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因果业报的四个根本原则
2024-11-09 07:32

因果业报的四个根本原则

◎ 智 敏

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

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乐果;造了恶业的话,感的果决定是苦果,不会错的。不可能说我造了很多善业结果受苦了,造了好多的恶业反而受乐了,这个是没有的。

世间人眼光短浅,贪着眼前的小利,心存翘幸、所以喜欢冒险。看见有部分人做了好事却受苦,做了坏事却发了大财,他疑惑了,以为因果是没有的。你看,某人现在做了坏事还不是发财了?

某人现在发的财,是他过去的善业现在成熟了,过去他曾经做过布施供养,所以他现在才会发财。并不是因为他现在做了坏事所以发了财。善因决定得乐果,恶因反之。所以他现在所做的坏事,将来因缘成熟后是要受苦报的。

我们第一个要认识因果是不虚的。造了善业感到乐果,我们不能说造了善业感了善果,这是不准确的,果是无记的,不分善恶,只能说是苦乐。所以,善有善报这句话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佛教的原则的。只能说是善有乐报,恶有苦报,造了善业决定是得乐报,造了恶业决定是得苦报,这是决定的,这是第一个,业果是决定的。

第二个,业果是增长的。

有些人想,我现在造的业很小,将来的果也不会受很大的苦吧?小时候做点小偷小摸的,不会受大苦的。这个错了!现在的业虽然很小,但是将来感受的果报可以很大。就像我们种树的时候,树的种子很小,将来发了芽,长了枝叶,成了很大的树,就会结很多很多的果子。这就是说,善因或恶因,现在虽然很小,但将来的发展会不断地扩大的。所以说,不要以为小的坏事就可以做了,也不要说小的善事就不干了。小的善事好好做的话,随着时间的发展,也会得到大果,所以说,业果是会增长的,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没有造的业是不会受果的。

有的人碰到地震了,那些有共业的都死掉了,假使他没有共业的话,他就不会死的,这个过去海公上师给我们讲过一个公案。

大约是说,过去四川哪里(哪一年我记不清了)。有一个人,他有一天晚上睡不着觉,翻来覆去也睡不着,他干脆出门散步去了。走着走着往城外去了,当走过城门的时候,听到一个声音,人看不到,哦,对了,出去了。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往城外郊区去了。结果没有走多远,大地震来了!整个城轰的一下,全部蹋下去,很多人被地震掩埋了。因为这个人没有地震死亡的共业恶报,他成为了震后余生的幸存者。他没有这个业,当这个业报来时,他自然而然会逃脱掉。所以说,没有造的业是不会受报的。

这是恶报了,好报也是一样。比如说求财就必须要布施行善,那怕是赌博、投机挣来的不义之财,也是你以前造下的善业果报。并不是赌博、投机取巧本身让你发财的。这里只是比喻,并不是鼓励大家去赌博投机,邪门歪道得来的财都是凶财!会招来凶灾横祸,得不偿失!所以说,名利要直中求,善事要天天做。我们做人要老老实实,心诚意正,一分善事多分收获。

第四个,已造的业,如没有被真实破坏,永远不会失坏的。

什么叫真实破坏呢?假使是善业,如果你经常起瞋恨心,那就是焚烧功德林。好不容易造了很多功德的森林,你的瞋恨心起来,就如被火烧灼一般,功德都被红红烈火烧掉了!那么恶业呢?若能真诚地修忏悔法门,也可以把恶业消除。

所以说我们有的人担心造了罪怎么办?干脆不要管它算了,这个错了,造了罪就忏悔嘛。不忏悔的话,这个罪都是要受的。假使你忏悔之后,最起码可以把这个罪减轻,也可能全部消除。造善业也一样的,你如果造了善业,做了很多的功德,但是你一旦起了很大的瞋恨心,或者又同时做了很大的坏事,这个功德也就报销了,没有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业报的道理,这个道理知道之后,我们可以善巧地利用业报的规律来达到我们的愿望。这就是说,业报里边,最根本的有这四个条件:

第一个,业是决定的,造善业决定得乐报,造恶业决定得苦报,这是不会错的。所以说,我们做事情要尽量做好事,不要投机取巧,做坏事不会得好报。

第二个,不要以为造的业小,就不在乎,虽然种子是很小,但是果可能会很大,业是会发展。

第三个,你没有造的因,没有造的业,这个果是绝对不会产生。就是说,你不造恶业的话,你不会受苦报,你没有造善业的话,好报也不会到来。

第四个,业没有破坏的话,是永远存在的,是一定要受报的。但是你若真诚忏悔,恶业是可以消除,可以减轻。若是善业,假使你起瞋恨心,做了极大的坏事,破坏三宝的事做了,也会把功德林烧掉的。所以业报有这四个根本的原则。

摘自《智敏法师开示法语》

End

减少烦恼的两个原则

第一:你一定要宽恕众生。人的一生耗费在干扰别人、伤害别人、毁谤别人、批评别人的时间,超过于冷静下来了解自己。我们每天眼睛一张开,都在看别人的错误;一张嘴巴,都在讲别人的过错。人永远是烦恼的动物,从早到

诵经念佛应该注意的五个原则

倓虚法师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异。皆由浅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诵经念佛。念至功夫纯熟,心中自然清净。平日应注意者:(1)即佛之戒律须守,对外面环境之奢侈繁

因果业报的四个根本原则

因果业报的四个根本原则◎ 智 敏第一个是,业果是决定的。你造了善业的话,你感的果是乐果;造了恶业的话,感的果决定是苦果,不会错的。不可能说我造了很多善业结果受苦了,造了好多的恶业反而受乐了,这个是没有

修悟六原则

修悟六原则◎ 德清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遗。此中病痛,略举一二。第一不得贪求玄妙 :以此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

人生自我修炼的基本原则

文:宗源养生道文化 丁于勤(志明)做人做事是人生的一大学问,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东西,塑造人生,创造事业,寻找温馨的港湾,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需要懂得交流过程中的自我修炼与底线,也可以

印光法师:放生需遵循“三不定”原则

《印光法师文钞》: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地、定物,则是促人多捕矣。【注解】:应当如何放生?放生是否必须阻止他人吃肉?为了实现放生目的

静波法师:面对广告要有原则

面对教义的宣传现今的世界,被广告力量弄得相当眩惑。广告弄得你头昏目眩的,到处都是向你介绍吃的、用的、玩的、各种各样的很多东西。当你一旦需要某种东西的时候,你就会被这些广告所诱惑。身不由己呀!你想离开它

心中心法修行的基本原则

心中心法修行的基本原则,三个字:不着相。问:执着于“不着相”,这也是一个执着。答曰:是的,就是用这个执着,破掉所有的执着,破到最后,即使这个不执着,也是会破掉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念佛的就一心念去,

迦那提婆尊者的破斥原则

提婆著作以“百”字命题,就表示着破灭一切之意,所以他对龙树学说发展之处,也是在破斥的方面。他的破斥原则与破斥方法都比龙树彻底。首先,在破斥原则上。一上来他就确定了破他执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龙树的《中

佛七的管理原则

一、严格管理。严格是爱,放松是害。佛七应有的理念、意义、价值、功用、神圣、感悟、超越都是在严格中体现出来的。没有严格就没有意义,反有罪过。师父要严格管理佛七,对一个人的放纵式的慈悲,就是对所有人的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