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一举四得抄佛经
2024-10-22 12:25

宗舜法师

一、古以写经增福延寿

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受持、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如《法华经法师品》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故写经的目的,多为自己或父母、师长、子女等祈祷消除灾难、增长福报、增延寿命、成就心愿。书写之时,态度虔诚。甚至净室斋戒,以金、银泥,或以香汁和墨书写,还有以血书写经典显示其至诚。

写经在中国历史久远,汉末即有相关记载。现存写经遗品中最古者,为敦煌出土的《譬喻经》一卷,系东魏甘露元年(265)之写本(现藏日本)。而唐代净土宗善导大师曾写《阿弥陀经》十万余卷,至今仍有传世之本(新疆出土)。唐末以后因雕版(刻板)大藏经之流行,写经事业遂至衰微。

二、抄写一遍胜读十遍

当代,数字技术发达。大众因电脑之方便,书写量急剧下降,提笔忘字现象普遍存在。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承载工具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更是日渐淡出社会生活。这样的情况,深为有识者担忧。近年来,恢复传统书法习惯的呼声日高。

在佛教界,台湾圣严法师更是积极鼓励大家书写佛经。他在《抄经的意义》一文中指出:书写佛经的目的有二:一、为了流通传布佛经,分享更多的人,传承更久的时间二、为了加强记忆印象。抄写佛经,比读诵佛经的功效更大,一遍又一遍的抄写之后,纵然不能舌灿莲华,也能渐渐地跟所抄的经义身心相应,化合为一。所以,圣严法师明确强调:抄写一遍,胜过阅读十遍。

三、一举四得,动中修禅

禅,梵文禅那,汉语译为静虑、思维修,按照《佛光大辞典》的解释,指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极寂静以详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状态。禅的起源,可远溯自印度古奥义书时代。印度的圣者,由于气候与环境的关系,常在森林树下静坐冥想,即称为禅那。佛教更以禅作为统一心境、断除烦恼、获得涅槃之重要方法。

中国禅宗的祖师早就指出,行住坐卧皆能入定,语默动静无不是禅。抄经则不仅能培福报、增智慧,而且在笔与纸的接触、心与手的协调中,由身动而至心静,同样也能体会到禅定的喜悦,是典型的动中禅。此外,抄经还能帮助我们重拾荒废的毛笔书法,俗语所谓:字无百日功。就是说,如果用心习字,不用一百天的功夫,就能掌握书法基本功。由此可见,由抄佛经而培福报、增智慧、修禅定、练书法,一举四得,功莫大焉!

抄经礼仪

宗舜法师 整理

1.准备好笔、墨、纸、墨碟。摆放抄经纸于毛毡之上。用镇纸压住抄经纸,避免高低不平。

2.洁净双手。有条件可用含有植物香料的香水沐手。

3.抄经前端身正坐,最好静坐三分钟,收摄身、口、意。关闭手机等设备,杜绝其他干扰。

4.有条件时焚香一支,传达诚意,供养三宝。无香亦无妨。

5.双手合掌,三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6.诵念一遍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随后静心抄经。

7.抄经完毕,双手合掌,念诵一遍回向偈: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然后,可为自己某个愿望作特别之祈愿。

8.也可以念诵宗舜法师撰写的《祈祷加持颂》:弟子某某,心香诚献,伏祈诸佛,不违本愿。作我依祜,救我厄难,消我众病,免我毒患。灭我烦恼,除我痴暗,施我安乐,究竟涅槃。见闻随喜,共结胜缘,齐发大心,同登彼岸。祈愿自他均沾法喜,众生皆得解脱。

9.待抄经纸晾干,卷起置于经筒中,供养在佛堂或者高洁之处。

10.及时清洁笔和墨碟,归置本处。抄经功德圆满。

弘一法师说抄经十大利益:

一、 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也得转经。

二、 常得吉神拥护,一切瘟疫、水火、盗贼、刀兵、牢狱之灾,悉皆不受。

三、 夙世怨对,咸蒙法益,而得解脱,永免寻仇报复之苦。

四、 夜叉恶鬼,不能侵犯;毒蛇虎狼,不能为害。

五、 心得安慰,日无险事,夜无恶梦,颜色光泽,身力充盛,所做吉利。

六、 至心奉法,虽无希求,自然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禄绵长。

七、 所言所行,人天欢喜。任到何方常为多众倾城爱戴,恭敬礼拜。

八、 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不愿为妇女者,报谢之日,揭转男身。

九、 勇离恶道,受生善道。相貌端正,天资超越,福禄殊胜。

十、 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以众生心,作大福田,获无量胜果。所生之处,常得见佛闻法。直至三慧宏开,六通亲证,速得成佛。

举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这样的话语在任何一本大乘经本上都有写出抄写经文的利益。

书写、供养、施他、谛听、披读、受持、开演、讽诵、思惟、修习等十种受持经典的方法。无著菩萨也说抄经有五种功德:可以亲近如来;可以摄取福德;亦是赞法亦是修行;可以受天人等的供养;可以灭罪。所以抄经被认定是受持经典很好的方法之一。在《僧伽吒经》、《金刚经》、《法华经》、《药师经》,乃至《地藏经》、《维摩诘经》、《无量寿清净平等觉经》等等诸多重要大乘经典中,都明示书写佛经、受持读诵、广为传播,有极大的功德。

因此,从六朝以后各朝代都有非常多的虔诚佛教信仰者,包括出家僧人和帝王、官吏、宫人、士大夫、平民等在家居士,为了弘扬传播佛法而写经;或者为了祈福、报恩、布施、超荐亡人而写经。例如明代的明勋法师,未出家前为中书舍人,一日忽患人面疮,痛不可忍。后来由于书写《金刚经》、《法华经》、《楞严经》,及《三昧水忏》,遂使疾患不药而愈。又如宋代温州参军,书写《金刚经》一卷,恭入佛殿供奉,于乘舟涉海还乡途中,虽遇风难,而能平安抵达到岸。日本弘仁九年(八一八)春,日本国中疫病流行,死者不计其数。嵯峨天皇深感痛心。后因弘法(空海:七七四 - 八三五)大师上奏,以一字三礼竭诚之心抄写《般若心经》,在《般若心经》净书完成之际,立刻有了灵验,疫病即时被控制,全国欢喜之声遍及大街小巷。之后为了解救国家的灾变、民生的疾苦,后光、后花园、后奈良、正亲町、光格等五位日本天皇,亦举行写经。这些抄写的经文与《般若心经》一同被奉祀于大觉寺的心经殿中。从此日本全国人民倾心于《般若心经》的抄写奉祀。

End

佛像和佛经可以下载到手机里吗?

佛像和佛经可以下载到手机里吗?◎正如正如法师答:当然可以,但一定要恭敬虔诚。恭敬虔诚,才有功德利益。立佛像、瞻仰礼拜佛像的意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见贤思齐,向佛菩萨学习。也是信仰者向佛菩萨学习的一

《佛经故事图文选》序

大藏经典是正法久住的象征,是学佛修行的依据。历代缁素大德皆从大藏经典中开、示、悟、入佛知见而行证圣道,譬如当代深受佛教界敬佩仰慕的印光法师,20岁出家后,无论是在北京红螺山资福寺4年闭关时期,还是在浙

佛经放生故事

佛经放生故事《阿难现结经》中记载: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慈罗。他很仁慈,对人和动物都很慈悲。有一天他路过集市,突然看见有个人在卖一只大鳖,大鳖不安地动来动去,眼里流着眼泪,显得很有灵性。慈罗想像着可怜的鳖被

一举四得抄佛经

宗舜法师一、古以写经增福延寿抄经,古称写经,即书写佛教经典。大乘佛教特别强调受持、读诵及书写经典的功德,如《法华经法师品》云: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

抄写佛经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

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 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 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 。传统书法抄写佛 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 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现在网

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

梦参老和尚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有佛经;假使没有原始的经本,还拿什么去复印啊!怎么能印得出来啊!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

佛经中的吉祥义

佛经中的吉祥义圆慈 吉祥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不鲜见,如书信里、贺年片上、馈赠的礼物上、贺辞里等。无论带有吉祥二字的东西被送往何处或何人,吉祥总是与人们的心愿或言语有关:它是用来传送人们美好的内心祝愿

让优美的佛经点亮心灯!

长夜安隐,多所饶益。--《法华经》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药师经》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药师经》破无明壳,竭烦恼河,解脱一切生老病死、忧悲

抄写佛经也是殊胜的修行法门

◎ 惟 贤人世间的一切身、口、意诸般行止,都可以用来作修炼的功夫,因此,古人讲成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传统书法抄写佛经就是一条极为殊胜的修行法门。何以见得?大致有以下三点理由:一、抄写佛经,可以熏习佛法。

研究佛经的结论

◎ 尤智表 我研究佛经的动机是为了求知,不像有些人是受了严重的刺激,为求得精神上的安慰而信佛的。我并不是说这种信佛的动机完全不对,但受刺激后的神经,不免失去平衡,因而对佛教的各部门,反不能获得客观的观

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 唐 人大约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建了佛教。汉哀帝元寿 元年(公元前2年),博士弟子景卢受大月氏国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西戎传》),这

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理论

◎ 石 纹 佛经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及不空更被誉为四大译师。他们的翻译理论及翻译作品,对中国的哲学、美学、语言,以至文化生活都产生了深邃的影响,他们严谨的翻译态度

赵朴初谈古代佛经翻译家

◎ 善 言问:历史上象玄奘法师这类人物,可否再介绍一、二? 答:再举法显和义净法师。前面提到法显法师于公元399年,以六十五岁高龄发迹长安,涉流沙、逾葱岭,徒步数万里,遍游北印,广参圣迹,学习梵文,抄

元音老人:别误解了佛经里的功德

诵这个经有什么功德,诵那个经有什么功德。大家听到或看到后,著了功德相,一天到晚忙不过来,这个经诵诵,那个经念念。因为赶任务,诵经的时候诵得快,很伤气。结果,修行没有修好,毛病倒弄出来了,身体搞坏了。这

佛经中的等持总持

佛经中的等持总持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解释等持:定之别名。梵语旧称三昧,译曰定,新称三摩地,译曰等持。谓心住于一境平等维持也。是通于定散二心也。假使在于散心而心专注于一境即三摩地。故译为定者不可也。《唯

于凌波: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于凌波居士一 佛经结集一代圣哲释迦牟尼世尊,在拘尸那城外的牛角沙罗林涅中,于沙罗双树下大般涅槃,经典上说: [ 大地震动,流星昼现,诸方炽然,于是虚空中诸天击鼓...... ]。佛陀

于凌波:人间佛陀-第十二讲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

第十二讲 佛经结集与佛教流传一、 佛经结集一代圣哲释迦牟尼世尊,在拘尸那城外的牛角沙罗林涅中,于沙罗双树下大般涅槃,经典上说: 大地震动,流星昼现,诸方炽然,于是虚空中诸天击鼓]。佛陀涅槃,随行的弟子

方广锠: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

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方广锠初学者常把阅读佛典视为畏途,说:明明那些字都能认识,可是串到一起以后,就不知道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好象看天书一样。其实,绝大部分佛典所表达的思想并不那么深奥,不是人

助印佛经:快速消业 延寿 增长智慧福

佛经和各种善书有导化世人的功效,能够多读,对任何人都是好事,之所以能够出资印制各种经书,都能得到不同的功德。单是印经,就可以有以下的十项功德:一、从前所作种种罪过,轻者立即消灭,重者亦得转轻。二、常得

佛经中说供僧、斋僧功德

《赞僧功德经》佛陀云:若有清信士女等,能於十念生信心;平等供养比丘僧,是人获得无量报。《四十二章经》上云:佛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

佛经中真如是什么意思

真如,佛教术语,即非真如,假名真如,真如无我,无我一切皆真如。真如者,非实非虚,非真非妄,非有非无,非是非非,非生非灭,非增非减,非垢非净,非大非小,非子非母,非方非圆,等等不可尽说。何以故?一切实虚

佛经中的总持和等持是什么意思

在佛教中,“总持”为梵语陀罗Dhamacron;randotblw;i,译言总持。持善不失,持恶不使起之义,以念与定百慧为体。菩萨所修之念定慧具此功德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

佛经里常说的“贤劫千佛”是什么意思?

为何现在称为“贤劫”?《行宗记》云:“此界成后,有千佛出世,既多贤圣,故名贤劫”。“贤劫”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中劫的名称,共有八十小劫的漫长时间。期间有千佛出世,第一尊为拘留孙佛,第二尊为拘那含牟尼佛

佛经中讲的“五浊”是什么意思?

一,众生浊。我们现在的众生,这里指的是我们世间的人,身心污染到极处,我们不相信伦理道德,不相信因果,不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父母不孝,对师长不敬。二,见浊。没有正确的知见,迷惑颠倒,认假为真,没有

郭耀华: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

第六章 其它北传佛经与大圆满法关系由于藏地在松赞干布到赤松德赞时期,已翻译大量大乘经典,主要由梵文转译,也有汉文转译,对西藏佛教的发展,扎下深厚的根基,这些大乘经典对宁玛派的传承祖师:无垢友大师、莲花

郭耀华: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

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一、北传佛经究竟涅槃的概念原始佛教即以“烦恼永尽,心无取执,解脱诸漏”来解释涅槃,一切有部以“择灭”解说涅槃,大乘中观派以“

佛经中对五逆罪的说法

1、大小乘通用五逆罪:(1)杀父杀母;(2)杀阿罗汉;(3)出佛身血;(4)破和合僧;(5)诽谤正法。(《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卷五)2、大乘五逆罪:(1)破坏塔寺,烧毁经像,夺取三宝之物。或教唆他人行此

迦叶执着于头陀苦行 佛陀涅槃后集结佛经

摩诃迦叶又叫做大迦叶、迦叶波,意思是乌龟,又翻译成饮光。传说他的祖先在修炼时,有一只具有灵性的乌龟背负着玄妙的图案而来,因此得道,所以以龟作为姓氏。又传说上古时代曾有仙人能吸取日光,平时隐藏着,见不到

净空法师讲解:佛经里面的小三灾

人为的灾难是社会动乱,佛经里面所讲的小三灾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核武战争。小三灾经上讲得很清楚,战争七天七夜,叫刀兵劫。刀兵劫之后是瘟疫,瘟疫的时间七个月七天。再接-着就是饥饿,人找不到吃的东西,时间多久

佛经中的“三世诸佛”,分别指的谁?

在《法华经》就是十方三世诸佛齐聚灵鹫山,为众生应机说法,经文中也有“三世诸佛说法之仪式”之说。那么,三世诸佛分别是谁,是指代三尊佛吗?首先在时间和空间上,《无量寿经》中提及阿弥陀佛时说:“彼佛如来,来

佛经中的十念是什么意思

1、十念往生:恶业凡夫,临终时念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即观无量寿经所说下品下生。2、念十口气的南无阿弥陀佛。3、于佛等十境,起修十念,摄伏乱心,勿使妄动;则正念现前,佛道可期矣。 念佛、念法、

佛经中说的授记到底是什么意思

一、授记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授记最初的意思是佛说法的一种形式。它被列为九部经之一,十二部经之一。它音译为和伽罗那、毗耶佉梨那、弊迦兰陀、和罗那。又义译为授决、受决、受记、记别、记说、记。授记有说明

佛经中授记是什么意思

佛经中的“授记”意思是提前预见到一个人未来的成就,并且告诉他,让他更加努力的修行。授记是佛教的专出名词,是十二部经的一种,它的意义是预报,是佛对于已发心的众生,预报其必将成佛者。原先在帝王制的时期,

卢志丹:“舍身饲虎”出自哪部佛经?

舍身饲虎出自哪部佛经?摘自 卢志丹居士《佛说舍得》据《金光明经舍身品》、《贤愚经》、《菩萨本生鬘论》等经典记载:在久远劫以前,有一个大国名叫大车国。国王有三个太子,第一太子叫大生,第二太子叫大天,第三

佛经上所说的实相是什么?

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为实相。凡夫

佛经说的善根是什么

这是一个佛学术语。说的是,行为、语言、思想(即身、口、意)的三种善行(即三善业),坚固不拔,犹如大树之根,故称“善根”。又,三业清净能生妙果,生余善,犹树之根能生花果,故称“善根”。维摩经菩萨行品曰:

十二因缘是哪部佛经

四谛:杂阿含经卷十五、卷十六、中阿含卷七象迹喻经、卷二十五念经、长阿含卷八众集经、卷九‘十上经’,增一阿含经卷十四、卷四十二、四谛经、旧华严经卷四、卷五、新华严经卷十二‘四圣谛品’、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

冯培德:佛经的真伪问题

佛陀释迦牟尼在世说法将及五十年,话题难道天天都光讲四念处、八正道、十二因缘?不谈别的问题吗?倘若他每天都光是讲这些基本观念,就算听者不厌,他自己不也讲到觉得厌烦?推想他是必然会常常提及基本观念的,但是

从佛经中看三恶道之苦

昔日,佛陀在摩竭国甘黎园中城北石室窟中说法。当时有很多猎人上山打猎,布下罗网,捕杀鹿群。有一只鹿因落入网中而大声呼叫,猎人们听到鹿的叫唤声,奔驰搜寻之中,也掉入了捕兽网中。许多猎人因此死亡,即使未丧命

什么是佛经中讲的三种十波罗蜜?

什么是佛经中讲的三种「十波罗蜜」? 善男子。为求菩提。有其三种十波罗蜜。一者十种布施波罗蜜多。二者十种亲近波罗蜜多。三者十种真实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能以七宝满于三千大

黄智海:《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白话解释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白话解释黄智海居士讲述尘空法师鉴定序佛法普遍於法界,佛性普具於有情,众生皆可成佛,诸佛皆有净土。一切大乘佛法,都是严净佛土之行。故净土法门,广大深圆,统摄诸宗,普被群机,在佛法中居

佛经中讲的“劫浊”

在佛经中,佛陀经常提到“五浊”,说我们处于五浊世间,那什么是“五浊”呢?我们简单学习一下。“浊”就是污染,“五浊”,就是五种污染。众生浊、见浊、烦恼浊、命浊、劫浊这五种,“五浊”也叫“五滓”,也叫“五

佛经中那些令人惊艳的偈语

1、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如何无我无相,无欲无求?——《法苑珠林·八苦部》2、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 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

凡夫读佛经有哪些禁忌呢

1.佛从没说过“读佛经不能吃肉”,尽可放心。目前中国佛教,只有出家人才禁肉食(西藏藏传佛教出家也可肉食),其他所谓“禁忌”,要以佛经为准,或以古代祖师言论为准。2.读经唯须恭敬,印光祖师开示说:“一分

凡夫读佛经的作用有哪些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2. 看修行的书

凡夫诵佛经的方法是什么

在诵读佛经之时,以环境而视可分为“出声或默念”。如出声念诵而言,可以有效的避免我们昏沉,也就是打瞌睡。也能够让我们更加细心,能够听到自己念诵的经文是否出错,会给我们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而默念则适用于不

凡夫诵佛经的五大好处有什么

一、专注力提高读佛经,可默念也可出声阅读,小声大声根据自已感受舒服为佳,这样心、眼、口一并到位,来不得半点含糊,自然心里的杂念,就随之都被屏蔽掉,两耳两眼一口一心都倾注于经本上了。二、调心并益养气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