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的形成过程
2025-01-04 13:38
悬赏救人的故事
故事不知是发生在湘江,还是浏阳河。总之,那天江河上突然风涛大作,巨浪滔天。
大风大浪中,两只渡船在颠簸。两船载客共百人,眼看性命不保。
一位老者急呼救人。
老者是位行商,长期在江湖行走。他是乘坐另一只船来的,此刻已经停泊在岸边,将近家门。回头看见水上险状,便对港口渔船上的船夫们说:我悬赏!救一个人给一贯,救一百个给一百贯。
船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动。
老者急忙改口:你们快去!救一个人给一贯,救一千人给一千贯。
所有的渔船都动了。两只渡船上的人全部得救。
而且,他们上了渔船没多久,渡船就沉了。获救的人排着长队来到老者的船上向他拜谢。最后一个人,上船之后就扑倒在地号啕大哭。
老者一看,竟是自己的独生子。
这回老者得意了:你看你看,善有善报吧!
很多人不相信因果
现在有很多人不相信因果,那么就是什么是因果呢?
释迦牟尼佛当年,给我们宣讲了因果的道理:现实生活中的所有幸福与痛苦,都不是鬼神的安排,也不是无因无缘,而是由两种因缘导致的。
其中第一种因缘,叫近缘,也即最近发生的因缘。另外一种因缘,叫远缘,也即比较长远的过去所产生的因缘。远缘和近缘两相结合以后,就会产生它们的果,这叫因果。
不了解因果的人,会觉得因果很神秘,宗教色彩非常浓厚。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如果我们稍稍注意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无论是动物、植物等大自然的一切现象,乃至人类,都在因果的网络当中循环,都离不开因果。有什么样的因,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
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一个很客观的因果理论。虽然我们的肉眼不能观察到因果之间的细微关系,但我们可以从理论上证明因果的存在。
如今的很多高科技新发现,不都是肉眼看不见,曾被大家认为是不存在的东西吗?因果规律也不例外,即使看不见,却仍然存在。
因果里面没有教条性的东西,它不是释迦牟尼佛制定的,也不是释迦牟尼佛创造的,而是一种自然规律,只是被释迦牟尼佛发现了,并将其广而告之而已。
正如《佛说稻杆经》中所说:“如来出现若不出现。法性常住。”意思是,佛出现于人间也好,不出现也罢,事物的自然规律是永远存在的。
佛教与其他宗教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在于,佛教认为:因果规律是自然规律,即使是佛陀,也无法改变因果。无论是释迦牟尼佛,还是其他所有的佛,都不是万能的。
因果的形成过程
做任何事情,无论杀生、偷盗,还是放生、布施等等,虽然在事过之后,我们的肉眼再也看不到它的存在,但却有一种能量,会贮存到我们最低层次的意识——阿赖耶识当中。
阿赖耶是梵文音译,意即贮存东西的地方。它就像电脑硬盘一样,可以贮存很多的信息。
不仅如此,包括上一世所学的东西、人的性格、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差别等所有信息,都可以通过阿赖耶识这个载体,带到下一世。
阿赖耶识,是最基本的意识。其他的识,诸如第六意识等等都会时有时无,比如,在深度睡眠的时候,在身体受到外界强烈刺激而晕倒了的时候,它都是不存在的。但阿赖耶识以及阿赖耶识上贮存的行善造恶的种子,却一直完好无损。
在它暂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发现不了,到了一定的时候,它就会成熟果报。此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相信因果,利己利他
虽然佛教讲的绝大多数理论,可以用逻辑去推理。但有些理念,却需要佛陀那样的超级智慧才能发现。
释迦牟尼佛传法的时候也曾说过:对因果问题,普通人不容易观察和理解。
所以,在智慧没有达到一定水准之前,最好不要观察因果。因为即使观察,也得不到什么结果,还反而有可能让我们对因果持怀疑态度。
一旦对因果有怀疑,就会为了一些今生的利益,而不顾忌法律与道德,抱着其他任何人不可能发现的侥幸心理,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如果发自内心地相信因果,对因果有敬畏感,则无论如何也不敢做这些违背因果的事情。因为因果与是否被人发现没有任何关系,只要做了,种子一定会贮存下来,总有一天它会成熟。成熟的时候,谁都跑不掉。
有因,就一定会有果,这是客观事实。如果没有因果的自我约束,则伦理道德会越来越下降、衰退,甚至沦丧到没有底线的程度,这只会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很多社会问题也会应运而生。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因果,行持十善。
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文化背景中,十善的任何一条都永远不会过时。杀人、偷盗、破坏别人家庭等恶行不可能得到社会的允许,因为这些都是世人公认的坏事。
假设全人类都能从骨子里去相信因果,世上就不会有杀人、妄语、偷盗等恶劣风气,没有暴力,没有战争,每个人都很真诚。就不可能出现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等问题。
End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之一。因果报应思想主张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因果报应通于三世,即前世、今生和来世。一个人造业,有现世受报,有来世受报,也有多生多劫之后的后世受报。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指出,
因果的错综复杂关系,其中有一点让一些人难以相信的就是这个善恶,看到善人往往受罪,处境不好。恶人往往得势。他就觉得还有什么因果报应呢?由于这样的情况他就不相信因果。由于不相信因果,他就由此推演出他不相信
◎ 林 白一月你还没有出现,二月你睡在隔壁,三月下起了大雨,四月里遍地蔷薇,五月我们对面坐着,犹如梦中。就这样六月到了。六月里青草盛开,处处芬芳。七月,悲喜交加,麦浪翻滚连同草地,直到天涯。八月就是八
我们说别人的过失,是善意的想让他人改变,这不会有罪过。但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就造恶业了。所以最好不说他人的过失,甚至要隐藏、保密他人的过失。在不了解的时候,最好不赞叹也不诽谤一切众生。但很多人都有习气
发愿往生净土,就不能脚踩两只船。若是又留恋世间,又想去极乐世界,这个愿就不真实了。所以要往生,就必须具有正信和真实的愿。六信里面,我们开始可先信一两样。首先应信因果。如能信事信他,就会发愿。发愿之后就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戒杀是息刀兵之本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
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极正比的因果定律,何以佛学之因果反成极反比呢?若然,即前生种下杀人的种子,今生仍应结出杀人的种子,才对。何以反结出被杀的种子来,在习性薰染上如何解释?又前生富贵今生仍应富贵
问:有一位同事说,今生杀人是前世的因,因前世甲把乙杀了,所以今世乙才杀甲,为什么前世甲把乙杀了,是因再前世乙杀了甲,这样向前推,开始是谁杀谁?在开杀以前,未有杀因,为什么生出杀果来呢?向后推之,甲杀乙
问:自古以来世人多说因果报应是真,如果因果报应是真,即是自作自受,而世人又不少问神托佛,或拜斗祈求元神壮旺,或求补运,或超拔亡灵等等,此等事依照因果报应而言可能生效否?(施水阁)李炳南答:种豆得豆,种
问:佛家主因果,在因果律中,一因一果;一因数果,与数因一果诸端似易找出事物求证,惟有因无果,与有果无因,颇难求证,未审是否有诸?(黄朝华)李炳南答:原则上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尊问二则,在相似法上看
刘举人的三世因果◎ 智 者佛家《三世因果经》前面的四句话,就是因果循环报应的总纲。既指出了人的命运是自己造就的,又指出了怎样做一个有益於社会的人,既指出了因果循环报应规律,又指出了人只要弃恶从善并行善
◎ 妙 喜懒庵曰:律中云: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三者现前常住。四者十方现前常住。且常住之物,不可丝毫有犯,其罪非轻。先圣后圣,非不丁宁。往往闻者未必能信,信者未必能行。山僧或出或处,
佛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时分,目连尊者从禅定起来后,就到恒河水边经行,看到饿鬼道的众生,每个都受到不同的罪报。这时诸饿鬼看到尊者目连,都起了恭敬心,向尊者请问自己受报的因缘。一个鬼问道
◎ 印 光 【原文】 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谓天所命令,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耳。天岂有厚于彼,而薄于此之命令乎。故感应篇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果知此理,则上不怨
《少林寺志》记载:在六祖殿南东向,旧为转龙藏,雍正十三年改称鼓楼高与钟楼齐。然而少林寺转龙藏何时所建何时所毁,已无从考据。在文化大融合的当下,本着恢复鼓楼之中少林转轮大藏经。三年筹备几经周折,于201
世界上最公平的就是因果星云法师人有一个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拳头,我打你一拳,你把我送到公安局,是恶;你帮我捶背,那就是好事。钱有净财,也有不义之财。人有三个东西很重要:身体可以做好事做坏事;嘴巴
净慧长老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烦恼解决不了问题,欢喜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实实在在地去面对、去处理。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
道证法师我们以电波和影像来体会,有心念的电波发出去才会投影出假相来,这大家可以体会吧?心念的电波就是因,投影出来的影像就是果;发射什么心念电波,就感应出什么影像,这就是因果法则。对觉悟的人来说,那些影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不可捉摸,认为其无,实际是有;认为其有,难得采证。至于宗教徒,不论是什
◎ 慈 舟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家同心耳;成城者,即得护持也。譬如我们大家修行,即成佛法之城。有护法之城则能将惑障、业障,护住不起,并可转报障轻受。报障者,过去生中作业所
星云大师佛教的十来偈说得好:端正者从忍辱中来,贫穷者从悭贪中来,高位者从礼拜中来,下贱者从骄慢中来,喑哑者从诽谤中来,盲聋者从不信中来,长寿者从慈悲中来,短命者从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从破戒中来,六根具
俗话说,老天有眼。但现在许多人不信,认为这是迷信。就有一个老天有眼的故事。陈大惠,原央视著名主持人。四年前,他请长假做义工,专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下面这个采访是一个古书里才有的故事,一个来自山区的坏媳
明海法师坐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不断地放下,而不是不断地提起。当然彻底地放下,也是彻底地提起。通常我们讲提起,就是心容易住著在一些现象上。《六祖坛经》里六祖大师说:心不住法,道即通流。
印光大师原文:子有四因者:一者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后世敬其人而并敬其亲。报怨者,谓父母宿世于子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人跟我抱怨说:某某人一生做尽坏事,可身体却越来越好,日子也越过越顺。而我经常与人为善、帮助别人,做过很多好事,还专心念佛,却一点好结果也没有,生活中事事不顺,遇到很多逆境。因果是不是根
◎ 明 学我们佛教讲因果报应,做了好事情,将来得善报;做了恶事,将来得恶报。我们今生为什么得人身呢?我们上一世做了好事,所以这一辈子得人身。它今生做猫、狗、牛、羊了,它前世做了坏事情,这辈子就到畜生道
◎ 虚 云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我以前化缘,随人欢喜布施,除多补少,颠颠倒倒的用。今在此妄作妄为,建法堂,起茅蓬,
今天要跟大家汇报的,就是说「我们如何跟竞争对手处理好关系」。换句话说,我们在生意场上,大家有个说法,商场如战场,这是很伤害的一种说法。战场就是打仗,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战场打仗的对手就是竞争对手。现在生
昨日讲净土法门,今天讲护国息灾法会之意义。所谓护国息灾云者,是国如何护,灾如何息。因是欲达此项目的,有二种办法,一者临时,二者平时。如能平时茹素念佛,以求护国息灾,固有无限之功德。即临时虔敬而求护息,
虚云老和尚在坐诸位,我们在沦陷期间,受敌人蹂躏,水深火热,今幸国土重光,当有无限的感想。我们要知道这回战争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因各人共业所感而来的。古德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
慎因果种菩提◎ 土登相切桑布一谈到因果,学佛的人都头头是道,用来劝诫那些还在迷惑的人们.然而口上说得容易, 实际上真正畏因不行恶法的人少之又少, 这个不良现象让我们痛心不已! 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造下恶因
什么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种善恶的种子,生长善恶的苗子,最后结成善恶的果实。《华严经》偈语: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古德解释心字是:三点如星相,横钩似月斜,披毛从
万事皆有因果--莫做苦海糊涂人宣化上人万事万物都是在说法,有的就在说善法,有的就在说恶法,有的就在说旁门外道的法,有的就在说中道了义的法。人间每一个人,四面八方为每一个人在那说法;每一个家庭,四面八方
凡事有因果◎ 妙 音修道不要怕吃亏,吃亏代表你给得起,多给别人好处嘛,就当作布施。除非你自己有邪念,否则一般不会有吃亏的事情。有些人贪便宜,求发财,想要不劳而获,自然就碰到人起邪念了。遇到不对的,不好
一、自作自受佛在《百业经》中开示我们:一切善恶业果不会成熟于地、水、火、风四大之上,只会成熟在自己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之上。所以我们如今在身心、环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报,都必源于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恶业
除习之法,在于觉照,觉照一起,习气即销,但此中迟捷,亦各有不同,一为境,一为觉,此有过程者十:(一)境来而不觉。(二)境来而后觉,惟起觉极费事。(三)境来时起觉不难。(四)境来即觉,略有先后。(五)境
宣化上人有几句话讲因果报应:今生不笼鸟 来生不坐监今生不钓鱼 来生不讨饭今生不杀生 来生无灾难今生不偷盗 来生无抢案今生不邪淫 来生不婚变今生不妄语 来生无欺骗今生不醉酒 来生不狂乱你今生若不笼鸟,不
深信因果才能消灾免难果戒法师谁学佛以后,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辨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果要是信好
因 果 法 则◎ 妙 华讲到生老病死的时候再往深处讲,我们必然涉及到一个概念,叫因果。唯物辩证法,并不是不承认因果,它承认A和B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说,我对别人好,别人对我好。这样简单的因果它是承认
树立正见改变心念把握自己因果昌臻法师一、学佛人应这样看待因果1、必须深信因果,才能树立正知正见。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信因果,不可能真正懂得佛法,更不可能得到佛法的利益。虚云大师说: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
徐 进--虽然因果不昧,但大善知识的手眼亦不可思议!南泉斩猫,究竟落不落因果?当然落因果。但是,做同样的一件事,凡夫与成就者有很大差别。主要有两点:1、所落因果有差别;2、受报方式有差别。菩萨是心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佛法的目的,在于解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苦痛中最普通的为生老病死。当婴孩初生时,呱呱大哭,从来没有一个人是笑的,可知
到底有没有因果报应因果报应,简称因果,这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因此世人称佛教是讲因果的宗教。因果是什么,因者原因,果者结果。〈大乘义章〉曰:招果为因,克获为果。亦即是能生者为因,所生者是果。详细一点说
实相妙体本有无住妙用,学人须将所证得之清净自在光景,移用于人事颠倒之时,而化有归空,化颠倒为清净,化烦恼为自在,非但灭却自己之苦,且可以灭他人之苦,此即名度生。功夫越深,习气发动亦越多越快,学人不必害
因果能跑到别人的身上去吗?有当家师见丹霞劈佛像,烧火取暖而制止,不想当家师胡须自落,就有人说了,因为当家师的执着,因果跑到他身上了。佛教史上有这么个典故:丹霞禅师劈佛。这是我们一代祖师丹霞禅师开悟了,
楞严经白话解 第二十卷 第五十六章 识阴区宇十妄立因果之一内容提要:识阴区宇十妄立因果: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五、立妄求因成妄冀果,六
楞严经白话解 第二十卷 第五十六章 识阴区宇十妄立因果之二原文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舜若多
第五十六章 识阴区宇十妄立因果之二六立虚无心 成空亡果原文又善男子穷诸行空,已灭生灭,而于寂灭精妙未圆。若于圆明,计明中虚,非灭群化,以永灭依,为所归依生胜解者,是人则堕归无归执。无想天中诸舜若多,成
卷第二十第五十六章 识阴区宇十妄立因果之一内容提要:识阴区宇十妄立因果:一、立所得心成所归果,二、立能为心成能事果,三、立因依心成妄计果,四、计圆知心成虚谬果,五、立妄求因成妄冀果,六、立虚无心成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