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有情的产生与延续
2024-10-31 09:25

东 初

无论是五趣或是六趣的有情,要依有情新生长育种种去分别,可分为四生: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一、胎生,如人、牛、羊等畜生,都从母胎生。二、卵生,如鸡、鸭、鸟、雀等,都从卵生。三、湿生,如蚊蚋、鱼虾等,都从湿地而生。四、化生,如天界、地狱,都是三生以外的自然化生。四生的说法,也非释尊的发明,早于《奥义书》提出,胎生(Jarāyuja)、卵生(Andaja)、湿生(Samsvedaja)、种生(hija)。释尊以化生代替第四种生,因为佛法未把植物纳入轮回界,但释尊于植物也非常的爱护,不准无故伤害植物的一草一木,这在佛制戒条中也有明文规定。佛说四生,可见比《奥义书》四生广泛而具体。

要依四生生长的助缘说,胎生与卵生都必赖二性和合的助缘;湿生,无论蚊蚋,或是鱼、虾,都从自身分散成为新生命。化生,不需假凭肉体的结合,纯依业力而生。四生中以化生为最高──天界,也为最低──地狱,并且普遍人、鬼、畜的三趣中。《大智度论八》说:五道生法,各各不同,诸天地狱皆化生,饿鬼二种生,若胎生化生,人道畜生四种生,卵生、湿生、化生、胎生。人是胎生,是普遍的说法,但人的化生、卵生、湿生,虽是科学发达的今日,尚未能有证明。在佛法中早有说明,劫初的人是化生、卵生、湿生,《大智度论》中虽有根据的说明,然尚待现代科学来证明。

依有情的欲望说,佛说欲望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以欲界最盛行五欲,从地狱到天界一部以及四生中都以欲念为本。以欲为本故,母共子诤,子共母诤,父子、兄弟、亲族展转共诤。以欲为本故,王王共诤,民民共诤,国国共诤。(《中阿含苦阴经》)人世间一切人我是非诤夺,都以欲为本故。色界与无色界,纯为天部,且属化生,二者同为禅定力胜,色界虽然有物质(肉体),但以住于禅定,故无欲望的活动。

要了解有情身心的活动还必须从生命方面去观察。有情生命的延续,就如灯一般,必须时时添油,使它能继续发挥光明。使这个光明能永远延续下去,维持有情一期生命主要的因素,就是饮食。佛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生,食得住世,摄受长养。云何为四?谓一麤抟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杂阿含一五)饮食于有情生命不仅增加新的活动力,并于体质上增加了营养,使一期生命得以延续,并且能使精神体质历久而不衰。诸比丘,于此四食,有喜有食,识住增长故诸行增长,诸行增长故,当来有增长。(《杂阿含一五)明白说出,饮食不独能延续有情现前的生命,并且能延续当来的生命。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长阿含集经》)古时印度苦行外道,因为找不到解脱苦的方法,迷信宿作因,于是尽量逼迫的吃苦,减少饮食,或一日一食,或二三四五六七日一食,或食树皮,或食草根,存着苦尽甜来的幻想。释尊初出家,依仙人学,雪山六年苦行,日食麻麦,也受了苦行的影响。后来觉得这个非究竟之道,故接受牧女献乳,恢复身体的健康,才于菩提树下完成正觉。可见饮食不仅有益于有情的色身,法身资养,虽不要饮食,但需假借色身而修,无形中饮食于法身也有间接的助缘。故根本说一切有部(阿含第二九)说:若无事断食者,得越法罪。可见饮食于修道者是多么的重要。

摘自《阿含概说》

End

李炳南:植物是否有情?

问:植物是否有情?含羞草有知觉,捕蝇草能引诱昆虫消食,似与动物无异,若属有情,则食素与食荤是舍牛食羊远庖厨之意?(何博元)答:含羞捕蝇等草,非有情也。情指心之种种变态,如喜怒哀乐等。含羞捕蝇草,不过植

有情的产生与延续

◎ 东 初无论是五趣或是六趣的有情,要依有情新生长育种种去分别,可分为四生: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一、胎生,如人、牛、羊等畜生,都从母胎生。二、卵生,如鸡、鸭、鸟、雀等,都从卵生。三、湿生,如蚊蚋

元音老人答:菩萨是觉有情,怎样理解?

问:菩萨是觉有情,怎样理解?元音老人答:觉是觉破,把你的情见觉破了。一切众生,都是有情。这情最坏,情就是爱,爱就生水,水向下流,生死不能了。所以我们要觉破这爱欲情见,自觉还要觉他,帮助他人也觉破情见。

楼宇烈: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

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遍于一切有情摘要:大乘佛教的主要精神,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那就是悲智双运,福慧并修。这里,悲和福体现的是大乘佛教度人利他的慈悲精神,智和慧体现的是大乘佛教自度自利的智慧解脱。悲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