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用药如用兵,中医靠什么调兵遣将?
2024-12-07 12:07

用药如用兵,中医靠什么调兵遣将?

中药方剂讲究临证配伍,讲君臣佐使,如同战场上调兵遣将。学习方剂是为了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组方规律,遇上复杂的证,能够依证组方。

关于方剂学的学习心得,从临床角度看,最为实用的还是重点掌握方剂核心药物配伍规律。

我们临证时多是依证遣方,依证遣药。学习一首方剂,关键是掌握如何针对证进行遣药配伍的。将这种具有针对性的药物配伍规律抽提出来,我称之为药证配伍。一首方剂中针对主证的就是核心药证配伍。也就是前述的核心药物配伍规律。

我们将这样的药证配伍反复习练,烂熟于胸。临证之时必能见证遣药,圆法活机,而不是生硬的照搬死方。这也就是中医常说的--有是证用是药。

在学习方剂、或是一首经方时,我特别关注的就是:针对证,古人是如何遣药配伍的?所以常常会将那些具有规律性的药证配伍记载下来,日久略有所得。

证,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经典中未有明确的诠释,《伤寒论》的随证治之也非此意,后人(现代中医)也称病机。证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涵病因、脏腑、阴阳气血津液、体质、转归等。论治是围绕证展开的,证是论治的基础,是无法逾越的。随着证的变化,论治也变得复杂。若能掌握足够多的药证配伍,临证之时确可执简奴繁,不失临证用药的方便法门。

从临证实用的角度,在学习一首方剂当中的药证配伍时,依据证的内涵及方剂的组成原则,重点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一、针对病邪的药证配伍

1
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

临证时,有一种证的发病因素非常明确,论治之时只需针对病邪治疗,诸症即可迎刃而解,恰如釜底抽薪!

麻黄汤证,风寒束表。实际就是外感寒邪,束缚肌表而形成的一系列临床外感症状。

祛除在表之寒邪就是针对病因,在选择药物时,就要考虑寒邪的致病特性,非发汗开鬼门而不得解!所以选择峻汗的麻黄以祛寒邪。以麻黄之力,一味即可尽祛在表之寒邪,考虑卫阳被遏致营阴郁滞而周身疼痛,所以配伍桂枝即助麻黄发汗,又可通阳而解周身疼痛,一箭双雕!

所以,麻、桂配伍就是针对风寒束表之证,就是祛除病因(在表之寒邪)。这样的药证配伍,是经过2000年的实践检验,是经典的用药规律。只需记住即可!但要理解(通过方剂学习),临证就能达到见证用药。

2
白虎汤

白虎膏知甘草粳,

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

加入人参气津生 。

白虎汤证,阳明经气分热盛证。热邪充斥三焦,身现临床四大症。病因明确,就是里热炽盛。

由于热邪内蟠,耗铄阴液较甚,切不可选用苦寒直折之品,更伤阴液。又尚未腑实便结,不可攻下。

只有选择辛甘大寒的石膏既能清热又能养阴除烦,切合此证,唯有此药!毕竟石膏是金石之品,超量应用有伤胃之弊,所以,方中配伍了另一味甘寒之品知母,以助石膏清热生津之力,相须为用。最佳配伍,仅此一对,谨记!

通过此方的学习,我们掌握了阳明经证需以生石膏知母相须来解决。同样是发热,在表用汗法;在里即可用清法(白虎汤)又可用下法(承气汤)等等,由此可知,辨证是关键,用药一定要切合病机!

3
五苓散

茯苓180g,泽泻300g,猪苓180g,肉桂120g,白术(炒)180g

五苓散所治是水湿内停证。也称蓄水证。水湿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可采用芳化、苦燥、淡渗的治法。五苓散可以说是淡渗利湿的代表方,是利尿的祖方(出自《伤寒论》)。

原方所治是太阳表邪未尽,内传太阳膀胱之腑,致膀胱气化不利而成太阳经腑同病的蓄水证。所以,方中选了一味桂枝助膀胱蒸腾化气,以杜绝水湿停蓄之源又有解表之微力。

学习此方,重点要关注的不是桂枝,而是针对水湿内停证仲景是如何遣药配伍的?方中选用了泽泻、茯苓、猪苓、白术四味药。泽泻重用(1两6铢),甘淡性寒,直达膀胱,利水渗湿,就是利尿,方中为君药。茯苓、猪苓甘淡渗湿,以助君药之力。白术健脾而运化水湿,是水循常道,不致停蓄。

这四味药配伍要想发挥最佳的利尿作用,关键在于药物之间的比例。即泽泻:茯苓:猪苓:白术 = 5 :3 :3 : 3 。有人经实验研究证实此比例利尿作用最强,是利尿的最佳黄金配伍!

治湿不利其小便,非其治也,是言体内水湿内盛所致的蓄水、水肿、癃闭、泄泻、黄疸、淋浊等病症,均可用淡渗利湿、利小便之法。

所以才有胃苓汤(《丹溪心法》)、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四苓散(《明医指掌》)等方剂的诞生,这些方剂只是依证加减变化而已,其泽泻、茯苓、猪苓、白术四味药配伍治疗水湿内停、利小便的内涵未变。

只需记住此药证配伍即可!除此以外还有针对湿热、寒湿、暑湿的经典药物配伍,均在不同的方剂中体现。

另,有更多针对淤血、癥积、食积、虫积等病邪的药证配伍,不胜枚举。

二、针对脏腑功能的药证配伍

证的产生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如肝气郁滞、心阳虚、脾气虚、肺阴虚、肾阴虚,这些简单的证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临证之时往往却是几个脏腑同时杂糅在一起的较为复杂的证,如肝肾阴虚、脾肾阳虚、肝郁脾虚、肺肾阴虚、心肝血虚等等。

以上这些证都是以脏腑作为发病的基础,针对这些证都有相对经典的药证配伍。

四逆散中用柴胡,

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

疏和抑郁厥自除 。

肝郁气滞证的经典药证配伍就是柴胡、枳实,出自《伤寒论》的四逆散;如果加大疏肝之力可以再配伍活血理气之品:川芎、香附等,出自柴胡疏肝散;如果久服防止柴胡劫伐肝阴,可以柴胡配伍白芍。

此部分内容太庞大了,占据了整个方剂学的绝大部分。许许多多针对不同证的精当配伍已经形成模式,我们通过不同的方剂学习,将其抽提出来,反复琢磨,并不断的临证实践,就可掌握它!

三、针对气血阴阳的药证配伍

此部分主要是因气血阴阳的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证,此类证很难离开脏腑独立的谈阴虚、阳虚、气虚、血虚。多数是与脏腑结合形成的,如肝阴虚、肾阴虚

其药证配伍与第二点实际是一致的。

临床上有因各种因素导致的阴虚或气阴两虚(温病瘥后、外燥伤人),也有寒邪伤人所致的阳虚证(里虚寒证,少阴证)。这是少数,多数情况下辩证是要结合脏腑的。

四君子汤中和义,

人参术苓甘草比,

益气健脾基础剂,

脾胃气虚治相宜。

但是却有针对阴、阳、气、血虚的基础方剂(药证配伍)。气虚证的四君子汤;血虚证的四物汤等等。

四、针对药物偏性的药证配伍

此部分是依据方剂的组方原则来厘定的,包括药物的配伍、剂量及炮制的变化。

所谓药物偏性就是治疗某证,应用某药药性过偏。但是临证之时,这种偏性有时并不适合某证,需要用其他药物纠正才可。

麻黄四两(今9克),

杏仁五十个(今9克),

炙甘草二两(今6克),

生石膏半斤(今24克)

麻杏甘石汤(《伤寒论》),所治肺热壅盛证。肺中热盛,无以宣泄,肺失清肃则发热、咳喘、汗出。针对肺中热邪一定是甘寒养阴的石膏最佳。但热邪壅肺,肺失宣降,非大力宣肺之品无以止喘。宣肺力大当属麻黄,但麻黄宣肺的同时又具发汗之功,本证发热汗出不已,不可再汗。

为了抑制麻黄的发汗之性,于方中重用石膏两倍于麻黄的量,使麻黄无发汗之力独具宣肺之功。麻、石(1:2)相配,纠正了麻黄的温性,去除了麻黄的发汗偏性,使麻黄辛温而为辛凉之用。教材也称制性存用。

半夏泻心黄连芩,

干姜草枣人参行,

辛开苦降消痞满,

治在调阳又和阴 。

半夏泻心汤(《伤寒论》),所治寒热互结之痞证。表现心下痞,满而不痛。此痞证是由寒热互结于中焦,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

方中除了干姜、黄芩治寒热

End

佛学与中医学

◎ 耿刘同佛教医学的东渐是以佛教为契机的,传教者以医疗活动为传播手段之一,在民众中产生亲和力和影响力,从而推进佛教的传播;而接受者在原有的医疗保健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治疗手段及药物。因此,借医弘佛在某种

专访哲学大师楼宇烈 | 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

中医是一种生命哲学楼宇烈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大师,也是纪录片《中医》总导演周兵非常敬重的老师。尽管年事已高,这位曾经师从冯友兰的老先生,现在依然是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平

降低女性颜值的黄褐斑,看看中医怎么治?

01、有一首歌中这么唱到,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随着岁月的苍老,脸上便会爬满皱纹和斑点,直接让美丽容颜大打折扣啊!然而,对于女性来说,有一种斑可谓是拉低颜值的元凶,这

中医智慧:和舒服的人在一起,就是养生

1、一切病先是神病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第三个

用药如用兵,中医靠什么调兵遣将?

用药如用兵,中医靠什么调兵遣将?中药方剂讲究临证配伍,讲君臣佐使,如同战场上调兵遣将。学习方剂是为了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组方规律,遇上复杂的证,能够依证组方。关于方剂学的学习心得,从临床角度看,

中医养生思想是什么?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所 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

中医“5字养生诀” 养生比治病更重要

在中医看来养生比治病更为重要,在《黄帝内经》中提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所以在中医看来未病预防比生病再求医更为重要。那么自古以来中医们又是如何进行养生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同来了解中医的养

中医观点看太极拳与养生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术之一,深受大众喜爱。太极拳以太极为名,是根据《易经》而来的。 太极指万物的原始,其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阴阳二气互为基础,彼此消长,相互转化,不断运动则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