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笔记

原意并非妄自尊大
2024-10-23 12:43

谢志斌

【开栏的话】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宗教、哲学、文艺、民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深远影响。成语以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特殊的故事典故表达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不少深受佛教影响。成语与佛教文化栏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包含佛教文化元素的成语,阐释词义、指明出处、叙述典故、辨析用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宗教意涵。

惟我独尊,又作唯我独尊,源于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本是称颂释迦牟尼佛是最高贵和最伟大的存在,通俗化后也用来形容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

据《普曜经》《大本经》等佛经记载,相传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即释迦牟尼佛)是在蓝毗尼园(今尼泊尔境内)中从母亲摩耶夫人的右胁出生的,堕地能立,周行七步,步步生莲。随后,太子遍观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庄严宣称: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佛教后来称释迦牟尼佛为世尊,也就是于世独尊或世间至尊之意。

佛教传入中国后,该神话广为流传,惟我独尊也成为成语被普遍使用,但意涵却有所改变,用来形容极端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狂妄。例如,元代的《连环计》第一折中说:孤家看来,朝里朝外,惟我独尊,若要举事之时,那一个敢道个不字儿的!鲁迅也在《集外集拾遗新的世故》中引用这条成语,说当时的文坛中存在着天无二日,惟我独尊的酋长思想。

其实在佛教文化里,惟我独尊一词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文关怀。这一成语全文的具体描述,有多种记述。《大本经》里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普曜经》的说法是:上下及四维,无能尊我者。有些经典中则更为详细,如《长阿含经》曰:天上天下惟我为尊,要度众生生老病死。《瑞应经》曰:天上天下惟我独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修行本起经菩萨降身品》载:天上天下,惟我为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因果经》曰:我于一切天人之中最尊最胜,无量生死于今尽矣,此生利益一切人天。由此可见,这里的尊主要是指解救苍生苦难的重大责任。

同时,佛教强调这里的我并非指某个个体或世俗意义上的自己,而是指十方三世的一切诸佛。据《长阿含经》可知,一切诸佛出生后都会如此宣称,这是常法。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我的深层含义是每个众生本具之佛性,是指遍一切处的本体,本自圆满清净的真我,亦即《涅槃经》所说的常乐我净之我。这个我也是佛教中最为尊贵、最为神圣的最高范畴,或称为道佛性如来等等,所以也常常作为参禅话头。

如《五灯会元》卷四载:问:至道无难,惟嫌拣择。如何是不拣择?师曰: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赵州禅师的回答,是用法身真理遍在来暗示修禅者的心中不可有过度的拣择,即应该消除执著心和分别念。

所以,惟我独尊一词原意并非指狂妄自大或目中无人,而是颂扬对自我潜力的高度自信和社会责任的担当。

摘自《禅林网》

End

原意并非妄自尊大

◎ 谢志斌【开栏的话】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宗教、哲学、文艺、民俗、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有着深远影响。成语以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特殊的故事典故表达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是中华文化的一大

东山法门的原意

五祖门下传出的禅法,都是念佛名与坐禅相结合的。在宏传修习中,都成为定形的轨式,次第修习的历程。五祖禅门而流于这种形态,不是没有人感到失望,而发出慨叹的。杜朏的‘传法宝纪’就说:“至乎今之学者(对“念佛

阿阇梨的原意是什么

阿阇梨又作阿舍梨、阿只利、阿遮利耶。略称阇梨。意译为轨范师、正行、悦众、应可行、应供养、教授、智贤、传授。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阿阇梨有五种:(一)出家