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一日禅:别把欲望和理想混为一谈
2024-12-17 11:28

别把欲望与理想混为一谈,欲望的尽头是物质的拥有,理想的终极是精神的充盈。占据的东西,就算再多,皆会离你而去,攥得再紧,到最后你都是两手空空。我们要学会选择,能够填补心灵空虚的,不要轻易错过;要学会糊涂,别斤斤计较,莫计人生小帐;要学会放弃,诱惑难成机遇,负重必滞步履。

End

多余的欲望是累赘

◎ 法 光一位行者到寺庙中拜谒在这里修行的禅师,希望禅师能够解开他心中的疑惑。行者问道:禅师,人的欲望是什么?禅师看了一眼行者,说道:你先回去吧,明天中午的时候再来,记住不要吃饭,也不要喝水。尽管行者

将欲望转化为修行的助缘

德光法师欲望,是世界上所有动物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种本能。人类的欲望是由人的本性产生的,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是从心理到生理层面的一种渴望。欲望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在于如何把握:把握不好,欲望会成为罪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及态度

佛教对欲望的看法及态度◎ 济 群 佛教对欲望所持的看法是什么呢?佛教认为欲望有三性之分,也就是说,欲望包括了善、恶、无记三种。我们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种利己利人的欲望是善法欲。虽然发愿是理性的

陈柏达:净土风光(十一)理想与现实

儒家以大同世界为理想的社会形态,殊不知大同世界虽然良善美好,却未尽善尽美。大同世界虽然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是毕竟还有夭折、失偶、衰老、丧子、残废和疾病的现象,这就是佛经所说的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陈兵:塑造理想人格之道

塑造理想人格之道现代心理学说人格成熟者有具自我扩展能力、与他人关系融洽、有安全感及自我接纳、具有现实性知觉、客观看待自己、专注于事业、行为具一致性七大特点,具有这种成熟人格,才是心理健康的人,才能正常

陈兵:理想人格的自我塑造

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业果法则”,业果是通三世的,将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联系在一起,所以有一句俗语叫做:“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但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有一种悲观的意味,似乎佛教是“宿命论”,今生的一

陈兵:佛教的人生欲望观

欲望,通常指驱使人想望、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西方心理学称欲望为人类的本质及存在的核心,拉康以需要、需求、欲望为构成自我主体的三大结构。西方心理学的欲望一词,直接来自拉丁语appetite,指一种渴

一日禅:别把欲望和理想混为一谈

别把欲望与理想混为一谈,欲望的尽头是物质的拥有,理想的终极是精神的充盈。占据的东西,就算再多,皆会离你而去,攥得再紧,到最后你都是两手空空。我们要学会选择,能够填补心灵空虚的,不要轻易错过;要学会糊涂

辟谷到底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理想。

辟谷小成的标志是辟谷期间这个人散发出恶臭难闻的味道,这个味道与邻近死人的味道相似。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的深层的排毒,从骨头、血液、细胞把毒拍出来。做到这样不容易,但做到这样基本什么慢性病也就都康复了,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