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用心向善
2024-10-16 13:37

史洁珵

颜光衷曾说:大凡家世茂盛的,一定以仁厚谦谨作为家教,所以能保世长存,不为造物所忌。有父兄做表率规范,而子弟逐渐趋近世俗,渐渐轻脱,这就是逐渐衰退之道。然而也因为少年不早早开始教导,使成性子。所以长大教,不如小时候。教育贫家子弟,稍稍宽放一点还可以,教育富贵人家,必须要严格准绳。为何?因为富家子娇生惯养,颐指气使,种种恶习积在胸中,若没有严父良师共同琢磨,少有不败的。有一种人,明确之道子弟要学好,一时上心,便万般迫切,严挞毒楚,恨不能顷刻成器。一旦放下,就任其悠悠浪荡,全然不在心上。如此怎么能有所成?不知道教育子弟如同养育一般,不可宽懈,有不可以性急,必须循规蹈矩,循序渐进,使孩子每日约束,全然不觉辛苦,自然能成好人。

又有一种人,只想着教孩子作文,不教孩子作人,学的东西停止在章句吟诵上,还时常以声色钱利,权利威严来激励孩子读书的志气,而自以为自己善于教导。这样的孩子就算遂了志向做了官,也一定桀骜而贪婪,就想着补偿自己当初的苦读,身穿豪华的衣物,内心却忘却了礼义,谈什么德高望重呢?就算不能顺遂,也成为下流不肖子弟。君子爱孩子,就教他孝悌忠信,并且每日坚持不懈,只有让孩子从小学习洒扫应对、进退揖让的理解,以潜移默化去心头戾气,使孩子自己鞭策自己用心向善上进。只有这样,才高学深的孩子,才可以成为辅佐君主庇护万民的人;即便是才学钝劣的,也可以自己成为正人君子,这样才会逐渐繁荣昌盛啊!

摘自白话版《德育古鉴》

End

用心向善

◎ 史洁珵颜光衷曾说:大凡家世茂盛的,一定以仁厚谦谨作为家教,所以能保世长存,不为造物所忌。有父兄做表率规范,而子弟逐渐趋近世俗,渐渐轻脱,这就是逐渐衰退之道。然而也因为少年不早早开始教导,使成性子。

初用心的难易

初 用 心 的 难 易◎ 虚 云偷心不死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习气放不下来。无明、贡高、嫉妒、障碍、贪、嗔、痴、爱、好吃懒做、是非人我,涨满一大肚皮,哪能与道相应?或有些是个公子哥儿出身,习气不忘,一

念佛是当下这一念的用心

有人认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会够用,或是认为念佛资历长的人功夫一定比较好,这是不一定的。因为念佛是看我们当下这一念的用心,并不是看年资和履历表。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喻来了解,比如说用手打一块木板,

你真的有用心去感知过他人的情绪么?

导语:多用一份利他的心,人际关系就会变好。人们普遍忙于工作、学业,除了跟自己有直接利害关系的人之外,对身边其他人的关注度都不够,不知不觉间,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大,觉得周围的人冷漠、自私、不关心自己

一日禅丨用心享受当下

作家铁凝讲过一个他的故事:曾经去国外参加文化交流,花了很多钱买过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因为太喜欢,所以舍不得穿,除非参加什么重要的会议,或者出席需要表示自己诚意的场合时才上身。使用率太低,慢慢地也就忘记

一日禅:用心得富贵

人生世间,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不善用心者,富贵荣华,悉是堕落之因。本文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雪漠:雪漠为啥一再强调破执?用心何在?

雪漠为啥一再强调破执?用心何在?雪漠近来,我写了两篇短文《“念佛往生”的误区》和《信仰的“魔桶”与破执》,经华人佛教推出之后,引起强烈反响,有称我为佛者,有骂我为魔者,更不乏人身攻击者。各随其缘,好不

什么是无住用心?

问:未彻悟前如何应缘、待人接物?答:一切无住,心不随境转即是。问:什么是无住用心?答:佛法不是消极厌世的,而是积极入世的,佛子故应身先大众干一切繁忙的工作,不可逃避现实,在工作时须应缘而作,心中不可存

程叔彪:无门直指 第四十七节 用功用心

第四十七节 用功用心《楞伽经》:佛告大慧:此世间依有二种:谓:依有及无。堕性非性欲见,不离离相。大慧,云何世间依有?谓:有世间,因缘生,非不有;从有生,非无有生。大慧,彼如是说者,是说世间有因。云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