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问:请师父您给我们讲一下殊胜的东林佛号是怎么个缘起?大安法师答: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有个五会念佛,但没有传下来。到底五会念佛是什么样的音声格调,我们不得而知。据说在日本等地还保存了五会念佛,有些
老法师还有这么一句话,说我们要学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慈悲就是什么?就是原谅人、爱护人、不责备人。原谅他、爱护他,不责备他、不批评他的意思,这些做到了,你才是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我就想姐姐是观世音菩萨大
末学学佛以后,反而感到业障比以前更多,不知是什么缘故?是不是好事多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呢?还是多世以来应该受报应的业障都提前到今世来了,一生受报完后,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正是因为缩短了时间,一生受
经上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又说:念佛一声,可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凡夫到底能不能消除业障?前面的说法是对六道众生轮回受报原因的普遍概括,众生不能觉悟,当然
问:第十个问题,刘老师好,请问您没达到三昧时是怎么念佛的?答:我啥时候三昧了,我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因为有人问我,妳怎么得的三昧?我就去问师父,师父就说九个好好好,也没回答我什么叫三昧,我就别问了,还是
善男子言忏悔业障者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净三业遍于法界极微尘刹一切诸佛菩萨众前诚心忏悔,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如是虚空
一、学会赞美,尊重他人在《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中,记载了常不轻菩萨的故事。他是一位始终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萨。每逢见到出家或在家修行之人,不管其行为如何,他都会恭敬礼拜,并对他们说:我非常尊敬
◎ 梦 参我们每个人,思想随时变化的,当你打完佛七,得到佛菩萨加持,或者诵经诵到非常相应,但不是诵经天天都相应的。我不晓得诸位道友有没有体会,你诵二三十年,这部经你很有基础,在经上所说的话,你也明了了
业,皆由贪欲瞋恚痴,由身口意亦如是,我皆陈说于一切。此四句的意思是说:我们自从无始生死的往昔以来,作了不知多少罪业,那都是由于心中的烦恼三毒──贪欲、瞋恚、愚痴等为动因,再透过身、口、意的三种行为作媒
所以大家问我怎么修的,怎么学的?我就是这么修的,就是这么学的,占便宜占在哪儿?老实,真照著说的去做,别玩那花花肠子,别好高骛远,心谛住在《弟子规》跟《了凡四训》上,你一定能取得比我更殊胜的成绩。我老说
所以学《弟子规》以后,把别人放进心里头,其实不要著急,不要有太多的我的想法、我的意思、我的习惯、我的观点、我的理论,都要放下,把所学的这些东西放下,一心为别人、念念为别人,机会就会来到身边。什么机会?
广钦老和尚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有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著心,行为不好,也不
圆瑛业障乃三障之一,依惑障而造业障,由业障而受报障,你我各轮回六道,具足三障,若得宿业消除,新业不作,则果报自可不受,我佛教人念佛,即是改往修来之法,于一句弥陀名号,专心系念不辍,念念心光照著佛号,时
◎ 稻盛和夫我认为人心是一种由多个同心圆环绕而成的多层次结构。由外向内依序为:1、知性--后天所学到的知识和道路2、感性--主宰人的五感与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3、本能--维持肉体所需的欲望4、灵魂--裹
至 心 念 佛 消 业 障◎ 圆 瑛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
像我们心中心法,也是为了开智慧成佛。六个印有不同的作用,第二印可以消业障,治毛病,也可以开天眼。开天眼就能看见佛、菩萨、地狱、鬼道与十方世界。但是你不要怕,一切相都是你自己,怕的话,就不要用。从前有个
徐恒志老居士著一、前言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学说,它的作用,莫非是劝人为善而已,因此不屑一顾;也有认为佛教所说的理虽很高深,可是不能与现实人生相结合,理
在这里,我诚心诚意的再贡献各位一点意见,在多生多劫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好事,种下很多善因,今世才会投生为人,而且能看得懂、听得懂中文的《金刚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中文《金刚经》,流畅美丽,我看过数种
第三十九章 转化业障临终业现 助念往生?民国时代,有一位老太太,是台湾省台中市的人。她有三个孙女在合作新村开三姊妹烫发院,大家都称她的媳妇为老板娘,却不知她叫什么姓名。?因为她的媳妇想信外教,邻居有一
1、脂肪产生的毒素脂肪摄入过量,脂肪中的胆固醇会沉淀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壁变厚,从而导致动脉硬化或心脑供血不足,严重的还会引起中风。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人体不可缺少,但过量摄入胆固醇会增加肝脏和
1:佛学是怎么一回事?从根本上来看,佛学肯定是一种假说。大智慧者、大觉悟者释迦牟尼在世时就说过,他的一切言说与表述均是假说。不过,同时他又说过,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二者看似很矛盾,但这矛盾在
问:师父,每年十月份我家都会出现一些怪事,是不是我的业障?释宽见:什么怪事?问:比如,我老伴平时都好好的,可一到十月份就脾气不好。释宽见:平时都好好的?问:是啊,平时都好好的。释宽见:既然平时都好好的
念佛可以降伏其心。心就是妄想心、分别心、执著心、烦恼心。当我们念佛时,我们要把这些妄念统统念掉,让心里头只有一个佛号,心无二念,只有一个佛号,精神意志集中在一念上。以这一念对治一切杂念,净宗这个方法就
业障深重的凡夫怎么办呢?要找到一个值得信赖的拯救的力量。那么千经万论共指,往圣前贤告诉我们,法界当中,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是我们(不仅是人道的凡夫,乃至是九法界众生)的大依靠。你要认知这一点。
我们的业障主要由无名烦恼引发贪嗔痴而来。那么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我们的十恶。我们凡夫的心总是在妄想当中打转,所以就有业障产生。贪、嗔、痴,这种种的妄想,是造成人生迷惑的根源,有迷惑就会产生错误的
1、无故生烦恼:没有原因、没有理由,但总是被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搞得心里莫名烦躁、或者生气、或者幽怨,看什么人都不对,看什么事都觉得错。2、无故生妄想:胡思乱想,头脑停不下来,总想一些有的、没有的事情,
第一个靠戒,戒就是改,改掉毛病,改掉习惯,改掉脾气,去掉贪和瞋。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习惯,或者是脾气,“我这个人就是直,有啥说啥”,能行吗?连不懂装懂都是口业,更别提不敬佛不敬菩萨。不改不戒,照喝酒照吃肉
如果你业障消除了,你本有的出离心就会升起。那么你的贪心,执着就会慢慢减少。如果你学佛了,抓着佛法紧紧不放,世间的物质情感名利也放不下。说明你的业障并没有消除,因为学佛修行要的不是抓,而是舍。有的人学佛
第一要忏悔忏悔,先明白到自己的过错。在我们生活当中,人人都有犯错的时候,今天闻法了,来参加法会了,自然就知道过去是无明造成的,那我们就要忏悔。忏悔就是改过,我们懂得忏悔了,那么业障就开始消除了。第二要
第一, 业障深重会面相不好,在面相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不为人们喜欢,看到他的面相就是刻薄寡色的面相。第二,业障深重会疾病缠身,身体不好,哪儿哪儿都难受,出行不便,不是能享福之人。第三,业障深重会不被理解,
佛教指妨碍修行的罪恶,业是造作,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身、语、意叫三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肢体动作是业,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还在造业,造的什么业?我们呼吸没有停,我们脉搏跳动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是盂兰盆节,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七月半等。盂兰盆节是在于供僧,其精神在于孝亲报恩。这一天是众僧经过三个月的结夏安居,前来见佛陀报告修行成绩的日子。佛陀听
十六品主要让我们能明白什么是业障,什么是业力。这里有个细分的概念,业障是指我们主观意识的认识和执著,业属于惯性,障属于意识的不明了。因为你有固定的意识,这个固定的主观观念意识的延续,导致了你对新的东西
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业要形成,这个业的内容有十种业:身业——杀、盗、淫;口业——两舌、绮语、妄言、恶口;意业——贪、瞋、痴,构成我们身口意的十种业力。这十种业力产生有五个条件:就是事、意乐、烦恼
楞严经白话解 第十六卷 第四十五章 十种恶习 业障可畏内容提要:十种恶习:淫、贪、慢、嗔、诈、诳、冤、恶见、枉、覆。菩萨避淫,如避火坑。菩萨避贪,如避瘴海。菩萨避慢,如避巨溺。菩萨避嗔,如避诛戮。菩萨
第四十五章 十种恶习业障可畏内容提要:十种恶习:淫、贪、慢、嗔、诈、诳、冤、恶见、枉、覆。菩萨避淫,如避火坑。菩萨避贪,如避瘴海。菩萨避慢,如避巨溺。菩萨避嗔,如避诛戮。菩萨避诈,如避豺狼。菩萨避诳,
在历史上还真的有不少的高僧,在圆寂的时候不仅没有悲壮,甚至还有一点搞笑。孚上座是雪峰禅师的弟子,有个姓陈的尚书非常尊崇他,于是把他请到了家里用爱供养,原本住的也不错,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说我明天要再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