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2024-10-23 07:41

圣严法师

在任何一个团体中,都难免会有是非,若能够在是是非非的环境中保持平静与和谐,这就是个人的成长。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团体,都会有不同观点、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共同工作。如果不是由一群人一起组成团体,那你就是一个孤独及孤立的人。可是,单独一个人的生活,不是社会、不是团体,力量极有限,所以不能够成就一件大的事业。

社会与团体,既然是由许多人组成,彼此之间难免有差异的性格。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背景和成长过程都不会相同,所以会形成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性格;即使在相同的生活背景中成长的两个人,也会由于感受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观念。有些人很容易相处,很容易沟通,这类人比较容易同情别人、体谅别人、关怀别人。另外有一些人,性格孤僻,想法奇特,以你的立场可以说:他错了。以他的立场来讲,他并没错,因为他就是这样成长过来的。这种人不能接受别人的看法,只希望别人接受他的看法。遇到群体中观念奇特的人,你会感到很痛苦,可是,你还是要接受他。我们应该站在他的立场为他设想,体谅他、同情他,但不要同意他或认同他,否则,你就失去自己而变成他的附属品了。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需要沟通,沟通不成则当妥协,当妥协不成时,就原谅他和忍让他吧。因为,每一个人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看事情,所以就会造成沟通不良的现象。当自己为他人设想时,有时却变成好心没好报。你以为自己是好心人,帮忙他、关怀他,人家却以为你在指挥他、干涉他、控制他,甚至于认为你是故意捣蛋,你是阻挠他的元凶。这个时候,大叹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人就实在太多了。其实不必对他失望,因为做好事、修德行,目的不是为了赚取他人的回馈。

由于事先已经认知到这种情形是正常现象,所以,我们还是要以共同的事业前途为重,不管别人怎样批评我们,我们还是要跟那些知行怪异的人相处。虽然不能百分之百接受他的意见,但至少还能接受他一部分意见。这样的话,我们跟这种怪异人士才能共处。如果用这种态度和别人相处,就是增一分智能、少一些烦恼。不过,是非还是会有,只要我们不挑拨是非,知道有是非,心却能保持清净,以成就事情为前提,慢慢地化阻力为助力,转对立为互助,我们的目标还是可以达成的。

有时候甚至会碰到很难化解的情况,例如,你要跟别人合作,人家就是不跟你合作;你没有想要挑拨离间,人家就是挑拨他离间你;你没对他不好,人家就是硬要说你对所有的人不好。遇到这种情形,你应该想:这是一个能够让我成长的力量,让我的性格多一点磨炼,使我的人生多一点历练。如果你处在枪林弹雨之中,还能安全地全身而退,那时候,你的工夫就练出来了。

有的人专门爱讲别人的是非,也不是为了特别的原因,就只是爱讲是非。面临这种场面,知道他讲我们的是非,我们也不要跟他计较。如果他说我的是非,我也说他的是非,彼此针锋相对,是非越来越多,烦恼越来越重,最后可能变成水火不能兼容。也有些专门搬弄是非的人,却往住最能受到老板的欢心。遇到这种人,如果自己还能够留下来,能够适应环境,那很好;如果你已受不了了,那就远离他罢。

End

人与人之间关系如何才能保持清净不碍修行

问:人与人之间关系如何才能保持清净不碍修行?如何保持四众和合不犯过失?如何保持菩提心坚固不失?如何保持护持大众不退转?如何保持团体如金刚不坏?如何让每个人得法入心精进不退?如何带领大家入菩萨愿海增上善

应以怎样的态度与人相处?

圣严法师在任何一个团体中,都难免会有是非,若能够在是是非非的环境中保持平静与和谐,这就是个人的成长。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团体,都会有不同观点、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共同工作。如果不是由一群人一起组成团体,那

做人处事应有的态度

处事。人活了数十载,往往做人不得其分,处事不得其法。虽然有很多的道理通知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若我们只知实际,不能起而行,也是白费无功。 终究如何做人处事呢? 一、只从柔处不从刚:人间上的人,有的太

至亲去世后的态度

◎ 耕 云 问:修学安祥禅的人该如何面对长辈至亲的死别?又应该如何处理后事?答:佛法讲随缘,随缘就是适应当前的条件,这个缘字有很多解释,应用最多的是条件。你问我,我告诉你了,但是大家反对这么做,你也没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及态度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及态度◎ 济 群 佛教对欲望所持的看法是什么呢?佛教认为欲望有三性之分,也就是说,欲望包括了善、恶、无记三种。我们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利己利人的欲望是善法欲。虽然发愿是理性的

修行是改变态度和行为

◎ 希阿荣博大乘佛子须守持菩萨戒,菩萨戒总分为三类:一、摄律仪戒,即诸恶莫作;二、摄善法戒,即众善奉行;三、摄众生戒,又称饶益有情戒。发四无量心,以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之行,引导众生趣向解脱,不舍弃

养生,是一种生活态度!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健康已成为人类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人们试图最大限度地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养生作为公认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必由之路,自然而然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

如瑞法师:如何与人相处?

跟别人相处时,你是争胜还是包容?如瑞法师开示如下:在修学佛法上,我们常说: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这正是在强调为人处世当中,首先要学会恭敬和谦让。然而,真正去做却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久久地练习。因为无始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