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优婆离之关心病比丘
2025-01-01 12:12

有几次优婆离乞食途中,见病比丘卧在粪秽中,不能自起;又看到有一比丘见一病比丘卧于路旁,装著不见,绕道而行,不愿照顾病比丘;还有的病比丘,认为患了病,即可不须持戒,随意行事。

优婆离将这些问题向佛提出来,请求开示,佛陀答说:“生病比丘应住于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室中,弟子应常侍左右,洒扫房中,插花烧香,听候呼唤。应以饮食汤药,供养病比丘。假如病人无饮食汤药,大众应供给。大众若无,应取病比丘值钱的衣钵等物易取饮食医药。若病比丘爱惜不舍,应由大德软语说法,使其开解。然后贸易。若无贸易,大众应乞化供给。如乞化不得,在僧食中取最好的给予。如僧食中没有好食,看侍人应持钵到聚落中乞食,将好食供养病人。”

End

一个不平凡的比丘尼大德

◎ 卢秀清本空法师是浙江省慈溪县庄桥马径村人,俗姓张名汝钊,法名圣慧,出生于一个十足封建的旧礼教家庭中,祖上四代信佛。她家虽处乡间,却也是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一位秀才,她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当她还只周

清居比丘

◎ 真 慈清居比丘,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在法华庵莲清老和尚处剃度,后来常住在大仪镇东头觅心庵(俗呼陀子庵)。因为没有香火,靠卖些药材、木梳等为生。1938年冬天,一日晚间在打坐念佛,见有二个童子前来对

何为比丘的份内事

◎ 广 化《佛祖统记》云:毗沙门天王太子哪吒,复告师曰:时当像末,不修禅诵,但起伽蓝,恐非比丘之正业。(卷二八)哪吒太子是佛门大护法,他的父亲就是毗沙门天王,也是佛教的大护法,尤其在密宗封他是财神护法

破戒比丘依然是宝

慧律法师出家僧人是三宝之一,堪称是宝。既然是宝,他即使不完整,但他仍然是宝。譬如珠宝玉器,即使坏了,你能说它就不是宝了吗?黄金坏了碎了,难道就不是黄金了吗?又如瓦砾,即使再完整的瓦砾,它也称不上是黄金

持律第一优婆离

优婆离在僧团中被公认为持律第一,他经常向佛问戒。如迦毗罗的释迦族,法律规定:凡释迦族女子,不得嫁给别族的男人,犯者治以重罪。当时释迦族黑离车女,青年丧失,有许多异族青年向她求婚。可是丈夫的弟弟想将她占

优婆离之问戒

优婆离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在佛教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佛教中关于优婆离的说法是有很多的,那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优婆离之问戒的故事吧。在僧团中有着这么重要地位的优波离,而且被公认为是持戒第一

优婆离之关心病比丘

有几次优婆离乞食途中,见病比丘卧在粪秽中,不能自起;又看到有一比丘见一病比丘卧于路旁,装著不见,绕道而行,不愿照顾病比丘;还有的病比丘,认为患了病,即可不须持戒,随意行事。优婆离将这些问题向佛提出来,

为什么优婆离是持律第一

关于优婆离持律第一这一说法还要从优婆离出家成为佛陀弟子开始说起,优婆离出家之后,非常用心学习戒律,因此他非常精通戒律,并且修持严谨,也就被人们赞誉为“持律第一”。优婆离之所以有那么高的成就,这和他的生

优婆离之破僧与和僧

优波离站在他持戒的立场,关心法制的问题,关心男女的问题,关心老病的问题,尤其他最关心的是破僧与和僧的问题。六和敬的僧团,戒和才能同住,一个持戒的比丘,最关心的就是僧团和合的问题。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城

优婆离是谁

梵名Upa^li ,巴利名同。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优婆离、邬波离、忧波利。意译作近执、近取。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出身首陀罗种,为宫廷之理发师。佛陀成道第六年,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等七人出家时,优波

优婆离怎么成为佛陀的弟子

优波离很欢喜,跟在舍利弗的身后去见佛陀,佛陀很欢喜的为他剃度,为他授具足戒。「百川河水,同流入海;四姓出家,同一释姓。」这是佛陀在法制上规定的精神,现 在能由优波离的出家而实现佛陀的理想。佛陀嘉许优波

优婆离是如何出家的

佛陀回乡,在王城中普洒法雨,种子入地,就会发芽生长,释种的诸王子,听了佛陀说法以后,有些竟然要跟佛陀出家。王子当中,有的是获得父母允许的,有的父母不准许,他们相约偷偷的出走,到尼拘陀树林中找到佛陀,出

优婆离如何慰问病人

如何慰问病人?优波离有一次请佛陀详细的解说过。有病的时候,虽在病中,如何病得合乎戒法?问病的时候,如何问得合乎戒法?优波离很关心这个问题。曾经,优波离跟随在佛陀身后,见到一个病比丘卧在粪秽之中不能自起

优婆离的故事

优婆离出生在一个叫首陀罗的民族,但是这个民族在当时的社会被视为最卑贱的民族,出生在这个民族的人要么做奴隶,要么务农,再不然就打工,他们严重地受到当时的社会歧视,那个民族就好像粪土一样,让人不屑一顾。可

香积佛--佛陀指月启示众比丘何为佛法

傍晚,佛陀像往常一样,在树林中徐徐经行。当他走到那条小河边时,忽然听到了一阵争论声。原来,有几个年轻比丘围坐在沙滩上的一株大树下,热烈讨论着什么。他们太专心了,没有察觉到佛陀的到来,继续争执着:“我还

法藏比丘如何赞叹世自在王佛的功德

时有国王,闻佛说法,心怀悦豫,寻发(fā)无上正真道意。弃国捐王,行(xíng)作沙门,号(hào)曰法藏(zàng),高才勇哲,与世超异。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qǐ)首佛足,右绕三匝(zā),长(c

三衣--比丘尼五衣

而比丘尼除此三衣外,另加僧祇支(梵samkaksika)及劂修罗(kusula),合称比丘尼五衣。僧祇支,即覆肩衣,穿在三衣里面,里覆左肩与两腋之衣。劂修罗,即下裙,覆于腰部之衣。 关于三衣的制订缘由

比丘、、比丘尼、沙弥和沙弥尼之间有什么区别

比丘,佛教对于受过具足戒且年满20岁的出家人的称呼。比丘是佛教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和尚。为什么说一定是年满20岁的出家人呢?其实这和当初释迦牟尼的出家经历有关。当时释迦牟尼出“三门”见“老、病、死

沙弥尼和比丘尼是什么意思

未满二十岁出家的女子,受过沙专弥十戒后,称为沙弥尼。比丘百尼度知是指受道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侣。比丘尼【读音】:bǐ qiū ní【释义】:比丘尼是指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僧侣。【记载】:关于比丘尼的戒律,在佛

冯培德:老比丘十里传心记

远在中国大陆的佛教徒,很多常写信寄来加拿大给我,要一一提及他们的故事,殆属不可能,因为公开了他们的姓名,可能会引起他们的不便。在表面上,ZhongGong是宣布准许宗教恢复了,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尼是什么意思

比丘意思是乞士,称呼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义,即:一、乞士

古代比丘修行有哪十八物

所谓比丘十八物,又称头陀十八物,即是指古代大乘比丘日常生活中所使用常随身携带的十八种物品,又称为道具,一般以十八物为主要代表。这十八种物品通常有:一、杨枝;二、澡豆;三’、三衣;四、瓶;五、钵;六、坐

佛陀请国王为比丘尼建精舍

舍卫城里有位大户人家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像朵莲花,人们因此称呼她莲华色。她的美名远播,很多人向她求婚,其中还包括王子与富翁等,但她却宁可出家为比丘尼。有一天,她点燃灯火,然后观火遍就证得阿罗

冯达庵:法华特论 第十六 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

法华特论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第十六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龙女以在家资格,显示即身成佛;法华妙旨得此有力之证明,宜乎学者皆思转入一乘矣。然后世不易遭遇法华,端赖法身大士现身提倡。于是药王菩萨以首座当机,

法藏比丘是如何成为阿弥陀佛的

在法藏比丘简介中提到,法藏比丘出生在世自在王佛所,在开始是个国王后来专心研究佛教成为一个出家人,这个名字就是出家之后得到的。西方极乐创始人法藏比丘根据佛教的一些历史书上的记载,曾经有个王国叫做妙喜国,

法藏比丘和释迦牟尼的关系是什么

法藏比丘 是 阿弥陀佛 成佛前一世 出家修行菩萨道时的名字。据佛教传说记载他在成佛前的一世间,是妙喜国的国王---世饶王。在他当国王时非常喜欢听佛讲经说法,他的悟性也很强,佛讲的这些道理他很快就理解了

什么是比丘尼

比丘尼(梵文Bhikkhuni)是梵语的音译词,佛教用语,俗称尼姑,又作苾雏尼、比呼尼、尼、除女、董女、沙门尼,满二十岁出家,受了具足戒的女子,称为比丘尼。中国第一个比丘尼是净检。在东晋升平元年(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