心的时候不会用心,就会死在当下;不该用心时

般若智慧

经典上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皆以般若智慧而圆成佛道。不是靠神通,不是靠功夫,不是靠定力,不是靠神变,更不是靠什么样的道理,是靠般若智慧。什么叫般若智慧呢?也就是般若波罗蜜呢?就是既不住有,更不住空,空有

修行必以般若为本

◎ 憨 山 佛祖出世,说般若之法,教人修行,必以般若为本。般若梵语,华言智慧,以此智慧,乃吾人本有之佛性。又云自心,又云自性,此体本来无染,故曰清净。本来不昧,故曰光明。本来广大包容,故曰虚空。本来无

何等人应学般若

何等人应学般若◎ 能 海 姑以下士、中士、上士、外相,四种说明之。(1)、下士。颂云:为了知苦乐,悉究竟皈依,明黑白业道,趣吉而避险。了知苦乐,谓世间之苦乐,与佛法所谓之苦乐不同。世间以受用满足为乐,

入般若法门

◎ 能 海法门,即最小范围的菩提道次第。分说则般若说二十二年,实则四十九年惟说般若,以一切法无不从般若流出,亦无不还归般若。大般若如与人同高的大像片,由初分以次遞至第八分。渐渐缩小,乃至《心经》如二寸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

要修般若波罗蜜多宣化上人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四句是《心经》的精华要理。略释如下:观自在:是教你回光返照,观察观察自己在不在?自己若

庄严般若

◎ 紫 柏原夫无事生事,薄福所致。薄福所从,从于般若不明。故曰愚痴者,招畜生报,畜生则去饿鬼不远,饿鬼去地狱不远,此从高而下也。若从下而高,则由地狱升至饿鬼,由饿鬼升至畜生,由畜生升至贫贱人,由贫贱人

般若显净土之妙净土成般若之行

般若显净土之妙净土成般若之行江味农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并令一心念之,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

任杰:心经略释_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释-任杰

心经略释[迦湿弥罗]姿纳弥扎论师释任杰由藏译汉顶礼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母于此薄伽梵(世尊)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经的性相所诠,故名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若唯最初不假设名言,就不能确定是何经,故说

任杰: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广释-任杰

心经 广释〔古印度〕扎夏萨生论师释任杰由藏译汉顶礼妙吉祥童子及圣观自在菩萨此经当以十义显明释:(一)般若之名(二)因缘(三)入定(四)论议(五)趣入般若(六)般若之相(七)般若之所行境(八)般若之功德

任杰: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

圣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迦湿弥罗]姿纳弥扎论师释 任杰由藏译汉顶礼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母于此薄伽梵(世尊)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以经的性相所诠,故名薄伽梵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若唯最初不假设名言,就不能确

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

生财之道--布施波罗蜜◎ 体 恒六度中的第一是布施。很多人对布施一词耳熟能详,但对它的真实意义却并没有多少了解,对于如何在现实中来修学布施法门更是所知甚少,甚至有些人为行布施误入歧途,所以要对布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