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有一天,观音菩萨化作村妇的模样,手拿一个锦匣,内中装一面青铜宝镜,在洛阳街头叫卖。街上有不少人上前询问宝镜的价格,菩萨说:「我的这面镜子是稀世珍宝,要卖一千两银子,少一文也不卖。」听菩萨这样说,有人就问宝镜珍贵在哪里。菩萨解释道:「这面宝镜,一能照见人心的善恶,二能照出过去的一切。就凭这两点就值一千两银子。」
有一个人不相信,就问:「这样的宝物,能否让我来试一试?」菩萨说道:「当然可以,但是借我的镜子照一次,要付三文钱。」那个人马上掏出三文钱递给菩萨。那个人点点头,对着镜子专注的照了起来。大约一袋烟的功夫,他果真从镜子中看见了一幅幅画面,都是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最后,他看见自己死后坠入畜生道,来生投胎为一条母狗。看完这一切,这个人非常惊骇!
观音菩萨从他手中取回镜子,问道:「三文钱照一次这镜子,值得吗?」那人吓的面如土色,连声说:「值得,值得。」周围的人听他这么一说,都纷纷要照镜子。先后共有三千人照了镜子。照过之后,大部分人或面露惊恐之色,或愁眉苦脸,只有一少部分人兴高采烈。
菩萨对众人说:「这面宝镜,只卖一千两银子是不贵的。可惜大家都是俗眼,没有识货的人啊。」说罢,菩萨将宝镜放回匣子中,在众人面前现了法相。众人这才明白原来是观音菩萨来点化众人。
于是,大家商议用刚才他们每个人拿出来的而菩萨没有拿走的钱,在原地建造了一座寺庙,供奉观音菩萨像。只是这尊菩萨像有三面,正面是菩萨面,左面是大愤怒面,右面是含嗔面,手中则持着一面宝镜,世人称之为「三面观音」或者「游戏三昧观音」。
《万善先资》载有一则灵感录,说:「清康熙二年,有渔艇停泊在小孤山下。是夜,船上渔夫皆闻得山神命令属下云:「明朝有盐船会从此驶过,速将其舟摧毁,不得有误。」其部属高声唱诺,随之寂然。翌日清晨,果然看见有一艘盐船,扬帆而来。突然之间,海上狂风怒号,掀起浪涛数丈之高。几次差点翻覆,经历数个时辰之久,风浪才逐渐平静,安然而去。当天晚上,渔船上的渔夫们,听到山神厉声责备鬼卒违抗命令。鬼卒答辩说:「奉山神之命,前往收拾盐船时,船尾有观音大士,故不敢接近也。」第二天,渔夫们忍不住好奇心,逐扬帆操舟,急急追赶盐船,因盐船载重故速度缓慢,而渔舟轻快之故不久之后,便追上盐船。将前、昨两夜所闻所见,据实相告,并追讯原由。盐船全体舟师及商人,莫不惊叹,原来此盐船之操舵手,是位虔诚佛教徒。在船中,供有观音像也。」

又《冥祥记》亦验载道:「晋人潘道秀,吴郡人氏。年二十馀岁。随军北征,战败被掠,转卖作奴隶,欲归不得。潘道秀自幼信奉佛法,勤诵观世音普门品,每于梦中,辄见菩萨在前。后来乘着监守之人疏忽之际,向南奔逃。是时,在群山之中,迷失方向,正不知所措,骤见观世音金身,指示归路,慌忙虔诚顶礼。遂出迷途,得归故里。后精进弥笃,不敢懈怠,年六十馀,方终。」
又《高僧传·初集》记载:「梁释僧朗,为魏所虏,与同学中途逃逸。可是防守甚严,无路可逃。适有大树,临近绝璧,遂以鼓旗竿绳繫悬而下。当天夜晚,月色昏暗,崖底尽是棘林,无安足之馀地。欲攀上崖头,又恐怕被魏兵发觉。捉绳悬挂,势必难以耐久。故而互相商议说,今灾厄骤至,惟念观音,一心专注,以待神蹟。于是,众皆依言,专注念诵观音名号。不一会,有光自东方出,遍照天地。乃见棘林之中有间隙,可以立足,慌忙下垂着地。待众人都安全着地后,其光忽然消逝,大地恢复一片黑暗。过了许久,天才破晓。始闻魏军警号响起。叱喝之声,不绝于耳。众知魏军将要搜寻,急忙寻找出路,然而山谷重迭,不知出路。只好隐于棘林中,直等到夜晚时,方才结伴而行。不意路上忽遇大虎在前,众皆骇然。然释僧朗却对众僧言,我等虔诚礼敬观世音,所以现出光芒,今遇此虎,莫非圣人示吾路也。于是,随着大虎而行。至天明时,方得脱险。而虎也顿失其踪。」
《广信府志》云:「江西广信府观音谷,俗传宋时有人民在山开採铜矿。掘入空洞,深不可测,山将压。忽有女子,提篮而至。在洞口唤卖。坑中人争出。山即崩。女子不知所在。众皆言,此女子应是观音所化,适时救援。」
《观音经·近徵》亦载:「河西六郡吴士启,毕生虔诵观音经,年八十馀。殁后。置所诵经卷于空楼。童孙辈登楼嘻戏,往往失足堕落。楼高而无恙,家人询之。童孙辈方云,见白衣姆从空抱之。始悟观世音救护。合门礼诵。」
《异谭可信录》云:「贵州脩文县白水洞产水银,官设矿场开採。矿工千馀人,山下居民数百户,洞前二里许,有清溪且浅。忽来一美女,浴于溪中,居民空室争出观之。甫近溪畔,忽轰然山崩,卢舍俱陷,幸男女俱出,悉免于难。而溪中美女,杳然无踪。三年后,有村民偶至当年坠石处,搜掘药草。闻石中有求救声、众以为鬼也。叱喝之。应曰:「我寨西赵二也。昔年山崩为石压,幸得隙处,因之不死。」众方掘之,将之救出。赵二获救后,说:「自山初震塌,昏迷不省人事,及苏,见四周皆石,仅足容身,无术可出,且飢渴交迫。突有白鼠伏于身旁,目若闪电,照石上,历历有字,谛视乃观音经也。鼠伸舌舔字,作吞嚥状。异哉。试效之,饥渴顿减。后来每舔一字,辄果腹累日。三年来,经字舔灭殆尽。今只馀数行。」赵二为人诚朴,信奉观世音,每晨必诚心祷诵观音经咒数遍。经历数十年而不减其信念。众人跟随其返抵家门。取经展示,字迹大半灭没,仅存后幅数行。彷如石罅中所见。」

End
法师自述求观音菩萨感应◎ 圣 严今天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无限的赞仰。因我自幼至今,无一天不是沐浴在这位大菩萨的恩光之中。我生而病弱,由我母亲虔信观音而得不
◎ 丰子恺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岛,岛上寺院甚多,自古以来是佛教胜地,香火不绝。浙江人有一句老话:行一善事,比南海普陀去烧香更好。可知南海普陀去烧香是一大功德。因为古代没有汽船,只有帆船;而渡海到普
观音山◎ 余光中观音仰卧成观音山,在对岸云里看过,百里看过隔一湾浅浅的淡水,看过今夏我看的次数更加多因你在山脚,你在对岸风景为你而美,云为你舒展曾立在江边幻想,幻想在风中你凌波而来,踏苇而来幻想我涉江
观 音 思 想 特 点◎ 李利安 关于观音思想的主要特点,可以从三个大的系统来看。 一是来自因地观音信仰,即佛教在解释、论证观音于因地的修行历程时所呈现出来的思想,主要有:愿行并举、福慧双修、戒定兼
◎ 吴 燕白马驮经入华以来,苍狗白云,时移世易,佛教在漫长的岁月中已在中国深深扎根,尤其是观音文化, 仅仅是佛教文献典籍中的经典、法门、仪轨、经咒、图谱等,便已品种繁多,汗牛充栋;至于不同身相和材质的
虚 云今日是两个七的第二天。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来参加的日益增多,可见上海地方的人善心纯厚,福德深重。更可见人人都有厌烦思静、去苦趋乐的要求。本来人生在世,苦多乐少,且光阴迅速,数十年眨眼就过去了。
送子观音的审美意义◎ 孙绪会《法华玄义序》说:妙者,褒美不可思议之 法也。妙是佛家对一切至美之物的命名。可见在佛教里,不可恩议是与美的观念相联系的。佛教审美有几个特点:第一,超越性,世俗眼光看来不可
◎ 佛 山那时,观世音菩萨从座上起身,向佛深行大礼后对佛说:世尊,回想起从前我经历的那些不可胜数的劫时,当时,有一位名叫观世音的佛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我向他发露要修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愿,这佛教导我从听闻思
紧急关头一心念观音菩萨可化险为夷宣化上人今天传授你们一个要诀,什么要诀呢?就是在紧急关头的时候,保持镇静,不要紧张。将生死置于度外,一心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化险为夷,渡过难关。在最危险的时候,心中这样
《观音菩萨普门品》大家都看过了,普门品里称观音菩萨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号是有来由的。他在我们娑婆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例子,不可胜数。下面我就讲一个我亲身见闻的例子。1997年
浙江普陀山大乘禅院内供奉水月观音像日本泉涌寺唐代木雕观音菩萨像观音菩萨是佛教诸神中在中国民间影响最大、信众最广的一尊神。传说古代印度有两个兄弟,均发誓要修行成佛,普渡众生。两人同侍阿弥陀佛,兄即为观世
据海南三亚南山景区工作人员介绍,12月以来,每天前来南山景区瞻仰观音像的游客约有1.5万。坐落于海南三亚市西南的南山海上观音圣像高108米,于2005年建成。这座观音圣像一体三面,构思精妙,庄严精美。
观音寺,亦称金峰寺,位于和县香泉镇,距城关逾三十里。观音寺据地之胜,前临千顷香泉湖,后倚秀丽观音峰,群山环抱,秀水萦回,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实乃人间仙境。据《和县志》载:观音洞
一切都是心的游戏此心人本具,善恶皆由心。修善身安乐,作恶苦忧生。佛由此心修,道由此心证。德由此心积,功由此心成。福由此心积,祸由此心生。我常说:“大善铸心,命由心造。”我的学生们对这句话很是喜欢,所以
生活中的佛教观音菩萨修行法门与念佛求生净土中国有句老话叫: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这就是说在中国几乎每家都奉有阿弥陀佛;人人心中,都有观世音菩萨存在,可见观世音菩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大。在中国不但在形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在《准提陀罗尼经》中记载,佛陀为了愍念未来的薄福恶业众生,所以入于准提三摩地,宣说过去七俱胝佛所说的准提咒。称为神咒之王的准提神咒,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议,他的感应甚为疾速与强大,持诵者可祈求聪明智慧,辩
准提菩萨汉译有准胝观音、准提佛母、七俱胝佛母等名。准提菩萨为显密佛教徒所知的大菩萨,在禅宗,则称之为天人丈夫观音。在中国佛教徒的心目中,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更是三世诸佛之
中国禅宗史上有个名气很大的禅师,叫赵州和尚,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赵州和尚法名从谂,俗姓郝,唐代曹州郝乡(今山东曹县一带)人。他幼年出家,得道后,大部分时间住在河北赵州观音院,弘扬禅法,人称“赵州
准提观音也是现在我们比较熟悉的菩萨,这个菩萨也是非常的厉害的,我们学习它的法门是可以有功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正确的去学习。但是在学习的时候还是要多去了解关于准提观音的知识。准提观音又称:准提菩萨、尊那
准提观音在我们生活中很是熟悉了,这个菩萨主要是以救助众人为主的,这个菩萨的感应是非常的灵验的,有着很大智慧,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多去学习它们。那你知道准提佛母和准提观音有什么区别?吉祥金刚阿阇梨:从
准提法门修持准提观音以救度人间众生为主,以此尊为本尊的修法,称为准提法、准提独部法。他的根本咒“准提陀罗尼”灵验无比,被称为神咒之王,其加持威力不可思议,显宗密宗都把他当做感应极大的菩萨礼拜修持。据《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三个最重要节日,分别是二月十九观音圣诞,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请大家恭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我就拾点前人的
史书上描写的准提菩萨以十八臂三目者为多,另有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等八种。准提菩萨手持:左第二手施无畏、第三手把剑、第四手把数珠、第五手把微若布罗迦果、第六手把钺斧、第七手把钩、第八手把跋折罗、第九
准提观音功德准提观音是一位感应甚强、对众生极为关怀的大菩萨,福德智慧无量、功德无边。他的根本咒“准提陀罗尼”灵验无比,持诵者能去除灾障,福德智慧增长、延长寿命、财宝充盈,并得诸菩萨的疗护,所有世间种种
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膝上,袈裟上挂了很多珍宝。表三十三身中之长者身。普门品说:“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於大海,为其黑风吹其船舫,飘至罗刹鬼国,其
传说观音菩萨化现一位外地来的长者,来到江北地区只身于这些众生当中,长者全身穿金戴银,手中又捧着一个装满财宝的聚宝盆,说是从外地来到本地寻亲访友的。这位长者全身戴满金银珠宝,捧着一个聚宝盆,就这样大剌剌
众宝一词:表示众多宝物。〝宝〞除了世间金银、珠宝等身外物。宝─在佛教中用以形容「佛、菩萨」及「法」之崇高尊贵,如「佛宝、法宝、僧宝、宝相、宝地」等。众宝观音的〝化身相〞是〝优婆塞身〞亦有说是〝长者身〞
〝众宝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十七尊。〝应身相〞为众宝观音的〝化身相〞是〝优婆塞身〞亦有说是〝长者身〞的示现。「优婆塞」是印度对于受过菩萨戒的在家修行者之称呼。「长者」,就是年高德重的人。例如,年纪
古时江北地区民风刁悍,不知礼义,只贪财物,只要有利可图,为盗为娼都心甘意愿。观音决定点化他们,于是化作一胖和尚,带着无数金珠宝物,入了这班贪得无厌之徒的眼。歪徒一哄而上,将众宝物抢个净光。这帮人拿宝物
相传明朝年间,江北一带的百姓勤劳本分,复可惜不懂营生,所以大多生活贫寒。有一个姓万的老汉,信奉佛法,家里供奉一尊观音菩萨像,此观制音菩萨的身上挂满了很多宝贝,尊为众宝观音,以期菩萨保佑家道兴隆,一方昌
众宝观音法相还有一造型为密教大乘宝相:四面十八臂,每手各持一宝,这尊法相较为罕见,常被误以为是准提观音像。众宝观音所持宝盆内有七宝,这七宝又称「七法财」,是信、进、戒、闻、舍、慧、惭等的譬喻。七法财是
众宝观音之故事由来非自佛教经典,而是来自于民间故事传说。众宝观音又称之为多宝观音。《观音菩萨传》中载有「多宝观音」的故事,传说观音菩萨显化于江北的事迹:古代江北地区民风刁悍,不知礼义廉耻,只贪财物,道
「众宝观音」表三十三相「长者身」。「应以长者身得度者即现长者身而为说法」。〝长者〞为在家居士,一般富豪、年高德劭、智慧高、福德满称为长者。 应以长者身才能得度的人,观世音菩萨就示现大富贵,大丈夫十德具
三十三观音之—众宝观音,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于膝上,袈裟上挂了很多珍宝。表三十三身中之长者身。普门品说:“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车渠、玛瑙、珊瑚、琥珀、珍珠等宝,入於大海,为其黑风吹
〝叶衣观音〞在三十三观音中位列第二十二尊。〝应身相〞为叶衣观音的〝化身相〞是〝婆罗门妇女身和帝释身〞的示现。叶衣观音,乃梵文 Parnasavari 的译音。意即披叶衣之义。据说此尊全身裹于莲叶之中,
身穿千叶衣。古印度东南部就有一个夏帕拉族,以树叶为衣。婆罗门教女神亦有此形象。长安有一对孤儿寡母,丈夫患肺痨去世了,母子二人无依无靠,以乞讨为生,城中开米粥铺的何氏夫妇收留了他们,把母子二人留在粥铺
叶衣观音是观音菩萨三十三体中的一个,主要是保护众生。叶衣观音也是一切诸佛智慧所幻化的观音,所以我们多修持一些关于叶衣观音的经典是非常的好的。那你知道叶衣观音的道场是哪里吗?叶衣观音的道场是来自于三亚南
观音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它是有很多的身相的,在人们遇到不同的事情的就会变化成不同的身像去帮它们而叶衣观音也是其中的一种。叶衣观音是有着很大智慧的,所以我们要正确的去学习它。在学习的时候还是要多去了解关
叶衣观音,身黄色,三面六臂,各具三目,头发挽成三髻,戴五佛冠,身佩众宝饰璎珞,以树叶为衣裙,右足内蜷,左足伸,以菩萨如意坐姿安住于莲花月轮上。传说,长安城里有一家“何记粥铺”,粥铺何老板心地淳厚,乐善
提起叶衣观音还是有很多的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在平时修行叶衣观音的法门的时候就是认真,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还是要去深入了解一些关于叶衣观音的,就像是叶衣观音典故等等。此尊虽相传全身裹于莲华中,而被称为叶衣观
此叶衣观音含有息灾、增益、怀爱等特性,她是一切诸佛智慧所幻的观音,常住在山区,身穿草叶衣,护持密林山间的修行佛法者,因此称她为山居叶衣观音。 能治末法时期一切灾病瘟疫、传染病、疥疮、诸毒、癌症等,以及
古唐密叶衣观音心咒:嗡 巴拉那 沙瓦利 梭瓦合此叶衣观音含有息灾、增益、怀爱等特性,她是一切诸佛智慧所幻的观音,常住在山区,身穿草叶衣,护持密林山间的修行佛法者,因此称她为山居叶衣观音。 能治末法时期
叶衣观音名字由来山林叶衣观音,以其所居为深山大丛林,以树叶及孔雀尾翎为裙,故而得名。她是一切诸佛智慧所幻的观音,常住在山区,身穿草叶衣,护持密林山间的修行佛法者,因此称她为山居叶衣观音。能治一切灾病瘟
古唐密叶衣观音心咒:嗡 巴拉那 沙瓦利 梭瓦合此心咒主要为对治一切病灾瘟疫、传染病、疥疮、诸毒、癌症等,以及为医药所难治之种种不知名病症,并对时下末法时期所产生之种种药石罔效之病,有特别殊胜的功效。此
话说有一天,观音菩萨化作村妇的模样,手拿一个锦匣,内中装一面青铜宝镜,在洛阳街头叫卖。街上有不少人上前询问宝镜的价格,菩萨说:「我的这面镜子是稀世珍宝,要卖一千两银子,少一文也不卖。」听菩萨这样说,有
一天,观音菩萨化作村妇的模样,手拿一个锦匣,内中装一面青铜宝镜,在洛阳街头叫卖。 街上有不少人上前询问宝镜的价格,菩萨说:“我的这面镜子是稀世珍宝,要卖一千两银子,少一文也不卖。”听菩萨这样说,有人就
也称“印相”或“印契”,是表示佛像的各种手势。佛的面相相似度极高,而不同的佛持不同的手印,因此了解手印的类别含义对辨别佛像的种类和名称有重要意义。释迦牟尼常用的手印有:禅定印、说法印、触地印、施无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