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
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捣被子,这被子够盖的就行了,太多了,放在那里让老鼠咬了。
有很多孩子都娶媳妇了,他两口子那结婚的被子还没盖着呢。你说什么用呢?所以说,可以拿一部分钱作为陪嫁,陪嫁吧,跟她婆家商量商量,得看因缘了,婆婆要是信佛那更好,婆婆要是不信佛,恐怕也不好做,是吧?有一部分利息了,一部分是用作生活,一部分是用作供养用,有一部分是每年用作印经供三宝、行慈善等事,等等。
还有娶媳妇。娶媳亦不得厚索嫁奁。喜期至,则聚会亲邻,席以素餐,讲说佛法,施贫送书。
娶媳妇时候也是这样。嫁妆非常多了也没有用。有的人要别墅要汽车,要100多个平方的房子,300多个平方的房子行了,开始事情就来了。房子很大,住的时候害怕了,晚上害怕了,老觉得空空荡荡的,晚上一走路,咯噔咯噔,它空啊,房子大啊,害怕了,成了心病了,房子倒大,成了心病了。有一些搞别墅搞汽车。现在吧,就是攀比心特别厉害,没有办法。
真正的佛弟子,一定要明确,一切的物质,一切的资具受用,都是临时的一些东西,而不是究竟皈依之处。我们的究竟目的是为了了脱,通过修行佛法,最终达到了脱的目的。就是这个含义。所以说在家佛弟子也好,出家人也好,应该时时以了脱为究竟之目的。
在娶媳妇的时候,喜庆的时候,就是把亲朋好友聚到一块儿。真正的佛法家庭有这种情况。就是自己家里有什么亲事活动,就是有亲事的时候、喜庆事的时候,就是请法师去讲经,甚至是请法师去诵经。这个呢,不是所有的人能做得到,以前经常出现,不过这几年很少有人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很少有人做得到。
若家富有余,则自当俭用如常人,余者以之作慈善公益,宣扬佛法,庄严佛寺。
假如家里特别富,我们做喜庆之事的时候,也应该和常人差不多,没必要在这个事上浪费以炫耀。真富得花不了的钱,可以做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把它作为流通佛法的资金,庄严佛寺。庄严佛寺,就是建寺、造像,给佛像装金等等。
若家甚富,则以其财产付之善友,公共建居士丛林,精舍学院,及作永远赈荒,恤孤养老,修桥补路,宣扬佛法等事。
有很多大老板,就是拿出一部分钱来,做一些什么基金,就是公共事业。还有很多大老板呢,自己拿出钱来或者发动一些有钱的,建一些大的寺院,像台湾,台湾灵岩山寺,建了一个很大的佛殿,那是一个老板自己投资建设的。
在开光的时候,妙莲老和尚说,你们想知道,这个佛殿是哪一个居士这么大的福报,建了这个佛堂的大雄宝殿吗?然后就介绍这个居士。这个居士作了个自我介绍,他是这样说的,有人可能认为我非常富有,实际我跟大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我把吃饭、生活剩下的钱统统用在这上面了。就是这含义啊!
End
仁清法师这个也是一个指导性的东西。比方说嫁女,不必要都去鼓捣被子,这被子够盖的就行了,太多了,放在那里让老鼠咬了。有很多孩子都娶媳妇了,他两口子那结婚的被子还没盖着呢。你说什么用呢?所以说,可以拿一部
为什么我这么坚定地劝说同修们一定要求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在这个世间,就是逢场作戏,都是假的,没有真的。你干嘛对这个世界还要贪恋呢? 这个世界的一切万法都是假的,没有真的。你何必那么认真呢
准提菩萨这个咒子感应是非常大的,但是要感应大,千万注意啊!诸位,我们修佛法的人要有利他的心( 利益他人的心 ),不要专求自利;以利他之心去念,感应就很快。某个人找你,这个人很自私自利,专为自己着想,到
明海法师生命中总有顺境和逆境,顺境是福报,那逆境是什么?逆境就是创造新的福报之前,你必须面对的功课,完成功课,顺境会跟着来。所以我们要看到功课,当功课出现的时候,有的人会害怕,但此时,也正是你在开创新
◎ 希阿荣博能够听闻到无我的观点是值得庆幸的,它给了我们一个观察宇宙人生真实面貌的全新视角,也是一副止息痛苦的妙药。但是只在理论上理解无我还不够,要彻底解脱痛苦必须亲证无我。探讨无我的问题,目的不是做
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 桑吉平措佛说:这一世所有的相遇,都是上一世的重逢。爱了,是续写前世故事。恨了,是了却前尘仇怨。没有哪次相遇可以准备,没有哪次重逢可以预演。生命是一场情理之中的意外。修行就
◎ 虚 云《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
有一位上海的女士一见到我就痛哭流涕,说她丈夫欺骗她。她刚跟她丈夫结婚半年,她丈夫就在外面花天酒地、吃喝嫖赌,是个流氓。她说她现在想离婚,想找一个好人过日子,问我行不行。我看着她说:我直接跟你讲,你找不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
◎ 容 通在佛的眼中世间的快乐都是痛苦,而我们众生因为太苦,所以世间的苦稍微轻一点,就觉得快乐,是一种傻傻的痛并快乐着。佛教说苦有三种,苦苦,行苦,坏苦。世间所谓的快乐,充其量也就是坏苦,乐极生悲,快
◎ 定 弘或人富有,但悭惜成性,不肯施与,这是我们也见到的。有的人确实家财万贯,可是一毛不拔,非常的悭吝,见到贫穷的人不肯布施,甚至见到人有苦难,也不舍得去捐助,从来不愿意做慈善的事情。他的人生哲学就
虚云老和尚《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说: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就是降伏其心。所说发菩提心,这个心
虚云法师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
◎ 宣 化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这是众生的通病,在没有病时,满以为在世间非常快乐和满足,到有病的时候,不能动,也不能吃,一切都不自由了,再加上种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才觉得原来这个身体是令我们苦
人的错误,都错在望风捉影,是吧。我知道了,噢,一切法都是假相,不可得,我不捕捉,心空了。心空了,你做人也做得舒服了,不要什么东西嘛,我也不去求人嘛,是吧。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不求你,我和你一样高,我一求
◎ 弘恩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也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养成了这种坏的习惯,
每一个生命都是圆满的,生命趋于圆满而快乐明海法师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发生,让我们遭受不愉快、不欢喜,甚至痛苦的经验。每当回忆起这些不开心的事,就感慨自己的命不好。经常会羡慕别人,认
编者按:道场是什么?你知道四大菩萨的道场吗?你的道场在哪里?请看今天凤凰网佛教的《智慧法语》,慈悲喜舍是道场,其实我们一言一行、时时处处都是道场。慈是道场,等众生故。悲是道场,忍疲苦故。喜是道场,悦乐
微信头像,简单直白,直抒胸臆,是一张无声的名片。有些人很活泼,头像换得很频繁;有些人很内敛,头像一直都不换。更换微信头像不能反映出一个人具体什么样子,但多少能看出他的心态变化。不爱换微信头像的人,通常
橘子浑身都是宝,不但果肉功效众多,果皮也芳香宜人、有不少功效。而橘子作为一种养生水果,除具有食用价值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那橘子具体有什么功效呢?1、生津止渴橘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柠檬酸,具有
慢慢地,我们都会变老,从起点走向终点,自然而必然。成长的途中,匆匆而又忙忙,跌跌而又撞撞,奔波而又小心,劳累而又费心,一生,留下什么,又得到什么。细想,活着,就该尽力活好,别让自己活得太累。想开、看淡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李约瑟认为易
美国总统约翰逊说:一个人在旅游时必须带上知识,如果他想带回知识的话。对约翰逊来说,有了知识的翅膀,沿途的风景成了他凝聚人生智慧的源泉,走的地方越多,视野就越宽阔,站的也就越高,也成就了他斐然的政绩。文
人总有一种心理,当现状不如意时,总以为换个环境就能变好。你厌倦了都市的生活,嚷着要去寻找理想中的乌托邦。可当你真正踏上旅途时,你会发现,苟且依然在。所谓的岁月静好,其实也给不了你想要的世界。而你以前所
编者按:你喝过铁观音吗?喝的时候是否想过茶为何要以观音命名?佛教与饮茶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与渊源?其实,僧人饮茶历史悠久,因茶有三德,利于丛林修持,由茶之德生发出禅宗茶道。僧人种茶、制茶、饮茶并研制
大家都知道莲子的好处很多,那新鲜莲子有什么你不知道的养生功效呢?莲子莲子,中药名。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具有补脾止泻,止带,
火龙果,又称青龙果、红龙果。是典型的热带水果,营养价值丰富。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中医认为,火龙果味甘、淡、凉、气清香,有清热、润肺、止咳的功效。火龙
禅宗是汉传佛教最精要、最重要的部分,虽然其源头直指灵山一会,但其实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和人文精神,是完全汉化了的佛法。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下承当,直下承当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所以禅不离于我们
太虚大师开示:释迦本师说药师佛以十二本愿所成东方功德净土,摄十方有缘众生,随愿往生,大致同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而特殊之处在供养礼拜药师如来及称诵其名号经典者,现在能免除病难、灾横、增福、延寿,与弥陀之
五十阴魔,出自《楞严经》,是五蕴所生的五十种阴魔的境界。经中对每一蕴讲了十种境界。每一种境界中,都指出了该修行人所经历过的心理上的现象,及引起该种现象之原因。也指出了该修行人由于执著境界,而生起的种种
出自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地藏十轮经》里面给我们说五逆罪。五逆罪,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堕阿鼻地狱,就是五无间地狱。五逆是大逆不道,第一个是杀父母,父母对自己有大恩,不能知恩报恩反而杀害父母,这是造无
五逆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若犯其中之一,即堕无间地狱。又:一、杀父母 谓父母养育,恩同天地,为子者当竭力孝养奉事,以报其恩,况行杀逆。若行此事,是为逆罪,即堕地狱。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因实际创始人四祖智顗大师(读音:yǐ ,隋炀帝尊称他“智者大师”)栖止浙江天台山,创立伽蓝为终身道场,开拓鸿业,倡立一宗之教观,故依天台所立之宗称为“天台宗”。其
1、根据《弥勒处胎经》可知,弥勒菩萨摩诃萨是将来的一尊福佛,由释迦摩尼佛授记:“弥勒当知:汝复授记,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于此树下成无上等正觉。”弥勒佛为贤劫第五尊佛。那么为什么弥勒佛是未来佛而不是观世音菩
在佛教典藉中,三十七道品又被称为三十七觉支、三十七菩提分,或三十七助道法等,其意思都是一样的。佛教认为按照这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循序渐进,依次修行,就能掌握佛教所说的菩提之智,证得无上觉悟。这三十七种修
汉地佛教由于宗派众多,表现在寺庙里,佛的组合也就特别地杂乱。而在历史演化过程中,很多寺庙都是一股脑儿把不同宗派所重逢的佛理、圣贤都糅在一起,这就难怪一座寺庙里,有几种不同的佛的组合。那么,这些不同的佛
佛教的“舍利”有种种不可思议之处,“舍利”在一般人看来是颇为神秘的。而且,舍利也不只是身体内的产物。有些得道者……直指人类自身最后一块神秘之处。为什么只有佛法的大修行者、成就者才能留下多多少少、大大小
为了能够照见胜义实相——诸法的究竟实相,伟大的释迦牟尼佛经历了三大阿僧衹劫的苦修,最终发现了诸法的真相:“有漏皆苦,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同时获得了究竟解脱的果位。这个偈颂里讲的内容也叫四法
十二因缘又称为十二缘起支。此十二支互相为因果,因为一个因缘升起,而造成另一个因缘也生起,故佛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东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生起;有这样的
人生八苦很多的人都知道,但是要问具体有哪八苦都不是非常的了解,以及如何缓解的方法也不是非常的了解,那么我们今天就去简单的了解人生八苦都是哪八苦吧!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
重复似乎是人生的某种本质,你越拼命想要摆脱这种无聊的重复,却越是循环往复,怎样也摆脱不了。人生的循环往复其实就好似佛家所说的因果。种什么样的因就结什么样的果,这些都是早已注定的,并非人力可以改变的。人
念珠的质料是品种繁多, 由矿石, 果质, 骨, 陶瓷等等都有, 个人可以自己喜爱选择,而一些经书亦有记戴念珠制造的用料, 现开列其中一部份供参考:陀罗尼集经 -- 金、银、赤铜、水晶、木[木患]子、菩
华严三圣指的是华严经所述的华藏世界中的三位圣者: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毗卢遮那佛与释迦牟尼佛实际上是同一位佛,毗卢遮那佛是法身形象,释迦牟尼佛是报身形象;亦称大日如来。作为华藏世界教主和
法身就是自己生命的灵魂,就是本自具足、不生不灭、不会断灭的身。很多人总以为在未出生前,自己不曾存在过;而一口气出不来之后,自己也将消失於无形,认为生命就是从生到死这几十年的经历。这个观念是不正确的;事
姜太公在“封神榜”中写的很清楚,郑伦弃纣归周,督粮尽瘁,尽职尽责……陈奇虽逆天命,然忠节于国,精神可嘉……敕封两人镇守西释山门、宣布教化、保护法宝,为哼哈二将。如果细观察的话,二将的细微不同处,就在于
【七佛】指释迦牟尼佛及在其以前出现的六位佛陀。而且对过去七佛,很多的法师也是讲解过的。当然对于很多初学的人来说,并不知道“过去七佛”都是哪七佛,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在佛教的等级体系中,佛是最高一等的存
看世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的意思是:克己复礼,看别人是菩萨, 故生恭敬尊重,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故须尊重恭敬故,自己是凡夫,既知是凡夫,则当努力修道,希圣希贤,知自己本有佛性,与佛无二,故不妄自菲薄
〔第一愿〕,愿我刹中,无地狱饿鬼禽畜以至蜎飞蠕动之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第二愿〕,愿我刹中,无女人,无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来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水池莲华中化生。不得是愿,终不作佛。(七宝
空相寺是佛教初祖达摩大师弘汉葬身之处,来此寻根问祖古老的空相寺过去是佛门圣地。据清朝和民国的《陕州志》记载,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陕州时,就修建了空相寺,距今已1900多年,是与中国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